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窃国- 第1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到的。

    他让乃言在这里等待他的消息,他回宫会立刻向汉灵帝禀告此事。

    张让吩咐别院家奴好生招待张让,自己则是打道回宫。

    看着张让那逐渐远去的背影,乃言目光闪动,暗说大汉有如此权臣焉能不败。

    回到宫廷的张让来到未央宫,却见到何皇后也在宫内。

    何皇后已经从大将军何进口中得知了此次朝廷议事的具体过程,对张让等人很是忌惮,幽州官军与赵逸可是何进兄妹计划多时之物,怎能让张让得去。若是让张让得到幽州兵马,对自己可是有极大的威胁。

    皇帝很喜欢小儿子刘协,手中若是没有几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支持,刘辩想登上皇位可是难上加难。这幽州精兵更是何皇后志在必得之物。

    如今她正在未央宫内大肆夸奖赵逸,说大汉有赵逸这等贤臣辅助必定可以固若金汤。

    何皇后与进入殿内的张让目光交织一下火光四射,有何皇后在场,张让并未说什么嘴角仍旧挂着一副如沐春风的笑容,看着何皇后与汉灵帝,一脸无害的样子。

    身为后宫之主的何皇后事务繁忙,并未在未央宫久待。看到何皇后已经离开,张让这才走到汉灵帝身边。

第二百三十八章 撤兵命令() 
皇后与张让等人不合,汉灵帝自然知晓,最近这几年汉灵帝也一直在尽力调节皇后与张让的关系,但是让汉灵帝失望的是,双方的关系非但没有缓解,而且还有愈演愈烈之势,这让汉灵帝忧心不已。

    “阿父有话请直说,若是为了广宁县之事,就不要开口了。那个杨秀根本无能治理幽州。”这是汉灵帝为数不多的没有同意张让等人的建议,大汉有两个极难治理的州郡,一是幽州,二是凉州。凉州因为北宫伯玉造反,各郡城已经混乱不堪,其中虽然有北宫伯玉所部实力雄厚的原因,但也有州牧原因,对羌族疏于防范。北宫伯玉造反的消息传到凉州城后,羌族兵马就已经趁着这个时间攻下了两个郡城。

    幸好雍州牧反应及时派兵进入西凉,不然一旦羌族所部骑兵长驱直入,后果可是不堪设想。

    幽州形势比之西凉还复杂,境外有多部夷族,一旦幽州发生变故,各部夷族长驱直入,幽州与冀州将陷入混乱之中,冀州可是大汉北部的粮仓,一旦被毁将不堪设想。

    汉灵帝虽然昏庸,但却不是傻瓜,这种不利于自己江山社稷的事情,他是不会做的。

    汉灵帝之所以如此气愤就是因为杨秀,若杨秀在幽州有些威名汉灵帝自然不会反对,但听到朝内百官回答,那杨秀分明就是一团捏不成形的烂泥,这种人怎么能够获得重用。他在意的是张让等人欺骗他。

    张让与汉灵帝相处多年,对汉灵帝的脾气秉性可是一清二楚,汉灵帝虽然贵为皇帝,但是这二十多年却极少走出皇宫,他虽然已经成年,却还是小孩子心性。张让顺着汉灵帝的意思往下说,上次杨秀跟随赵逸进入京城献捷的时候,张让与赵忠看到那杨秀颇有些龙虎之姿,本以为跟在赵逸身边的将领就算不是惊采绝艳的天才,也必定不是简单人物。却没有想到杨秀竟然如此不堪重用。

    “陛下,老奴一时失察,险些酿成大祸,请陛下恕罪。”解释了前面的原因后,张让声泪俱下跪地请罪。

    看着张让这副老泪纵横的样子,汉灵帝心中火气消散了大半,亲自将张让扶起:“既然阿父也是被人蒙蔽,朕怎能追究。阿父到此就是为了请罪的事情么?”

