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好地主- 第6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泉盖苏文父子也策动他们在东部的军队起兵。

    贞观十年,唐军在东线十分顺利,拿下了鸭绿江以南的所有高句丽土地。但在辽河一线,高句丽人却在乙支文德的率领下,拼死抵抗。

    打到冬季,李靖和李绩共夺得高句丽人一百多座山城,但却还是没能击溃高句丽人。寒冬到来,战事再次停止,进入休整。

    贞观十一年夏,战事再开始,又打了半年。

    到此时冬季休整期,唐军已经东西两面合围,把高句丽人困在了他们的千里长城一线,高句丽人守着几百座山城,还在负隅顽抗,但已经山穷水尽了。

    “我们已经伤亡了三万人了,再打两年,估计还得伤亡不少。”承乾道。

    三年过去,承乾已经十七岁,马上就要十八岁了。他长的越发的高大,眉宇间透着李世民的神态。

    留守汉京三年,监国摄政,承乾也表现的越来越好。

    皇帝三年没回家,甚至发下誓言,不灭高丽不还京。

    就在去年,皇帝将登州府升为大唐的东都。

    大唐现在是东都登州一个朝廷,然后中都汉京一个朝廷。

    三年,皇帝一心只盯着高句丽打。

    “灭亡高句丽,伤亡五万,也是值得的。”李超说道。大唐打高句丽,打了三年,伤亡的士兵倒不多,主要还是耗费的钱粮十分可观。但细算起来,大唐确实不亏的。

    辽东一线还没拿下,可三韩半岛北部,以及鸭绿江两岸却都已经为大唐攻下。

    李世民对于攻占的高句丽疆土,也是很狠的,直接来了一个尽迁其民的策略。所有的被攻占土地上的高句丽人,不管是哪族的,都成了奴隶,他们的所有财产也都成了大唐的财产。除了海上封冻期,每天在高句丽各个港口,都有无数的运奴船满载着奴隶回到扬州、登州等地。

    甚至曾经臣服于高句丽的诸部,也已经改内附大唐。

    而大唐在三韩半岛占领区设州置县后,百济、新罗、东瀛三国,也对大唐更加臣服。

    这一仗,怎么都不会亏的,现在离最后的圆满,就还差那么一步了。

    大约百万高句丽军民困守在辽东一线,这些是硬钉子。但仗打了三年,大唐军力充足,粮草也充足,可高句丽人却已经是快要弹尽粮绝了。

    这就是大国与小国的根本区别,大唐二十万军队在辽东打了三年仗,丝毫不动摇国本,但高句丽却已经处于崩溃之中了。

    “太师,明年就是贞观十二年了。我那三个兄弟也都十五六岁了,既然陛下还暂时不回来,那么就由我来做主,也该让他们之国就藩了。”

    汉中郡王李恪今年十五,秦王李泰今年十四,宜阳郡王李佑今年也十四。

    皇子十五之国,本来李恪今年就要之国的,但李世民没发话。

    “此事是否请示下陛下呢?”李超笑着道。

    承乾看着眼前纷飞的雪花,“这点小事就不必劳烦陛下了,等新年一过,我就派人送三位皇子去西域之国。八万健儿已经在西域站稳脚跟,大唐的十几个军镇也都建立了起来,诸分封的贵族们,也已经在那边建立了自己城堡、庄园,招募了自己的领地骑士。陛下既然给他们在那边分封了领地,皇子们总不能辜负陛下的好意。”

    李超笑笑,这孩子,越来越坏了。

第1178章 防火防盗防皇帝

    入夜。

    柯庆悄无声息的出现在李超的书房。

    李超盘膝坐在炕上,鲸油灯下翻看着书册。

    “据你们的情报估测,辽东之战什么时候能结束,陛下何时会回京?”李超抬起头,问道。

    “据暗影的情报汇总分析,辽东之战已经到了关键之时。高句丽人已经兵困马乏,粮草不足,他们连这个冬天都撑不过去。现在不少高句丽人都心无战意,只有乙支文德还在死撑着。我们预测,今年冬高句丽会有许多人投降,到时会引发链锁反应,不用等到明年,战事就会结束。”

