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当刻弘历的痛心,红颜能理解,但眼门前可怜的年轻人,也实在叫人心疼。
她们一同去探望了温惠太妃,太妃感慨皇帝如今也是做祖父的人,她明白大阿哥福晋好好的突然来关心她,是另有用意,可是对于大阿哥的遭遇,她爱莫能助。
不久皇帝来了,如茵不便在一旁,便与大阿哥福晋一道退了出来,但她与红颜越好回延禧宫等候,皇帝之后并不去那里,与大阿哥福晋走了一段路,竟看到她忍不住哭了。
如茵忙劝:“眼下皇后大丧,福晋掉眼泪没什么,可往后的日子……”
大阿哥福晋凄惨地说:“往后也不知道有没有日子进宫了,大阿哥若有个三长两短,我还算哪门子的福晋呢。”
如茵心里惴惴,不知大阿哥眼下什么光景,但她是做母亲的人,也实在想不明白做父亲的皇帝,怎么能对儿子那么绝,可怜生在帝王家,谁也不知道明天是什么命运。
寿康宫里,红颜去茶水房为皇帝和太妃泡茶,弘历与太妃独处,他便说了些心里话,说到那日在宁寿宫里向太后道君无戏言,说红颜此生不会为皇后。弘历无奈地说:“其实那是红颜的心愿。”
………………………………
309 原本就不一样(还有更新
红颜的心愿?”太妃微微摇头,“依我看,红颜绝不会提起什么做不做皇后的话,不论是皇后在世时,还是现在,那孩子都不会提起这样的话才是。”
“皇祖母说的是。”弘历道,“但朕知道,在她心里皇后无可取代,不仅仅是红颜,朕亦如此。”
温惠太妃问:“皇上的意思,即便红颜再好,也没有资格成为皇后?”
弘历颔首:“并不是没有资格这样无情严苛的话,对朕而言,结发妻子永远只有安颐一人,继室终究是继室,那只是妻子的名分,绝不再是朕与安颐的情意,到如今皇后只是个头衔罢了,对于妃嫔们来说或许是最崇高的地位,是堂堂正正的妻位,可是在朕心里已经无所谓了。这样一个无所谓的头衔,又何必强加在红颜身上,她对此无欲无求。而红颜是汉家女子,大清还没有出过一个汉女皇后,她会承受很多的非议,面对许多压力,她没有鼎盛的家族支持,这个沉重的凤冠会把她压垮。”
太妃朝门外看了看,不知红颜有没有回来,太妃却是希望红颜能听见皇帝这番肺腑,她又道:“本以为皇后去世,皇上会因为太过悲伤,而把红颜撂下了。自然也是我多虑,想着当年种种,或许皇上满心觉得愧对皇后,而因此迁怒红颜。今日听皇上说这些话,我就放心了。”
“让皇祖母操心了,也请皇祖母节哀。”弘历道,“华嬷嬷与朕说,太后也以为朕会因此迁怒红颜,看来不是皇额娘多想,皇祖母尚且如此担心,外头大概有更多的人都这样看待。”
太妃道:“毕竟过去那些事,大家都看在眼里,所有人都知道,红颜是皇后身边的人。妻妾有别,皇后没了,谁不想争一争正室的位置,而红颜必定是她们最大的竞争对手。”
弘历满不在乎地一笑:“可是朕看待安颐与红颜,并没有妻妾之别,安颐于朕是人生的意义,红颜在朕眼里也从不是妾,朕从没有对她们有妻妾之分,只是她们各自在不同的位置。朕对红颜的感情,原本就和皇后没有半点关系,说出来是冠冕堂皇的为了坐享齐人之福的借口,可朕自己心里明白就够了。若是安颐走了,朕因此迁怒冷待红颜,那过去的一切不都成了一场笑话,不仅仅是红颜的笑话,更是安颐的悲哀。朕也并不是因此才要继续待她好,这原本就是不同的,即便是安颐也不能影响朕对红颜情意,不过是过去如何现在也如何。”
太妃欣慰地说:“皇上能振作起来,是大清子民的福气,也不辜负皇后一生陪伴。红颜这孩子磕磕绊绊,倒也是有福之相,盼她不辜负皇上的情意,能长长久久陪伴在你身边。”
弘历欠身道:“孙儿也盼皇祖母健康长寿。”
红颜此去泡茶,却许久没回来,弘历等不及她一碗茶喝,要赶着回养心殿见大臣,出门时才见红颜捧着茶盘姗姗来迟。他负手站定在门前,红颜本小心翼翼托着茶盘,一抬头看到皇帝,不自觉地就露出笑容,这一抹笑直暖到弘历心里,待红颜到面前,便嗔怪:“一杯茶弄那么久,还有没有诚意让朕来喝?”
