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后宫之令妃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乾隆后宫之令妃传- 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安颐,你不难受吗?”太后问。

    “这是儿臣的责任和本分。”皇后应答着,可心里却苦笑,她若告诉太后,是自己亲手把红颜送上弘历的龙榻,太后还会心疼她吗?

    太后沉沉一叹:“上一次你下跪求我,给她一个名分。安颐,你是大清的国母,是弘历的皇后,可再不能为了一个低贱的人屈膝,额娘也不想再为难你,我愿意听你的意思。这次选秀之后,给她一个答应的名分,迁出寿康宫,往后与旁的妃嫔一样伺候皇帝。可若再生事端,闹得鸡犬不宁,你也要听额娘的,为了长久计。”

    皇后心中一块巨石落下,今日这事儿还真要谢谢嘉嫔,给了她和太后说话的机会,皇后周周正正向婆婆行礼道:“儿臣不是为红颜屈膝,是为额娘体谅安颐的心意。额娘,安颐会好好伴在皇上左右,和您一道为他守好这个家。”

    华嬷嬷在门前看到这光景,也是满心安慰,之后悄悄把这些事透露给了寿康宫的玉芝嬷嬷,玉芝嬷嬷暂且没告诉太妃知道,只与和公公私下聊了几句。

    和公公则劝她:“眼下说了,只怕红颜难以承受,走到那一步时,她不想面对也要面对,咱们就在边上看着吧。”

    而红颜果然对身外之事毫不关心,每日尽心伺候太妃,陪伴或是替太妃去诵经念佛。太妃说礼佛看似枯燥无趣,但能叫人沉下心,她们寡居之人是求清心寡欲,红颜这样年轻的孩子,则该静下心好好想想自己的人生,红颜受益匪浅。

    这一日,陪太妃诵罢心经,红颜搀扶太妃起身时,被瞧见她手腕上缠着的青金石手串,太妃笑道:“你哪里来这么好的东西?”

    红颜坦率地说:“这是皇上让吴总管送给奴婢的,说奴婢天天陪您礼佛,戴着他正合适。”

    “那你就戴上了?红颜,这可是皇上送的东西。”太妃笑意深深,望着红颜道,“你现在不害怕皇上了?”

    “皇上对奴婢很好。”红颜垂首回答,“虽然和皇上见面不多,但每一次都很温和,奴婢不怕皇上了,只是……”

    “不用着急对我解释,慢慢来,说来也是奇,我曾对温惠太妃说你像一位故人,可现在却觉得,你还像另一位。”太妃说着说着,已似乎在自言自语,“她昔日也是这样,旁人看来是欲拒还迎,是勾引皇帝的心思,可最初的时候,她真的完全都不在乎,后来的事就难说了……我也记不大清了。”

    这些话,红颜听不太懂,太妃时常会突然忆往昔,传说康熙爷的后宫祥和安宁,可在太妃口中,却也有着许许多多波澜壮阔的故事。红颜一直都只当故事听,但今天听到“欲拒还迎”四个字,想到自己对皇帝的态度,走出佛堂时,红颜道:“太妃娘娘,奴婢真的没有任何非分之想,奴婢更想在这里伺候您一辈子。”

    太妃却摸了摸红颜手腕上的青金石手串,满不在乎地说:“皇上是你的男人,你不想着皇上,想着哪个?傻孩子,想着自己的男人,怎么就是非分之念了?”

    此时,小灵子和樱桃从门前回来,两人一道去内务府领东西,樱桃是和公公的孙女,脸面比她的身板还大,该给的不该给的,给了一大堆,喜滋滋地回来,在太妃跟前说:“内务府的人要奴婢带句话,说他们给太妃娘娘磕头,每日祝您安康长寿。”

    太妃笑道:“如今小樱桃也能出门办差了。”

    樱桃满脸骄傲,又道:“太妃娘娘,皇上定下终选的日子了,到那天奴婢可以去前头看看吗?”

