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首太玄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白首太玄经- 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虽然是和,但用在此处反驳再为合适不过!

第六十四章 重阳临死破情关() 
房间之内,王重阳念完“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分明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面上却闪过一丝懊恼。赵玄知其是劝自己莫要迷恋美色,可又懊恼什么?只不过他并未深思,而是选择盗用了一首白玉蟾专门对应这首的和诗。

    白玉蟾本名葛长庚,为白氏继子,故又名白玉蟾,师承陈楠,既是陈泥丸。两人都是南五祖之意,剩下三人则是张紫阳、石泰、薛式,在后世也大大的有名。白玉蟾在赵玄前世历史上比王重阳晚出生二十来年,在这个世界怎么样他也不知道。但他可以肯定,白玉蟾在此时还没为《指玄篇》作注!

    只见他微微一笑,开口念道:

    “无情何怕体如酥,空色两忘是丈夫。

    识得刚柔相济法。一阳春气为虚枯!”

    在场众人包括王重阳莫不一愣,这首诗分明反驳了吕洞宾的那一首。吕洞宾的那一首,是劝世人不要接近美色。而赵玄这一首却更近一步,意思是:人若无情,何去去怕佳人美色?反过来讲,人若有情,再畏美色如虎狼,那也是徒劳!

    这倒不是说白玉蟾比吕纯阳更高一层,而是吕纯阳这首诗主要是劝世,是对着芸芸众生讲的。而白玉蟾对的这一首,却需要入道之人方能领悟。两人对应的人民基层不同,所以不能单以诗分高下。

    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吕洞宾三戏白牡丹”。传言吕洞宾云游天下之时,来到一座号称金庭洞天的桐柏山,见那里有穿山甲作怪,引得大地抖动,房屋倒塌,九峰欲崩。这东西道行太深,需要王母娘娘的玉簪及定山神针才能治得了。吕洞宾与太白金星一合计,在蟠桃宴上调戏了三次王母娘娘的侍女白牡丹。那白牡丹本就思凡,后来帮吕洞宾盗玉簪事情败露,有吕洞宾在旁求情,被王母娘娘贬下凡间。这也是两全其美之事。

    可后来不知道怎么传着传着,竟然演变成了吕洞宾是一个色仙。白牡丹则成了洛阳第一名妓。因为白牡丹长得国色天香,吕洞宾就一见倾心,然后俩人巫山**……

    先不说改编这个故事的人对道教了解多少,就是他若对吕洞宾有所了解,也应该知道吕洞宾的那首“二八佳人体似酥”,绝对干不出什么巫山**的事来。

    不过写书之人也在后面有所补救,说吕洞宾度化了白牡丹成仙。这到正对应了白玉蟾的那首“无情何怕体如酥,空色两忘是丈夫”之语。

    然而这首诗此时却成了赵玄的了,只见全真七子目瞪口呆的看着他,尤其是那王重阳,眼中不泛有震惊、明悟之意。

    王重阳昔年在甘河镇清源山误入一山洞,得《先天功》一册,乃为纯阳真人手稿。这《先天功》与当世武功大为不同,讲究的是炼精化气、聚性止念,第一要求就是不能破身。

    这世上每个人体内都有“先天一炁”,而“先天一炁”乃是从母胎之中带来,随着年岁增长,渐渐流逝,直到人死亡。可若是半途破身,先天一炁便会彻底流逝殆尽。而《先天功》修炼之初便是要凝聚那一点“先天一炁”,以先天一炁调和体内阴阳。

    天地之间有阴有阳,虽说在天地的大环境下,男为阳、女为阴。可无论男女,每个人体内又自成阴阳。而且每个人体内的阴阳都是相对平衡的,若是人体内阴阳失了平衡,不死也要得一场大病。可笑有人以“男为阳、女为阴”之语说什么合体双修之道,其实乃天下之大谬矣!

