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处处开外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处处开外挂- 第2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且因为四周没有敌人,关注与资源自然获取得更少。

    “你们平州现在算是我们的腹地,只要按部就班的发展就行了,我觉得还是应该将资源倾斜到泰山郡,我这里东接兖州,南连徐州,要说山高,山脉磅礴,有哪里比得上泰山!”

    总之水泥是极好的战略资源,想要富,先修路,最好是水泥路,主管泰山的审配也撸起袖子争了起来。

    涉及到发展,谁也不甘落后,大有要上演全武行。

    看着一个个文官要干武官的勾当,以郭嘉、满宠、孙乾等人为首的则靠着椅背,惬意的笑看着。

    还是他们这些散砖好,这个时候不用心急,不用操蛋的心。

    他们是许定的金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平常到处跑,只有这个时候才是最舒服的。

    “咳咳!好了,不用争。”许定清了一嗓子,所有人都安静了,纷纷坐下下去,许定这才道:

    “从大家的热情看来,对水泥都是很钟情的,各地发展都离不开它,这说明一个问题,我们的产能不足,所以我决定上马三个大型水泥厂。

    一个建在辽东,主要供给辽东、辽东属国,跟辽西还有汉东都护府,到时水泥产投产了,按百分之五的比例拨付给汉东都护。”

    百分之五并不算多,不过好过没有,就是要等个把月去了,田丰到是没有挑拣,所以说了一句:“谢主公体谅。”

    许定道:“同时元皓说的工程队,放心会给你们派一支,专门为汉东都护府修路跟修桥,我也是很希望汉东都护能打造出一个大粮仓。”

    江东都护府,那是包括了日后的吉林、黑龙江,还有三分之一的朝鲜跟十分之一的内蒙,东北粮仓许定也想早日看到。

    “那主公,还有两个水泥厂呢?”程昱问道。

    众人也看着许定,按理平州跟青州应该各有一个。

    许定道:“平州投建一个,泰山郡投建一个!”

    好事!

    真有一个在平州。

    程昱满意的坐了下去。

    不过青州刺史沮授却站了起来:“主公,难道青州不应该建设一个吗?”

    青州是州,泰山只是一个郡啊。

    辽东就忍了,那边要支援汉东都护府,还要向幽州渗透,建在那里自然没话说。

    泰山也拿到了指标,这就有点不理解了。

    许定道:“青州暂时不建,以现在的技术员数量无法一下子扩展这么多的大型水泥厂,而且资金方面会有一定的压力。

    青州现在主人的道路硬化尤其是东部以经差不多了,而泰山郡北部接青州西部,西连兖州,南连徐州,是最为适合建设水泥厂的地点之一。”

    总之一句话泰山郡的辐射广,而且水泥厂就在那里,更有利于巩固泰山郡。

    泰山郡稳,则青州稳!

    听到许定这样解释,众人到是没有异议了,沮授也坐了下去。

    “第本个扩产的水泥厂就定在泰山郡,公与要做好安保工作,奉孝的人也盯紧一点,国之利器不可轻泄于人。”许定看向沮授跟郭嘉,二人站起来道:“是主公!”

    如果真将水泥厂建设在青州,无疑设在西部的可能性最大,但是安全保密性却不一定能做好,那里最接近冀州,而且东莱军的核心辐射与控制力相对薄弱了。

    所以许定更愿意放在相对封闭但是又位置更好的泰山郡。

    许定满意的点点头,然后目光扫向众人。“好了!元皓抛出来的问题暂时解决了,接下来谁想畅所欲言。”

    这一回程昱站了起来说道:“主公,我听说辽东在上马铁路,建造标准轨道了,我们平州是不是也可以批复建造一条,用来加强乐浪郡各县城及与汉东都护府东面的联系。”

    程昱的这个提议,首先得到了田丰的支持,只见他站起来道:“主公我觉得可行,汉东都护府的东边一直是一个薄弱点,光是硬化路远远无法满足对这一片的快速机动。

    最后是将终点点在东海岸的洪原城,这样铁路贯穿半岛,能缩短汉东都护府东海岸到黄海大湾区的时间与距离,为以后海船北上探索提供方便。”

    许定笑道:“仲德你是不是早就将路线都规划好了,提前勘探过地理条件,将计划书交上来吧,我看看。”

    程昱笑道:“果然是什么都满不过主公,没错主公我听说黄先生研究出火车之后,感觉这东西会成为我们以后路陆交通的主流,必不获或缺的存在,所以派人找黄先生要过一些铁轨建设的技术资料。

    经过这些年的反复勘探与计算,我们以规划出了一条最佳路线。”

