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帝王后宫私生活之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帝王后宫私生活之谜- 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献忠的残忍或许让人难以接受,其实这是游民的最真实一面。王学泰先生在《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中指出游民不同于农民,历代王朝末世乱局中的许多起义者都是游民而绝非农民。而且张献忠与腐朽的明朝政府为敌,缺少切实的目的。他占领一个地方然后再放弃,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不停地杀戮,才使他的毫无目标的行为具有存在下去的活力。 


  

 


第110节:明亡时宫闱血流成河

崇祯(1610~1644年),即朱田检,光宗第五子。即位后,罢奸阉魏忠贤,诛奸臣,欲挽狂澜于即倒。但明朝大势已去,清军进逼,李自成围城,终成亡国之君。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克北京,其自缢于北京煤山。 
明熹宗死后,皇弟信王朱由检即位,改明年为崇祯元年,世称崇祯帝,又称怀宗。崇祯在有明一代是很有作为的皇帝。但他生不逢时,此时的大明江山已经非人力可以挽救,加上崇祯性格中刚愎自用、猜忌心重的缺点,虽然除去了阉宦魏忠贤和秽乱后宫的客氏,使天下人心为之一振,但杀掉了袁崇焕无疑是自毁长城,内忧外患之下最终导致了身死国灭。崇祯是否好色的皇帝无法猜度,但因为身处末世,其宫廷生活也具有了异样悲凉的气氛。 
崇祯继位后立周氏为皇后,册封田氏、袁氏为贵妃。皇后周氏是苏州人,后来徙居大兴。明熹宗天启间选入信王府邸。周皇后性情严慎,曾经有一次敌寇紧急,她婉转对崇祯说:“我家在南中还有一处家居。”崇祯再想细问,周皇后就不说了。大概她的意思是避寇南迁,至于其他的政事,周皇后从不参与。 
田妃是陕西人,后来迁居扬州。她的父亲田弘遇以前是个商人,一向喜好佚游,购买了很多蓄歌妓以纵情声色。扬州本多出歌妓,田妃姿色艳绝,而且心灵秀慧,田弘遇请来高明的艺师和歌妓指导田妃学习各种技艺。凡是琴棋书画、刺绣烹饪都一学就会,而且往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超出了当初教导她的那些艺师。十二三岁时,田妃已经会吟诗作赋,她每写成一篇秀艳的诗篇都被市井争相传诵。作为一个婀娜的少女她还善于骑射,上马挽弓引箭可以射中远处的靶心,而且箭无虚发。 
及笈后,她嫁给了信王朱由检,倚靠她的姿色与兰心慧智大受朱由检的宠幸。崇祯即位后册封田氏为妃,不久又进封为皇贵妃。田妃不喜欢宫廷流行的装饰,因为她天生丽质,根本就不需要任何的装饰。田妃长着一头瀑布似的黑发,身上的肌肤像玉一样雪白无瑕,走过时散发出兰麝的芳香,而且声音像银打的一般清脆。她多才多艺,无论弹琴鼓瑟还是围棋双陆都出神入化,连崇祯都叹为观止。她曾经画了一幅群芳图进呈给崇祯,画上的美女都好像有生命似的,崇祯每天流连不已。有一天田妃随崇祯到射场校阅,崇祯特意命她骑马射箭,田妃连射三箭,箭箭中的。内侍都连声喝采,崇祯不由得暗自得意。 
田妃很是心灵巧慧,她往往变更宫里的旧制,而且能做到恰到好处。比如皇帝戴的的珠冠是用珍珠与鸦青石连缀而成的,田妃去掉珍珠易去,缀上珠胎后再嵌上鸦青石,便觉得比以前的样式更有韵致。还有宫禁里的灯炬是用金所制成,虽然看起来辉煌美观,但是灯火不能照到外边,她将灯的四周镂开一方木桃形的口子,再绷上轻细的纱,灯光就四澈通明了。 