    “请罪只是其一,老奴今次来到这里是为了匈奴部落。依老奴看来,我部官军进攻广宁县城,胜是必胜的。届时拼死一战的匈奴兵士,必定会使幽州官军伤亡惨重。如今有冀州兵马坐镇幽州,还看不出兵马紧缺的异动,一旦冀州兵马离开幽州,元气大伤的幽州兵马如何能挡得住边境各部夷族?”张让一副忧国忧民的表情,拐弯抹角的将话题往自己的目的上面引。

    果然,汉灵帝听了张让所言,继续询问:“阿父的意思是?”

    “老奴建议与匈奴部落和谈,让羌渠与匈奴部落保证,日后不得再进犯大汉。”张让说着。

    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树立威信的机会,汉灵帝有些犹豫,但张让说的也有那么几分道理。让他有些权衡不定。

    “幽州牧赵逸既然有本事困住羌渠一次,必然也能困住第二次,只要精兵强将掌握在我们手中,根本无需惧怕境外夷族。”张让此话犹如给汉灵帝吃了颗定心丸。

    汉灵帝目光几度变化,最终点头答应了下来。

    见汉灵帝答应,张让嘴角露出微笑:“幽州距离洛阳足有千里之遥,此事陛下还要早做决定啊。”张让的言外之意是让汉灵帝及早发布命令,若不然等传令兵士进入幽州,广宁县战事或许已经结束了。

    汉灵帝自然明白张让的意思,挥手命令黄门内侍速去传令让诸位大人前来朝堂议事。

    接到汉灵帝传令的官员,心中颇有不满,有事为何不一次说完,让自己这些人来来回回的走动。

    而赵宅内赵允正在接待那幽州传令兵士,让这兵士给赵逸带一封信,信中赵允将如今洛阳形势详细说出,让赵逸自己小心谨慎,不行就辞官退隐。在赵允的眼中大汉朝廷是没有希望了。

    刚送走这传令兵士,前来传令的黄门左丰就来到了赵家,赵允对左丰的到来有些奇怪,也有些厌恶,这左丰三天两头就来到自己院落,赵允这几年的积蓄都快让左丰掏空了。

    但是黄门内侍掌握不少的宫廷情报,又是天子近侍,可是得罪不得,赵允笑着询问左丰,到此所谓何事?

    “奉圣上口谕请大人进宫议事。”左丰拱手说出了自己的来意。

    “哦?”赵允有些奇怪,暗说今天已经是第二次召唤了,最近朝廷为何有那么多大事发生,赵允从袖口摸出一锭银子不着痕迹的交到了左丰手中,询问左丰:“常侍大人可知皇上今次召唤所为何事?”

    左丰也没有隐瞒,而是叹了口气说道:“是为了广宁县城之事,剩下的事情,下官就不清楚了。”

    随着左丰进入宫廷的赵允,这一路都在思索皇上的用意,广宁县事关赵逸生死,让赵允根本无法静下心来,不知道汉灵帝会做何决定。

    再次进入朝堂的百官,在下面窃窃私语,他们全都从宫门内侍口中得到了消息,还是为了广宁县城之事。

    这议论之声直到汉灵帝与张让等人进入朝堂,才安静下来。

    张让一改先前颓废的样子,意气风发的说出了双方和谈的原因,与汉灵帝的最终决定。

    玉阶下站立的何进听到这话,心中冷笑不已,幽州兵马受损在根本就不是问题。此战胜利赵逸势必扬名,到时候赵逸振臂一呼,召集数万军队是很容易的事情。

    不过何进这次倒是没有再和张让唱反调,广宁大捷,已经说明了赵逸的能力,何进与张让也十分欣赏赵逸。

    之所以何进没有反驳,因为张让如此做对何进有莫大的好处,正是因为张让的阻止才使得赵逸先前所有努力付诸东流。眼看着大功唾手可得,却因为朝廷命令而终止,赵逸对张让这个始作俑者岂能不愤恨。

    只要赵逸恨张让,何进就可以趁这个机会将赵逸抓在自己手中,届时赵逸与所下数万精兵俱归自己所用,何愁大事不成,想到这里何进就忍不住想笑出声来,暗说张让、赵忠你们二人算计多时,最后还不是我何进笑到最后。

    有些官员听到朝廷此时决定,嘴角俱露出嘲讽之意。仗打到这个时候,马上就能歼灭敌军取得胜利,却偏偏下这种命令,岂不是放虎归山么。

    赵逸击杀了如此多的匈奴部众,羌渠所部会善罢甘休么?经过此战羌渠所部实力大损,十几年将无力进犯别部,但是十几年后,恢复实力的羌渠会不找赵逸报仇么?