红颜竟道:“皇上也不是没喝过臣妾的茶,您是想和太妃娘娘说会儿话,才打发臣妾去泡茶吧。”
弘历无奈地一笑,大半个月的光景,他都不记得该怎么笑了,但今日皇后三七,他内心虽然依旧悲痛,可是如那天走出宁寿宫时期望紫禁城上空有晴天一样,今天他对于往后的日子要好好过下去的愿望也变得更强烈。不是悲伤得一蹶不振,才是对亡妻最好的悼念,眼泪和哭泣,不过是个人情绪的宣泄,皇帝对亡妻的悼念,并不需要世人来肯定,自然他做得,早已经超出世人的想象。
而对于红颜,方才对太妃一番话,让弘历也重新审视了自己,出门便见红颜这一抹在旁人眼里不合时宜的笑容,可是弘历知道,她会笑全是因为看到了自己而高兴,也仅仅是为了自己。
“皇上怎么不说话?”红颜见弘历凝望着自己,要把她看穿了似的,便道,“皇上若不喝茶,就赶紧摆驾,改天臣妾为您烹茶,今年的新茶还……”
红颜当然还会想起悲伤的事,一晃都四月了,回想起来似乎一直在掉眼泪,谁还有心思喝新茶。
“朕要回养心殿了,回头朕去延禧宫喝茶。”弘历温和地说,“你陪皇祖母再说说话,可也别太久,别忘了傅恒家的福晋在延禧宫等你。”
红颜应着,目送皇帝离去,收回目光时,看到对面屋檐下的裕太妃,她心里一紧只当没看见,转身就回温惠太妃身边。
而当太妃问红颜怎么泡茶泡了这么久,红颜的回答就不一样了,无奈地说:“裕太妃在茶水房找臣妾说话,说是为了皇后的丧事,和亲王有几件事办得不妥当,被皇上责备罚俸,裕太妃问我能不能为和亲王说几句话,这才纠缠了一会儿。”
太妃叹:“她如今倒是不怕你和弘昼有瓜葛了?这个人实在颠三倒四,这把年纪了还这样子。”便吩咐红颜不必常常来寿康宫,她有事会派人找红颜,免得来这边抬头不见低头见,惹出是非。又知如茵在延禧宫等候,太妃便催她早些回去。
红颜回到延禧宫时,正隐隐听见佛儿的笑声,进门见如茵陪着佛儿玩耍,而乳母在一旁小心翼翼地说:“福晋可别逗公主了,这时候谁也不敢笑啊,咱们延禧宫里若是嘻嘻哈哈的,娘娘就难做了。”
如茵抬头见红颜回来,夸赞道:“姐姐身边的人,实在贴心,可佛儿欢喜了要笑,小孩子懂什么呢。”
红颜夸赞乳母谨慎,让她把孩子抱走,自然不会怪如茵什么,更是说到自己:“虽然依旧悲伤,可到底过去那么多天了,哪能哭一辈子呢,娘娘走的时候一心想活着,我们这些活着的,更该好好活下去。”
姐妹俩说起贴心的话,如茵把傅恒的事全都告诉了红颜,听说傅恒半夜里坐在庭院里哭泣,勾得红颜鼻尖发酸,对如茵说:“好在大人身边还有你。”
之后说起红颜要托付如茵的事,把千雅叫到了跟前,希望如茵为千雅安排好的去处。宫女年满二十五岁就能离宫,千雅比红颜年长几岁,如今刚刚好,只是多年在宫里,眼下家中如何都不知道,送出去容易,可红颜更希望千雅能过得好。
这事于如茵而言不难,但千雅谢恩后退下,如茵道:“我还以为千雅会请旨去照顾和敬,毕竟也是看着和敬长大的人,不过和敬那儿也没提起,就算了。”
红颜知道千雅的心思,她不是对皇后不忠,也不是对公主无情,只不过是人各有志,她从踏进宫门第一天起就盼着离宫重获自由,眼下和敬并不缺人照顾,但如此能圆千雅的心愿,亦是曾经的魏红颜所希望的将来。
提起和敬,如茵说昨日去公主府探望过,虽然依旧是沉浸在悲伤里的人而,但身子比从前好些,这一胎有希望能保住,想必是皇后在天之灵,庇佑着女儿。
红颜无奈于自己不能出宫照顾和敬,原本太后是要把孙女接进宫,但和敬怕额驸一个人在外寂寞,坚持要回公主府安胎,好在还有富察家的人殷勤照顾,还有亲王贝勒的福晋常常去探望她,不至于门庭清冷。