    众人依次接过程昱的计划书,递到许定的手里,一个个又在心里暗赞程昱下手真快。

    竟然在之前就打了铁路的主意,他管着平州还有时间去搞这个勘探,真是未雨绸缪,计划超前呀。

    许定接过计划书,翻过一看,上面有一副乐浪郡的缩小板的平面图,图上标着各城各县,还有河流山川,以及一条代表铁路的黑色标段线。

    黑色标线经过汉江城、北城、提溪、含资、带方、屯有、朝鲜、占蝉、遂城、讲邯、浑祢、增地等十二个重要县城,然后又沿浿水北上直到浿水城,最后连向汉东都护府。

    这是最大化的串连了乐浪郡内的十大县城,同时也避开了那些地理不便的山脉,直通州府与汉东都护府。

    “仲德,你这不是一条铁路,这是两条呀!途经路线还不短,是一个大工程,估计够孝先哭笑侃道。


………………………………

第531章 南海发展规划

    “主公,修了桥,这不就是一条路了吗。”程昱严肃的脸上微微浮出一丝憨厚的笑。

    他这条路几乎贯穿了整个乐浪郡,将沿海各城与郡内的内陆城池都连通了起来,甚至直接到达了州府,工程确实是巨大,消耗的财力与物力人力都不少。

    “仲德呀!你这多修几栋桥,是不是铁路要一直南下,直接穿过黄海郡,绕大弯连到络东郡去。”毛玠接过计划书匆匆撇了一眼后面的参数与里程数,嘴都不自然的抽了。

    正如许定说的一样,这工程浩大,不知道要消耗多少钢材。

    他当然不太乐意,好不容易攒点家底,不能让他们败家败掉了。

    程昱道:“放心孝先,黄海郡的铁路暂时没打算建,十年之内我不会在提议动土修平州的铁路了。”

    虽然黄海郡是最早纳入放壹治下的,而且也得到了大力的支持发展,但是当天桥出现之后,乐浪郡的发展才是最快的,人口与经济的扩展最快,民生最先走在平州四郡的前面。

    毕竟乐浪郡的底子在那里,民众大部分都算是本土,恢复起来最快。

    所以现在乐浪是平州的主要经济区,对道路的优化升级更迫切一点。

    “十年!”毛玠心里快速的打着算盘,计算着这笔投入带来的效益。

    许定道:“孝先不用算了,批给仲德,这条铁路可以筹备修建,不过要纳进三年计划五年规划里面,不可能给你修得太快,需要时间,技术人员只能有限的配给,而且还需要你培养一些山地架桥修铁路的技术骨干。”

    “呃!主公你这条件真多,不过我选择接受!”只要批复就好了,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只要有资金还有铁轨充足,即使给的技术人员少,程昱相信只要勤劳辛苦一些,总能干出一翻事业。

    “好吧,既然主公说了,那这条铁路可以建,未来可以从增城连接到辽东,先从乐浪郡积累丘陵铁路建设经验确实有必要。”既然是三年计划五年规划,那毛玠到是没有异议,资金不用一下子投入进去,可以缓解财政压力。

    而且这对以后辽东连接平州,辽东向北扩展,将铁路向汉东都护府发展是一个技术积累。

    对于汉东都护府那样庞大的地域来说,铁路才是它的主流,才是未来支撑汉东都护府发展的主要动脉。

    从这一点来说,毛玠是看得清了,所以痛快的答应了。

    “那主公,我们青州的铁路也应该继续往西修,加长新增分支。”

    “主公,我们泰山郡也可以修条铁路,最好是经过琅琊郡,连到北海国。”

    见沮授、审配二人站起来也说要修铁路,许定用手示意二坐下道:“青州西部河流过于密集了,对于铁路桥的驾设有很大的困难,至于泰山郡,全郡的地理条件有些特殊,涉及桥隧技术,暂时也不好建设,等以后技术成熟,攻克了那些架设难关在建设不迟。

    现阶段主要还是完善辽东的铁路,以及通向幽州的铁路为主,你们好好完善硬化路就行了。”

    沮授、审配不由的有些遗憾,不过许定说的这些也是实情。

    青州与泰山的铁路目前就东部适合大规模的投建。

    而乐浪郡属平州,平州现在属于大后方腹地了,建设好发展提上来,有利于未来的整体协调跟反哺。

    “刚才两事件都是涉及路的,接下来谈点其这方面吧!”许定道:“我起个开头,我们的新币现在总算是铺开到全国了,不过接下来我们的货币可能会有新的改革,未来将以银为本位,铜会失去作为支付的基本单位,不在当钱使用。”

    不在用铜当货币单位,改用银为货币常用单位。

    众人一下子议论起来。

    这方面他们也不太懂呀,只知道用了几百年都是铜当钱用。

    铜就是钱,钱就是铜。

    谁发现了铜,炼化模铸出来就是钱。

    不用铜,那得多少银子才能满足日常使用的需求。

    “主公是不是发现了什么大银矿!”毛玠问道。

    发行新币,是因为威远岛本就是一个产铜大岛,铜矿丰富,挖掘提炼出来,拥有丰富的储备。

    现在许定有意将银改为本位使用的基本单位,肯定是有银矿作为支撑。

    银矿,银也有成堆的山矿,那不是发达了。

    威远岛的铜矿以经让众人吃过定心丸,时刻给他们注入强心剂的信心,现在还有银矿,这还了得。

    许定看着骚动的众人道:“不光是银矿,我们还发现了不少金矿。”

    什么,不光是银矿还有金矿。

    金比银更值钱,那是不是意味着这一下东莱真的发了,有用不完的钱了。

    以前有数之不用的铜就算,现在还有金山银山。

    所有人都激动了。

    许定是不会骗他们的,既然说了肯定是真的。

    “主公不知道这银矿跟金矿在哪里?”

