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草头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世草头王- 第2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将将激化所有潜藏的矛盾,使得德军所有成果在瞬间化为乌有。此时的德军,明显已经吃的太多,而已经征集近千万士兵的罗斯福,为了确保美国利益,不会给希特勒任何消化的时间。

吴克根据自己记忆中的二战,对比现在的欧战局势以及美、德之间的实力对比,最终认为:在战争没有进入美国本土,摧毁美国稳定的工业基础之前,德军依旧将如同已知的二战那样,没有任何胜利的可能,攻击美国本土,对于德国相对弱小的海、空力量来说,几乎没有可能。

除非……,

除非那个东西东西能够在德国提前出现,或许美国将被迫退出战争,给德军以积蓄力量之机会。

想到“那个东西”,吴克不由的感到有些无奈。在远东都已经落入控制之中后,那座小岛的地下实验室各种所需物资都得到充足供应,吴克为此已经花费等同于30亿美元的投入,然而那些冒着奇险绑架来的科学家依旧未能造出那让他希望见到的“原子武器”。

此时,马怀仁的情报组织从自身需要出发,对美国的一些科学家进行密切注视,然而43年初,大量相关科学家忽然失去与外界的联系,很显然,虽然失去了一批顶尖原子科学家,但罗斯福依旧批准了原子研制计划进行。而根据情报,似乎大量英国科学家也参与了进去。

时刻注意这方面情报的吴克知道,德国也在进行着同样研究,与爱因斯坦同样出名的德国核物理学家海森堡、哈恩等人的行踪也变得飘忽不定,让马怀仁的情报部门工作难度急剧增加。同时,美英联军在集中火力反击西班牙之前,其航母舰队曾突入挪威海并出动近500架战机对挪威一处工厂实施连续密集轰炸。根据最新采集来的秘密情报,被轰炸目标是一处重水厂。

甚至情报资料显示,日本为改变目前的局面也在石原莞尔的支持下,秘密进行“铀弹”计划。不过,此时的日本经济已经崩溃,统计显示其国民已经生活在极端贫困状态,而国民生产总值以及在南亚掠夺的财富中,百分之九十五都被投入战争,其中尤其以与美军作战的海军为甚,各项研究费用均无法到位,如此耗费钱财的研究,显然日本短时间内内无法完成。

不过,很明显交战国双方各主战国对核武器的关注程度,都已经极为重视。然而,对此研制工作几乎最早大规模投入展开的吴克,却始终没有见到想要的成果。这然一心要在武器上保持领先地位的吴克,不由的有些焦虑。

第四卷 大战 第五卷 博弈 第319章 找个借口?

不是吴克资金供应不足,此时吴克多的只剩下钱了。然而最终分析原因,吴克发现很多时刻他有些想当然了。原子弹不是几个科学家就能制造的,即使他绑架来的都是一批顶尖科学家,但其他东西还是落后了很多。

首先是相对薄弱的基础工业。辅助设施、矿石提炼采集、电力供应以及分离设备等影响了前期研究进度;其次,绑架来的那些科学家虽然在接手远东时,被中**队“意外的秘密解救”出来,打消了部分抵触情绪,然而多数却又希望回到美国继续研究,工作热情并不十分强烈;

而最主要的原因,实在是从事相关辅助工作的国内科技人员、工程师实在太少,以至于很多工作都迟滞于研究之后,使整个计划进度相当缓慢,为此吴克甚至于最后不得不从早期过来的那些犹太人中挑选了一批冲数。

潘多拉魔盒毕竟不是那么好打开的,面对那几十位顶尖科学家的种种要求,最后接手负责管理的王克强经过统计,发现竟然需要十多万各种科技人才以及几十万技术工人,并且还需要很多优秀的统筹管理人才以及项目规划人才。

