护潞王妃。就算陈太后不出面,李太后也会保着潞王妃的。要是自己出事的话,陈太后和李太后不但不会保着自己,而且可能会落井下石。这就是做人的差距,王皇后越想心里越不甘心。
小皇帝心里也不高兴,他虽然知道陈太后这么做是帮自己的,但是这么做也是为了帮潞王妃。陈太后怕事情闹大了对小皇帝和潞王一家人都不好。陈太后不管怎么样还是做了,自己的亲生母亲李太后却一点动作也没有。是想看我这个小皇帝的笑话?还是不舍得处罚潞王妃这个儿媳妇?在这个李太后心里当不当自己是她的儿子,难道李太后心里只有潞王夫妻才是她的孩子吗?王皇后这个妻子更加令小皇帝不满了。不但不和自己一条心,而且处处针对自己,早晚要把这个王皇后废了。
几位主子在心里各有自己的打算和心思,因为他们不说话,所以下面的人谁也不敢多嘴。本来张鲸有点大大咧咧的,但是因为担心自己所要承受的处罚也不敢多嘴,这就导致外面的人谁也不说话,都变成了哑巴。一边的太监宫女也感觉到了压抑,甚至于有了一种早点离开这个是非地的打算。
李太后心里更是一阵阵地难过。想当年隆庆皇帝的时候,虽然朝局不稳但是后宫十分安静。陈太后也就是当时的陈皇后十分尊重自己,后宫的事情都是她们两个人商量着决定的。在当时有什么事情大家坐下来商量,再困难的事情也一起解决了。如今国家富强了,后宫强大了,可是每个人各自有了自己的打算,不但不一条心了,而且相互之间不信任。帝后失和、母子离心、兄弟反目,看来这个江山快要完了。李太后真的有点后悔,早知道会这样的话,宁愿自己想小儿子想死也不会让潞王一家人进京的。现在潞王一家人想走也走不了了,而且是潞王一家人不愿意离开京城。这个局面不知道会怎么发展下去,将来这两兄弟会变成什么样子。李太后是两个孩子的亲生母亲,说她不关心孩子的未来谁都不相信,可是如今的她已经是谁也管不了了。
第十五回 深藏功与名十五()
就在几位大明最高贵的人各自闷声不响心里有所打算的时候,几个人的到来打破了这个尴尬局面。来人不是别人,就是有皇室私人医生团队之称的太医院的御医们。他们从成立开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给包括小皇帝一家人在内的皇室成员看病,当然也兼任他们的保健医生和营养师。他们之所以这个时候赶过来,这都是因为小皇帝直接下令召唤的。
自从发生孩子命案后,太医就被第一时间叫过来救治孩子们。所以这些太医们是第一批接触中毒孩子的人,当然也是参与调查命案的一方。可是他们除了缓解一些中毒较轻的人的病情外,几乎其他什么作用也没有,小皇帝这才把他们换下来,由比较有经验的东厂接替太医院的御医们继续查案。但是凡事接触过孩子们的太医不但要对外守口如瓶,而且要做好随时接受询问的准备。
秦泰一到现场就要当时太医和刑部的人开具的尸体初步检验报告。刑部的尸格也就是检验报告有的,但是秦泰需要亲口听太医陈述孩子们中毒发病时的表现。小皇帝就让人把太医院的御医们全部叫过来,第一是为了便于秦泰随时询问,第二也是为了让这些太医们多学点本事。
太医们不知道自己差点闯祸了,他们一起给小皇帝和皇太后请安。小皇帝没有心思理会他们,就让他们进去旁观秦泰的尸检,同时下令里面的人都要配合秦泰夫妻。凡事秦泰夫妻要的东西需要第一时间准备好,凡事秦泰夫妻要问的问题都必须尽力回答,凡事秦泰夫妻要大家配合地大家必须无条件遵从。
当太医们走进冰窖的时候,当他们接过锦衣卫守卫送上来的棉衣的时候,他们有点被现场的气氛吓唬住。因为冰窖里面比较冷,所以里面的人都穿上了棉衣,目的就是防止受寒生病。但是这些人因为小皇帝等人不在场,所以变得比较放松,有的人从专业角度提问,秦泰夫妻一边尸检一边尽量回答大家的问题。这些都是破案方面的高手,平时很少有时间在一起交流和相互学习。借着这个机会他们纷纷向秦泰夫妻这种最顶尖的专家请教相关领域的问题,有的也抱着看秦泰夫妻笑话的态度,故意提出难题刁难秦泰。秦泰夫妻不但不生气反而耐心的解答和指点大家,这让本来就有点尊敬他们夫妻的人更加佩服秦泰夫妻了。
太医们马上融入了讨论之中,因为他们也有不少疑问想要请教秦泰夫妻,特别是秦泰这个多方面的能人。太医甲的问题是为什么孩子们同时吃点心,但是发病有先后?太医乙的问题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吃了点心中毒比较轻,有的孩子吃了之后马上死了呢?太医丙的问题更加尖锐,他的问题是为什么吃得最多点心的潞王长子反而比吃的很少的公主坚持久呢?太医们还有一个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孩子们到底中了什么毒?其他几个还没有死的孩子能不能彻底解毒康复?
