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处处开外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处处开外挂- 第1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步骘这个少年,只有十六七岁,年轻得很,不过才思敏捷,虽然是旁支出身,但是步家家主还是挺欣赏他的。

    步骘闻言也是惊诧。

    威海侯,那个文武双全,仁义无双的天下第一人。

    步骘忙向许定行礼道:“步骘见过君侯!”

    步骘极为激动,家主话里的意思是,许定要见他,是许定将他招来的。

    威海侯竟然知道自己。

    现在步骘的心情就有点像是后世的某个超级巨星的精丝,突然被巨星从演唱会或是电视节目里突然拨通电话连线视频一样,可以想像是何等兴奋。

    “不必多礼,入坐吧,听说你乃是步家这些年来最为出类拔萃的俊秀,我这人别的爱好不多,就喜欢人才,结识人才,发掘人才,使用提拔人才。”许定一挥手,指了指厅中空着的席坐,那个位置就挨在许定的手下位。

    步骘又是一愣,如此高的礼遇吗,与威海侯同席就坐。

    步骘忙拒绝道:“君侯,步骘无功无名之辈,学识尚浅,岂敢受此大礼,还请君侯准许,让我入未席!”

    自己是什么人,步骘还是很有自知之名的,以他现在的才学与名望,根本不配跟许定同席,所以谦虚的回道。

    “哈哈哈,无妨,现在没有不代表以后没有,每一个少年都是我大汉的未来栋梁,今日你坐在这里,只要日后好好为大汉,为我们东莱与威远岛建设加砖添瓦,便不负我对你的期望就好。”许定指着空位洪声说道。

    步家家主也道:“既然君侯让你坐那里,那便是对你的认可,你暂且坐那就是。”

    步骘只好领命道:“步骘定当鞠躬尽瘁报效君候。”


………………………………

第372章 东城鲁肃

    拨了一小队人马给步家作引导,并给了他们令信,步家家主带着步练师跟步骘一同去往了威远岛。

    这边许定带着人继续往上游而去,行了一日半,许定对周泰等人道:“幼平你跟公奕过九江进庐江穿泄水到龙舒城等我,记住不要打旗号,我跟伏虎、子骧他们先去东城,然后会去舒城,最后才到皖县。”

    “是主公!我等明白,我等也会谨记主公的吩咐,沿途招收各路英豪以充我水军将士。”周泰与蒋钦领命回道。

    于是二人架着船沿淮水西上。

    许定带着典韦跟吕翔走陆路前往东城。

    东城有谁,有鲁肃,这是步家家主推荐给许定的。

    许定知道鲁肃在两淮一带,但是不知道具体在哪里。

    因为东城的地理条件有点特殊,它在徐州下邳国跟九江的交界之地,虽有水路但是不通大船,南靠大山,东西皆湖泽,民风彪悍,物美丰茂。

    鲁家在东城县是大士族,手里良田无数,粮食物资更是堆积如山。

    鲁肃此人乐善好施,喜接济他人,所以名声极好,步家与鲁家也有些交情,所以推荐给了许定。

    来到东城县!

    城内兵马不少,守备完善,看到许定等一支数百人的武装,个个兵甲鲜明,装备精良,守军立即关了城门,在城上寻问道:“你们是从哪里来了?来此有何事?”

    “我等从淮阴而来,来此寻鲁家鲁子敬,这里有书信一封,劳烦转告。”吕翔上前将信交给城上放下来的吊篮。

    城上的人取了信,连忙送到鲁。

    鲁家的声名是东城最响亮的,而且城内的器械军资大多是鲁家支助的。

    因为社会动荡,鲁肃知道唯有自强方能自保,所以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聚有千多人的私兵队伍,所以他的地位在东城比县令、县尉还要高。

    城内鲁家!

