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做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古代做皇帝-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比起厢军,高了不止一倍。所以报名边军的穷苦人家,每年都是这么多。

    边军们吃过饭,彼此都没什么交流,都在检查武器。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是否能看见明日的太阳,说再多还不如把武器整理好,活命的机会也大一些。

    朱大光忧心忡忡地看着不远处的契丹大营,说真的,他觉得很憋屈。契丹大军简直目中无人,把大营修得这么靠前,若是城中骑兵有一万,朱大光都敢连夜偷袭。只需绕到契丹大营的背后,趁其不备,放火烧营,肯定能建立奇功。可惜幽州城里面仅有两千骑兵,大多数还是驽马,仅仅冲锋一阵便没了马力,怎么跟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契丹骑兵打仗?

    朱大光恨恨地望了一眼契丹大营,握紧了拳头,拳头上的茧子和青筋,表现出他此刻的悲愤之情。

    而还在赶路的王韶,他自己都有点不相信,因为他现在已经来到了幽云十六州的地界边缘,尚有一天,便能赶到幽州城下了。

    王韶派出的斥候,隔一个时辰回报一次,只为了不给敌人沿途埋伏的机会,和监视敌人的情况。最远的斥候刚刚被派到幽州城,探取契丹大军的动静。

    越是有名的将军,用兵就越是谨慎。哪怕是行险用计,也是建立在强大的情报后面的。而陆承启在王韶出发的时候,把幽云十六州一带的监察士都给了王韶,任他调用,为的就是情报上面的领先,不错过任何一个战机。

    王韶并没有减慢行军速度,作为一支半数步兵的军队,能日行百里,也是王韶所想不到的。这些时日以来,高强度的行军,磨练了这些禁军的意志,几乎每一名禁军,都很像成长了不少。当然,也不是没有非战斗减员,仅仅是脚上起泡的禁军,多达千人。但原先这些老爷兵,居然丝毫不吭声,不肯落队,让王韶暗暗称奇,思索道:“难道陛下整理出来的练兵方法真的具有奇效,把这些兵痞都训成了这般模样?说不得,我回去领军之后,肯定要试上一试。”

    而沿途除非真的支撑不住倒下的禁军,也被送往附近县城州府,前提是先把禁军军服给拔掉,免得契丹奸细有所察觉。

    整体来说,非战斗减员并不多,这一支进两万人的队伍,还是保持着队形,默默地朝前面行军。他们不是不累,不是不苦,而是在信念的支撑下,咬牙完成自己的使命。

    一路走来,风餐露宿,雨打风吹,都没有击垮这一支禁军的信念。而这种信念,则是陆承启不止一次灌输给他们的,精忠报国!

    不知道是谁起了开头,那一首《中华军魂》又再一次响起:“如果祖国遭受了侵犯,热血男儿当自强,喝干这碗家乡的酒,壮士一去不复返……”雄壮激昂的歌声,就是他们信念的最高体现!

    王韶也不是第一次听见这首歌,可是不论听了多少遍,他还是被歌词深深打动了,一股“提携玉龙为君死”的豪情勃然而发,他也忍不住跟着哼唱起来,不知不觉间,禁军的士气再一次提升起来……

第七十七章:各方反应() 
顺辽在幽州城下展开激战,处在辽国和大顺周边的几个国家,或多或少已经从大顺的《大顺民报》之中,得到了消息。

    此时的高丽王是王徽,乃是高丽国第十一代国君,政治也还算清明。其时,大顺和高丽来往密切,高丽以汉语汉子为官方语言,几乎所有方面都仿造大顺朝的制式。

    现在因为辽国强盛的关系,高丽依附大顺,就是为了不独自抵抗军力强大的辽国。而大顺有需要高丽挡住东北边的辽国大军,双方各取所需,所以便成了依附关系。以大顺为主,高丽为藩国,需要年年进贡,岁岁来朝。

    但高丽并不甘心就此一直屈居在大顺和辽国之下,奈何朝鲜半岛的地势,阻碍了高丽的发展,还有两个强大的邻居,高丽就是想搞些小动作,也会暴露在两个强邻的眼皮底下,实在有苦难说。