    他们真不知道朝廷是如何想的,竟然会下这种糊涂命令,正所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放任羌渠所部离去,他日必定是朝廷心头之患。

    不过因为这话出自张让之后,这些官员实在没有胆量反驳张让的话语,见到何进并未说话,他们也只能将话咽了下去。

    赵允看了看何进目光闪动,对何进的行为有些奇怪,心念略微转动,就已经明白了何进的用心,张让此举对何进没有丝毫影响,反而会破坏赵逸与张让之间的关系。而这朝廷命令还能打压赵逸的嚣张气焰,折伤赵逸的锐气。

    赵允现在对儿子的前途有些担心,与这种在官场上混迹多年的人打交道,稍有不慎就将永无翻身之日了。

    这三日都没有议论出结果的幽州之事,今次终于尘埃落定,汉灵帝见朝廷百官都没有意见,立刻命人取来笔墨,将此事定了下来,令传令兵士将此命令火速传达幽州。

    下朝后的张让高兴的来到别院,将今日朝会之事对乃言说出,皇上已经同意赵逸撤军,命令已经传向幽州,不消十日,命令就能到赵逸手中。

    乃言倒是也没有啰嗦,将随身携带的几箱金子送给了张让,同时派兵士回到匈奴部落,打探消息的真实性,再将剩余的金银押解过来。

    张让抱着几箱子金银心满意足的离开了这里。在张让看来只需在等上十几天,幽州消息一发回,就会有不少金线到手,想到这里张让嘴角就满是笑意。

    但是幽州形势不是张让想象的那么简单,广宁县城与官军大营,如今已经剑拔弩张,生死大战几乎一触即发。

    而那联络丘力居所部的须卜经过一天的游说,终究还是无功而返。丘力居的担忧与轲比能二人相同。

    官军在柳城驻扎了近四万兵士,只要丘力居部落稍有异动,这四万大军就会以雷霆之势,将丘力居部落连根拔起。

    当日手下部将提议,乌桓大军绕行渔阳郡,丘力居都没有同意,更不用说须卜口中所说的绕行鲜卑部落了,此去鲜卑部落数百里,一旦部落有事情发生,丘力居根本就反应不及。

    而且这丘力居目光精道,在须卜说出自己提议与条件之时,丘力居就已经看出了须卜的目的:“少首领并非是为我乌桓部落,而是想借我部兵力帮助羌渠突围么,至于那均分土地是在诱惑我们。”救出羌渠后,主动权就不是掌握在他丘力居手中了。

    见到丘力居说中自己心中所想,须卜只能灰溜溜的走出须卜部落。

    行走十几里,随行兵士打开地图,观看了一下周围参照物:“少首领,我们是否要去苏仆延部落?”

第二百三十九章 反扑() 
幽州三大乌桓部落,两个已经不为自己所用,只剩下一个实力最差的苏仆延部落,须卜将地图缓缓合上,仰望长天叹了一口气:“赵逸既然能以如此办法震慑轲比能与丘力居,自然也会用如此办法对付苏仆延。”

    苏仆延与难楼、丘力居三人并称为三大乌桓部落,但是苏仆延所部实力较之两部相差太多,所部骑兵人数还未到一万,与其再走三百里碰一鼻子灰,不如回到幽州边境,再想别的办法。

    须卜并未去苏仆延部落,而是调转马头快速赶往幽州边境,前日大战羌渠所部伤亡惨重,且在城内又缺医少药的,须卜很担心城内羌渠所部的情况。

    广宁县城内的形势,确实已经很紧张了,城内所有的茅草与苇帘全被兵士扒了下来,让战马吃了。

    羌渠原本居住的府衙,如今也只剩下了光秃秃的墙壁,身边的几个部将,正垂头丧气站在厅堂内,低着头也不说话。

    战马已经断粮三天了,有些身体瘦弱的战马如今已经饿的站不起来了。且城内缺少药物,前番交战受伤的兵士中,有近八成都是死于伤口感染。大夫对此也是束手无策。

    羌渠舔了舔有些发干的嘴唇,将众位将军脸上的颓废之色尽收眼底,暗说这些将士被赵逸打击的完全没有了斗志。但是如今城内粮食紧缺,若再不想办法冲出去,自己所部兵士绝对会被官军困死。

