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好地主- 第8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百济已经与东瀛联手,两家打新罗一家。

    新罗派出使者,向驻扎平壤的北海舰队安澜大将军刘仁轨求援。

    漠南。

    苏定方率领的近卫军,也已经在与薛延陀开战。

    朝堂上。

    张超不在朝,内阁有房玄龄主持,一切倒是非常顺利。并没有出现什么党同伐异,为了反对而反对这样的事情并没有。

    内阁每天对奏章做出处置建议呈入御书房,基本上都非常公正与合适,多数情况下,他都不需要另做批示,直接由翰林学士们代为批红同意即可。

    如此庞大的帝国,就算没有他,也一样运转的非常好。

    这种发现,让承乾十分的茫然。

    他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

    有他没他,都一样。

    承乾开始倦政了。

    内阁的票拟意见,都非常的优秀,就算有些遗漏之处,翰林院的学士们也会提出极佳的替代方案,他呆在御书房,其实也不过是听马周他们的奏报而已。

    多数情况下,马周站在阶下,把一份份奏章,按照轻重缓急,向他一一奏报,会附带上内阁票拟意见,然后也会附加上一两句自己的意见。

    他所需要做的,往往也就是说一句可。

    到了后来,他已经厌倦了。

    但他就算把内阁送来的奏章自己一份份的批阅,也不会现在这个模式更快捷更有效率。

    他没有内阁的房玄龄、长孙无忌等宰相们经验丰富,也没有翰林院的马周等人见识广。

    他干脆每天早上起来上早朝,然后先到御书房,听取翰林学士们对前一天奏章处理的意见。他不再去每份奏章批阅翻看,而是直接坐在那里听马周的汇报。

    内阁的意见,翰林院的意见,然后表示可或不可。基本上他们处理都很没,没有地方可以挑毛病,于是每天早上,御书房里,马周一桩桩汇报,承乾不时的说声可。

    等事情说完,他就走了。马周按皇帝最终意见,执朱笔做出批红。然后,翰林学士们,又开始将内阁呈上来的新一批奏章商议研究。

    承乾的时间变的多了许多。

    不用一天到晚的盯着奏章,眼睛都轻松了许多。

    多出来的这些时间,他会骑马练剑,打打马球,陪陪宫里的嫔妃们。

    这些天,他又多了个去处。

    八百个宫廷侍卫,已经选出来了。

    全是他认为比较忠心可靠的贵族家子弟,比如长孙家、比如宇文家、比如高家、萧家、陈家、杨家等家族子弟。

    房玄龄家、魏征家、马周家、秦琼家、程咬金家等这些与张超关系极近的重臣家子弟,他一个都没选,事实上,这些家族也没来几个人报名。

    清一色十八到二十一岁的年轻贵族子弟,身材高大健壮,骑射本领出众。这些侍卫获得了如原来三卫五府一样的信任。

    承乾甚至让他们在宫里演武场射箭骑马,比武摔跤。

    这引得一些言官谏臣们上书劝谏。

    但都被承乾留中不发,内阁和翰林院则出奇的一致沉默,似乎是默认了皇帝最近这有些不太合适的行为。

    也许是他们心里有愧,承乾这样想。

    承乾也只是个二十岁的皇帝,心中苦闷,工作不顺,便在这八百侍卫上很下精力。

    他从自己的内库中出钱,为自己的八百侍卫订制了最好的装备,人手一套骑士板甲,精钢打制的宝剑,优良的马槊、骑弓等。

    他甚至经常和侍卫们同吃同住,一起训练。

    在训练场上挥洒汗水,有时练的受伤,也毫不在意。

    对此重臣们看在眼里,也有人表示担忧。

    “马相,陛下这每天不理朝政,整天在宫中训练场上骑马射箭,比武打球,让人担忧啊?”褚遂良对马周道。

    马周身为皇帝的丈人,又是翰林院长,每天都能见皇帝好几次,他会不知道皇帝最近的变化吗?