    但凡男女合体,“先天一炁”便会流失殆尽,那修道之路便会平添无数坎坷。若是男女合体能不流失“先天一炁男为元阳、女为元阴”,那边是采阴补阳或采阳补阴的邪术。比之“先天一炁”流失后还更下了一层。到时候外魔入侵,更难成就大道。

    吕洞宾道号“纯阳”,就是走得“纯阳”之路。这里的“纯阳”就是指的就是“先天一炁”,若是把“先天一炁”放在女人身上,便可以“纯阴”命名之。

    “先天一炁”是调节体内阴阳的关键所在,是以破身之后再想修道难上加难。虽然亦有成功者,可大多成就有限,道路更是崎岖。

    王重阳得到《先天功》之时还未破身,习练先天功之后,更是炼精化气、聚性止念、无欲无求,达到了“真气不行阳关,外物自不举也”的境界,是以面对林朝英的痴情,才始终都未曾动心。

    然而林朝英是他命中劫难,也既是修道人口中的“孽缘”、“外魔”、“魔障”,专门破修道人道心的。若王重阳能完全勘破情关,必然会功力大进,成就“天人”。可王重阳最终却差了一步,对林朝英始终怀有愧疚之念。

    前不久王重阳听闻林朝英已死,导致他修炼时外魔入侵,走火入魔,命不久矣。悲愤欲绝之下,在活死人墓林朝英所刻“**,技压全真”八字之后,以《九阴真经》上的武功,破尽《**》的武功,并刻下了“重阳一生,不弱于人”八字。

    这“重阳一生,不弱于人”八字,并非是指王重阳以《九阴真经》破《**》。而是在说:若非你林朝英,我王重阳的成就绝不会止步于此。其中未免没有责怪林朝英毁他成道之意。

    毕竟《先天功》修炼后能够“阳火止闭,保健延年”,若非是走火入魔,活个一二百岁都不是问题。王重阳现如今刚六十多,便已达到了天下第一的成就。若是让他活个上百岁,又会有何等成就?是以,在刚刚念那首“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的诗时,他脸上才会闪过一丝懊恼。

    不过在赵玄对了一首“无情何怕体如酥,空色两忘是丈夫”之后,他才幡然醒悟:哪里是林朝英毁他道心,不过是他道心不坚,没能抵御住外魔诱惑。自己堪不破情关、悟不得清净,这又能怪得谁来?

    一瞬间,一种明悟涌上心头。众人只见王重阳呆愣片刻,忽地闭目而笑,神情甚是欣喜。身上伴随着一种飘飘欲仙的气质升起。过得片刻,就见王重阳蓦然睁眼,对着赵玄躬身拜道:“多谢小友点醒之恩。”

    赵玄瞬间愣住了,自己不过盗首诗装装逼,怎么王重阳忽然对他如此大礼?不过若让他知道了其中因果,恐怕就只会感叹一句:有时候爱对方,也是在害对方。然后对情爱之事更加避而远之了。

    这边王重阳却没有管他还在呆愣,直起身来,又说道:“小友之前欲入我全真,贫道不敢妄居师位,方才拒绝。若是小友不弃,贫道比小友年长,不知可否窃居小友师兄之位?”

    这是要认我当师弟?赵玄一楞再楞:这到底怎么个情况!

    他哪里知道这古代讲究个什么“一字之师”、“一言之师”。王重阳受他一诗点醒,本想对他奉以师礼。可无奈王重阳在此时虽然明悟道途,但大限已至,必死无疑。正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王重阳虽明知自己今日必死,却也再无惋惜之意。但对他的态度就要变变了。

    原本若是王重阳不死,对他奉以师礼自无不可。天下人虽然会有闲话,可有王重阳镇着,绝不会有人来找他的麻烦。但若是王重阳一死,被人知道在死前对他以师礼待之,那王重阳此举就不是在感恩,而是在捧杀他了。

    王重阳就是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才退而求其次:之前赵玄曾说要拜他为师,分明是想入全真教。而他受了赵玄的“点化”,自然不能再居师位,是以便欲收赵玄为师弟。其一便是为了偿还这一段恩情,其二也是因之前零星听到的“全真教”、“灭教”等语,想要留下赵玄增加一段缘法。

