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颂- 第2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弹投射的密集度覆盖住对方步兵的冲击速度,从而维持战役在半个时辰的时间内双方保持平衡。而这样一来在巨大的杀伤力面前对面只有溃退一个途径可以选择。”陈宇的话让所有人都在沉思,未来的战役该怎么打。

    “所以说在新式的步枪换装之前,骑兵的威力还是不容小觑,而且你没看中央警备营除了陌刀营全体换装以外,其他部队基本上没有动吗?而且最重要的重骑营还保留了部分人员。我想总参那边也是有这种考虑的。”陈宇笑道。

    “好了这件事总参那边应该已经考虑过了,只是没想到和骑兵交锋的结果而已。”薛洋摆摆手道:“现在南诏这边除了黑齿南部的战事以外,就剩下胡敬璋一股敌人了。咱们今天还有最后一件事需要决定。大战结束之后南边需要放置一个主力兵团驻守,所以你们几个考虑一下,咱们在南线战事结束之后就需要上报总参确定人员和部队番号了。”

    “要不让徐英留下吧,他现在不是在率兵追击胡敬璋吗?”李神福不以为然道:“而且他善于处置比较复杂的事情,留下来肯定比我这个大老粗要好。”

    “不行,总参对于他和山地营有其他任务。”薛洋摇摇头将李神福的建议否决了,摆摆手道:“这件事还有时间不急。咱们这几天开始分兵吧。陈大哥你率兵回建水城或者利润城坐镇,李阳你留在羊苴咩城,一方面给内阁官员到来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和徐大哥那边保持联系,随时准备接应他们。剩余人马随我延后出发,回大厘城。”

    薛洋这边在安排战后事情的时候徐英已经率兵追过了永昌府,这一路基本上没有任何道路可走,玄影卫征调了十几人的当地向导才带着山地营和第三营抵达永昌。但是此时为时已晚,胡敬璋已经走了,而郑买嗣也已经从永昌府撤往苍望城。这两股朝着两个方向而去,这下让徐英暂时没想好应该追哪一人。

    “大帅,我觉得还是追击胡敬璋比较好。郑买嗣此时已经是丧家之犬,苍望城也不是久留之地,他不可能会在那停留多长时间的。反倒是胡敬璋从四川跑到南诏,此时居然跑到丽水,万一再逃出南诏国边境,咱们就真的追不上了。这些人比起郑买嗣可难对付多了。”徐英没想好,他身边的亲卫队长却劝说他追击胡敬璋。

    “大帅,以我第三营和山地营的行军速度,必然可以做到在对方猝不及防的情况下兵临丽水城下,到时候他胡敬璋肯定跑不了。”亲卫队长的话让徐英下定心思,笑道:“没想到你小子水平还挺高的嘛。也罢这一仗如果你说对了,我就放你去野战部队锻炼锻炼,跟在我身边当个亲卫队长真是浪费人才了。去传命令吧,全军立即集结想丽水城开发,让玄影卫通知大帅,尽早派人来永昌府,防止郑买嗣去而复返。”

    徐英这边全力朝着丽水城而去。而此时的胡敬璋也温韬也在商议下一步的计划,他们瞄准的弥诺国现在正在闹内乱,是一个外来势力插手的好时机。要知道此时他手里面除了当初从四川带出来的几万子弟兵外海裹挟了隆逊的三四人人马,近乎十万大军要想去弥诺国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而且胡敬璋和温韬敏锐的感觉到天策军不会放过自己,所以在丽水城休整之后马不停蹄越过边境朝着弥诺国而去。

    弥诺国位于丽水城西南大概七百多里地,只不过山路崎岖难行,六七百里差不多要近月才能抵达。不过对于弥诺国温韬和胡敬璋可是了解过不少,这个小国在唐大和年间被打过一次,丽水城内还有他们当年的遗民。此时的弥诺国也是当年的王族后裔建立的。胡敬璋原本对于这个小国没有多大兴趣,但是架不住温韬拿出来的那张地图中弥诺国是去天竺的必经之路。只有拿下弥诺国才能够渡海去天竺,甚至按照温韬所言都不用渡海,直接从陆地上就能抵达。而且拿下弥诺国还有一个更大的用处就是找一块地方好好安顿休整一下,毕竟这几年东奔西走,手下将士没有一个稳固的栖息地,早已经军心涣散无法久持。