    但他觉得这并不是什么坏事。

    心里憋着,憋久了才容易出事。

    这八百侍卫,就当是给皇帝的一个玩具,宫里的训练场就当是一个发泄的地方,让他能够去发泄发泄。

    至于说,这样会不会有危险,马周觉得不会。

    “八百侍卫而已,能有什么好担忧的?八万侍卫亲军都掌握在朝廷手里,皇帝握着八百侍卫我们就要担忧了吗?如果皇帝握着八百侍卫,能让他心里安稳点,那我们应当高兴。”

    前段时间,大臣们跟皇帝的关系可是闹的很僵。尤其是这个分封法一出,他们跟皇帝关系甚至无比的僵硬。

    皇帝不对朝政胡乱干涉,只是每天折腾自己,训练自己的八百侍卫,这是好事啊。

    没有皇帝干涉,现在朝堂上处于一个极好的平衡状态。

    内阁票拟,翰林院批红。

    而枢密院和兵部,三衙和五军府,掌握的是军事兵马。

    在内阁领导下,朝廷诸部寺监,以及地方的道州县,相当顺畅。

    御史台、大理寺和议会两院,做为司法和监督机构,也发挥着很好的作用。

    大家各司其职,政令通畅,简直可以说是最理想的状态了。

    马周心里甚至想着,承乾就一直这样,平时也不用再干涉朝廷运转。重大事务上,才由皇帝出面协调内阁、翰林院、御史台、议会等诸部。

    “我看陛下不是那种轻易妥协的人。”

    “朝臣们都是依照着大唐典章制度,各司其职,陛下没有理由对此不满。”马周道。

    “可陛下是天子。”

    “现在陛下也是天子啊,天下大事,奏报朝廷,内阁总揽。但内阁也是先做出处置意见然后也还上奏御前,最终是否采纳内阁意见,也是由陛下做出最终决定的。”

    “如今陛下对内阁的事务处置水平和效率,都是非常满意的。”

    皇帝的权力依然还在那里,并没有改变。内阁和翰林院都是皇帝的助手,协助他处置朝廷事务。

    “我说的是其它方面,比如分封,比如诸侯国。陛下似乎对此一直都想不通,转不过弯来。”

    马周笑着道,“多给陛下些时间,他慢慢的就能明白了。不管怎么说,现如今的分封制下,诸侯国依然是大唐的疆土,朝廷也还能享受着诸侯国的部分税收。如今朝廷对外作战,诸侯也一样会受召出兵。”

    “相比起过去,不管是被征服内附的突厥也罢,还是契丹、奚人也罢,又或者是吐谷浑,他们内附,他们称臣,他们接受朝廷的赐封爵位官职,朝廷也在他们的地盘设置都督府,羁糜州,但实际上,那些地方依然是蕃人自己管自己,朝廷并不能插手,甚至连点税都收不到,只能每年收到点贡物而已。如今,比过去强多了。”

    以前朝廷费尽心力击败突厥,甚至还要把他们迁移南下,安置到如代北、河套这样富饶的地方。

    而现在呢,在北方,诸侯分封在阴山、燕山之外,不但河套、代北这些地方,成为朝廷直辖的疆土,连阴山南的那大片地方,都是朝廷直辖了。

    长城依然在,可大唐的疆界已经远远越过了长城。

    诸侯,正是大唐新的长城。

    “有识之士都能这么想,比起过去,诸侯分封确实为大唐带来了许多好处。但皇帝却不这么想啊,把河套、代北给突厥人,把青海陇南给吐谷浑人,皇帝没觉得哪不对。现在分封给诸侯,皇帝就觉得割了他的肉了。”褚遂良有些无奈的道。

    李世民、李承乾父子俩都一个德性。

    这方面,甚至不如李渊,李渊分封起来倒是大方,最是懂得团结拉拢。

    李世民父子却有点喜欢吃独食的感觉。

    “不过现在也出现了一些儒生发表异见,说这分封之法,百年之后,可能大唐就要成为战国了。”