秦泰夫妻看了刑部的尸格,又听了太医讲述的发病过程之后,停止了手头解剖尸体的工作。因为秦泰夫妻发现了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因为这里是冰窖的问题。孩子们的尸体放在冰窖里面,虽然可以保证短时间内尸体不腐烂变质,但是内部已经冰冻了。血液不流动、内脏已经结块、肠道已经腐烂变形、尸体体内的毒素不是已经流失就是进入了内脏器官里面无法辨认,尸检已经失去了应有的作用。这个结果秦泰夫妻不是没有想到,但是没有想到这么严重。
原来宫中的人担心孩子们放在冰窖里面依然会发臭,这样的话小皇帝就会责怪他们办事不利了。轻者把他们狠狠打一顿,重者杀了他们的可能都有。为了他们屁股不开花,为了他们的吃饭家伙不搬家,他们自作聪明地把孩子们的尸体直接放在了大冰块上面冷冻。这么做虽然保证了尸体外部完好,但是内部所有的有用证据都已经破坏了,失去了保存尸体的最终目的。
秦泰夫妻一边为最后最有力的证据消失赶到失望,一边还要为自己担心。因为第一个做尸检的死者是小皇帝的女儿,他们已经把小公主的尸体解剖了。现在要是去告诉小皇帝,尸检没有用了,其他死者不用解剖了,小皇帝一定会受不了的。潞王夫妻一定会很高兴,其他死者的家人也会松一口气,可是小皇帝会怎么想呢?秦泰夫妻不能把破案的流程一五一十告诉小皇帝,不能告诉小皇帝因为小公主是第一个死的,所以第一个解剖的尸体必须是小公主。小皇帝不会听,也不会理解秦泰的做法。小皇帝甚至于会怀疑秦泰夫妻是故意的,目的就是针对小皇帝,报复小皇帝把他们夫妻关押在了永安寺。
秦泰夫妻对望了一眼,做好了等会被小皇帝责罚甚至于打一顿的打算。秦泰把收尾工作交给了妻子展小小,由展小小为小公主缝合伤口,换上干净的衣服,让小公主走的时候整齐一点。这也是秦泰夫妻对死者最后的尊重,就算这个小公主不懂也要这么做。秦泰一边换下工作服,一边解答大家的提问,用比较听得懂的表达意思告诉在座的大家。
秦泰首先回答太医们提出的最后两个问题,也是大家最关心最重要的答案。秦泰通过仔细观察死者表象、分析太医的陈述和刑部的尸格,基本确定孩子们的发病原因。第一,孩子们的确中毒了,死者死于毒性发作。第二,孩子们中的毒都是同一种毒,排除了孩子们各自在家中毒的可能。第三,这种毒毒性比较猛,可以中毒后到发作不会超过一炷香时间。一炷香时间换算成现在的话,大概一到两刻钟也就是十五分钟到半小时左右。鉴于太医的陈述和孩子们发病时的状况,基本可以确定孩子们实在王皇后的坤宁宫吃了同一种点心才发病的。
由于太医们及时给每一个吃了有毒的点心的孩子们灌下了绿豆汤,缓解了毒素中和了药性。所以除了几个来不及救治,药性来不及中和就走了的孩子之外,其他的孩子基本都把命保住了。这些孩子由于各自年纪、体质等的差异,病情程度有所不同,但是基本可以确定可以彻底解毒的。只要秦泰夫妻确定毒素的类型,就可以会同太医院的御医们配制出解药,服用对口的解药后不久之后就可以彻底解毒了。
太医和刑部的人手上各有一小块当时坤宁宫案发现场遗留下来的点心,秦泰小心翼翼地从两块点心中各自切下一小块。一块点心被秦泰彻底碾碎后,放入一个有怪味的药瓶里面,和一些药水混合在一起。剩下的一块点心,秦泰交给妻子展小小,展小小把点心装入一个密封的小铁盒里面。秦泰告诉大家,这瓶药水是他们平时检验毒素时常用的药水,一般的毒素可以通过这个检验出毒性。要是这瓶药水没用的话,再想办法用其他的办法检测点心里面的毒性。