    太妃却看了眼红颜,红颜笑道:“她念叨好久了,只是奴婢不愿陪她去,太妃娘娘若是答应,让一位可靠的姐姐或嬷嬷陪着,就放她去长长见识吧。”

    樱桃却扶着太妃说:“奴婢不是要去长见识,就是想看看,有没有人比我红颜姐姐生得更好看。”

    太妃眯眼笑道:“我看是不能有了。”

    很快,就到了终选的日子,所有人都好奇会有怎样的新人入宫,连嘉嫔那日受罚的笑话,也渐渐不被人念叨。传闻此番秀女中,有貌若天仙之人,但消息零零碎碎传入宫中,具体是哪一家的女儿,并不清楚。而终选这一日,只有太后与皇后能陪伴在侧,其他六宫的妃嫔,唯有派底下的宫女太监,到乾清宫来打探消息。

    这一日,应选秀女入神武门至顺贞门外恭候,有户部官员引导,到了时辰便由内宫太监按班引入,每班五人,至御前行礼待选,秀女们分别来自满洲八旗蒙古八旗与汉军八旗,出身高低各有不同,皇帝若有中意者,便由太后做主留牌子。

    距离先帝最后一次选秀至今,已有数年之隔,宫中许久没办这么大的事,看着年轻女子在宫道上往来,一张张青春美貌的面容,越发有了新君继位后的新气象。

    樱桃今日是跟裕太妃身边的嬷嬷来凑热闹,裕太妃一心为她的儿子选一位新人,便要手底下的人来看看是否有好的,太后与帝后端坐上首,一轮一轮看过去,早已十分疲倦,也渐渐看花了眼,女孩子们都好,却鲜有出挑者。

    樱桃站得脚也酸了,与身旁的嬷嬷说:“嬷嬷,咱们走吧,没什么意思了呢。”

    嬷嬷示意她小声点,凑在耳边说:“我要看好了,回去告诉太妃娘娘呢。”

    此时门前太监唱名,又送进来五位秀女,嬷嬷听得叶赫那拉氏,忙道:“樱桃你看,最中间哪一位,多好看?”

    但见殿门前,齐齐站了五位秀女,身姿个头差不多,可因中间那一位,边上四人都黯然失色,甚至因为她,前面所见的女孩子们,都失去了光华。

    嬷嬷竖起耳朵听着,果然这一位是叶赫那拉氏家的女儿,再见上首,太后与皇帝也互相说着什么。吴总管上前听命后,匆匆下来与门前的太监言语几句,那边便去安排,很快又听见唱名,再进来了五位秀女,而其中一位,竟也是叶赫那拉家的孩子。

    十位秀女分排而立,叶赫那拉氏的两位堂姐妹,宛若明珠闪烁,让人再无暇去看其他的人。太后要她们上前,仔细看过后道:“自古叶赫部就多美人,到如今依旧不失光彩,昔日康熙爷的惠妃娘娘,也是雍容华贵。”

    姐妹俩面上含笑,从容大方,十四五岁的年纪,都十分的稳重。其中纳兰永寿之女,是纳兰明珠嫡系玄孙,而她的祖母又是康亲王府的郡主,身上也有几分皇家血统,再有严格的家教,能调教出这样的女孩子,也是理所当然的。

    姐妹俩皆有倾国之色,但若非要比一个长短,倒是旁系的那位堂妹,更胜一筹。可她微微一笑时,太后却皱了眉。
………………………………

115要认命(三更到

    这一日,樱桃直到日落时分才回来,小姑娘累得半死,与她同行的嬷嬷赶去向裕太妃禀告,樱桃则来寿祺太妃跟前回话,彼时红颜正伺候太妃进晚膳,太妃见樱桃又累又饿,便赏了她一只鸡腿要她慢慢吃。

    樱桃站在桌边,狼吞虎咽地塞了一嘴的肉,说起选秀的事,今日留牌子的人不少,但要等帝后与太后商议,再一一给予名分或赐婚于宗室大臣,樱桃念叨着:“叶赫那拉家的两位小姐,真是好看呢,可我觉得还是不如我红颜姐姐。”

    太妃问道:“她们可都留下了?”