    “战国?”马周摇头,“这些人读书都读狗肚子里去了吗?战国,有这么容易就战国?大唐拥有如此大的疆域,直辖的领地这么大,每年诸侯还要向朝廷纳税,朝廷的实力碾压所有诸侯。”

    “再说了,诸侯国之中,除了灞上张家特殊一点,几千家诸侯里,也就那些王公的地盘大点。但王公们的封地,想要发展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的。又不是所有诸侯,都有琉求这样的宝地,也不是所有诸侯,都有张家这样的财力支撑着。”

    “百年后,只要朝廷自己不乱,朝廷只会越强,与诸侯之间的差距会越大。况且,文远早说过,真要有一两个野心勃勃者,可朝廷不也还有其它忠心诸侯吗?”

    他笑了笑。

    “说句有些大逆不道的话,若真的有一天,朝廷无道,弄的中原水深火热,诸侯来个清君侧这还是好事呢。就算有强大的诸侯,真到了那天要取而代之,这也未必就是坏事啊?”

    褚遂良也点头。

    治乱循环,二三百年一次,一直以来都是如此。若大唐有一天也如此,那大家也宁愿取代大唐的是汉家诸侯,而不是什么周边异族。

    相比起汉家自己的兴替,异族入侵那才是惨烈。五胡乱华,北方可是杀的只剩下三百万汉人而已。

    “我还是佩服文远,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陛下眼里,看的是李家天下,我们眼里,却应当关怀江山社稷。”

第1363章 遍地黄金

    一连多日,吕宋都是难得的天气。这在已经进入雨季的吕宋,算是相当的难得了。

    趁着好天气,张超一面跟李世民借了他的人帮自己建造一座简单的木栅吕宋城,一面又派出自己的兵马,沿着吕宋河去征讨沿岸的土著。

    先礼后兵,找到部落,先送去一份礼物,然后由翻译转告张超的意思。以后这里就是大唐帝国吕宋王国的地盘了,所有的吕宋部落都应当向国王张超宣誓效忠。

    “大唐帝国?吕宋王国?”

    “吕宋国王?”

    一处村子里,几名黑矮的长老互相嘀咕着。要不是刚收了几匹漂亮的丝绸,和一套美丽的瓷器,他们都不想跟这些人谈。

    带队的一名张家的连长保持着微笑,其实若按他自己的想法,这么一个才几百人的小村子,他一个人可以完好无损的攻下这里,甚至能够不损失一个土著。不过国王有交待,必须先礼后兵。

    只有在这些土著们拒不臣服的情况下,才对他们用兵。

    一群吕宋土著,头一次听说吕宋这个名字。等翻译费了一通口舌,他们才明白,原来大唐帝国就是在海的那边的一个巨大的部落。

    而这位吕宋国王,原来是那个部落里的一个元老。如今带着人到这里来,要在这里生活建立自己的部落。

    “原来就是那些海商们的家乡部落啊。”一个干巴的长老道。

    “可是这里一直是我们部落的地盘啊,我们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自古以来。”

    连长有些不耐烦的道,“如果你们选择臣服,那么我带长老们去见我们国王。国王会接见你们,你们向国王宣誓效忠,然后送一批质子留下,以后你们就是我大唐帝国吕宋王国的子民了。你们以后就将享受大唐子民的权力,也要承担帝国子民的义务。”

    “国王会赐封你们土地,你们则须向国王纳税,并有义务服兵役、劳役。劳役可以花钱代役,但兵役不可免。”

    一个长老听完翻译的话,立即跳了起来。

    “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我们部落的,为何要你们来赐给。我们种自己的地,为什么还要向你们交税,你们是强盗!”

    连长笑容减少了些。

    “你的这话能代表你们部落吗?我可以视为最终的答复吗?”