    虽然不知道全真教灭教是否属实,但赵玄的出现太过神秘:若是普通人,怎么会不被他发现就突兀的出来?若是普通人,身上怎么还会发光?再想到自家的《先天功》乃是纯阳祖师的手稿,王重阳差一点就怀疑赵玄是吕洞宾派来的,或者是吕洞宾本人,专门过来点醒他的。

    当然这些心思也不过是一转而逝,最主要的还是因赵玄那一首诗,觉得他也是道门中人。再加上之前赵玄那闪烁其词的“灭教”之语,想留下他来个防患于未然。

    不得不说人的思想当真是奇妙,若没有赵玄的那一首诗,王重阳绝不会选择相信他。若没有之前的“灭教”诸语,王重阳也不一定会留下他。

    这边赵玄虽然不能尽知其中因果,但能拜入全真他是求之不得。更何况能够成为王重阳的师弟,虽然这是武侠世界,王重阳不一定会被封为“辅极帝君”,但再怎么说对方也是道门的一位大神,妥妥的大腿啊!

    当下赵玄用不知从哪学来的道揖,立即对着王重阳行了一礼,唱诺道:“师弟见过师兄!”

    王重阳一捋长须,含笑受了他一礼,不过却忽然道:“师弟既然入我全真,自然是我全真门徒,可我昔日说过,凡我全真教弟子,决不可习练《九阴真经》中的武功,所以……”

    赵玄:“……”

    果然有坑!

第六十五章 悟道全真号太玄() 
道观内,赵玄站在王重阳身前,恋恋不舍的看了一眼后面棺材当下也不再问。反而道:“聊了这么久,还不知师弟真正姓名,可有道号。”

    赵玄摇摇头道:“师弟俗家姓赵名玄,初入道门,却还未起道号。希望师兄赐下。”

    王重阳沉吟片刻,道:“玄门玄理又玄玄,不死根元在汞铅。若向此中玄会得,此玄玄外更无玄……师弟既然名‘玄’,不如就以‘太玄’为号!”

    赵玄诚心诚意躬身下拜,道:“谢师兄赐号,太玄子见过重阳师兄!”

    “好!”王重阳长笑一声,一捋长须,转过头向他的七位弟子道:“日后尔等便与你们太玄师叔,及伯通一起,互相扶持。从今往后,全真教就看你们的了。”说完,盘膝坐在棺材之内,气绝而终。

    “师父!”全真七子与王重阳感情甚深,见此莫不悲鸣。赵玄也为王重阳感觉惋惜,但他与王重阳不过初识,虽有师兄弟之名,但却没必要故作姿态。躬身再拜一礼,就把目光转向了棺材顶上的那本《九阴真经》。

    他还就不信了,到手的鸭子还能飞了?

    元神成像立即发动,身周一丈内的事物尽都分毫毕现。那《九阴真经》就在这一丈以内。赵玄将注意力全部转移到《九阴真经》之上。就见那书籍在他的视角中逐渐放大,每一页之间的空隙都被他的视线穿过。就是借着这极其细微的空隙,赵玄一目十行的,将上面文字默记于心。

    ……

    “太玄师叔,这是师父死前吩咐给你得‘先天功’。”重阳宫内,马钰拿着《先天功》秘籍来到赵玄的房间道。

    此时距离王重阳身死已经过了七天,赵玄已在这里住下。马钰将丧事大体办完,就尊崇王重阳“遗嘱”,将《先天功》给他拿了过来。

    赵玄此时穿着一身道袍,气质已迥然不同。满头白发再也不显得怪异,反而有几分鹤发童颜、得道高人的姿彩。

    但见他一摆长袍,将《先天功》从马钰手中接过。翻看不到几分钟,就递还回去,道:“师侄有心了,功法我已经记下。这原本,还是保留在你那里为妙。”

    马钰眼中闪过一丝惊异,道:“师叔当真不需要多看几日?”

    赵玄道:“不必了,看几日与看几眼,在我这没有多大分别。”

    “是!”马钰心说这师叔果然不可小觑,怪不得师父要收他为师弟。

    正要告辞,却听赵玄问道:“今日怎么没见伯通师兄?”

