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第2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郑知州,为何发笑?”

“以曹将军之意,是范仲淹之策为上,还是韩琦之策为上?”

“范仲淹。”

“为何?”

“我朝军事天赋无一人能及元昊,不动元昊无奈,一动就会有空隙存在,也能让元昊找到,那么又是一场惨败发生。”曹琮是善意地提醒郑朗。别看你很聪明,但这是战争,不是写儒学专著,越聪明越容易上元昊的当。

而且郑朗越笑,曹琮越担心。

毕竟他推荐自己担任陕西长官,是不是一个玩笑,也是对自己的认可。

“曹将军,我知道,也不会不自量力。但一昧防御,你认为此法妥当否?范仲淹筑寨砦拱卫,不是不妥。然而想将所有前线筑寨设砦,筑成一个铁桶,使元昊不得入侵。但我不懂的是另一个问题,从府麟二州开始,一直镇戎军,这条边境长达几千里,得筑多少砦寨,得进驻多少士兵,才能将这个铁壁形成?是五十万,还是一百万禁军?”

这才是一个真正严重的问题!

第三百五十三章 从瞎毡开始(一)

“但是很难。”郑朗又说道。

按照常理,西夏大军来了,我让,我守,走了以后,继续象白豹城那样,一块块的咬,最后将西夏磨死。

南北配合是不行的,也许元昊刻意佯攻南方,主力埋伏在北方,想一想,在自己境内,都察不到敌人的埋伏,况且在敌境,那么结果会很惨。

但大大小小的砦堡,不是所有寨砦都能守住的,一旦危险,救不救?不救失职,朝廷会立即处罚。救,可能被元昊围点打援成功,三川口与好水川就是一例。

府麟的战事又是一例,大军来了,开战,元昊还是灰溜溜败退!

说到底,还是将领能力的问题。

事情返回原点,有谁的指挥能力胜过元昊?

想了想,摇头,说道:“曹将军,谢过你好意提醒,我心中有数,不会盲目自大,能战则战,不能战则死守。面子不值钱,此乃国家生死大计,我会权衡慎重。”

曹琮肯定是好心,但终于让郑朗也看出来,连曹琮对眼前的时局亦无能为力。

郑朗来长安目标也达到。

商品交给施从光与后面的仝明,三白渠夏竦也派出人查看,还与夏竦稍稍拉拢了一些关系。

这个很重要,不然以夏竦的腹黑,在后面抽梯子,很恶心人的。

又写了一封奏折,让朝廷授命将种师衡调到德顺军担任知军。

按照郑朗想法,最好将种师衡调到原州担任原州的知州,那么定川砦之战,他更有把握战胜元昊。

不过因为自己请求,张方平调到泾州,朝廷不得不将原泾州知州滕宗谅调到原州。

对于范仲淹这位好朋友,岳阳楼记鼎鼎大名的主角,郑朗并不感冒。他在西北,真正是来打酱油的。

德顺军也是郑朗的请求,朝廷刚刚就着赵珣所建设的笼竿城,成立一个新军,不然原来镇戎军所管范围太广,地形复杂,山区多,与西夏吐蕃毗连,发生战事,反应迟钝。

没有郑朗请求,后年于此地也设了一个军,这是军事需要。

又应郑朗请求,将仪州并为渭州。

前方细分,是为了敏捷的防御敌人。后方扩大,是为了能有力的提供物资与兵力支持。前者对时间要求很严格,后者时间要求不严,但对面积要求严格。

郑朗还有一个私心,仪州并为渭州后,对他的市易法会有利。

德顺军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好水川便是位于德顺军境内。

呈上奏折,率领人马再度离开。

时间紧张,不但抢到泾原提前做准备,还有一件事,目标是瞎毡,一旦市易开始,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对他十分重要。

到了泾州,将张方平留下来交接,又马不停蹄赶到德顺军。

赵珣刚刚将笼竿城建好,听到郑朗到来,立即带着属下前来参见,然后说道:“郑相公,你来得正好,属下有事禀报。”

