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承突然闯了进来,强行将他压回床上,朝外大喊一声:“快来人!拦住太子!”
    几个人高马大的侍卫立刻冲进来将墨玹牢牢按住,只听他不停地吼叫着,一声比一声嘶哑,喉咙几乎喊破:“雅儿!雅儿!雅儿……”
    秋素雅什么也没说,拉着卫承就冲了出去。
    墨玹瘫软在床上,最后连哭喊的力气都没了,呆呆地躺着,一动不动。
    几名侍卫松了手,一路退回到门外,却见王后匆匆走了过来。
    “玹儿呢?他好点了吗?”
    领头的侍卫恭敬道:“殿下的伤很重,要想康复必须得静养,可前线战事急迫,殿下他……”
    王后抬手制止,不用听她也知道如今的惨状。
    作为一个王后,她已经帮不了臣民,但作为一个母亲,她必须守着自己的孩儿,哪怕下一刻就是死,也绝不退让。
    寝殿内燃着静心宁神的檀香,墨玹已安然入睡,可当王后的手触碰到他的脸时,他又霎时醒了过来,连连喘息,声音嘶哑,喊着已然听不清的字句。
    王后心疼不已,抚摸着他的脸,眼泪簌簌滚落:“玹儿别怕,娘在这儿呢!”
    听到“娘”这个字眼,墨玹愣了愣,随即笑了,惨然的微笑像是悬崖上绽放的一朵花,他静下心来,轻轻唤了一声:“娘……”
    霎那间,情不能自已。
    王后即便努力压制着,还是忍不住失声痛哭。
    墨玹却没有哭,只是将她的手牢牢地握在掌心里,轻声低语:“母后,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必须尽早做安排。”
    “安排?”王后自然知道他指的是什么,一时止了哭。
    “对,你们得逃往南方去,如果瑶儿还活着,就想办法带着她一起逃。”
    “我们?那你呢?”
    “儿臣不能走,殷都还有几百万民众,他们都有自己的家,有父母有子女。唐天政凶残暴虐,我怕我一走,他就会迁怒到无辜的百姓身上,所以我必须留下来,想个万全之策。”
    “都到这地步了,城破那是迟早的事,哪还有什么万全之策?”
    墨玹叹了口气,这一刻却还在自我安慰:“会有的,我会想到办法的,一定会有办法的。”
    王后掩面而泣,突然摇头:“不!要走让他们走!母后不走,母后陪着你,不管发生什么事,母后都要陪在你身边!”
    “母后!”
    墨玹挣扎着刚坐起身来,门外便传来通报:“启禀殿下,宫外有位道长求见!”
    “道长?”王后困惑不已,首先想到的就是苍篱山的道长,忙问,“可知他从何而来?”
    侍卫摇摇头:“那道长看上去仙风道骨,只是说他受人之托来给殿下送一样东西。”
    王后还在犹豫,墨玹已经开口:“让他进来。”
    侍卫忙退了出去,又匆匆将人带进了寝殿。
    那道长比王后想象的还要年轻,看上去不到三十而立,眉目秀雅,举止从容,一袭白衣更衬得他高蹈出尘,不食人间烟火。
    “贫道子清,见过太子,王后。”
    声音清冷,面色无波,年轻的道长只是静立在原地,很自然地朝他们颔首,平静的语句只是一声淡淡的问候,毫无尊卑之分。
    王后看了看墨玹,见他沉默不语,随即迎上前去,语气委婉:“道长免礼,不知道长前来所谓何事?”
    子清淡然轻笑:“贫道受故人之托,今日前来送太子一份薄礼,还望笑纳。”
    王后苦笑了一声,竟然有人专门跑来送礼?还受什么故人之托?听上去真像个骗子。
    那厢,墨玹漫不经心地问了一句:“既是送礼,那礼又在何处?”
    子清不答,直接从怀里取出了一枚锦盒,打开,里面竟是一颗硕大的紫玉珠,王后凑到近前细看,才发现那根本不是什么名贵珍珠,而是一条长相怪异的紫虫在盒子里盘绕成了一个球。
    这个发现顿时吓得王后倒退几步,直指他手上的锦盒,紧张地问:“这……这是何物?”