    现在辽国和大顺又起刀兵,恐怕暗地最高兴的,就是高丽国王了。这不,王徽暗中召集大臣,幸灾乐祸地说道:“今年崔卿前去朝贡,却被那小皇帝羞辱一番,拿回来一车所谓特产,无非是一些瓷器、茶叶,比之我国所产皆有不如。哼,如此吝啬,活该他大顺现在倒霉!”他也不想想,哪一些所谓百年高丽参和鹿皮,就想换回一车金银,这不是打劫行径?那些高丽参比一根小指都细幼,真是欺负人家不识货,拿几年的人参来鱼目混珠。

    崔介安也恶狠狠地说道:“微臣还想要回一些粮食,好充实国库,没想到那小皇帝推脱说黄河水患,大顺也没有粮食。呸!我高丽探子早就把大顺朝的情况了解得再清楚不过,也只有他这般厚脸皮,才说得出这番话来。上一年,大顺的粮食虽说不是丰收之年,但也有盈余的。可恶的是,那小皇帝居然下令封锁粮食贸易,现在我们就是想买粮食,都买不到了。”

    崔介安的本家,崔冲也说道:“大顺枉被称为礼仪之邦,竟做出这等小人之事,实在让人惋惜。我高丽土地贫瘠,国力弱小,若无大顺相助,如何打得过如狼似虎的契丹人?以臣之见,还不如奉辽国为宗主国算了,料想大顺也不敢轻易来攻打我们。”

    崔冲是高丽国内研究儒学最厉害的人,但他的花花肠子,比谁都多。这一条计策不得不说很毒,一来斩断了大顺的左膀右臂,让大顺腹背受敌,不得不增兵高丽边境;二来又有了一个大腿给他们抱住,不用担心辽国又来打草谷了;这第三嘛,还能恶心一下大顺,让他们知晓他们的厉害。

    若是按照正牌历史,辽国的确就是高丽的宗主国。但在这异时空,因为大顺开国之时,军力实在强大,逼迫高丽承认了藩国地位,两国关系才持续到今日。

    王徽也算是高丽国毕竟有远见的君主,一听这个计策,登时拍手叫好。但他们与契丹人向来交恶,怎么打破这层寒冰,还需要从长计议。

    不得不说,高丽棒子就是这样的民族,谁强大了就依附谁,哪怕在异时空里面,这个习性依旧没有改变。这样的民族,其实就是一个伪君子,比日本这个真小人还可恶十倍。总是不声不响,在你后面插一刀子。如果不是朝鲜半岛地势占优,恐怕在历史上就被灭国无数次了。

    按照正牌历史,隋朝、唐朝都攻打过高丽,就连明朝,也和朝鲜在辽东打过几战。可见,其实朝鲜半岛上面的国度,并没有大多数人那样想的那么好。相反,还特别招人厌。谁会喜欢一个随时在你身后插刀子的人?用在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上面,也是这个道理。

    后世美利坚扶持韩国,想必也是为了给某国准备的刀子罢了。

    却说高丽王臣商议好怎么投靠辽国的事情,就派人去办了。不得不说,高丽被称为“小中华”是有道理,起码这一招笑里藏刀用得非常之好,也狠毒无比。他们也非常注重保密,这次暗中商议,被派往高丽做卧底的监察士并没有任何察觉。高丽学习汉文化没有学到精髓,倒是把搞宫斗,搞阴谋的本事学到了骨子里,不得不说这是一种讽刺。只是不知道他们做出这个决定,后面会不会悔恨得想自杀。

    而与高丽隔海相望的日本,也收到了这个消息。这时候,日本国进入了平安时代,国内政权统一,但大权旁落,藤原家族把持了日本的朝政。

    其时,一手使得藤原家族兴旺起来的藤原道长已经死了,他的长子藤原赖通任关白,相当于摄政王的地位,藤原家族在日本一手遮天。

    这时候日本与大顺是通商关系,大部分是以民间的形式进行。因为大顺前几任皇帝都不甚看重海上贸易,更兼严重抑制商人的地位,所以海上贸易一直不温不火。但辽国建国之后,陆上丝绸之路中断,趋利的商人不得不自己去摸索,总算是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就是从事海上贸易。

    而日本作为领国,自然就是贸易的第一对象了。

    藤原赖通接过商人送来的《大顺民报》,他还以为是邸报的一种,并没有过问从何而来,反倒是对顺辽大战颇感兴趣,叹道:“若我有此大军,何愁大顺不灭?契丹还是太弱了!”