    “在南海一带的岛屿上,那里盛产金银,还有良好的温热气候,拥有丰富的农产。”许定说道。

    南海呀,好像挺远的。

    不过金山银山怎么能放过,在远也要拿过来呀。

    “所以主公,你是要将精力倾斜向南海了,有意增派兵马,跟扩建船只,加强海军。”绕回来毛玠发现,许定这还是想从他这里掏钱出去。

    许定笑道:“还是孝先反应快,没错,我的想法确实是有意增派常驻兵马与人口开发南海一带,这需要兵力与移民,更需要大又快的船只。”

    这个时候一直默默无闻的辛评站了起来:“各位此事我最有发言权,南海到处是蛮夷,真是一个好地方,矿藏丰富,气候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土地又肥沃,只要有船只连通,投入人力进行开发,不光可以轻而易举的获得金银,还能收获大量的农产品,是真正的粮仓与钱袋子。

    谁得到那里,谁就能得到整个天下,希望大家能郑重考虑,总之我辛家是准备举族出海去建设大南海资源带。”

    在众人的眼里,南海那一带,虽然扩地千里万里,但是感觉跟倭岛,跟半岛,跟东北一样也是蛮荒,也是贫瘠,需要不断的投入,然后等上好些年才能反哺。

    所以众人更愿意对内使力,向幽州,向徐州,向兖州扩展。

    攻略大汉腹地立足中原才是主流,才是夺取天下的宗旨与目标。

    建设海外,让他们还是有点转不过弯来。

    以绝对的优势攻伐国内才是正道呀。

    虽然他们接触了很多先进的思维,也了解了世界之大,但还是有不少局限性。

    所以理念上还是有些跟不上许定的脚步,目光还是有意无意的盯向冀州、兖州、豫州、荆州,盯向袁绍、董卓、曹操、袁术、刘表、孙坚等人。


………………………………

第532章 三十条

    “如果真跟仲治说的一样,我赞成发展南海,钱不钱的都无所谓,反正现在我的有威远岛的大铜矿,能铸无限量的新币,钱我们不缺。

    但是生存最主要的还是粮食,有粮食就能活命,我知道现在从交州还有南海运回来的粮食,那都是一船一船,手中有粮遇事不慌,百姓也不会乱,这才是最为根本的。”郭嘉站出来同意说道。

    他很清楚,辛评从一个被俘的敌方谋士,到现在的转变,很大的原因就是去了一次南海,开阔了眼界。

    更知道辛评是真的将半个辛家迁移到了青州,他的弟弟辛毗虽然还未进核心圈子,但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大才。

    大家都是阳翟人,彼此都熟悉,没有几个人比他更明白颍川世家的高傲。

    辛评能说服半个辛家投过来,还要去南海发展,这本身就是一个信号。

    世家可从来不吃亏的,即使表面吃亏也是为了未来几百年的发展延续打底子。

    可见南海的诱惑之大。

    戏志才也道:“主公说了,海军才是我们的未来,大海有无数的机遇,对面有广阔的土地,所以我支持海军的扩大,战船不光是作战用的,也是水面交通,这还是前面两个话题的延续,海外之地我们想缩短联系时间,同样要优化水路联系方式,船是唯一的载体中,而且沿途的补给更是要完善。

    南海建设好了,对于威慑交州也是有利的,如果能顺带夺取了交州,这对我们向北辐射荆州,向西北辐射益州也是一个手段。”

    郭嘉与戏志才都赞成了,其它人闻言也觉得大有道理。

    南海也不能放弃,毕竟那里还连着交州这么一个大汉的州郡在那里。

    水路不强,就没有威慑之力。

    “好,既然大家都没有什么反对,此事就通过了,同样划在三年计划里面,扩展船只建造厂,加速蒸汽机上舰艇数量。”许定在此议上打了一个勾,然后又对众人道:“接下来对军事调整,还有如何对待草原、幽州、兖州、徐州、扬州进行讨论跟计划……”

    会议开到很晚,接下来的事也是众人最为感兴趣的。

    争夺天下,对内征服各大诸侯永远是他们最为关心的。

    在外面打下金山银山,打下几州甚至半个大汉,也不如对内争下一郡一城来得兴奋有成就。

    “鉴于大家的提议与表决,这是初拟定的一些决策与方向,我就报备念一下。”孙乾的嘴皮子算是最利索的,所以充当了一次书记员的工作,将重要的都记录了下来,咳了一声,然后念道:“第一条是水泥厂扩建,主要是辽东与泰山郡;

    第二条是发展投建铁路,主要辽东幽州为主,平州乐浪为辅助。

    第三条是南海发展计划,海军扩增,造船厂的扩建,建设南海粮仓……

    第四条是军事调整,增设第九校尉军、第十校尉军,第九校尉军由汉东都护府方面整编,由徐荣为校尉。

    第十校尉军由黑山部与田宇部整合,地点辽东属国,由张燕为正校尉,田宇为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