    樱桃点头:“都留牌子了。奴婢出来时听人说,这两位恐怕都要留在宫里了呢,还有……”樱桃看向红颜,眯着眼睛不知在打量什么,摇摇头道,“嬷嬷说那一位笑起来,和红颜姐姐很像,我怎么觉得一点儿都不像。”

    “是哪一位?”太妃嗔怪,“说了半天,你倒是说个名儿。”

    樱桃拍了拍脑袋:“实在人太多,那两位又是一家的,又是一样都好看,奴婢实在记不清了。”

    然而裕太妃的寝殿中,与樱桃一道去看光景的嬷嬷归来,却把人分的清清楚楚。说起叶赫那拉家的两位小姐,那位旁系的堂妹,名叫如茵,并非叶赫那拉氏嫡系子孙,但沾了祖宗的光,也算是大户人家的女儿,纳兰家有心通过儿女婚配来重振家门,这位堂妹自幼与堂姐在侍郎府中长大,学得一样的稳重端庄,如今容颜更是胜过堂姐。

    嬷嬷说:“这如茵小姐笑起来,颇有几分红颜姑娘的气质,倒也不是样貌相像,大概是美人儿笑起来,都是一样的讨人喜欢。”

    裕太妃笑道:“你这样说,我还真想见一见,弘昼总是念叨家里的妻妾都是平庸之姿,若是真给他选一位没人,只怕往后还更上进些。”

    嬷嬷轻声道:“太后看到这位如茵小姐,起初还好,可是一见她露出笑容,突然就皱眉了,你说从没见过的一个孩子,何苦皱眉呢?难道嫌人家长得太好看,说不定和奴婢想的一样。”

    裕太妃却合掌笑道:“我就想能有个红颜这样的,若是性子也好,就是弘昼的福气了。太后不喜欢才好,她不喜欢,给我们弘昼呀。”

    果然没多久,纳兰如茵的名号,就在紫禁城上下传开了,实则如茵小姐待字闺中时就已名噪四方,当帝后与太后了解这些女孩子的过往时,才知道这如茵早已被冠了满洲第一美人的称号,虽然也许只是一句玩笑话,但足以让人这般称赞,可见其容颜之美。再者纳兰家教导有方,琴棋书画无一不通,这会子已经有传言,说纳兰如茵必定会被选入后宫,来日飞黄腾达。

    深宫里,帝后与太后经历了一整日的劳累,隔了两天后,才聚首商议这些秀女的去留。然而弘历心中念着红颜,此番选秀纯粹是为了哄母亲开心,纵然美人无数,他也没动什么心,就是这满洲第一美人,在他眼里也不过就是个美人而已。

    太后见皇帝没念头,心中一定,她不喜欢纳兰如茵的笑容,但并非裕太妃身边的嬷嬷说得气质像红颜,而是太后在那双眼睛里,看到了要强的气势。这孩子仿佛生来一副不愿屈居人下的倔强,太后得知她自幼寄居在纳兰永寿的侍郎府,便也算明白,果然是寄人篱下的孩子,才有这样的气性。

    但这样的美人,若不给一个正经去处,也会惹来一些不必要的是非,既然什么都好,太后便对皇后说:“你家傅恒是皇帝如今最器重的臣子,将来必定前途无量,纳兰如茵才貌双全,许给他做正室夫人,你看如何?”

    是皇后之前自己求太后做主,为弟弟选一位妻子,太后现在把最好的这个给了她的弟弟,皇后还有什么可说的。她如今已经顾不得傅恒的心意,反正就是把天上的仙女给他,也换不回对红颜的遗憾,只盼着这纳兰如茵往后与他成了家,能好好把日子过起来,也许天长日久,能温暖丈夫的心。

    “多谢皇额娘,儿臣替傅恒谢恩。”皇后立时便答应了,弘历在一边笑呵呵地说,“傅恒有了家室,朕能更安心地差遣他了,不然总让你心里嘀咕,是朕耽误了他的终身大事。”

    太后见帝后都十分喜悦,似乎对这纳兰如茵当真不在意,心里松口气,提起她的堂姐,便笑道:“出身贵重,知书达理样貌也好,皇上,就留下吧。”

    弘历这才是一愣,看了看皇后,皇后也道:“皇上放心,臣妾会好好教导新妹妹,这就派人去开了新宫阁,好迎新人入宫。”

    “有皇额娘做主,由你费心去操持,朕没有不放心的。”皇帝淡淡地应了,其实选谁他都不在乎,而此刻他另怀了心思,但不敢贸然说出口,还是太后了解儿子,见他与皇后眼神相交意有所指,便叹一声:“册封新人的事之后,给魏红颜答应的名分,皇后看哪一处殿阁合适,把她送去吧。往后与其他妃嫔一视同仁,我不会针对她,但愿她也不要再生风波。”