    如果陆承启知道了,肯定对他这番话嗤之以鼻。这时候的日本,算是刚刚脱离了蛮荒时代,进入了文明时期。契丹人再不济,武力也不是日本人所想的。藤原赖通这般自大,岂不是当今夜郎?

    藤原赖通心忧海贸,又问了一番,知道海贸无恙,才稍稍安心。他并不在乎大顺对粮食和铁器禁运,他怕的是日本没有了大顺铜钱的流入,日本会发生动乱而已。日本现在进入一个贸易红利期,他们廉价的白银,能换到不少大顺的铸钱。虽然在大顺商人看来,是自己赚了。这是一个双方都盈利的事情,藤原赖通可不想就这么放过了。顺辽大战对他来说太遥远,他只需知道大顺没有被灭国,日本和大顺还可以继续做生意,那就行了。

第七十八章:骑兵当步兵() 
被制造好的云梯,多达几十架。耶律重元也发现了他不能把所有的汉军都投入无休止的攻城消耗战之中,不然的话,就是简陋的云梯都没有人可以制造了。

    而契丹等游牧民族不善于制造器械,他们自小生长在马背之上,哪里像被掳掠的汉人那般,生活器具都是自己鼓搞,实在不行了才去用钱买。

    这些云梯,说它简陋还真不为过。它的功能仅仅是攀爬,与精密的云梯有天壤之别。一来它没有防止檑木的设计,二来它的梯身太过于狭窄,仅容一人攀爬。但这些云梯胜在结实耐用,且是新木制造的,木身尚未干透,有一定的防火功效。

    契丹人也是聪明人,看得出这一点。于是契丹大军的士气又再一次提升起来,纷纷请战。

    耶律重元经过慎重的考虑,派出了悍勇的女真族士兵,和少量的契丹骑兵,一律下马做步兵,抬着云梯、撞木等开始攻城。

    经过一个下午的休战,边军已经恢复了力气,对于战胜这些契丹人,又多了几分底气。只是外无援军,只靠这五万边军坚守,难以全胜,最多只能让契丹人知难而退。

    再一次看到如同黑云般压来的契丹军队,一个小校尉忍不住啐了一声,道:“他奶奶的,这些契丹人是疯了?前几次不都是打打草谷就撤了,这次怎么钻了牛角尖,非得攻下幽州?我手下都死了好几个了!”

    朱大光恰好就在旁边,他对这个也是心存疑问,但他不是文官,对这个问题只在心里面一闪而过。他只知道现在契丹大军兵临城下,不破幽州不罢休。既然如此,那就打他娘的,还有什么好说?

    绞盘床弩击出的弩箭,居高临下,几能射出四百多步。幽州城修了众多敌楼、战棚和弩台,每隔一定距离便有一处,每处可容士兵一二十人,并设置床弩、投石车、滚木檑石等重型摧毁兵器和器械,构成重点防御,并与布列于女墙后面的士兵一起,形成点线结合、互相策应的防御体系。这一体系又与护城河、羊马墙、各城门和瓮城一起,形成了完整的城池防御体系。

    面目狰狞的女真族士卒,在穿透力极强的绞盘床弩面前,就如同纸糊一样。他们身上薄薄的衣甲,根本不能有效的提供防御。有一处护心镜的还好,或能侥幸逃过一劫。但大多数都是一支弩箭穿了三四个人,还饶有余力,射入地上,弩箭尾部还颤动个不停。

