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皇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欧皇崛起- 第3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废铜、废铁处理掉

    然而,刘谨却丝毫不担心。为啥?因为他是奉了皇帝的旨意办事的,法理上丝毫挑不出毛病。若是真要说有啥问题,大概只是不给毛澄面子罢了

    但是,刘谨还真不在乎毛澄的面子。刘健和谢迁厉害吧?内阁的两位辅政大臣,外面都尊称一声“阁老”的。他们一起上疏要干掉刘谨都失败了,更何况一个毛澄?

    而且,刘谨是奉了旨意的,不算没有根据。加上王鏊在这事上和毛澄不是一路的,所以,就算毛澄弹劾自己,刘公公也表示——咱家毫无压力

第769章 皇城炮声() 
抢回那批枪炮后,带队的小太监立即把过程绘声绘色地跟刘谨讲了一遍。而且,突出了论起大锤砸开礼部库房大铁锁等精彩情节。

    然后,负责监视礼部动静的东厂番子又传来消息,把毛澄气得跳脚大骂的情节绘声绘色地跟刘谨讲了一通。

    刘谨开心无比道:

    “咱家就喜欢看这老匹夫很愤怒却拿我毫无办法的样子!可惜啊,不能亲眼见到”

    然后,一转头,刘谨就屁颠颠地跑到正德面前拍马屁去了

    “皇爷皇爷,有趣闻可听!”

    来到满脸稚嫩的熊孩子朱厚照面前,一直以霸道总裁面目示人的刘公公,此时乖得像个小猫咪。而且,满脸谄媚。

    正德刚从早朝上回来没多久,正躺在躺椅上闭目养神呢。而边上,谷大用、张永等太监,围城一圈,抢着帮熊孩子捶背捏肩。因为多达7个人,外围的高凤等人,手都伸不进去

    虽然有些胡闹,但正德还是会去上朝的。大明朝真正不上朝的皇帝,只有嘉靖这个修仙党和万历这个抽大烟的。正德帝除非不在京城,不然还是知道上朝和批阅奏折的。即使离开京城,也会指派李东阳(早期)、杨廷和(后期)等可靠的首辅坐镇的,不会误大事。

    熊孩子不耐烦地睁开眼,道:

    “老刘,没看到朕有些困吗?你最好说的事情能让朕感兴趣,不然,朕肯定要收拾你。”

    刘谨哈着要,谄媚道:

    “是是是,一定让皇爷您开心。再说了,就是皇爷您真的收拾老奴,那也是老奴修来的福气!”

    然后,刘谨刘公公化身逗比相声演员,手舞足蹈地把之前的事情描述了一遍

    朱厚照果然来了兴趣:

    “老刘,你干嘛要趁着早朝去夺那批西洋枪炮啊?光明正大地抢回来不更好?”得,熊孩子想法很暴力。

    刘谨顿时苦了脸:

    “皇爷,您也知道的,礼部尚书是毛澄啊!那家伙连皇爷都敢当面指责,即便有中旨,以毛尚书的脾气,指不定会当面驳回。到时候,就落了皇爷的面子了。所以,老奴才偷偷趁他上朝去了,来了个突袭。您不知道,锦衣卫那个姓黄的大汉将军,外号叫‘黄大锤’的,大锤抡得那叫一个溜啊,礼部库房精钢所制的大锁,三下就砸开了!”

    正德微笑点头:

    “嗯,有意思还有呢?”

    “当毛澄那老匹夫回到礼部后,看到礼部库房大门被砸开,那叫一个气啊,吹胡子瞪眼的。一把年纪了,气得直跳脚!那样子,可滑稽了!”刘谨挤眉弄眼道。

    “哈哈哈,果然有趣!”正德顿时大笑。对于毛澄,熊孩子也是很不爽的。朝中像毛澄、王鏊这类耿直的大臣,经常不给小皇帝面子,当面指责小皇帝的过失。熊孩子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哪里能忍?早就憋了一肚子火了。刘谨这次狠狠戏耍了毛澄,让熊孩子也大感解气。更重要的是,刘谨的人是手持圣旨去的。就算大闹礼部,也不算很过分。

    至于刘谨之后担心毛澄的弹劾(其实刘谨根本不担心,但在正德面前要装弱小,才这么说),熊孩子小手一挥:

    “老刘,别担心。你又没犯法,就算他弹劾你,也抓不到太大的把柄。最多,你赔偿他一个新的精钢大锁呗!”