“说。”

郑朗站在城头上观看着城墙,仅是一道粗粗的城墙,两丈来高,东西约长四百米,南北长约两百米,均系黄土夯筑。已经基本成形,但因为其地理位置,后来还历历数数进行了扩建,使墙基宽达近五十米,最高处高达五丈有余,还修了一些高大的角楼。

赵珣也修了角楼,然而远没有后来发现的遗址壮观。

但作为防御工事,绰绰有余。

这道城以及这一州军的设立,将有效拱卫镇戎军的防御力量。

赵珣是延州知州,那个悲催的赵振儿子,随父亲久在西边,根据他的查访,将陕西五路内外山川邑道利害,画了《聚米图经》五卷。韩琦向赵祯推荐,赵祯亲自召见,又上五阵图与兵事十余篇。赵祯使兵骑依阵布兵,既成,于是陈执中推荐为沿边巡检使,吕夷简与宋庠又共奏,用兵以来,策士之言以万数,无如珣者。

又迁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都监,赵珣以年少新进,未有功,拒受,领一万兵,居于泾原,兼治笼竿城。这就是后来的隆德县城最初由来。

因郑朗建议,陕西边境数州府一划为四,包括永兴军,实际上一划为五,分成了五路。赵珣既然在笼竿城,也归郑朗管辖。

郑朗对此人也十分看重,虽然他才二十几岁,不到三十。然而论武将之材,不包括自己请过来的狄青与即将到来的种师衡,其他诸将当中,包括已经立下战功的曹英、李知和、王保、王文等诸将,无一人将才能在赵珣之上。定川砦之战后,赵珣向葛怀敏提了数道正确的建议,葛怀敏皆不听,不但导致大败,也使将才被俘虏。不然,此人成长起来,将会是第二个王信。

但自己来了,就不会让赵珣会落那样的悲剧下场。

赵珣也在看郑朗,本来郑朗面相生得嫩,这一看岁数更小。

不知说什么好,其实两人差不多,都二十几岁,在一群三十多岁四十多岁的将领中,十分令类。赵珣定住心神,才说道:“知州,瞎毡部下麻氈乘我军新败之即,常率众前来暴掠,请允许末将率军前去讨伐。”

郑朗火烧火燎地往德顺军赶,正是为了这件事。

唃厮啰的两个儿子闹独立,让唃厮啰心灰意冷。老二磨毡角去了父亲经营多年的尊哥城,成了尊哥吐蕃的首领,因其子萨撒厮丁不能自立,他的出离,使吐蕃衰败,自己也衰败。磨毡角一死,这一支脉渐渐消失在历史的舞台。

瞎毡先去河州,其后又迁于龛谷城(榆中东南),在此构建了自己的力量,制定一套与其父完全不同的制度,不依附于任何人。这是他的想法,其境与宋与西夏毗连,不可能不受其影响。

在这之前,他没有直接向宋朝发起战争,但偏向于西夏的。自前年起,赵珣多次派人招降瞎毡,赠给他许多金银财宝,瞎毡终于犹豫不决。

借机到宋境抢掠的与瞎毡无关,而是他的属部所为。

但赵珣想要出征,必须征求郑朗同意。

郑朗没有立即回答,他站在城墙上眺望西方,西边是会州与兰州地盘,此时大部属于吐蕃人管辖,一部分属于宋朝,一部分属于西夏,这个疆界很不稳定,一会儿是你的,一会儿是他的。

郑朗的市易法,大半主意就是打的这两州地区。

想要这两州让他获利,这一占尤关重要,不但要打,还要将瞎毡打服打怕,彻底臣服,市易法执行才能畅通无阻。而且瞎毡此时偏向于西夏,虽然他们叛乱一分,导致吐蕃衰落,可与李元昊真联起手,泾原路将会腹背受敌,危在旦夕。

“郑相公,请让末将前往吧,末将以死担保,会大获全胜。”

“我相信你,但要等一个人过来。”说着对身边的侍卫说道:“你去原州将景泰请来。”