    女真族士卒真的悍不畏死,哪怕看到族人死状凄惨,他们仍然嗷嗷叫地冲上前。这些女真族士卒的死亡,没能让他们感到畏惧,却进一步激发了他们血液里面的凶性。

    朱大光也没有吝啬,命令投石机车发射。一块块重达十余斤的石块自天而落,如此密集的冲锋,落入敌群就是掀起一阵血雨腥风。运气不好的的女真族士卒,当然被砸破脑袋,脑浆流下一地,混杂着鲜血,要多恐怖就有多恐怖。

    如果新兵蛋子在这样冷血的冷兵器战场上面,看到这样一幕,肯定会恶心得三日吃不下饭。但边军已经习以为常,兀自平静地装填,发射,根本不去看他们打死了几个人。

    在护城河通往羊马墙的那段填土小道,是女真族伤亡最大的地方。往往一支弩箭过来,起码带走两三个悍勇的女真族士卒。

    而耶律重元也不是盖的,命令把云梯放在护城河上,铺上木板,就又是一条濠桥。只是在投石车的面前,这样不坚固的濠桥,简直不堪一击。只是投石车的精确度不够,发射的石弹往往都落入了护城河中。

    女真士卒也吸取了汉军的经验,小心翼翼地躲过了羊马墙面前那一段布满陷阱的地带。虽然仍不能避免中招,但损失小了很多。

    只是在密集的箭镞下,他们的衣甲仅能保证他们不被击中要害。凶狠的箭镞冷不防地钻入他们衣甲的间隙之中,又收割了不少女真族士兵的生命。

    但不得不说,女真族的士卒实在太悍勇,就是如此大的打击,他们也还能保持旺盛的求胜**,前赴后继地往前冲锋。

    很快,一架架云梯竖了起来,女真族士卒鱼贯而上,但是在夜叉檑、砖檑、泥檑、木檑、车脚檑等檑木,还有奈何木、坠石、狼牙拍等犀利的守城武器下,他们被一个个摔下城去,就算不死,也残废了。

    而契丹骑兵也学会了火攻,他们在护城河边上,把点燃的火箭抛射入城,收到了一点效果。毕竟是砖木结构的城楼,立时被引燃一大片。

    可惜边军准备充分,还有专门的灭火部队,他们拿起水囊、水袋、麻搭、唧筒、溜筒等,很快就把火势给扑灭了。

    契丹每个骑兵都有几百枝箭,不要命的抛射火箭,总算是有点效果了。但一眨眼之间,火势就被控制住。还有些火箭遭遇了横风,射入了女真族士兵之中,惹来了一片片骂声。

    看见自己想出的妙计被破解,耶律重元也为之气夺,一时间没了辙。作为先锋的耶律涅鲁古则说道:“父亲,无需着急。现在幽州城的守势也在进一步衰减,若我们再坚持下去,不到十天,必能破城!”

    耶律重元深呼吸了一下,艰难地坐了下去,说道:“这些都是极好的士兵啊,如此送死,实是不该!”

    耶律涅鲁古笑道:“这些是女真族,又不是我契丹人,父亲可惜些什么?近些日子,时常听闻白山黑水那边的女真人也不安分,出了好几拨马贼,专门掠杀我契丹贵族。想必皇上也知道了,为什么不派兵剿灭?”

    耶律重元怒骂道:“耶律洪基打的什么主意,我还不知道?他只是为了消耗我的实力!我们的部落被他挪到白山黑水边上,就是不放心我!哼,当初若不是他窃取皇位,这个皇帝什么时候轮得到他?”

    耶律涅鲁古也知道,耶律重元是辽圣宗耶律隆绪次子,辽兴宗耶律宗真同母弟。圣宗死后,钦哀后萧耨斤称制,欲立重元为帝,重元以其谋告兴宗。兴宗夺回政权后,把耶律重元封为皇太弟。若是当日耶律重元想当皇帝,他还就真的当上了,那就没有耶律洪基什么事情了。

    不过辽兴宗和耶律重元感情好,不代表耶律重元和耶律宗真的儿子,耶律洪基的感情好。两人表面上平和一片,其实互相提防。耶律重元是契丹里面仅此皇帝部族的最大的一个部落,肯定会招来提防的。

    耶律涅鲁古压低了声音,做了一个杀头的手势,说道:“父亲,那我们为何不夺回皇位?”

第七十九章:久攻不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