    子清依旧淡然轻笑,耐心解释:“此乃幼蟒,名唤紫宸。”
    “幼……幼蟒?”王后大惊失色,霎时怒火攻心,“你这小道!怎么送了一条蟒给太子?”
    子清置若罔闻,径直朝卧榻走去,王后刚想去拦,墨玹却举手制止,他神情突然变得严峻,仿佛一瞬间感应到什么,眉头越皱越紧,越皱越紧……
    直到子清停下脚步,王后惊愕地看着那条紫色幼蟒从锦盒中探出了脑袋,一瞬间差点惊呼出声。
    岂料,墨玹刚伸出一只手,那幼蟒就急不可待地从锦盒跃了出去,灵活地缠绕在他的指间,最后在他的掌心温顺地盘旋成了一个圈儿。
    紫色的小脑袋一动不动地对着墨玹的脸,过了一会儿,它向右动了动,再过一会儿,它又向左动了动,那画面看上去就像是一个人在辨认着另一个人。
    不,是一条蟒在辨认着一个人。
    王后走过来问:“这是怎么回事?这蟒……”
    谁知子清朝她微微施礼,莞尔一笑:“贫道还有要事,先行告辞。”
    不等王后开口,人已经翩然朝门外走去,一如来时般风轻云淡。
    寝殿内的气氛一下子变得诡异。
    王后回头看着一人一蟒静静相对,一时间也不知该说什么好。
    一个神秘的道长,专门来送一条幼蟒,这幼蟒似乎还认识墨玹,温顺的就像一条柔软的小虫子……
    王后不知该如何描述此刻的心情。
    很快,天又黑了下来。
    秋素雅是被抬进东宫的,她的腿受了重伤,整块皮肉都被割了下来,露出了森森白骨,用纱布包扎之后,小腿处明显凹进去一大片,想行走已经十分困难。
    而经过一天的休整,墨玹的精神已经好了很多,听闻秋素雅归来,连忙放下了手中的幼蟒,摸索着下了床。
    “雅儿,雅儿在哪儿?”
    门口的几名护卫忙上前扶他,领头的回道:“太子妃已被安顿在朝阳寝殿,今日太晚了,殿下明日再去吧。”
    墨玹连连摇头,语气坚决:“不!我现在就要去!立刻!马上!”
    领头的没辙,只好安排两名护卫送他过去,低头不经意一瞥,居然看见一条紫色的小虫子沿着他们离去的方向一路尾随而去。
    到达朝阳殿,墨玹忍无可忍甩了两名侍卫,加快脚步,直往内室冲。
    这里的布局他早就记得一清二楚,即使不用眼睛也能一路走到软榻边。
    “雅儿!”
    墨玹扑过来时,秋素雅艰难地坐起身,与他紧紧相拥。
    不过才分别了一日,两人就如隔三秋,满腹的思念与牵挂,苦诉衷肠。
    “听说你受伤了,伤到哪儿了?”墨玹急迫地在她的身上摸索,所触之处尽是黏稠的血液,他心痛得连呼吸都变得急促,再不敢乱动。
    秋素雅靠在他的怀里,声音虚弱无力:“没事,只是一点皮外伤,休息一会儿就会好的。”
第374章 素雅8() 
寝殿内燃着静心宁神的檀香,墨玹已安然入睡,可当王后的手触碰到他的脸时,他又霎时醒了过来,连连喘息,声音嘶哑,喊着已然听不清的字句。
    王后心疼不已,抚摸着他的脸,眼泪簌簌滚落:“玹儿别怕,娘在这儿呢!”
    听到“娘”这个字眼,墨玹愣了愣,随即笑了,惨然的微笑像是悬崖上绽放的一朵花,他静下心来,轻轻唤了一声:“娘……”
    霎那间,情不能自已。
    王后即便努力压制着,还是忍不住失声痛哭。
    墨玹却没有哭,只是将她的手牢牢地握在掌心里,轻声低语:“母后,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必须尽早做安排。”
    “安排?”王后自然知道他指的是什么,一时止了哭。
    “对,你们得逃往南方去,如果瑶儿还活着,就想办法带着她一起逃。”
    “我们?那你呢?”