葛怀敏于定川砦败,将泾原路七万人马糟蹋光了,元昊长驱直入,直扑渭州城下,但看到渭州城头上旌旗招展,城墙高大,他没有把握攻下,于是折向东南六七百里,差一点来到长安城。西北震恐,唯有此将率五千兵,间道赴往泾原要道,拦阻元昊数万大军。元昊设伏,景泰派出斥候,查到伏兵所在,斩首千余骑。以功迁知镇戎军兼兵马钤辖。但因为朝中无人提拨,一直没有重用,然后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未知的不算,已知的抛去狄种之外,论将才此次是仅次于赵珣之外的泾原路能将。

赵珣略有些不悦,说道:“郑相公,有我足够。”

不就是打一个小小的吐蕃野部,值得到原州搬将领过来?

但没有办法,他仅是一个武将,人家是整个泾原路军政民总长官,又是西府副相公,说的话不能不听。

郑朗没有摆什么宰相的架子,笑咪咪地说:“你想要带多少军队过去?”

“一万足矣。”

“不能义气用事,太少。”

赵珣心中惦量了一下,是少了一点,虽说吐蕃人闹分家,一年不如一年,但士兵武力还是很出色的,不要阴沟里翻了船,于是说道:“两万。”

“两万也少。”

“两万够了。”

“我不是要你打败敌人,而是要你取得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捷,不但歼灭麻氈,要让吐蕃其他诸部一起感到震赅,从此乖乖地臣服于我朝,不至于让他们在后方添乱子,还要瞎毡感到害怕,向我朝投降。”

“这个有些难办。”

“笼竿城附近有多少兵力?”

“只有两万多人,不过若从镇戎军抽一抽,能抽出三万军队。但是镇戎军那边会兵力单薄。”

“无妨,好水川一战,我宋损失惨重,他们也不好受,要休生养息,暂时不会前来侵犯。我就给你三万军队。”

“但景将军……”

“景将军与你没有多大关系,你放心去打,至于他,我会另有安排。但这是我来泾原路第一战,你得给我打得漂亮一点。”

“喏。”赵珣高兴地答道,然后下去召集人马。

郑朗回过头来,看着常明德,问道:“如果此战赵将军大获全胜,瞎毡会感到惶恐不安,你有没有能力将他说服,让他本人亲自来渭州向我朝投降?”

第三百五十四章 从瞎毡开始(二)

“学士……”常明德眼睛瞪了起来,这怎么可能呀。

赵珣又跑了回来,问:“郑相公,末将应当怎么去打?”

他要一万两万军队,郑朗手一挥,给了他三万,将他高兴坏了,可忘记了一件事,他没有指挥权,泾原路头号长官还没有发话呢。

郑朗微笑,说:“我才来泾原,什么都不知道,既然你早就准备打这一战,心中应当有所安排,自己做决定吧。来的时候宋相公与吕相公皆夸奖过你,不要让我与京城两位相公失望。”

“喏。”赵珣更高兴了,就怕这些文臣指手划脚,郑朗不干涉最好。

郑朗还是微笑,你不是怕我指手划脚,我虽也不太懂,但不会胡乱指挥,就怕未来的那个武将对你指手划脚。

但看着朝气蓬勃的赵珣,郑朗心中还有些负担。

战死的数名勇将当中,如果将他们前后的方策与举措,细细评价,王珪与任福勇猛过人,谋略却是稍稍欠缺,智勇双全之人,仅是郭遵一人能当得起。

定川砦一战,赵珣最为可惜,而且他岁数不大,与杨文广一样,有无限上升的空间,若培养得当,不白白牺牲,将来宋朝又多了一个名将。宋朝最缺的是什么,诗人,词人,文臣,都不是,是名将!