当时崇祯为国事忧心,一个月里进后宫不到一二次。田妃善于言笑,每次崇桢的愁眉都会被田妃解开,忧虑暂时忘却,因此她对于田妃的宠爱超过了其他的嫔妃。 
田妃因为受到了崇祯的宠遇,她也自恃绝色而渐渐带了些骄横,六宫的妃嫔她从来不正眼相看,就是中宫的周皇后以及位次与她相等的袁贵妃也没有放入眼里。周皇后一向性格严慎,见到田妃的举止越来越骄盈,于是决定打击一下她的气焰。 
一次元旦的时候,户外天寒地冻,冷风割面而来。田妃循宫中的旧例去坤宁宫朝拜皇后,等到了坤宁宫外面她停车听候皇后的宣召。不料等了半天,没有一个人出来,这时寒风差点将她冻成一个冰雕。又过了许久她密问宫监,才知道袁贵妃先她一步去了皇后的坤宁宫,此时周皇后正与袁妃促膝谈心,两个女人凑在一起那是有说不完的闲话,早将田妃忘了个干净。 
直等到袁妃退出来,田妃才被召进去,周皇后竟然穿起了朝服高坐在御座上接受田妃的跪拜,拜完之后也不与她说话,令她立刻出去。此时的田妃气得七窍生烟,惭恨交集,恨恨地回到自己的宫里。 
第二天见到了崇祯,田妃立刻泪流满面,泣诉周皇后对她刻意的糟践,崇祯听了心疼不已。于是极力地劝慰,好半天田妃心里的块垒才稍稍化解开。 
春天的时候上林苑一夜之间绽开了许多花朵,崇祯领着后宫所有的嫔妃去苑里赏花。田妃见了周皇后,触动了心里的伤痕,扭转了脸不去看她。周皇后又起了无名的怒火,她走到崇祯的面前诉称田妃无礼。崇祯也假装没有听见,周皇后还站在地上絮絮叨叨说个不停,崇祯早因为田妃的事情将周皇后恨之入骨,此时惹起旧恨,他挥臂将周皇后一下子抡在地上。周皇后扑通一声仰面跌倒,宫人都急忙上前搀扶起来。周皇后哭泣呜咽说:“陛下忘了当初为信王时,因魏阉用事而日夜忧虑,只有妾与陛下共历患难,现在当了皇帝就这样对待糟糠之人?”说完后自己转身回到了坤宁宫。崇祯心里也不是滋味,想起以前孤立无倚的时候与周皇后同历苦境的一幕幕,对自己的行为也颇后悔。 
三日后崇祯召坤宁宫的宫婢问周皇后的起居,宫婢回答说:“皇后三天水米不沾。”崇祯为之恻然,立刻命中使持貂P赐给皇后,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歉意。周皇后才起来吃了一点东西,不过崇祯对田妃依旧十分宠幸。 
崇祯非常信任首辅周延儒,清兵入境时周延儒带兵抵御,到了前线他只是终日饮酒自娱,根本不敢出战。明清时代妇女流行裹小脚,并以三寸金莲为贵。所谓“猩红软鞋三寸整”、“廉前三寸弓鞋露”、“凤嘴弓鞋三寸”,都是小脚的最佳标准。女子小脚不但要小,而且还要弓,要裹成角黍形状。崇祯之所以最宠爱田妃,其次袁妃、再其次才轮到周皇后,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是田妃的脚最小,袁妃比田妃大一些,而周皇后双足相比较最大。宫中的嫔妃里田妃的莲钩纤细瘦削,崇祯时常加以把玩。这天他看见田妃的绣鞋刺绣得精美无比,他仔细端详了半天,极口称赞。忽然看见绣鞋上用金线绣成的一行字“周延儒恭进”。崇祯的脸色立刻沉下来说:“你身为嫔妃,怎么敢无故交通外臣?!”田妃急忙叩头谢罪,崇祯不理她抽身而走。 
接着崇祯连续三个月没有召幸田妃,并下旨谴责她对周皇后无礼,让她移居到启祥宫。周皇后因为自己在这一场争风吃醋的斗争中大获全胜,便想找机会做个人情,以显得她是多么贤惠。 
不久后,崇祯又一次在永和门与嫔妃赏花,只是没有了田妃。周皇后请崇祯传召田妃过来,崇祯不答应。周皇后便令中宫传懿旨召田妃过来,不一会田妃珊珊而来。这时的她面容憔悴,与以前神情飞扬判若两人。崇祯看着也心酸,周皇后心里总算彻底平衡了,她和颜悦色地接待田妃。酒宴散后周皇后劝崇祯与田妃重修旧好,崇祯正等着周皇后这个台阶,不由得心花怒放,不过外表还得做出不苟言笑的冷漠。当天夜里二人和好如初。 