    这多日来羌渠已经想过很多办法了,挖地道、扔木枪但是这些办法根本对付不了官军,还让自己部众损失多人。

    羌渠长身而起,来到城门观看城外的官军大营阵势,这几日官军大营一切平静,官军阵势与兵士数量均没有变化。羌渠可不认为,赵逸会这么消停耗着自己,他猜想赵逸是在等待援军。

    官军援军赶到之日,就是匈奴与官军决战之时。看着城门上这连举刀都有气无力的兵士,羌渠心中暗暗摇头,凭着如此兵士焉能与倍于我部的官军交手。

    幽州外围多日平静,羌渠先前以为是境外夷族忌惮自己实力,所以想等自己与官军拼个两败俱伤再进攻,如今羌渠已经伤亡过半了,境外夷族还未进攻幽州,只有两个可能,一是境外夷族没有得到自己这部的消息,二是赵逸用计牵制住了他们。

    纵然羌渠不愿意承认,事实却仍然如此残酷,第二种的可能性绝对比第一种要大。

    看着赵逸大营外流动的一万骑兵,羌渠咽了口唾沫,心说有这一万骑兵的生力军,若想攻破外部,至少需要两万训练有素的骑兵。

    将境外所有势力通通想了一遍,却又一一排除,如今羌渠想依靠外援的想法已经破灭,所有的事情只能靠自己了。

    羌渠要在官军援兵到来之前撕开一个口子,突出官军的重围,从城门走下的羌渠询问了身边部将一声:“那事做的怎么样了?”

    “报告首领,此事正在快速进行中,不过要再等两天才可完成。”部将看了羌渠一眼说道。

    听到“两天”这两个字的时候,羌渠眉头一皱,两天的时间太长,在这两天之中还不知道会发生多少事情,万一明天朝廷大军赶到,自己该如何应对。

    想到这里羌渠快步走下城墙,来到了铁匠铺。

    充当铁匠的匈奴兵士,正将一把把弯刀扔到炉内,连续三天的时间,他们已经融掉了上千把弯刀。

    羌渠看着桌子上摆放的几十件厚重的铠甲目光闪动,这是前番交战羌渠见到官军重甲兵士后突发奇想,利用兵刃铸造重甲,想利用这重甲兵士破了赵逸的长枪阵。

    匈奴兵士不是正经铁匠,从未铸造过重甲,所以这些重甲全是奇形怪状的,没有官军佩戴的整齐显眼。

    不过羌渠追求的不是外表而是内在,只要兵刃无法破开重甲防御对羌渠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羌渠原来定的是制作三百件重甲,但是时间紧迫,若是等到重甲铸造好,朝廷援军或许也来了。那时候单凭这三百重甲兵士,根本不是数以万计的官军对手。

    羌渠轻抚长须:“能否在明天日出之前,铸造好百具铠甲?”

    “首领您是想凭着这百余兵士攻破赵逸长枪阵营?”身边部将咽了口唾沫,那长枪阵营绵延百丈,这百余兵士焉能攻破。

    “这百余兵士并非对官军阵营全面进攻,我只让他们攻打一点,撕开一个口子策应我部突围,只要官军阵营出现一个口子,在我部兵士的冲击之下,那如同河堤的盾牌长枪,根本挡不住我们这如同滔天巨浪的大军。”羌渠说出了自己的计策,只恨自己先前没有想到这个办法,若是在刚被官军围困之时想到这个办法,自己部众或许就不会伤亡这么多人。

    部将点点头,认为羌渠说的很有道理。这些打铁的匈奴兵士也纷纷保证能在日出之前铸造好百具铠甲。

    身强力壮的匈奴兵士倒是好找,但是饥饿了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