如同方先本所叙述工业经济那样,自然科学的普及以及管理人才的缺乏,成为持续发展的最大难点,原子研究也同样面临这种尴尬的局面,王克强也几乎因此陷于崩溃。幸运的是。战争使得欧洲很多知识分子被迫逃亡,而此时中国地中立政策吸引以及对人才引进的优厚待遇,吸引了很多人目光。

虽然与美国相比,亚洲人种与欧洲人种有很大区别。但是唯一的中立大国、随处可见的中国商品让这些人对中国稳定比较放心。同时,与美国不同,可以自由往来于欧洲各国甚至交战区地中国商团,更方便这些人才的逃脱。这使得很多不满希特勒的欧洲知识分子在迁居过程中,最终选择了中国,并部分解决王克强的难题。

及至斯大l格勒一役过后,斯大l失去所有地工业城市,很多俄国科学工作者在郁闷与饥饿的交替压迫下,被迫向外逃离,而与德俄都有交易的中国以及西伯利亚大铁路成了这些人最便利的外出通道,这些人在进入中国后,绝大部分也被留在中国,最终使得王克强在月前走出人才困境。wap

但这一切还需要时间去整合。而时间恰恰是吴克最为紧张的东西。

该怎么办?

其实,吴克的担心有些多余。以现在的形式计算,美国方面核物理顶尖科学家损失。研制工作必然要比较历史上所记载的缓慢一点,而德国方面面对美国方面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正逐渐失去制空权,而其整体国力也开始下降,原子武器制作进展应该不比历史上的迅速。吴克还有至少一年多地时间去与这两大集团抢夺原子武器先手。

不过,一年多时间并不能够让方先本完成对经济、工业基础的稳固,也很难做到李宗r提出的对世界经济中心地争夺。诚然,现在中国是世界经济、投资最活跃的地区,也是进出口最繁荣地地区,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战争的基础上。战争结束,这种局面将会被改变,届时美国在基础建设以及基础工业、科技方面的优势就会显现出来,必然会带给中国极大冲击力。不论如何计算,吴克最终地结论是,对中国崛起威胁最大的还是美国。

“遏制美国!嘿嘿!真的很难啊!”

从战争之初,吴克已经使用各种手段打击美国,然而,美国通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只庞然大物,此时又正当表现其强大的时刻,又怎么能那么容易被打压呢?

“德国不能让他更强大了!否则疯狂的希特勒对中国也是一种威胁,也许应该想办法多帮些日本海军!鬼子经济已经崩溃,也不用担心他翻出什么花样,不过,这对美国并不能产生多大威胁。难道真的要找个借口亲自动手吗?”

吴克在心中嘀咕着。

时间在方先本等人对本国企业的极力优化以及对基础工业的继续投入中飞快前进。44年6月,美军在装备自身制作的火箭武器之后,将总计550万兵力、4万辆坦克、3万架飞机以及联军中的100多万英奥军队和其他雇佣兵送到了西欧战场,并利用海军优势同时发起对英伦三岛、法国北部、意大利南部等地区的登陆作战,使得古德里安、隆美尔等形式急剧紧张。

与此同时,160多万美军在1。5辆坦克以及上万架飞机的协助下,以埃及为基地渡过苏伊士运河向土耳其大举进发,迫使曼施坦因在突破土耳其海之后不得不停止所有攻击,开始在占领区就地进行艰苦的防御。同样,经过极为惨烈的一个冬季蛰伏后,斯大l在布留赫尔进入乌拉尔后,受到布留赫尔游击战术刺激,终于转变战争模式,趁着曼施坦因向南攻击兵力稀疏之际,分散兵力切入被占领区展开小兵团游击作战,对曼施坦因以及俄傀儡军后方造成严重困扰。

对整个德军来说,数量极为众多的美军飞机和越来越被美英联军广泛使用的火箭炮,使得德军部队都面临空前压力,美军强大的生产能力,已经展现出其恐怖的一面。与美国不同,德国人一贯的精细,让即使已经获得法、英、俄大量机械设备的德国,并没有制造出很多飞机坦克,相反,因储备物资不足国力下降,反而更加趋向于精细。