    “这个结果,我早已经预料到了。”李超轻笑一声,“别看高句丽人能撑三年,但他们现在虽还有不下二十万军队,但精锐损失极大,这二十万人已经是掺杂了太多老弱。兼之他们又失去了人的支持,他们已经到了崩溃的临点。”

    这个冬季高句丽人最终崩溃、灭亡,那么李世民明年就能回来了。

    皇帝不在汉京这三年,李超的日子过的倒是挺轻松的。明年皇帝携灭亡高句丽的大胜归来,可能这种轻松的局面就要结束了。

    “越南侯有信来。”

    “你说。”

    “他已经按三郎的要求,在南海招募训练了三万水师。目前已有三百多条大小战船,一万名船员水手和两万陆战队员。”

    李超点了点头。

    “三郎,冒险建这么大一支私军,可是非常危险的。一旦让朝廷知道,这可是谋逆大罪啊。”

    “我当然清楚。”

    “三郎,我有一句话,不吐不快。你建这支私军,冒这么大险,为什么呢?”

    “有备无患。”李超说道。

    “三郎在防着什么?”

    “防着皇帝。”李超对柯庆并无隐瞒。

    高句丽灭亡在即,李世民的功绩越加了得。太子也已经成年了,李超也不知道李世民的心境会有什么变化。万一哪天,李世民要来一个除掉李超,为太子护航,那他岂不冤。况且,李超心里也一直有一个梦想,建立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大唐。

    六年,六年的时间,李超与张仲坚在南洋的岛上秘密的建立了这么大的一支队伍,这是一支在暗中的力量。

    比想李超在琉求岛,在辽南、在赵国领、在大宛谷地、在狼山北等各块封地上的卫队、民兵,还有李家产业的护卫等这些明面上的力量,这支南洋上的私军更强大也更隐秘,同时也更集中。

    李超各块领地和各个产业上的卫队、护卫等数量加起来很多,但却非常分散,真的有事,根本难以迅速调动起来。所以说,有跟没有差不多。

    就算是琉求和赵国领这样兵马较多的地方,可也被盯的比较紧。

    李超需要的是一支在关键时候能发挥作用的力量。

    这也是他冒大险跟张仲坚花费六年时间,打造的这支三万人海军的原因。

    李超现在手里所有的兵马,加起来能达到十万人,包括他的各个领地,以及那些产业的护卫,还有李家的捕奴队,甚至是武装商船等。只不过,太分散了,这里几千那里几百这里几十的,形不成力量。

    柯庆沉默了一会,再次问出了那个一直压在心底很久的疑问。

    “三郎是否想过要改朝换代?”

    “三郎是否想过要改天换颜,自立为王?”

    李超摇头,“大唐这个名字挺好的,隋结束了魏晋以来几百年天下分裂,然二世而亡。如今大唐也不过二世,立国才十八年,天下已经是难得的富庶繁华,这大好的局面,我也出过力洒过汗还流过血。”

    “我不希望看到这一切被战火所毁灭!”

    “那三郎现在做的这一切又是为什么?”

    “为了保住这份繁华!”

    柯庆不太明白,只觉得更加疑惑。

    “三郎手里现在有了三万海军,下一步要做什么?”