如茵又道:“昨日在公主府遇见二爷一家,二嫂和我还说上话了,她精神好多了,不过明天一家子又要离京,看得出来,他们还是很在意那些事。”
红颜想到娴贵妃与傅二爷的纠葛,回想这些日子六宫举哀,娴贵妃偶尔出面主持一些事,稳重妥当无一处不是,撇开傅二爷的事,娴贵妃真真是个不错的人。又或许因为皇帝对娴贵妃的感情不冷不热客客气气,而娴贵妃本身心在别处,所以本该对立面的红颜对她,反而没有什么敌意。
她笑道:“人到底是私心重的,我也这样。”
而如茵道:“听见二爷与傅恒说,富察家失去了皇后这么大的支柱,为了家族的将来,势必要重新安排一切。”
红颜道:“这是应该的,换做谁都会这么做。”
可如茵却说:“他们还提到,说七阿哥的病来的蹊跷,虽然现在再查晚了些,可就算查得早,七阿哥也回不来,也不见得能留住皇后娘娘的性命,但一定要查清楚,不能扶持错了人。”
“扶持?”红颜微微蹙眉,她明白了,富察家是要为皇帝“挑选”储君了。
如茵道:“我只听说,嘉妃身边的宫女丽云虽然死于疟疾,但在小年之前,她曾和宫外的人有往来,还有一件事,太后宫里死去的那个宫女家中,也有人得天花死了。”
………………………………
310 暴政之祸(三更到
富察家为皇后筑起的铜墙铁壁轰然倒塌,并没有让富察家因此一蹶不振,当所有人都等着看富察一氏自此走向落寞,他们早已从悲伤中清醒,开始为家族的未来谋划。
他们查到宁寿宫病死的宫女在去年小年前曾出宫探亲,她在宫里染了天花病死,而她家中也有人同时死于天花,若是这宫女传进来的病,宫里的天花只传染了七阿哥一个人,的确也是七阿哥命运不济。但当时同时有八阿哥和小公主出水痘,又有启祥宫的丽云死于疟疾,各种疾病同时出现一定不是巧合那么简单,如今查到丽云死前曾与宫外人有往来,正待进一步的结果。
如茵对红颜说,她听大夫人等几位嫂嫂的意思,富察家必然要另外扶持一位皇子的,早在皇后产下七阿哥之前,他们一方面为皇后稳固后位,另一方面就已经冷眼在诸皇子中挑选了。所以当时皇后若真的在无所出,选哪一位阿哥来拥护扶持,并不是皇后一人能说了算,换言之当时皇后一心想等红颜又了孩子抱在身边,其实也要看家族点不点头。
如今对富察家来说,查出真凶的意义,仅在于不想支持错了人,自然也会极尽可能让可能存在的凶手付出代价,但更重要的是,要选出最合适最优秀的皇子,来保障富察家千秋万代的富贵荣华。
眼下大阿哥和三阿哥遭皇帝重责,纯贵妃跟着受牵连,即便六阿哥将来有出息,富察家的人也不会看得上眼,再看启祥宫里那几位,四阿哥太憨实,八阿哥还小,最让人无奈的是,亲娘实在是扶不起墙的人,对她肚子里那一个也不会有所期待。这样数来,就只有五阿哥最合适,生母愉妃的为人和出身皆可圈可点,富察李荣保曾在理藩院当差,与蒙古草原交往甚密,愉妃母子的确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
但即便如此,富察家的人也不敢急功近利,知人知面不知心,万一是愉妃为了儿子的前程暗中做了什么,他们岂不是扶持了仇人的孩子,如何对得起皇后的亡灵。
如茵这些话,听得红颜眉头紧锁,她深知愉妃不是那样的人,可真正做大事的,就不能有半分疏忽,如茵甚至说连红颜都是怀疑的对象,还有太后都在富察家调查的范围内,红颜并不在乎富察家的人怀疑他,这也算人之常情,但她震惊于富察家的人能把手伸到那么多地方,她问如茵:“富察家的人做这些事,皇上会知道吗?”