    弘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皇后在一旁见他如此高兴,心中有酸楚,可却又有一份释怀。她挣扎了那么久,终究还是放弃了。她是大清的皇后,她的丈夫是帝王,就注定了这辈子,不能如她所想的那样生活。她想要所有人都安宁,就必须敞开胸怀包容所有的事,说到底,富察安颐,要认命。

    但弘历高兴之余,不会不在乎皇后的感受,他更明白一下子把红颜捧得太高,会给她带去更多的灾难,最重要的是,红颜还没有完全接受皇帝的心意,虽然在旁人眼里不可思议,可弘历不愿勉强她。那日离了宁寿宫,弘历也对皇后说:“一切随遇而安,我们还是像从前一样,有再多的新人,也无人能取代安颐。”

    皇后面上笑着:“指不定就喜欢上了,皇上可不要说大话。”可她心里则想,你说这样的话,是对我,还是对红颜?可是现在再有这样的念头,皇后不会再痛苦,痛苦也是自己折磨自己,这条路是她走出来的,能怨谁?

    三月末时,此番选秀有了定数,纳兰永寿的女儿与侄女,分别入宫和指婚给富察傅恒,他的女儿被册封皇帝的舒贵人,与另一位陆贵人,并几位常在答应成为了皇帝的新人,而侄女纳兰如茵,则送回本家,待富察家三媒六聘,便于吉日出嫁。

    但那日叶赫那拉氏与富察氏族人进宫谢恩,独不见富察傅恒,偏是那么巧,傅恒领了差事在京外,尚未归来。

    因新人即将入宫,宫内忙于修缮宫室好迎新人。且说新君继位后,因距离养心殿较近,待皇后将寝宫选在长春宫后,其他几位也纷纷在剩余的东西六宫中,把自己的殿阁选在西六宫,相比之下,东六宫冷冷清清几乎无人居住,此番有新人进宫,皇后便有意将她们都安排在东六宫。

    新人都有了名号,只等进宫后行册封礼,嫔位以下不需要举行典礼,舒贵人等人只要到长春宫接旨行礼即可,这一切都是后话,这几日娴妃领着宫人将一切都安排好,正赶来长春宫复命。

    轿子落在长春宫门前,迎面从门里出来眼熟的人,因傅恒婚礼在即,皇后的二嫂回京一道协助筹办婚礼,进宫来向皇后请安,没想到竟遇上了娴妃。

    二夫人离开京城一年,可依旧没淡忘丈夫所说的事,见到娴妃便是心惊胆战,明明听见娴妃问她家中是否一切安好,她却充耳不闻,匆匆行礼后,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娴妃没有纠缠,旁人也未看出端倪,看似一切平常,但娴妃心里却想着,傅清大概会回京参加他弟弟的婚礼,纵然见不到,也不是隔着千山万水那么远了。

    “娘娘。”此时千雅从门内出来,向娴妃福了福身子道,“皇后娘娘这会儿要去寿康宫,娘娘正在换衣裳,知道您来了,让奴婢带句话,说一切您来做主就好,她很放心。这会儿就不与您相见了。”

    娴妃乐得自在,便先行离去,但花荣却告诉她:“奴婢听说,皇上要给那位魏官女子答应的名分了,看起来,皇上是真的很在乎呢,在寿康宫那么久,也没忘记。”

    娴妃淡淡一笑:“在乎的人,自然到几时都不会忘记的。”

    花荣知道主子想了别的事,不敢再勾她继续说,匆匆把人先送回去要紧。

    这一边,皇后换了衣裳后,带着千雅几人到寿康宫来,本来向太妃请安是寻常的事,可今日皇后,是特地来见红颜的。

    要说这么久,皇后并没有因为红颜在而疏于向太妃问安,因为每一次来,她都见不到红颜,彼此都回避着对方,可今日皇后落座不久,竟主动问起寿祺太妃:“红颜在您这儿,可还好?太妃娘娘,我想见见她。”
………………………………

116真心是有,恐难长久(还有更新

    太妃跟前只有玉芝嬷嬷在,嬷嬷见主子望着自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