    “放心,我不会调他们北上,发起战争的。”李超猜到柯庆在担忧什么,柯庆对李超是百分百的信任与忠诚,但就算是他,也一样担心着李超起兵叛乱。

    没有人愿意看到一场叛乱,天下长安,繁华富庶,如果李超挑起战争,就算李超如今拥有极高的声望,只怕也没有多少人支持他。

    更何况,大唐如今蒸蒸日上,兵甲天下,这时造反,绝无胜算。柯庆害怕的是李超被权力蒙住了双眼。

    “在越南州的北面对岸,就是扶南和真腊,现在扶南和真腊还在打仗。而在越南州的西南,那里是一个差不多广南和越南、扶南、林邑加起来那么大的狭长半岛。在这个半岛的南面,是隔一条狭长海峡相望的另一个巨大岛屿。”

    “现在那个岛上,有一个叫室利佛逝的王国,实力不弱,他们征服了大岛上的许多王国,现在开始进攻海峡对岸的邦国。”

    室利佛逝,在苏门答腊岛上的一个国家,是信奉大乘佛教的海上强国。其疆域东西千里,南北四千里远。

    尤其是如今在几乎统一了苏门答腊岛后,他们开始向马六甲海峡对面的马来半岛入侵。

    而这些年,大唐的东西海上贸易极为繁荣,特别是三年前,大唐与罗马签订好友条约之后,大唐与罗马联盟,唐朝向罗马出售了许多武器铠甲,支援他们与波斯作战。

    到如今,罗马差不多已经把大半个埃及夺回,大唐的商船已经能够直接从红海驶入地中海,甚至直接驶达君士坦丁堡的港口。

    与罗马的全面贸易,每年让大唐获得极丰,同时,这个贸易的主要参与者李家更是从中赚取了大量的财富。

    甚至在一年前,由李超制订了计划,承乾下令,在李记航运、南洋贸易等众多海商的支持帮助下,唐军从广州、钦州、交州几大港出发,历时几月,最终到达了印度河的河口。

    唐军此次出征,一为实现大唐与罗马友好协议中的盟约,二来也是为了趁机从波斯手里夺下吐火罗到印度洋的出海口。

    再一个,则是印度河平原的肥沃土地,对大唐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甚至对于大唐的诸多远洋贸易的海商们来说,在印度河口有一个自己的港口,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罗马人猛攻埃及,而大唐则全力进攻在后世马基斯坦西面的波斯军。

    波斯人本就内乱,加上两面夹攻,大败。

    唐军远征舰队迅速夺取印度河两岸,并北上一路打到了兴都库什山往印度的山口。随后,一年的时间里,唐军远征舰队在与兴都库什山西面的西域唐军汇合后,合力攻下了吐火罗南部山区,打到了沿海。

    现在唐军去吐火罗,去岭北、西海、贵霜几道,其实走海路已经更快捷。从东南沿海出发,远航到达印度河河口,然后换船北上航行可到印度河中游,再换除车马陆路北上到兴都库什山的山口,就到达了大夏道的细柳城,往北就是乌浒水,再往北就是李家的大宛谷地了。

    虽然看似距离更远,但以如今的航海技术,却大大缩减了里程。

    正因为夺取了印度河平原,使得吐火罗这块地方也不再是块遥不可及的飞地。而通过举都库什山口,使得印度河平原这块从波斯人手里夺下来的印度地盘,也一样有了依靠,不是海外飞地。

    大唐已经在河口建立了信度港,这里也成为大唐海贸船队重要的补给港口。

    正是因为大唐西方有如此重要的贸易以及领地,使得对大唐来说,马六甲海峡也非常重要。

    而现在室利佛逝对马来半岛的入侵征战,让海峡不再平静,也不再安全。

    “我们要占领这个黄金半岛。”

    占据这个被李超命名为黄金半岛的马来半岛,一来是保障海峡的控制权与安全,二来当然也是在海外打下一块地盘,做为李超最后的基地。

    这里既能成为进攻的大本营,也能成为万一不利时撤退的安置点。

    “朝廷会允许吗?”

    “天高皇帝远,我们只要不是太高调,那么朝廷也不会知道的。”

    就算朝廷知道,但只要李超和张仲坚隐藏住自己的信息,没有人知道他们是这支舰队的幕后所有者,那么就可以把这支力量伪装成一支海贼。

    一支远在南洋南端的海贼,就算去攻占土著的岛屿地盘,大唐也管不了那么多的。

    听李超描绘的那些,柯庆道,“三郎,何不干脆放下中原的这些,去征服南洋群岛,建立一个海上王朝呢?”