    鲁肃刚好没有外出,收到信后极为意外,步家送来的信,难道又要周旋购买粮食。

    要知道鲁肃也卖过不少粮食给东莱,眼下存粮也不丰盈,秋收之后才能收取新粮。

    拆开信后,鲁肃一边看,一边面露惊讶,不过最后又有点惋惜叹气。

    鲁肃早年丧失父母双亲,是由祖母带大的,祖母拄着拐仗走进了大厅,见到鲁肃的神情有些犯难问道:“肃儿,何故作此神态,可是有大事急事发生?”

    鲁肃摇摇头道:“祖母大人,没有大事也没有急事发生,一切都好着呢。”

    “好着?你为何面容不展,似有心事,快快与我说说。”祖母脸露不悦的追问道。

    鲁肃于是将步家来信念给了自已的祖母听。

    听完祖母提起棍子就往鲁肃身上招呼,边打边训:

    “糊涂!我肃儿糊涂,威海侯亲往而至,特来拜访,你却还在犹豫要不要见,将他置于城外,何等失礼,传说出去岂不让天下人笑话,你还有何面目立足于人世,还不快快将人请进家来。”

    “是祖母大人!”

    鲁肃对自家祖母有极深的感情,非常尊重她,闻言立即应诺,然后赶往城门。

    城外!

    “主公!等了这么久,那个鲁肃太无礼了,怕是不想让我们进城,要不来打进去算了。”典韦拎着一双短戟来回的走着。

    别说他了,就是吕翔都有些不耐烦了。

    其它人也是如此。

    许定道:“稍安勿躁,也许是鲁肃有要事在办,也许是他不在城内,在等等,天黑后如果依然不开城门,我们在从长计议。”

    正说话间,只见东城县的城门打开,从时面走出一少年。

    这少年大约十八九岁!

    身高九尺开外,长相方正儒雅,走起路来昂首阔步。

    待到近了,少年冲许定长长一揖道:“东城鲁肃拜见君侯,怠慢之处还请君侯见谅。”

    “鲁肃!鲁子敬,对你的大名我可是早有耳闻,只是一直无缘相见,恨之相晚呀,我不以为这一次要错过呢。”许定上前一步,扶住鲁肃的抱拳的双手,仔细的打量着他。

    东吴四大都督。

    走了周瑜,撬掉鲁肃也不错。

    鲁肃道:“君侯抬爱,肃受之有愧,君侯此来,肃无以为报,只是备了些薄酒相待,还请君侯莫介意。”

    鲁肃这人其实比周瑜好很多,起码鲁肃为人谦逊有礼有节,更正派,大局观更厉害一些。

    纵观三国孙刘二人的前期多有鲁肃从中周旋,使得双方一直没有太大的军事冲突,得以和平发展,有机会积蓄实力。

    赤壁之战,也是鲁肃建议孙权联合刘备一起抗曹的。

    而且鲁肃比诸葛亮还要早提出东吴版的隆中对,既联合刘表抗曹三分天下(当时刘备还是丧家之犬,无立足根基)。

    “子敬前面带路。”许定大方的说道。

    典韦与吕翔都有些警惕,想劝说几句,怕城内有诈之类的,许定只是摆摆手表示无妨。

    鲁肃在前面领路,心中暗赞一声,好一个天下第一威海侯,果真是胆色过人。

    竟然敢如此信任于他,就这样跟着进城,难怪能成为众诸侯之上,成就如此霸业,建立平州跟汉东都护府。

    进了城,一切无恙,跟着鲁肃进了鲁家。

    然后各自入席坐好,上酒上菜,许定与鲁肃互相聊起了家常。

    这时的许定才知道,原来鲁肃这家伙不光是对别人救济粮食,大斗出小斗还,还主动变卖了鲁家的田地,以较为低廉的价格半卖半送给乡邻,让他们有田地可以耕种能够自力更生的活下去。