    “儿臣不能走,殷都还有几百万民众,他们都有自己的家,有父母有子女。唐天政凶残暴虐,我怕我一走,他就会迁怒到无辜的百姓身上,所以我必须留下来,想个万全之策。”
    “都到这地步了,城破那是迟早的事,哪还有什么万全之策?”
    墨玹叹了口气,这一刻却还在自我安慰:“会有的,我会想到办法的,一定会有办法的。”
    王后掩面而泣,突然摇头:“不!要走让他们走!母后不走,母后陪着你,不管发生什么事,母后都要陪在你身边!”
    “母后!”
    墨玹挣扎着刚坐起身来,门外便传来通报:“启禀殿下,宫外有位道长求见!”
    “道长?”王后困惑不已,首先想到的就是苍篱山的道长,忙问,“可知他从何而来?”
    侍卫摇摇头:“那道长看上去仙风道骨,只是说他受人之托来给殿下送一样东西。”
    王后还在犹豫,墨玹已经开口:“让他进来。”
    侍卫忙退了出去,又匆匆将人带进了寝殿。
    那道长比王后想象的还要年轻,看上去不到三十而立,眉目秀雅,举止从容,一袭白衣更衬得他高蹈出尘,不食人间烟火。
    “贫道子清,见过太子,王后。”
    声音清冷,面色无波,年轻的道长只是静立在原地,很自然地朝他们颔首,平静的语句只是一声淡淡的问候,毫无尊卑之分。
    王后看了看墨玹,见他沉默不语,随即迎上前去,语气委婉:“道长免礼,不知道长前来所谓何事?”
    子清淡然轻笑:“贫道受故人之托,今日前来送太子一份薄礼,还望笑纳。”
    王后苦笑了一声,竟然有人专门跑来送礼?还受什么故人之托?听上去真像个骗子。
    那厢,墨玹漫不经心地问了一句:“既是送礼,那礼又在何处?”
    子清不答,直接从怀里取出了一枚锦盒,打开,里面竟是一颗硕大的紫玉珠,王后凑到近前细看,才发现那根本不是什么名贵珍珠,而是一条长相怪异的紫虫在盒子里盘绕成了一个球。
    这个发现顿时吓得王后倒退几步,直指他手上的锦盒,紧张地问:“这……这是何物?”
    子清依旧淡然轻笑,耐心解释:“此乃幼蟒,名唤紫宸。”
    “幼……幼蟒?”王后大惊失色,霎时怒火攻心,“你这小道!怎么送了一条蟒给太子?”
    子清置若罔闻,径直朝卧榻走去,王后刚想去拦,墨玹却举手制止,他神情突然变得严峻,仿佛一瞬间感应到什么,眉头越皱越紧,越皱越紧……
    直到子清停下脚步,王后惊愕地看着那条紫色幼蟒从锦盒中探出了脑袋,一瞬间差点惊呼出声。
    岂料,墨玹刚伸出一只手,那幼蟒就急不可待地从锦盒跃了出去,灵活地缠绕在他的指间,最后在他的掌心温顺地盘旋成了一个圈儿。
    紫色的小脑袋一动不动地对着墨玹的脸,过了一会儿,它向右动了动,再过一会儿,它又向左动了动,那画面看上去就像是一个人在辨认着另一个人。
    不,是一条蟒在辨认着一个人。
    王后走过来问:“这是怎么回事?这蟒……”
    谁知子清朝她微微施礼,莞尔一笑:“贫道还有要事,先行告辞。”
    不等王后开口,人已经翩然朝门外走去,一如来时般风轻云淡。
    寝殿内的气氛一下子变得诡异。
    王后回头看着一人一蟒静静相对,一时间也不知该说什么好。
    一个神秘的道长,专门来送一条幼蟒,这幼蟒似乎还认识墨玹,温顺的就像一条柔软的小虫子……
    王后不知该如何描述此刻的心情。
    很快,天又黑了下来。
    秋素雅是被抬进东宫的,她的腿受了重伤,整块皮肉都被割了下来,露出了森森白骨,用纱布包扎之后,小腿处明显凹进去一大片,想行走已经十分困难。
    而经过一天的休整,墨玹的精神已经好了很多,听闻秋素雅归来,连忙放下了手中的幼蟒,摸索着下了床。
    “雅儿,雅儿在哪儿?”