    “赔一把新锁?”刘谨一愣,继而笑起来:

    “那毛尚书岂不是又要气得跳脚了?”

    “对,朕就是要亲眼看见毛尚书跳脚的样子!”熊孩子得意道。

    “皇爷威武,把老匹夫玩弄于股掌之间!”刘谨及时奉上马屁。

    然后,谷大用等其他七个太监,也纷纷送上马匹,唯恐落后

    休息完了后,熊孩子站起身来,活动了下筋骨。然后,问刘谨:

    “老刘,你抢来的那批西洋枪炮呢?快让朕瞧瞧!”

    “遵命!皇爷请!”说完,刘谨领着熊孩子朱厚照往皇城外围的兵仗局方向走去。“正德八虎”的其他七虎,也不甘落后,紧跟在正德帝身后,寻找着一切能拍马屁的机会

    兵仗局是明八局之一,八局分别是——兵仗局、银作局、浣衣局、巾帽局、针工局、内织染局、酒醋面局和司苑局。每局各有掌印太监、佥书、监工等。

    也就是说,这八局,全是内廷的机构,和外朝是分开的。所以,这八局一般都处于皇城内。当然,都位于皇城边缘地区。毕竟,内廷太监不上台面,不能抢占黄金市口,污了文官的眼

    来到兵仗局后,兵仗局的掌印太监立即向刘谨使了个眼色,然后点点头

    刘谨会意,知道他的意思是兵仗局的工匠们看过,觉得那批枪炮没啥问题

    然后,刘谨就开始热情地邀请正德参观火枪射击

    只见广州前卫派来的示范的火铳手刘老实等9人,手持火绳枪,站成三排,且点燃了火绳,开始等候命令。

    当然,这几人边上,站满了锦衣卫,防止他们枪口调转,给正德来一下。谁要是敢调转枪口,锦衣卫肯定上去就是一刀

    熊孩子朱厚照也算见多识广,他看了看后,惊讶道:

    “咦,这夕阳火铳,比大明的三眼铳要长很多啊!”

    事实上,熊孩子玩过三眼铳。当初,熊孩子还把三眼铳当成炮仗玩过,还差点打死一名宫女。

    不过,说实在的,三眼铳就是一根木棍,前面帮着三个联装的短粗铁管,外观很不美观。熊孩子玩过后很快就扔了,那玩意,看上去就像一个丑陋的铁榔头事实上,打完三发子弹后,三眼铳的确是拿来当铁榔头砸人用的

    可火绳枪不同,不说效果,但是细长的枪管,看上去就比三眼铳美观多了。当然,如果没有刺刀的话,火绳枪在遇到敌人靠近后,效用还不如三眼铳呢。好歹,三眼铳还能当铁锤砸人

    不过,颜值就是正义,别看三眼铳能砸人,但其丑陋的外表,很给其降分。而火绳枪,看上去就赏心悦目的,逼格高太多了

    随着刘谨点点头,兵仗局的管事一声令下,刘老实等接受过培训的广州前卫来的火铳手,按部就班地打起了三段击。他们三人一组,轮流装弹、射击。中间虽有停顿,但停顿时间也不长。

    如此行云流水的操作,顿时把正德看得眼花缭乱

    “好!”正德开始鼓掌。毕竟,眼前的射击表演实在太精彩了,都有些赶上杂技了。

    而射击表演结束后,正德看到满是弹孔的靶子,也是吃了一惊:

    “三十步的靶子,命中竟然这么高?”

    正德帝虽然有些顽劣,可见识却是有的。要知道,当初他玩三眼铳,10步内才有命中保证。三十步的距离好像他差点误杀了一名宫女

    这时,正德帝终于收起了玩闹之心。沉默了一会儿后,正德帝下令道:

    “再试试炮吧!”