    马钰道:“二师叔已经带着‘九阴真经’下卷去南方,说要找个地方藏起来。”

    “这就走了?”赵玄喃喃一声,知道周伯通铁定是要半路被黄老邪给骗了,心中也不在意。又跟马钰说了几句话,就任其离开。

    送走了马钰,将房门关闭,他便放下九阴真经,开始研究起先天功来。

    之前王重阳身死当日,他就依靠元神之便,将那九阴真经偷看过来。原本他最在意的是上面的点穴、解穴秘法,以及九阴神爪。不过等略一研究,他就将全部的注意力转移到了“移魂**”之上。

    移魂**是摄心术的一种,实质有如现代的催眠,能用来对付武功高强,但心志不坚的对手。可赵玄通过研究发现,这“移魂**”使用的不是内力,而是精神力。他元神有成,精神力是何等强悍。这“移魂**”在他手里,绝对比一般武林中人使用强上几十倍,足可以作为杀手锏的存在。

    经过这七天的时间,他已经将移魂**修炼完全。至于要有所创新,还要等到日后。原本他打算研究一下九阴真经的梵文总纲,以及其余的武功。但是先天功一来,他却选择转移了研究对象。

    这《先天功》在金庸中名声不显,但马钰已经对他说过,此篇功法乃是纯阳祖师手稿。按照这世界武学越来越没落的定理,吕祖乃是唐朝人物,那他的功法,又岂是北宋道士黄裳所能比拟?

    赵玄盘坐在房中,脑海内回忆刚刚记下的功法内容,一双眼睛不禁越来越亮。

    这《先天功》亦是以先天为基,而且其中道理,甚至比《北冥神功》还隐隐高了一层。北冥神功重于吸收天地灵气,行功宛似掠夺。而这先天功则重于精气神的运用,比之北冥神功更贴近道家功法。讲究气就神交、任督自转、自然而然。虽然需要永守童身,可将来成就绝不可限量。

    自此赵玄就窝在屋中钻研功法,很少外出。不仅是先天功,就连九阴真经亦是不再放过。经过几个月的研究,赵玄并没有选择三功同修,而是想要把它们融合在一起。

    这三篇功法,北冥神功侧重于灵气吸收、先天功侧重于精气神的运用及调节体内阴阳、九阴真经则侧重于真气的变化。放弃哪一部都是一种损失。但若是三篇同修,却又浪费时间。不如将它们融合在一起。左右这三篇功法同属道门,同宗同源,融合起来并不麻烦。

    时间一晃而过,赵玄却不知道经由此事,他已经走上了博取百家之长,自创功法的道路。

    ……

    十年后。

    终南山,重阳大殿内,一众弟子正在做着早课。

    早课过后,众人三三两两结伴散去,唯其中一少年,十五六岁样貌,独自一人向后山走去。

    “看,李师弟又去聆听师叔祖的‘教诲’了。”说话之人把“教诲”两字压得极重。

    很快,周围就传来一片轻笑声。

    但凡全真教弟子,几乎没有哪个不知道教里有两个师叔祖的。其中一个师叔祖是个少儿心性的老顽童,但武功高强,只可惜五年之前竟然无故失踪。而另一个师叔祖则据说是重阳师祖临死前收的师弟。分明是少年样貌,却长了一头白发。不仅如此,传言那位少年白发师叔祖不通武艺,就连比他还早入门的大师兄赵志敬都没有看到过他练武。

    重阳祖师已经死了十年,而这位少年师叔祖也入教十年。可传言他前五年始终闭门不出,大家开始还以为他在钻研武功。不过到了后来,就再也没有人那么想了。

    五年前,少年师叔祖终于在派内走动,但他去的只有两个地点。一个是收藏道经的地方,另一个就是去下山行医。五年来,没有任何人见到过他练武,每天东游西荡,若不是有着师叔祖的身份,指不定被多少人嘲笑呢。

    也就是在三四年前,“李师弟”拜入全真,就被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