但田妃心里早刻上了伤痕,从此郁郁寡欢。不久自己所生的几个儿子都先后夭折,她悲痛交集,渐渐形销骨立,在崇祯十五年七月憾恨病逝。崇祯不禁心里大恸,将她葬在昌平天的思陵,丧礼置办得极其隆重。 
田妃有个妹妹名叫田淑英,她眉目如画,姿容与姐姐不相上下。田妃在时曾召田淑英入宫,崇祯看见了,摘了一朵花插在她的发鬓上,并在当天临幸了田淑英。之后崇祯因国事忧心如焚,临幸田淑英的事早已忘记得一干二净。田淑英只好在无数个风雨之夜独自伤怀,因为被崇祯临幸过又不能再出宫嫁人,嫔妃也没有得到册封,弄成了上不来又下不去的窘境。只好偶尔与姐姐田妃在深宫僻处诉一诉衷肠,因为崇祯的心境日坏,田妃也不敢去提醒崇祯,只好在临死的时候将妹妹托付给了他。崇祯这才想起来田淑英,打算册封田淑英,但是国事凌乱实在没有精力顾及到她,便赐了些珠帘算了事。明朝灭亡后田淑英避难到天津,成为人妾。 
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兵陷北京的时候,大臣都逃亡不知踪影,太监曹化淳开门迎降。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曹化淳是崇祯最信赖的重臣。崇祯见大势已去,召来周皇后、袁贵妃及太子朱慈、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照入宫。朱慈与朱慈炯是周皇后所生,朱慈照是田妃所生,崇祯嘱咐了三个儿子几句后命内侍分送三人到周、田两家外戚那里。周皇后拉着太子与二王的手凄声泣别,崇祯流泪对周皇后说:“大势已去了,你自己看着办罢。”周皇后跪下悲愤地说:“妾侍陛下十八年,陛下没有听过妾一句话,以致有今日的下场,现在陛下命妾死,妾怎么敢不死?”说完后解下裙带挽梁自缢。崇祯又对袁贵妃说:“你为什么还不自尽?!”袁贵妃也叩头泣别后自挂在横梁上。 
崇祯又召来年仅十五岁的长公主,流泪对她说:“你为什么降生在我家?”说着,用左手捂住脸,右手拔刀出鞘砍伤了长公主的左臂,长公主昏绝在地上。袁贵妃自缢带子扯断坠落地上而没有死,又被崇祯抽刃刺伤左肩,并接连砍死了许多他所幸御过的妃嫔。崇祯饮了许多酒,啮破手指写下遗书,然后在煤山以发覆面上吊而死。崇祯死年三十五岁,陪伴他的是太监王承恩和一群在暮色中呼啦拉飞上天空的乌鸦。 
禁城大乱时,尚衣监何新见长公主倒在地上,立刻与姓费的宫人救醒长公主,背负着出来。袁贵妃被砍了一刀没有死,也被内侍救去。宫人魏氏跳进了御河,跟着她跳河的宫女有二百多名。 
宫人费氏年纪只有十六岁,长得十分美艳,她与长公主换了衣服藏在一口枯井中,李自成的军队入宫后从枯井中钩出了费氏,见她姿色不同寻常便进献给李自成。费氏说自己是长公主,李自成见她美艳想要将她纳为妃妾,问及投降的太监,太监说她不是公主,李自成便赐给了部校罗某。罗某喜出望外,携费氏出宫回到家里,费氏对他说:“我是天潢贵胄,义难苟合,将军应该选择吉期正式娶我。”罗某答应了她的请求,到了迎娶的那天置酒极欢。费氏衣服内怀着利刃,在罗某喝醉的时候割断了他的喉咙。她自语说:“我一个弱女子,能杀一贼帅足够了。”接着自刎死。李自成听到消息大惊,下令将费氏收葬。 
李自成入宫后寻找周皇后的尸体,周皇后穿着金线绣龙的朝服,全身用针线密缝起来,容色像活的一样。至于尸体的处理,据《爝火录》记载,农民军将崇祯与周皇后的尸体拉到魏国公坊下,未刻时发钱二贯遣太监买柳木棺收敛起来,尸体的头下面枕着土块,停在东华门外的茶庵里,有两个僧人诵经超度,四五个老太监守灵。之后李自成命将崇祯与周皇后移到昌平州的明皇陵埋葬。袁妃逃过了劫难,后来清世祖下令所司给幸存的袁妃一所住宅,并赡养其终身。