    “啊?在这儿试?”刘谨有些傻眼。这里可是皇城啊!火绳枪的声音,和鞭炮声有些类似,这还好说。可要开炮那动静有些太大了啊

    不过,他也不敢违逆熊孩子的意愿。于是,他让兵仗局的人监督着广州前卫派来的炮手,推着三门佛朗机炮,来到了靶场

    事实上,皇城内是没有试炮的靶场的,只有试验火铳的靶场。不过,正德帝小手一挥,道:

    “临时砌个墙,作为炮靶。如此,就不担心炮弹飞出皇城了!”

    于是,很快来了一群泥瓦匠,在靶场百步远的距离砌了一堵砖墙,并抹了泥,作为临时炮靶。之所以抹泥,是为了防止炮弹弹跳,形成跳弹伤人

    然后,一声令下,表演炮击的广州前卫来的炮手,用木棍绑着的火绳,点燃了佛朗机炮子铳上的引信

    “轰——轰——轰——”皇城之中,传来三声炮响

    “哪来的炮响?”皇城内阁办公点,懂军事的内阁大臣王鏊惊得跳起来。

    要知道,炮声一般出现在战场上,或者举行大典的时候。如今,京师一无战事,二无庆典,忽然传来三声炮响,顿时吓坏了王鏊。他的第一反应是——有人造反,都动用火炮了

第770章 那啥……朕只是试炮……() 
大明朝宫变虽然没有唐朝那么多,但也是有的。比如景泰八年(1457年),明英宗趁着景泰帝重病,发动“夺门之变”,复辟为帝。而那场“夺门之变”,才过去50年,而朝中很多大臣都在50岁以上,对那场宫变还有记忆呢。

    所以,王鏊听见炮响,第一反应就是宫变。然后,他匆匆跑到李东阳的房间,大呼:

    “宾之兄,出大事了!”

    李东阳特听见了炮响,不过,他没有立即想到兵变上来。毕竟,大明朝经过“弘治中心”,已经承平很久了。

    但是,很快,又传来第二轮炮响——

    “轰——轰——轰——”

    王鏊顿时脸色惨白:

    “完了,必是有叛军攻打皇城。听声音,应该是西北方向!”

    李东阳也霍地站了起来:

    “兵变?”

    “应该是,不然,谁敢在京师开炮?”

    “那赶紧进宫找皇上,请旨调兵平乱。”

    然后两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在皇城飞奔,从皇城前院,直奔禁宫。一来,是请皇帝转移到安全地带;二来,就是请皇帝授权调兵了。

    内阁虽然权倾朝野,但不包括兵权。内阁想要调兵,必须有皇帝授权。必然,是无法随意调兵的。尤其是京师的兵马,调动制度尤其严格。必须由皇帝授权,内阁发文,再发函至兵部,由兵部批准后再发文给五军都督府,才能调动京中的兵马。这也是为了防止有人谋反,毕竟,内阁权力本就很大。若是能不经过皇帝就调动兵马,岂不是能轻易发动兵变?

    作为内阁大佬,李东阳和王鏊进宫还是很容易的。但进入宫中后,二人却找不着皇帝。一番打听,二人才得知——皇帝去了皇城西北的兵仗局去了

    联想到炮声就是西北方向传来的,此时,已经传来了十几轮炮响了,王鏊顿时面如死灰:

    “完了,皇上去兵仗局,偏偏那里传来炮声,岂不是说,皇上中了叛军的圈套?”

    说完,王鏊脱下碍事的官服,从院子里拿起一根棍子,大吼道:

    “众将士,皇上可能遇险,快随老夫去救驾!”

    李东阳被王鏊如此狂放的行为惊得目瞪口呆,但他还是比较清醒的,于是劝阻道:

    “济之,你是文官,如何能打得过叛匪?还是随我去兵部调兵去吧!”

    王鏊也清醒过来,自己虽然懂军事,可也是个文官,而且一把年纪了。遇到随便一个乱兵,估计一刀就劈了自己了。于是,他赶紧拉着李东阳往兵部方向跑。

    不过,二人还没跑到兵部,就见远处跑来一个太监,边跑还大呼道:

    “误会了,二位阁老!误会了!”

    等那太监追上二老,说明了情况后,李东阳和王鏊脑门上顿时全是黑线:

    “你是说,是皇上在皇城内试炮?”李东阳此时恨不得掐死面前这个小太监。

    而王鏊直接大怒道:

    “这也未免太过儿戏了!这里可是皇城,如何能够随便开炮?走,宾之兄,我们去兵仗局找皇上理论去!”