对于秦泰的回答,一些人神情上轻松了一些,但是更有几个人神情反而凝重起来。秦泰夫妻也知道这些人的想法,秦泰的回答把矛头直接指向了王皇后。孩子们中毒后,大家都把责任推给了王皇后和王皇后所在坤宁宫的下人身上。王皇后曾经辩解过,可能这些孩子们实在来坤宁宫之前已经中毒了,或者是吃了其他孩子给的点心才中毒的,不一定是坤宁宫的点心有问题,更加不是她王皇后下毒的。现在秦泰的结论至少有两点针对王皇后,第一,孩子们不可能全部一起在自己家里吃了同一种点心,刚好这同一种点心里面下了同一种毒药。第二,秦泰说这个毒性很强发病快,孩子们是在坤宁宫发病的,之前在坤宁宫至少待了有近一个时辰了。也就是说最大的嫌疑对象只有这个坤宁宫,王皇后是坤宁宫的主人,无论如何是脱离不了关系的。刑部的人更加清楚一点,当时命案发生后,刑部第一时间赶到后,曾经询问过在场所有的清醒着的孩子和大人们。大家都说自己基本都没有带电信来坤宁宫,就算有点心带过来的,也没有拿出来给孩子们吃过。因为王皇后为了招待大家和孩子们,准备了不少的茶点,有了这些御厨们精心准备的茶点,大家带来的点心哪里拿得出手呢。这就更加证明孩子们中毒的原因来自于坤宁宫的点心,孩子们不光死在了坤宁宫,而且是吃了坤宁宫的点心才死的。这下子王皇后要有大麻烦了,不要说是小皇帝本来就不待见这个王皇后,就算小皇帝想保王皇后也很困难了。毕竟死的孩子不光是小皇帝的女儿,还有两位大臣的孩子和亲王的两个儿子。
第十六回 深藏功与名十六()
刑部的人虽然接触的命案比较多,但是对于下毒杀人的案件并不多。敢于杀人的罪犯大多都是穷凶极恶的人,只有极少数被真的逼急的女人才敢杀人。男人犯罪时比较直接不是用凶器也就是刀子、棍子等杀人,就是用绳子等常见的工具杀人,不需要用下毒的这种手段杀人。只有一些在力量上不如死者的女人,为了能够杀人,为了能够确保万无一失地完成动作,才会使用毒药杀人。而这些使用毒药杀人的罪犯,所使用的毒药都是比较常见的砒霜等等。所以刑部的人对于这种奇毒几乎是一无所知,他们想从秦泰这里知道更多这方面的知识。
太医们接触到的草药是比较多,但是绝大多数的草药都是用来治病救人的。一般的大夫不喜欢研究这种东西,对他们来说他们救人的不碰害人的东西。所以在使用毒药和给病人解毒方面,太医和一般的大夫本事差不多,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本事。好学的太医们也想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平时没有机会学习,刚好利用这个机会多多请教秦泰了。
慎刑司的人是主管宫中案发各种命案的机构,他们虽然知道不少有关于秘密下毒害人的手段,但是也是一知半解。他们也希望秦泰用系统化的方式解释和解答大家的疑惑,为将来他们查案办案时提供依据或者指引目标。慎刑司的人比较傲娇,也比较不喜欢和人相处,这么低三下四地请教别人的场景可不多见。