    同样是施舍于人,但是这种方式更为高明与洒脱。

    这就像是后世家国提倡的造血工程,而不是简单的输血。

    许定暗想,要不是鲁肃没有争霸天下的野心,估计他就该怀疑鲁肃是一个合格的穿越者了。

    “子敬真是高义,天下间能有你这种气魄的还真是凤毛麟角,连我也自叹不如。”许定心中更坚定了要挖走鲁肃的打算。

    这家伙小小年纪就展现了施政的才华,妥妥的一个发展经济建设型人才,孙权光让他打仗管理军事真是浪费了。

    “君侯过誉了,我这点微末小道跟君侯比起来实在是差得远,君侯做的才是大事,大善事,以一郡之地,接济救扶天下,更是无人能及。”鲁肃确实是有点高兴,他做的那一些事,确实是帮到了不少人。

    不过跟许定一比差得远了。

    许定满大汉的接纳流民百姓,免费分地盖房子,发放农具,提供先期粮食种子,这一点也让鲁肃敬佩与尊敬。

    现在各大诸侯都在兵戈相向,争权夺力抢地盘打仗,只有许定在不停的发展,打的也只是外族,为大汉百姓争取生存权利,做的跟别人不一样,这样的人也是独一份。

    到是与他有些相似,不由的好感大增。


………………………………

第373章 鲁肃的提醒

    接下来许定又跟鲁肃谈起了其它事情,两人聊得很开。

    初步的任信与好感是搭建了起来。

    聊到最后,许定直接拐进了正题道:“子敬,你这样的人才是我那里不可缺少的,我希望你能去东莱,去威远,去平州发展,我希望用你的才华造福更多的大汉百姓。”

    这算是相邀了,最为直接直白。

    鲁肃虽有意动,但是想了想最后婉拒道:“君侯,你是难得一见的英主,仁义无双,文武无敌,我相信能救大汉的最后只能是你,但是请郡侯见凉,现在我还不能追随你而去。”

    许定开始还满怀期待,有些高兴,但是没想到鲁肃话锋一转拒绝了,于是好奇问道:

    “子敬这是何意。”

    鲁肃道:“君候,常言道,至亲在,不远行,肃年幼失去双亲,由祖母一人辛苦带大,孝尚未尽完,如何能尽忠。”

    “这……”许定没想到鲁肃如此回他,这个时代是极讲孝道的,做官都讲举孝廉才有机会被推举出来。

    不得不说,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好的东西,许定见鲁肃说得如此恳切与认真,想了想便道:“好吧,子敬有此孝心,我理应成全,只是希望有着一日子敬能第一个想到我那里。”

    “如此多谢君侯。”鲁肃出席恭敬的朝着许定又是长长一辑。

    只是他尚未完成这个礼,只见从门外冲进来一个老太,提着拐杖往鲁肃的身上打去。

    许定等人都错愕了,鲁肃更是有些措手不及。

    “蠢儿,我肃儿糊涂,侯爷相邀你怎可拒绝,怎可为了我这遭老太婆子错失良机,失去明主,你糊涂呀……”

    “祖母大人,你别打了,肃儿可以不要功名利禄,但是真的不可以没有您呀!”鲁肃回身望向老太中,未躲避,言词诚恳的回道。

    许定也忙出席过来搀扶劝道:“老大人勿急!老大人勿急,子敬并没有说不愿意,只是需要些许时间,想多陪陪您老。”

    “没错祖母大人!我只是有些不舍您一人在家,肃儿还年轻,有的是时间,而您以经上年纪,我能陪伴您的时间不会太多了,请让肃儿在多尽些孝道才是。”鲁肃顺着话解释道。

    老太这才消了怒气,收了拐杖,咳嗽了一声,然后对许定道:“看在侯爷的份上,我容且相信你说的,我一个遭老太婆子有什么好照顾的,家里又不缺吃不缺穿,更不缺下人,你放心跟着侯爷走,放心的去闯荡便是。

    等你有了些许功名,身居要职,立下赫赫功劳,方为鲁家光耀门庭,我就算死了,也有颜面见你祖父跟你那早去的双亲。”