    那个长老被其它几个年纪大些的长老拉到了一边。

    “这些人不好惹。”

    “他们好高大。”

    “看他们的刀,好亮。”

    “那是铁刀。”

    “不,那应当是钢刀,以前来这里的海商护卫也有。一刀能砍断手腕粗的木棍,非常的锋利。要好多金子才能换一把,非常好的东西。”

    一个长老立即贪婪的道,“他们每个人都有一把宝刀,你说我们把他们都杀了,这些宝刀岂不就是我们的了?”

    “不行,他们有这么多宝刀,我们打不过他们。”

    这群长老们立即失望的叹气。

    “那我们怎么办?”

    那个年纪最大的长老道,“他们人多,而且个个这么高大,还有这么多的宝刀。听他们的话,他们甚至还有更多的人在海边。我们打不过他们的,我以为,我们应当先去见下他们的首领,到时再做决定。”

    “如果他们真有那么多人的话?”

    “那我们可以向他们发誓效忠,向他们交贡。”

    大家再次叹气。

    “我们愿意派几个人去见你们的大首领,不过你们得送几把刀给我们。”

    连长对这些土著的贪婪算是长了见识,他黑着脸道,“是你们的酋长和长老都得随我去,刀没有,丝绸可以再给你们两匹。”

    协议达成。

    抱着几匹丝绸,几个长老伸手抚摸着,如同在抚摸着一个美丽的女人。

    一个长老对着村民说了一通,过了一会,几个村民抬着一个筐过来。

    “这个,是我们的回礼。你们的丝绸非常好,我们用这个回礼。”

    筐抬过来,连长起初还以为会是一筐椰子或者是一筐香蕉呢,毕竟这地方最多的不就是这个,也许会是一筐鱼干。

    结果当他打开筐,差点瞎了眼。

    旁边的几位队员也不由的发出惊呼之声。

    这哪是什么椰子、香蕉或鱼干,这居然是一筐黄金。

    怪不得刚才看那几个土著抬的吃力,原本以为他们力气小呢。结果他娘的居然抬了一筐金子过来。

    看样子是天然金块,大小不一,纯度可能不是特别高。但这是天然的金块啊,这么一筐,怎么也得有百斤吧。

    不止,百斤的话两个土著不可能抬不动啊。

    估计得有两三百斤,毕竟金子重。

    前后一起,给了不到十匹丝绸,土著居然回礼回了几百斤黄金?

    这位长的五大三粗,黑狗熊一样的连长算术不太好。他问身边的军士长,“这些金子能值多少钱?”

    那位挂着四级军士长的汉子伸出双手抬了下筐。

    “起码二百斤,二百斤黄金,就算能炼出一百斤纯金也不得了。一斤十六两,一两的金币含金八钱,值开元铜元一百贯。这里,起码值十几万贯铜钱。”

    “草!”

    连长忍不住爆了一句。

    十几万贯啊,他一个连长,一年的薪水补贴等等加起来,都不过三百贯左右。这尼玛十几万贯,他得干上几百年啊。

    这钱若是他们一连的这百多个兄弟分了,每人都能分一千多贯。

    连长脸上突然换成了笑容,笑的相当亲切。

    不过那几位土著却总觉得这笑容很狰狞吓人。

    “几位长老,不知道你们村里可还有这些黄石头啊,我们愿意拿丝绸换,不,我拿刀换。我这腰刀不能换给你们,但我这还有一把短剑和一把匕首,你们看如何?”

    军士长见连长这么厚脸皮的就上去了,有些无奈的上前提醒了一声。

    “连长,这不合规矩。就算这长老真的拿金子给咱们换,这回到营地,金子还是得上交的。”

    连长神色变换,“就算上交,可按军规,咱们弄来的,也能拿一份赏赐。他娘的,这地方,果然遍地黄金啊。”

    长老们听说愿意拿刀剑换金子,也很高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