  

 


第111节:朱三太子真假之谜

朱慈R(1629~?年),崇祯长子,崇祯三年立为皇太子。李自成攻克北京后,其下落不明。一说其已死于战乱,一说其出家为僧,均无证据证实。曾有人冒其名起兵反清,经验均为伪。 
李自成攻下北京城后,崇祯皇帝自缢身亡,煊赫一时的明王朝从此终结。崇祯帝朱由检临死前命令自己的儿子朱慈R迅速逃生。这个明王朝最后的太子结局究竟怎样呢?自明亡以来,有关他的说法就扑朔迷离,众口不一。 
最初有人认为崇祯太子并没有出逃成功,最后落入清廷的手中。但是即使这样,各家说法也不一致。据《国寿录…崇祯太子》中的记载,当太子出逃后,“为买豆腐老妪所觉,怜而收之。妪知为太子,令匿名姓,住三月,贫不能养。因间送太子舅周皇帝亲家,皇亲惧不为识。……报闻,送刑部狱”。《甲申传信录》等书中也有比较类似的记述。这些说法都认为太子为清廷抓获,然后遇害。但是由于当时北京城的情况混乱异常,所以这样的说法也不完全可靠。 
根据《石匮书后集》中《烈帝本纪》和《太子本纪》的有关记载,李自成军攻下北京后,曾经下令搜索太子,有人将太子献了出来。太子被留在营中,但设法逃了出来,去找舅舅周奎。由于周奎担心私藏太子会给自己招来祸害,便将他献给了清朝刑部,最终太子遇害。 
另外《野史无文》卷四中记载:“清兵入南京,戎政赵之龙献之豫王,携之北去,不知所终,或云缢死。”这种说法认为太子曾逃往南京的南明小朝廷,当清兵攻陷南京后,他才遇害的。总之,就单崇祯太子遇害于清朝刑部的说法,版本就有很多,究竟哪种是真的,仍然不能明断,更何况除此之外,太子下落还有其他说法。不能不承认太子下落实在是个谜团。 
除了遇害清廷说之外,一种主要的说法认为崇祯太子被李自成军西行时带走。《明史纪事本末》中记载了这样的情形。在李自成与吴三桂作战时,曾经“挟太子登高岗(《明季北略》做庙岗)立马观战”;在两方议和时,吴三桂提出“归我太子、二王,速离京城,……而后罢兵”。这些记述都表明太子确实和李自成在一起。 
李自成与吴三桂初战受挫之后,决定离京西行。《明季遗闻》对李自成离京前后的情况写得很具体,说李自成于“二十六日,狼狈还京……二十八日悉锐西行,辎重无算。或曰太子、二王挟之俱出。二十九日,焚宫殿,后队亦离去。又三年,自成病死罗公山……”这本书是邹流绮编辑的,他是清朝顺治年间的人。他写此书的《自序》是在顺治丁酉(1657年),可见他搜集材料时据“贼乱”只有十年左右。此书《凡例》中讲到这本书有的材料是“本之家大人纪略”,由于他们父子都是甲申之变的目击者,所以这本书是比较值得信赖的。 
对于《明季遗闻》的记载,《明史》也予以确认,说李自成在北京“披冠冕,列仗受朝”之后,“挟太子、二王西走,而使伪将军左光先、谷可成殿”。在《崇祯诸子》一章中,也写道“京师陷,贼获太子,伪封宋王。及贼败西走,太子不知所终”。由此不难得知,李自成和吴三桂的和议之后,交给吴三桂的“太子”是道地的冒牌货。因为太子、二王一直就在李自成的军营中。 
不过这种说法也有一个大疑问,就是在太子随李自成离京西走之后,再就未见诸任何记载。而那个从吴三桂营中逃出来的“太子”的去向和真伪就成了明末的一个大议题。 
《明季南略…太子一案》中说道,太子被人引导进入皇姑寺,然后与太监高起一起逃往天津,浮海南下。还有说太子已经“卒于乱军”,还有说太子落难北方。总之,关于这个问题的传闻实在太多,而且有很多是出于别有用心的动机。 
崇祯太子朱慈R确实曾被李自成军俘获而行,由上面《明季遗闻》和《明史》的分析,我们基本上可以判断事实的真相就是如此。这种说法的关键是,当时与太子同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