    “我……”鲁肃也有些纠结了,不由重重一叹。

    哪个男儿不想出人头底,不想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传奇。

    许定看出了鲁肃的顾虑,跟其祖母之间的分歧。

    便道:“子敬,如若不然,你也可将老大人一块接去威远岛,甚至鲁家上下都可以接过去,我那岛上环境更为美好安定,有子义的母亲,有云长的父母,还有其他文武的家人,老大人去了也不至于寂寞。

    对了,步家家主也刚刚去岛上治病,我那里有这世上最好的内外科神医,有良好的救治环境,老大人去那里身体能得到最好的照顾。”

    鲁肃有些心动,望向老太,老太脸上露出慈祥的微笑,冲许定点头道:“还是侯爷想得周道,我可是听说你那威远岛是个仙岛来着,没曾想我这老太婆也有机会蹬岛上去生活,依老身之言,这是最好不过了。”

    既然祖母都这样说了,鲁肃只好回道:“如此,全凭祖母大人决断。”

    老人家满意了,然后转身离去,鲁肃送她回了后院,不多时返回,然后对许定道:“主公,请容我将东城县这边安排好,在去往威远岛。”

    东城这边还有不少田地,他鲁家粮仓里还有不少粮食,既然要走,不如全送给乡邻。

    许定道:“子敬勿急,我此来还有要事去往庐江皖县,顺道还想去趟舒城陆太守那里,待北回之时,在与你一道走便是。”

    鲁肃微微颔首,落席之后道:“主公,你去陆太守那里,可是要与他定立盟约,守望相助。”

    鲁肃知道,陆康这个人在庐江郡算是贤明的,做得相当不错,现在孙坚取了豫章,下一步可能要吞庐江郡了。

    所以接下来庐江郡要生战事,不会太平了,尤其是许定最终的目的是皖县,皖西是桥头堡,庐江的西南大门,位置极为重要。

    而扬州之地是许定重点的购粮采买物质的渠道,稳定的扬州对许定极为重要。

    就像是稳定的徐州一样的。

    许定摇摇头道:“非也!我顺道去陆太守那里,是因为听说他的家族子弟有不少人才,想去探明一二,如能选得一个两个,更是幸事。”

    又是去找人才的。

    许定还真是一个惜才爱才之人,走到哪里就收罗到哪里,果真成功是有道理的。

    在鲁肃这里耽搁一晚,翌日,许定等人继续出发奔向庐江郡。

    出发前鲁肃将许定等人送出了城,并提醒道:“主公你们此去要经过浚遒、合肥等城,需要千万小心,那巢湖之地有郑宝、张多、许乾等豪强土匪盘踞五县两河一湖,其三人势力颇大,佣兵众多,不可大意。”

    扬州是所有州郡里,本土宗族势力最强最多的一个州了,大大小小,几乎每一个县,每一个城,或是每一片山头上都盘踞着一方势力,彼此之间关系盘根错节,互相之间既敌对又相生。

    所以东城县为什么会有不弱的武装,也就解释得通了。

    因为这里时常也会受到郑宝、张多、许乾等人的威胁。

    有了鲁肃的提醒,许定与一众人自当是警惕前行,尽量的走大道,绝不进小道或是夜道。

    巢湖!

    此时一名儒雅的文士正推断着时间。

    很快一名带刀将领从外面走了进来,抱拳压低了声音道:“军师,许定从东城县出发了,明日就能到我们的辖区。”

    文士微微笑道:“大统领可收到消息了,有何准备?知晓许定的身份吗?”

    “军师放心,我们只提他们是鲁肃的亲友,未向大统领言明许定的身份,大统领急于报仇想拿下这些人好要挟鲁肃,以经开始召集人马准备伏击了。”来人如实汇报道。

    文士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颔首点头道:“如此便好,只要这事成了,以后你就是这巢湖的主人,我会向使君推荐你的,只要好好做,九江太守之位也是唾手可得。”

    来人窃喜,抱拳回道:“多谢军师大人提携,小人定当全力以赴,肝脑涂地。”

    接着文士挥挥手,来人退出房间,向四周望了望见无人发现,快速离去。

    那文士一直未动,只是闭目自喃了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