    门口的几名护卫忙上前扶他,领头的回道:“太子妃已被安顿在朝阳寝殿,今日太晚了,殿下明日再去吧。”
    墨玹连连摇头,语气坚决:“不!我现在就要去!立刻!马上!”
    领头的没辙,只好安排两名护卫送他过去,低头不经意一瞥,居然看见一条紫色的小虫子沿着他们离去的方向一路尾随而去。
    到达朝阳殿,墨玹忍无可忍甩了两名侍卫,加快脚步,直往内室冲。
    这里的布局他早就记得一清二楚,即使不用眼睛也能一路走到软榻边。
    “雅儿!”
    墨玹扑过来时,秋素雅艰难地坐起身,与他紧紧相拥。
    不过才分别了一日,两人就如隔三秋,满腹的思念与牵挂,苦诉衷肠。
    “听说你受伤了,伤到哪儿了?”墨玹急迫地在她的身上摸索,所触之处尽是黏稠的血液,他心痛得连呼吸都变得急促,再不敢乱动。
    秋素雅靠在他的怀里,声音虚弱无力:“没事,只是一点皮外伤,休息一会儿就会好的。”
    墨玹无语,低头去吻她的脸庞,当微冷的唇触及到她滚烫的肌肤,心头猛然一颤。
    “雅儿,你发烧了?”
    “没……没事……”秋素雅无力瘫在他的身上,眼睛一开一阖,意识变得越来越模糊。
    “来人!传太医!快传太医!”
    墨玹几乎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在吼,却苦等了一个多时辰才把太医盼了过来。
    更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太医院竟只剩下了两名老太医,其余的居然带着家眷连夜潜逃了,一问才知此刻的殷都城早已乱做一团,不少达官贵人都领着一家老小并携带金银珠宝逃之夭夭。
    “北周大军进城了?那卫承呢?赵天鸣呢?怎么没人来向本宫通报?”
    墨玹攥着老太医的衣襟连声质问,却见他哭得老泪纵横:“殿下,老臣不知啊!”
    无可奈何松了手,墨玹一下子瘫坐在床上,突然意识到什么,忙拉住他:“快!快看看太子妃怎么样了!”
    老太医连连点头,蹲在床边给秋素雅号脉,过了一会儿,神情激动地看着墨玹:“殿……殿下!太子妃,太子妃她……”
    “她怎么了?”
    “太子妃有喜了!”
    “……”墨玹一下子愣住了,好半天都没反应过来。
    反倒是秋素雅幽幽转醒,一睁眼就露出惊恐的表情,直勾勾地盯着老太医,声音颤抖:“你说什么?谁……谁有喜了?”
    老太医以为二人惊喜过望,又认认真真地重复了一遍:“娘娘,是您有喜了!”
    闻听此言,她陡然惊呆了,脑海中一瞬间映出了唐天政妖魅的脸,吓得浑身战栗。
    谁知老太医又补充了一句:“已经有二十多天了,眼下娘娘身子虚弱,又发着高烧,有些药也不能乱吃,老臣还是先开一些安胎的补药吧!”
    秋素雅迷迷糊糊地应着,耳边不断回响“二十多天”这四个字,压在心头的巨石总算松了一些。
    还好,这个孩子是墨玹的……
    有时候想想,自己再怎么不幸也比苏落幸运的多。而今在这样绝望的境地里,她还能怀上墨玹的孩子,不正是绝望中突然绽放的希望之光吗?
    那一刻,秋素雅像吃了灵丹妙药一样,瞬间精神倍增。
    待老太医走后,她激动万分地握住墨玹的手,另一只手捂着小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