如同丛林法则一般,蚂蚁多了会咬死象,德军武器性能虽然获得提高,但在数量上明显不足,这让东西两线德军处境都开始尴尬起来,尤其是空中力量和地面炮火不足,更是让东西两线德军在作战是显得束手束脚。战争已经在罗斯福等人多处密集开花的刻意安排下,开始走向比拼国力的消耗战,美英联军并由守转攻,迫使德军开始进入防守作战。古德里安、隆美尔、曼施坦因等德军名将几乎都属于攻击型将领,束手束脚的防守作战使得这些人的军事才能无形中大打折扣。

德军形式不妙,从对俄一战喜悦中冷静下来的希特勒也有所察觉。很快,他和他的顾问团就大致分析出原因所在,然而这些都不是此时的德军所能迅速解决的。设备德国有,人才德国也有,然而物资德国却已经有些缺乏了,同时,德军还需要以大量兵力维持占领区的“安定”。

苦恼中的希特勒,很快就“明白”此时德国需要一个强大的盟友,一个可以为他提供大量飞机、坦克、资源与美军对决的盟友。

然而这个盟友应该是谁呢?

意大利,希特勒很快就将墨索里尼那个“蠢货”排除在外。面对美英联军在地中海的试探性攻击,号称强大的意大利海军竟然被消灭于港口之内,并在随后被美英联军登上意大利半岛,使之与登陆西班牙的军队遥相呼应。

日本?只要一想到日本外相向自己哭穷并索取各种物资的那张脸,希特勒就觉得恶心。日本已经成为乞丐了,第三帝国又能指望日本提供什么帮助呢?也许在里海边的那些日本兵可以帮曼施坦因对付俄国的游击战。希特勒有些不无恶意的想着。

翻来覆去,希特勒仔细筛选了他的一些盟友,发现基本上没有一个能给他提供帮助,相反几乎都要德军提供这样那样的帮助,并不断给德军增添麻烦,这让希特勒感到非常郁闷。

中国!也许只有将中国拉入自己的阵营,才能让第三帝国摆脱目前的局面。可惜,中国似乎始终保持游离于战争之外,并不愿意真正介入战争。

利益!只要有足够的利益,我相信中国一定会加入这场战争!

在希特勒眼中,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除了利益,根本不可能存在任何其他东西。通过对吴克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军事、经济以及外交手段,希特勒很明白中国的这位实际掌权人,也与自己一样,是个十足的“利益论者”。因此他相信,只要他做出一些让步,开出的条件足够吸引人,中国有极大可能支持第三帝国作战,甚至直接参战。

“立刻派人去中国,我们必须和中国做一场交易!”

其实,希特勒不知道,罗斯福的日子虽然比他好过一些,但也并不好过多少。美国确实具有强大的工业基础、物资储备,但从29年世界经济危机开始,美国经济就几乎没有得到什么发展。罗斯福一手执行的新政,直至36年才让美国从29…34年的那场大危机中慢慢走出,然而3年一场经济危机又在美国爆发,使得新政的成果几乎被摧毁。

随后,世界战争爆发让美国终于经济终于获得喘息之机会,但一场席卷联邦政府各州的绑架案、人种冲突以及病毒恐怖袭击,再次让美国经济陷入崩溃,这其中更有吴克的投机行为几乎将美国资本市场洗劫一空。

第四卷 大战 第五卷 博弈 第320章

同样,随着英法全线败退,美英联军失去其在亚洲、欧洲几乎所有资源,仅以澳洲、非洲已经未曾开发的非洲资源予以支撑,并且,因工业生产几乎都在美国完成,从非洲、澳洲运输的资源都要面对德军潜艇无限制的攻击,使其生产代价极为巨大。

对资源市场的争夺,从实际意义上说,美国已经落在处心积虑的吴克之后,其资源储备在对俄、英等**队大量输送,以及其自身迅猛扩张的军队进行装备后也并不充足,何况对德军一场无限制的火力打击,更是消耗了美国大量物资。