    不过弥诺国对于胡敬璋而言越过边境基本上就没有多大悬念了,弥诺国没有大的城池城郭,就连国王居住之所都是以木寨建立在水面上。所以这十万大军呼啦啦的涌了上去根本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弥诺国三天之内就被胡敬璋给灭了。

    天启二年六月底,就在胡敬璋灭弥诺国的同时,徐英也赶到丽水城下,但是还是慢了一步,丽水城差点都被搬空,在找人打听之后才发现胡敬璋已经离开朝着弥诺国而去快一个月了,此时追击已晚。徐英望着西面的天空长叹一口气之后收兵在丽水城暂时停留,派人飞速朝后方报讯,请示是否需要继续追击。

    此时身处大厘城的薛洋自然是不知道徐英在西面遇到的问题,即使玄影卫采用飞鸽传书的传递方式,并且在中途还设立了好几个中间基地,这种落后的传递方式还是费时费力。而且西南地区山区多猛禽,一不小心还容易面临信鸽被击伤击落的危险。虽然玄影卫已经因地制宜采用当地人驯养的一种类似于小鹰一样的禽类来代替信鸽在西南地区使用,但是依然无法让人满意。这样一站接着一站的方式等到薛洋得知这件事的时候已经是七月份的事情了。不过薛洋比徐英要果断很多,当即回信让他不要管那么多,直接挥军杀过去,直到彻底消灭胡敬璋为止,与此同时增派部分人马朝西增援徐英。

    此时的南诏这边内阁已经派员接受,各地也在重新划分归属,东面部分地区划归牂牁所在的滇南省,南部黑齿十部所在地直接并入交州省,南诏的其他地方单独建立南诏省,党项人丰厚被调任南诏省布政使一职。而大队的俘虏也被后勤部的人手接管押送到钦州和廉州装船之后迅速运抵到北方,参加丰州铁路的修建工作。此次南诏大战俘虏大概有十几万人,几乎占到了南诏国内人口的四分之一,如此大规模的人口调动一度让内阁那边觉得会引起动荡,但是在李玄清决定修建丰州铁路之后岑天时就直接忽略了这个因素,反正按照建筑公司的原则,服苦役三年之后会遣散回家,三年的时间丰州铁路线也早就完工了,所以也无所谓了。

    而南诏内部大规模的民政事宜交给内阁和丰厚处理之后薛洋等人就开始上报总参要求主力兵团回国内休整,他本人和陈宇还要带着隆逊回大本营,西线丽水的战事就全部交给徐英自行处理。

    天气二年七月中旬,徐英得到命令之后立即从丽水城出发攻击弥诺国,第三营和山地营百战之师越过中途的各种复杂地形抵达边境之后开始寻找胡敬璋所部决战。而此时的胡敬璋已经病倒,所部之事除了长子胡长灵之外,基本上靠温韬在主持。温韬主张放弃弥诺国继续往西进入天竺,那里土地广大,百姓富有是他们最好的归宿。但是胡长灵为代表的军中大部分将士却不愿意再继续深入异国他乡,部分人想着就地落籍为民,比较弥诺国多金银,也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还有部分人觉得不应该再和大唐对抗了,应该投降然后回到家乡。这种情况让温韬没有办法,一直以来他辅佐胡敬璋就是因为他虽然智谋很深,但是缺乏威望,无法镇住手下的广大将领。

    无奈之下的温韬只能去找胡敬璋,想要他出言压制住手下将领的反弹,迅速带人脱离险境。但是平行世界里原本早死的胡敬璋此时多活了这么多年之后这一次疾病爆发是再也没有停住,就在温韬和他说话的功夫再次昏迷,这一下彻底让温韬蒙住了,急忙招来军医一番救治才缓了过来。但是胡敬璋虽然人救过来了却已经无法理事,温韬失望之下只能泱泱而去。