“我很讲理的,去吧。”

“谢过郑相公。”

赵珣再次退下。

郑朗这才与常明德将他打算说了出来。

之所以看中这一战,有两个原因,瞎毡心向西夏,有这个人在身后,始终不大放心,必须打服。而且他属下麻毡与党留虽是几百余帐的中型部族,可时常乘掠抢境内,如果不灭,境内百姓不得安定,也有可能被元昊利用。这是军事上的原因。

其次就是市易法。

王安石为了平抑物价调剂供求,限制奸商垄断居奇,把以前归于大商人的利得收归官有,增加财政收入,实施两法,一是均输法,一是市易法。

均输法实施得比较早,规模也不大,只在东南六路实施,仅限于对汴梁城的物资供应,后来薛向调任,均输法也中止了。当然,规模更大的市易法已经拉开帷幕。

王安石的均输法与桑弘羊有所不同,桑弘羊均输法是将各地赋税贡物全部折为当地最多最便宜的商品,运到高价地区出售,属于追求贸易利润的官营商业,核心是卖与利。王安石的均输法是政府消费性购买活动,保障政府消费需求,节省开支,提高财政效率。

后来多有人批评,这是误解,其实王安石的均输法性质十分温和。

不温和的是下面。

市易法。

司马光推翻一切,王安石叹息,为什么连免役法也推翻了?

免役法有弊端,但良性的远大于恶性。可是市易法与青苗法,纯粹是两个大马蜂窝。

简单一句,政府设置机构,直接收售物资,参与交易,平抑市场物价。

具体做法在京设都市易司,边境与大城市设二十一个市易务,再设提举官(政府指派)和监官、勾当公事官(吸收守法的可合作的商人担任),召募诸行铺户和牙人充当市易务的行人和牙人,在官员约束下担当货物买卖。外来客商将货物卖给市易务,行人牙人一道公平议价,暂不需要的也予收蓄转变,待时出售。允许商贾贷款或赊货,年利息十分之二。

如果做得好,会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与商品流通,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但能做得好么?

结果市易司官员与豪强相互勾结,大商人没有控制,相反许多中小商人迅速破产。奸吏挟官府之威,强行的贱买贵卖,农民、手工业者、副业种植者遭到严重的打击,民不聊生。

这是造成的主要后果,还有许多副带的恶性后果。

所以保守党们全部反对,确实无论市易法与青苗法,在政府,并且在一个官员贪污现象最重的国家里实施,又是带着为国家敛财的目标,无论王安石怎么想,都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但任何事物没有绝对性。如果将市易法放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官员清明,手中有一批会经营,私心不重的能人帮助,与京城的权贵利益冲突不大,也能见到成效。

比如王韶。

市易法打垮新政,却成就了王韶。

王韶来到西北后,执行了两个政策,第一个将渭州与秦州之间上万顷荒田开垦出来,第二个实施市易法。

很熟悉?

不错,老种在青涧城,后来在环州实施的政策与此很类似。

这要看人的,营田在老种手中实施没有问题,他一走,问题出现一大堆,以至范仲淹说罢了,不能玩,再玩不要与西夏人作战,马上各蕃部自己就会起义。

老种没有问题,王韶也没有问题,弄得很好。

老种的做法也很类似市易法,但老种手中没有多少本钱,借助当地大户,属于一种联营互惠互利的做法。王韶才是真正的市易法,大臣反对,那地方不能做生意,周围多蕃人,羌人,与西夏人,一个个虎视眈眈,平时没有钱还去抢一番,现在那么多银子在哪里,更不保险。王安石气得无语,那有你们讲的那么危险,当地的大户土地主还知道聚敛财产,不怕抢掠,况且朝廷,难道朝廷不及一个土地主?

开始实施,李师中说这些地不是荒地,而是弓箭手地,也就是朝廷赏给弓箭手的田。

有一部分是的,但大多数确实是荒地,或者是蕃人羌人放马放牛的地方。

宋神宗派人去查,回来禀报,有地,一顷地,还有几个地主为这块地的归属在打官司呢。

满朝文武瞠目结舌,若大的地方,只有一顷地?这些年与吐蕃、西夏打得头破血流,几十万人就在一顷地上厮杀的?这是什么顷啊?

虽是好玩,但起到效果,王韶熙河大捷,上书道,俺这一回打仗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