    说完,王鏊拉着李东阳直奔兵仗局,去喷皇帝去了

    当王喷子拉着李滑头到了兵仗局靶场的时候,熊孩子正在拍手:

    “好,果然是利器,居然能轻松破墙!”

    此前,正德帝让工匠在百步外的地方临时砌了一道围墙,还在墙上抹了厚厚的一层黄泥,以防止跳弹和加强抗炮击能力。

    但没想到,仅仅三轮炮击,9个铁球不仅全部命中百步外的矮墙,而且还把矮墙给轰破了继续轰,整面矮墙都垮了

    毕竟是临时砌成的围墙,而且砖头是用黄泥粘合的,没有用标准的糯米汁和红糖等高级粘合剂。但是,矮墙厚度也是足够的,加上还摸了厚厚的黄泥。换做明军用的短身管土炮,就打不穿,但佛朗机炮仅用三轮就破墙,实在出乎正德帝的预料。

    但是,熊孩子刚刚拍手赞叹完,一转头,就看见了满头黑线的李东阳和王鏊

    于是,熊孩子尴尬了

    面对两位内阁大佬,年少的正德帝还是有些犯怵的。现在的正德帝朱厚照还不是后来说一不二的武宗,还只是个熊孩子。面对德高望重的老师李东阳,以及战斗力爆表的大喷子王鏊,熊孩子还是有些心虚的。

    不过,熊孩子虽然喜欢胡闹,但脑子并不笨,相反很聪明。眼看两位大佬要爆发,熊孩子眼珠子转了转,顿时想到了对策:

    “咳咳那啥两位爱卿,朕刚才只是在试炮呢”

    “试炮?”王大喷子怒了

    “陛下,哪有在皇城内试炮的?无论工部军器局,还是内廷兵仗局,最多在城内试火铳,哪有在城内试火炮的?刚才皇城一片混乱,老陈和李阁老还以为是发生兵变了,吓得到处跑,就差去兵部调兵平叛了!”

    熊孩子自知理亏,于是行了一礼道:

    “是朕考虑不周,不过,王阁老,这番鬼进献的火器果然不同凡响了。您是懂行的,可否帮忙点评一下?您看,之前朕派人砌成的矮墙,居然被轰垮了,真是军国利器啊!”

    熊孩子知道李东阳喷人的段位不高,最难缠的还是王鏊。但熊孩子同时也知道,王鏊这人,对军国大事比较关心。于是,干脆利用枪炮,来转移王鏊这个军迷的注意力。

    果然,耿直的王鏊上当了。王鏊其实早就想见识这批枪炮了,可惜毛澄死死地把这批枪炮扣在礼部库房里吃灰,他也无缘得见。

    如今,熊孩子故意转移他的注意力,老军迷王鏊一时间也被转移了注意力,去察看那些枪炮去了。

    “王阁老,您看,这是火绳枪的靶子,上面弹孔如此密集,而且是三十步的距离打出的成绩。可见,这个西洋番鬼的火枪,还是很厉害的,比我大明的三眼铳要厉害啊”

    “您再看看这个佛朗机炮可谓巧夺天工啊西洋人也真机灵,居然想出了字母铳的办法,用小子铳装填火药和铁弹,然后塞进母铳中激发。如此,装药方便无比啊”说着,正德帝还亲自用手比划给王鏊看。

    王鏊听了,也是连连点头。然后,和熊孩子热烈地讨论起了火绳枪和佛朗机炮的技术问题

    李东阳一看歪楼了,脑门上黑线更多了于是,他咳了咳,提醒王鏊

    王鏊听见李东阳的咳嗽声,再一看,李阁老正对自己挤眉弄眼顿时,他也领悟了过来——尼玛,自己被小皇帝带跑偏了

    于是,他正色道:

    “陛下,就算西洋枪炮犀利,也不能在皇城内试炮啊!”

    正德帝一看转移注意力大法被破解,只好无奈狡辩:

    “那啥朕也是见猎心喜,所以才迫不及待试炮的”

第771章 枪管是个技术难点() 
“见猎心喜?陛下,这可不是玩闹啊!炮者,国之重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