秦泰第一不会摆架子,第二也希望大家多学习一些,将来不会因为遇上同样的案子再手忙脚乱了。秦泰一边让妻子展小小关注着药瓶里面的点心反应,一边和大家走到一起用相互学习吸取经验的口吻,向大家解释自己对于毒药的了解。几个脑子比较灵活的年轻人连忙从一边拉过几张长凳,让大家坐在一起说话。一个小伙子主动要求在大门口看着,要是外人有人进来的话就可以提醒大家了。这个小伙子的师傅对于小伙子的行为很满意,至少这个小伙子不笨是一个好培养对象。
毒药从材料商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植物原材料制成的。有毒的植物取其最毒的部分,例如它的根、茎、叶、花、果等等,提炼制成毒药。第二种是从动物原材料提取的。动物的毛发、内脏、唾液、血液、爪子等等,或者直接使用,或者是经过加工提炼,更或者是碾碎成粉等等做成毒药。第三种是混合毒药,使用某种或者是几种植物、动物毒药,混合在一起制成更加难以破解的混合毒药。不但效果更加好而且让人难以解毒或者缓解。
从药性上毒药又分为慢性毒药和剧毒毒药两种,再加上一般毒药也可以说是分为三种。所谓慢性毒药就是指在中毒后毒性潜伏时间比较长,一般都在半年甚至于几年以上。这种毒药比较阴毒,让人无法察觉也无法确定毒药发作时间,毒性慢慢腐蚀中毒者的身体。当中毒者发觉自己中毒的时候,一般都已经没有了解毒的机会和时间了。剧毒比慢性毒药更加可怕,中毒者中毒开始,一般不超过半天,有的剧毒毒药可以马上要了中毒者的性命。例如鹤顶红、砒霜等等,服用后一般活不过一盏茶的时间。一盏茶换算成现在社会的时间大概五到十分钟之间。在古代医学不发达的时代,这是很短的时间,就算有解药也来不及服用解毒,所以中这种毒的人可以说是无药可解必死无疑了。一般的毒药可以令中毒者或是死或是残疾,也有可能导致中毒者瘫痪或者是失去神志也就是现在人所说的植物人。毒药让人的中毒反应不一样,有的人中毒后浑身抽搐,有的人中毒后昏迷不醒直至死亡,有的人中毒后甚至混乱胡说八道,更有的人中毒后做出异于常人的行为。根据毒药的药性和毒药的分量,以及中毒者的体质和抗体,就算是同一种毒药不一样的的人发作表现也不一样。
一般的刑部、太医和慎刑司的人可以检验出毒药的药性,一般的毒药只要不是服用过量或者发病时间过久的话,基本都可以抢救得过来的。但是中毒者体质比较弱,或者是孩子,毒药的药性比较强或者怪异的话,解救起来就是一个大问题大难题了。有一些毒药是事先检验不出来的,也是事后无法配出解药的,这些毒药才是大家所不愿意碰上的。其中隐毒、半毒和牵机毒是秦泰这种老手也不愿意遇上的难题。
所谓隐毒就是指一般常规检验方式检测不出来毒性的毒药。这些毒药不但难以发觉,而且中毒者接触或者服用后,会马上发作。这种毒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专门给杀手用来刺杀重要人物的,特别是一些君王或者是军中主将等人物。这些人身边不乏能人或者是懂医术的高人,但是因为隐毒的特点和隐蔽性,可以通过这些常规检查。当中毒者毒性发作的时候,就什么也来不及了。可以几乎所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