    而胡敬璋这一倒下的消息虽然温韬等人极力隐瞒,但是还是很快就不胫而走,他的这一倒等于让这个集团彻底失去控制,当天夜里,希望投诚天策军的部分将领拉着军队就开出了驻地往东而去,寻找天策军主动投诚。而胡长灵控制的人马则带着胡敬璋从弥诺国的都城往南准备去骠国避难,剩下一部分群龙无首之下开始四散而走。

    这一剧变让温韬目瞪口呆,他根本来不及采取动作甚至是反应就让局势失去控制,转眼之间他身边只剩下几千人的部队,而且还是失魂落魄。这让他这个素日里智计百出的智者感到无奈。其实胡敬璋集团的哗变在他和温韬选择离开内地来到这异国他乡的时候就已经埋下祸根了,只不过胡敬璋在军队中威望高,能够镇得住。这一下他一倒等于是平时的矛盾一下子失去了压制集中爆发,几年的压抑和远离故乡居无定所的不安全感让将士们再也忍受不了,集中爆发。

    “大好的基业啊。”温韬仰天长叹一声,看着身边唯唯诺诺的兵丁叹息道:“事到如今你们也去寻找自己的出路吧。”

    “大人,我们在这里没有根基,没有出路,还不如跟着大人吧。”温韬身边的亲卫队长走上前来苦笑着说道:“有想法的人都走了,现在留在这里的也只是走不掉的人,希望大人能够搭救一二。”

    “命运苦楚,我也是无可奈何。咱们也往东吧。不管天策军拿我们怎么样,至少是同宗同祖。”温韬摆摆手示意大家跟着往东去找天策军。

    天启二年七月底,徐英在弥诺国中部接受了胡敬璋集团两股人马的投诚,至此南诏国内所有的对手全部被扫平,大唐帝国的统治疆土在融入了弥诺国之后首次直接达到遥远的西洋地带。

第三百一十一章 海洋财富() 
    “皇上,好消息啊,南诏那边的战事基本上结束了,薛洋在询问什么时候班师呢。”一大早李玄清刚刚开始准备吃早餐,徐天翔就大步走进了千秋殿的大门,笑道。

    “二哥还没吃早饭吧?坐下来一起吃吧。”李玄清看着这家伙无可奈何的叹了口气,这表情让一边在教小天启吃饭的巧兮忍不住笑意,站起身来招呼徐天翔坐下,让身后的侍女加了一副碗筷。

    “你呀,改天我要收伙食费了,这一个月你都有一半的时间来蹭饭了,这不叫伙食费我和巧兮都被你们这帮家伙吃穷了都。”李玄清随手拿起一个春卷,边吃边笑骂道。

    徐天翔倒是丝毫不见外,坐下来直接拿起一个包子笑道:“伙食费没有,但是饭还是要吃的,谁让巧兮手巧,这吃的都和外面的不一样,这花样是一个接一个,你吃的是什么,给我也来一个。”说完直接将盘子里最后一个春卷拿了过去,啃了一口啧啧称赞,嚷嚷着改天让伏瑶过来学习学习。

    李玄清没理会这二皮脸,一边吃饭一边看着身边的小天启抓着一根小木勺在那慢慢的喝汤,一不小心塞到鼻子里去了,顿时呛得直拍自己的小饭桌,嘴里面也在咿咿呀呀的叫唤。这孩子似乎天生不怕生,前两天刚刚学会叫爷爷,就被张天虎带出去两天才送回来,期间居然也不哭不闹,跟着一群大人也是乐呵呵的。

    几人还没吃完,门外岑天时匆匆走了进来,还没到跟前就笑道:“皇上,喜事,大喜事啊。”这一句话把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他的身上。

    “皇上,远航船队快回来了,回报的快船已经到天津港了,这是慕容刚刚送来的远航船队的最新奏报。”岑天时坐下来将手中的奏报递给李玄清笑道:“收获颇丰啊,快船让咱们派后勤船队去找他们,说是大部分后勤运输船都装满了财物,石炭都被扔了。”