    “如果我没有那个梦想,那我真的会扬帆出海,带着你们,在南洋打下一片大大的疆土,建立一个海上的王朝。但是,比起建立一个海上王朝,我有更远大的目标。”

    “更远大的目标?”

    “我希望大唐,或者说是华夏帝国能够屹立千年而不倒,希望帝国不要再经历二三百年一次的治乱循环。我希望华夏能够走出中原这块小圈子,能够走到更广阔的地方去,天地何其广阔,没有必要在中原这块地方一直内斗不休。”

    柯庆哑然,这个梦想居然如此高大。

第1179章 独掌朝政

    新年。

    东宫,承乾请自己的几年兄弟吃饭,太师李超也应邀而来。

    饭后,年轻的小皇子们各自退去,只剩下了李恪、李泰、李佑三人。晋王李治三年前因还太年幼,被皇后带在身边,如今还在东都登州。

    饭菜撤去,宫人送上茶点。

    承乾为自己的三个兄弟亲自倒茶,“过了年,你们也都十五了,恪弟也马上十六了。”

    依然圆胖的李泰似乎一下子猜到承乾要说什么,“太子,我还没满十五,差几个月呢。”

    热茶水汽升腾,水汽后面承乾的脸上挂着笑容。

    “过一年,长一岁。你去年十四,过完年自然就十五了。按我大唐制度,皇子十五之国就藩,如今年也过了。孤已经决定,等过些天,就派兵护送你们之国就藩。恪弟和佑弟的母妃也都会随你们前往封地,你们放心,朝廷在岭北经营了三年,如今那里很安全。你们的封地又都是陛下亲自选的肥沃之地,到了那里,会很不错的。”

    李泰张嘴,“此事陛下知道吗?”

    “孤回头会禀奏陛下的。”

    李泰听了,眼珠子一转,“现在天寒地冻,不如等到春暖花开之时再启程吧。”

    “孤改主意了,你们明天就走。”

    李泰怔住。

    李超在旁边道,“几位殿下放心,你们封地的军镇城堡都建好了,那里也有朝廷的驻军,去了那里很安全。”

    李恪和李佑都没说什么,可李泰却鼓着腮帮很不甘心。

    “好了,你们退下吧,回去收拾一下,明天孤派兵护你们之国就藩。”

    等三位皇子不甘不愿的退下,李超笑着对承乾道,“这事情你做的有些急了。”

    承乾却不在意的道,“看见他们三个就有些烦,秦王泰整天以求学之名,去结交大臣,笼络士子。而汉中王恪也一样的四处结交勋戚子弟,至于李佑,倒没有那么多野心,但却在汉京胡作非为,经常弄的鸡飞狗跳。这三个,我一个也不想看他们留在汉京。”

    “但这事不先奏报陛下,只怕陛下会不高兴。”

    “孤也是按大唐制度行事,皇子十五之国,这是国制。”

    李超对于太子的心思,是知道的。这位太子越来越大,也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只不过表现的过于急切了一些,这三年,皇帝不在京,承乾在他的帮助下,已经算是真正的掌握了汉京留守朝廷。

    在汉京,承乾提携任用了一大批官员,也算是初步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太子…党。

    因为皇帝久不回朝,去年李超向皇帝建言,在汉京仿朝廷制度,新一套留守官。

    这套留守官,其实就是仿后世明朝的南京留守朝廷,把三省六部什么的都设立一个。

    李超的这个提议,得到李世民的同意。

    于是乎,现在东京登州一个朝廷,而汉京又有一套留守朝廷。

    东京有三省六部,汉京也有三省六部。

    只不过汉京没有三院宰辅而已。

    汉京有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有六部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