可以说此时的美国经济并不如吴克、希特勒等人想像中的强大。而几乎全以贷款、租借方式对俄军、英军等国部队的援助,更是极大消耗着美国自身储备力量。此刻,罗斯福手中有一大堆英、俄等国的借款条约,成为最大的债权国。

然而这也是以自身消耗为代价的风险投资,也很可能会在日后因英、俄等国无法复国而血本无归。罗斯福在斯大林格勒被攻破后,整体局势对美英联军更加严厉,为了手中的那些借款条约,迫使其对德攻击变得更加迫切。这也正是艾森豪威尔选择多处地点同时开战不给德军任何喘息机会的原因,罗斯福此举无疑是最正确的选择,不过这也同样使得美国自身资源更加紧张。

正因为如此,罗斯福的眼睛也同样盯住了中国。

在希特勒地授命下。德国代表秘密来到中国。为诱惑中国加入,希特勒给出的画饼非常之大。希特勒表示,德军正在欧洲战场吸引着几乎所有美英军队的注意力,如果此时中**队愿意渡过白令海峡对美军开战。那么,未来德国愿意在获得非洲后帮助中**队攻占整个美洲,获取美国的所有财富。

谎言!**裸地谎言啊!吴克一听就明白了大半。

不提德军在物资已经缺乏的情况下,是否能抗住美英联军的火力攻势。并最终在700多万联军部队手中攻克非洲,单单其表示愿意帮助中**队攻占整个美洲,就难以让吴克相信。难道希特勒会对拥有强大工业基础的美国没有一点野心么?

这无疑是希特勒给出地诱惑和陷阱。

让中**队渡白令海峡攻击美军?真是好算盘啊!

中国与美国开战,因为白令海峡的地缘关系,罗斯福必然会视中国为第一大敌,一改其先欧后亚之战略计划,大举自本土和欧洲战场调动军队来援,届时,德军在欧洲的局面就会立刻得到缓解。甚至,随着自己与罗斯福之间战争越来越大。希特勒在得到喘息机会后,占领非洲也不是不可能,不过。自己却要为希特勒接下所有来自美国方面的攻击。

上千万美军士兵,几十艘航母、几千万吨的航海能力以及数万架飞机、坦克。这可不是什么开玩笑的事情,虽然自己也一直希望遏制美国的实力膨胀,但绝不是以这种方式。杀人一千自损八百的事情。吴克不愿意做。与战功赫赫相比,吴克更愿意成为一个能以最小代价获得实际利益的阴谋家。

希特勒的建议被吴克理所当然地拒绝,不过,吴克却乘机与德国代表签订了一系列军火物资交换协议。根据协议,德军可以以占领区任何民族甚至其本国的知识分子以及机械设备、科技资料输送至中国,帮助中国提高科技水平、工业水平以及管理水平为代价,向中国贷款“租用”军火、汽车、装甲、飞机等等战争武器。

同时,伴随德军第一代喷气式战机在战场出现,吴克最终表示,愿意对德配量出售喷气式战机。当然,出售的也仅仅是第一代喷气式战机,于此相关地还有简易舰艇用制导导弹以及地对地中程导弹,吴克也准备在得到德军切实使用情报后,对外解禁一批,毕竟让战争继续升级延长,继续大卖军火,为发展争取更多的资金和时间,才是吴克当务之急。

6月底,当首批50架比德军喷气式飞机更为优异地中国制喷气式飞机出现在西欧战场,并在交战中一举击落150架美英联军飞机后,赫尔也再次代表罗斯福来到中国。

在史汀生的情报部门获悉最近带给美军极大威胁的喷气式飞机竟然有部分来自中国,本已准备出访中国地赫尔在罗斯福紧急催促下,修改日程带着大批合同快速到达中国南京,然而,此次出访似乎并不顺利,赫尔首次吃了吴克的闭门羹。

不仅吴克没有出席欢迎仪式,中国方面从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