如茵也困惑:“这就是他们的事了,不过其他人我不知道,傅恒我了解,他一直恪守君为臣纲的本分。姐姐不必担心,富察家的人都很有分寸。”
这件事知道的人极为少数,红颜也不会对皇帝提起,如今宫里总算度过最慌乱的时候,所有人都想缓口气歇一歇,并不敢惹是生非。而嘉妃待产,金家的人为她送来了新的掌事宫女,这事儿娴贵妃不管,纯贵妃轮不到管,嘉妃坚持就要这个人顶替丽云,愉妃也拗不过她,懒得为了一个宫女的事去惊扰太后,就依着她了。
不过愉妃告诉红颜,嘉妃这一胎不乐观,保住就不容易了,将来会怎么样也不知道,在愉妃看来嘉妃有了两个儿子,如此危险的母子都承受着生命威胁的状态下,何必非要硬生,后来她才明白,嘉妃是看中皇帝疼爱小公主,一心一意也想生个女儿出来,好博得皇帝的喜爱。
愉妃说:“命是她的,孩子也是她的,就不是我们能管的了。”
然而这些日子里,平静仅仅是后宫,且说裕太妃曾找红颜商议能否为和亲王弘昼说几句好话的事,这事儿才刚刚起个头,四月里,皇帝阅看翰林院所制的皇后册文,发现满文译文中将“皇妣”一词不小心译成了“先太后”,弘历因此勃然大怒,刑部尚书阿克敦被交刑部治罪。其他刑部官员见皇帝盛怒,加重处分,拟绞监候。
可皇帝仍旧不满意,责备刑部党同徇庇,故意宽纵,竟将刑部全堂问罪,阿克敦则照“大不敬”议罪,斩监侯,秋后处决。这样严厉的处分,震得人心惶惶,传到后宫来,连妃嫔们都知道,皇帝变了。
雍正爷在位时,政治严苛,对手足兄弟都不留情,在皇帝手下做官是时时刻刻提着脑袋的事,就连此番平定大金川的岳钟琪将军都会被先帝质疑忠心,直到弘历登基,施以仁政,皇帝行事从容性情温和,君臣关系皇族关系因此有了很大的改善。
可皇后故世,像把皇帝那温和从容的个性从身体里抽走了似的,不足一个月,全国举哀、大兴土木、惩罚官吏,甚至连亲生儿子都不轻饶,皇帝无所不尽其极地悼念着先皇后,让习惯了皇帝“好说话”的大臣们看到了帝王的另一面,惶惶终日。
亲贵们担心皇帝长此下去,会失了民心斩断君臣羁绊,纷纷到宁寿宫向太后谏言。皇太后几时经历过这样的事,她最不擅长的就是应付亲贵老臣,而那些老王爷们也似乎从骨子里看不起她,皇太后不过是昔日先帝身边料理日常琐事的妃嫔,哪能比得上孝敬宪皇后当年母仪天下的气度和智慧。
见太后这边行不通,少不得有微词,太后又不能因此发作来显示自己的无能,便索性由着皇帝去,他不过是悼念亡妻,而那些官员也是咎由自取,便不打算劝诫皇帝收敛。
这一日裕太妃到宁寿宫请安,全因和亲王又被罚了一年俸禄,虽说王府里也不指望那点钱营生,可谁知道下一回是不是把人给搭上去了。
明明是翰林院的纰漏,却是刑部尚书背黑锅,这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事儿,皇帝竟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