    “那还等什么,后勤部所属的运输船队赶紧出发啊,不要耽误时间,没有石炭指望风帆那得走到什么时候?”李玄清一边随口吩咐一边看着奏报点了点头道:“兴夏出海一趟这思想变化很高啊,财富来自于海洋,希望也来自于海洋,看样子在日本长了不少见识。”

    “大哥哥,还有别的消息吗?有没有日本现状的描述?”巧兮凑过来问道。因为李玄清和巧兮已经不记得此时日本那边真正处在什么时代了,而且这一段历史还处在幕府时代之前,所以这方面的知识很重要。

    “给,你自己看吧。如今的日本还在纷乱之中,到处都在打仗,所以也分不清到底是谁在主政。不过倒是见到了他们的天皇——松仁。”李玄清一边将手中的奏报递给巧兮一边摇头道:“兴夏此行已经在日本站住脚了,有一部分还在那边买下了几个矿产,雇佣人手进行开采,所出的货物也非常受欢迎,尤其是咱们的铁器制品和铜钱。”

    “大哥哥,我看不如咱们近日启程去天津看一看吧,正好可以迎接远航船队回国。”巧兮放下手中的奏报笑道:“如果铜钱有效果的话那就多卖点给他们就是。反正我知道有一个地方铜矿很多,等海军闲下来带人去开采就是。咱们现在不需要太多的铜,需要大量的金银。”

    天启二年七月底,也就在总参给薛洋下达主力班师的同时,李玄清夫妇开始启程去天津准备迎接徐兴夏的远航船队,而据后来的航海日志记载也几乎就在这一天,后勤支援船队也是在这一天找到了远航船队,成功的在海上会师。得到补给的远航船队原本的自由动力轮船开始加快速度追上了那些木帆船,浩浩荡荡的船队朝着渤海湾快速而去。如今是夏季正是东南季风鼎盛之时,所有船只都满帆行驶,船速比之前要快上一倍有余。十几天后也就是天启二年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远航船队的两艘出云级军舰率先赶到天津港码头。

    此时的天津港码头是旌旗招展,锣鼓喧天,除了天津刺史府和幽州布政使府组织的官方宣传外,天津百姓也自发的走上街头和港口,开始庆祝远航船队回归一事。由于天津港是帝国第一个综合性港口,很多当初过来培训的水手海员等等基本上都落户天津,成为天津万千外来人口当中的一员。

    “大哥哥,今天好热闹啊,咱们也跟着去跳跳舞吧。”巧兮和李玄清大老远就看到天津港的热闹,兴奋的走上前去。

    不过很显然巧兮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了,几乎是刚到现场就被认出来了,顿时所有人都开始给两人行礼,如今的大唐帝国虽然已经不流行跪拜礼了,但是这些百姓却还是自发的给李玄清夫妇下跪,山呼海啸一般的欢呼声腾空而起,所有人都簇拥着两人,想看看这对帝国最高的统治者,是他们给自己带来的富足祥和的生活,让所有人脱离苦海。

    “乡亲们,大家不要跪我。我们今天来是迎接我们远航船队归国的。大家跟我一起去港口,去一起迎接那些英雄的远航勇士归来。是他们在大海中开拓希望,拓展航路带回财富的。我希望以后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顺着他们的步伐走出去,去开拓进取,去给帝国和百姓带来财富和希望。”李玄清的话点燃了所有人心头的激情,多年以后他自己都没有想到,无数的帝国百姓就因为这几句简简单单的话语跟随海军的脚步远走天涯,将帝国的脚步铺满全球。

    传媒集团的记者一边描述当时场面的状况一边用自己热情洋溢的情感书写下这一期报纸的头条标题:海洋财富。

    “呜啷”一声悠长的汽笛开始传到岸上,远处海面上开始浮现出无数白色的帆点,当中两艘矫健的身影开始脱颖而出,快速朝着面前开来。

    “大哥哥快看,那是咱们的出云级军舰。已经开始减速排水,准备靠岸了。”巧兮指着这两艘军舰笑道,顺着她的指尖,只见几艘拖船已经逐渐靠了上去,军舰也已经开始减速。而后面的船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