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到场的大神太多了,附近那些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的什么村长、乡长、县长、市长之类的根本没有你的位置,看哪凉快哪呆着去吧,悄悄在地上跪着,连头都不敢抬一下,估计回家之后,一个一个全都得患上各种腰椎病、颈椎病、关节炎。
祭祖大典整整持续了一天,从那以后,就一直香火不断,每天都有大量的人从四面八方用来参观、进香,表达敬意,太平村的旅游业大大的发展了起来,村民们一个个富得流油,成了县里、省里的模范村,可问题是这个模范村别人想学他也学不来啊,总不能期望着你们村也出一个反王?
地主刘小德脑子最是活泛,组织村民们坚持不懈的搞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品牌建设,使得此地的旅游业得以长盛不衰,如果当时全国也有一个富豪榜的话,刘小德必定会榜上有名,而且还会位居前列。
如今,老朱家的祭祖大殿已经结束了小半月,一班文臣武将也都各就各位,各忙各的去了,主要还是训练新军,分配建制,手下带的兵越来越多了,将领们的思想观念也要及时的转变,跟得上时代的发展,要不然的话,耿炳文和周德兴的例子就摆在眼前,想要继续发光发热,就得终生学习,始终兢兢业业,现在的社会都讲竞争,一个不留神,别人就会取代你。
朱文正和姚盛回江北去了,但是朱大嫂留了下来,朱元璋还有件事情要让朱大嫂做主呢,这一天,朱元璋就叫上朱大嫂和妻子马氏去了闲王府。
殿下来做客,虽说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大家住的也不远,出门拐个弯就到了,但是该重视的还是要重视,好酒好肉、好菜好饭的都得伺候着,附上的重要人物有一个是一个都得出来作陪,这其中就有吴霜儿和她的母亲吴夫人。
来到了闲王府,吴霜儿就彻底的恢复了女儿身,虽然说不上多美貌动人,倾国倾城吧,但是总体来说也已经很出众了,毕竟,像苏小舞那样的妖精全天下又能有几个?而且最重要的是,吴霜儿长得一脸富态,就是传说中的旺夫相,这一点和朱元璋的妻子马氏以及陆云珂是很像的,换句话说就是长得很大气,看着很舒服。
经过了陆云珂、安琪尔等人的调教,尤其是与秦怜儿朝夕相处、耳濡目染的,吴霜儿现在已经隐隐有一种母仪天下的贵妇之风了,朱元璋简直满意的不能再满意,吃饭的时候不由自主的多瞅了两眼,将当初和吴霜儿之间的种种趣事全都抖搂出来,完全一副痴汉形象。
得,大伙儿都看明白了,马氏没意见,远的不说,王闲这么好的男人都还有两个老婆呢,朱元璋身为堂堂吴王殿下,有个三妻四妾那是天经地义的,而且马氏心里也知道,朱元璋是爱她的,是很依赖她的,是很在乎她,是离不开她的,纵使再娶十个八个进门,搞一个足球队,那她照样也得是足球队的队长,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表现的大度一点呢,只有没脑子的傻女人才会在这种问题上落了下乘。
朱大嫂没意见,里外就是个做主,朱元璋父母早亡,自然长嫂如母,人家能想到这一点,顾着这些个礼节,朱大嫂已经很感动了,况且吴霜儿长得还不赖,朱元璋自己也喜欢,为什么不成人之美呢?只是心里有那么点小揪揪,那就是自己的儿子朱文正什么时候能娶个媳妇生个胖小子呢,趁自己现在精力充沛,还能给带带孩子,做大将也是个刀尖上舔血的活计,每一次与敌人作战,朱大嫂都是担惊受怕整夜失眠,焚香祷告祈求上天,别提有多糟心了,赶紧早早的成个家,有个孩子,就稳定了。
吴夫人没意见,自己的男人是啥身份?一个下了岗的教派中层领导而已,自己的女儿啥身份,一个被发现了的假冒伪劣小兵而已,能够飞上枝头变凤凰,嫁给吴王殿下,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吴铁干吴堂主九泉之下若是有知,也该知足了。
吴霜儿能有什么意见呢?朱元璋简直是再标准不过的如意郎君了,何况二人第一次见面,朱元璋就对她多次的纵容,甚至是娇惯,现在看来,大概是早有预谋,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在吴霜儿眼中,朱元璋和王闲都是值得托付终生的上上人选,然而王闲已经坐享齐人之福了,被陆云珂和安琪尔捷足先登,就连秦怜儿都只能在一边苦等机会,自己就更别提了,还不如找个好人就嫁了吧,况且早就知道朱元璋的妻子马氏是个贤良淑德的人,自己委身为妾,想必也不会受什么委屈的。
一来二去的,大伙心里也就都跟明镜儿似的,朱大嫂和马氏对视一眼,征得了马氏的同意之后,直接是在饭桌上为朱元璋提亲,朱元璋老脸一红,就眼巴巴的等着吴霜儿母女的回复了。
吴霜儿羞得跑回了自己的闺房,只要没有义正言辞的拒绝,这就算是默认了,女儿家嘛,总不能让人家站起身来大喊一声:我愿意!那也太不矜持了。
吴夫人又仔细的端详了一阵朱元璋,越看越是满意,虽然长得不咋帅,而且还有点怪,但是就是有种说不出的王霸之气,也就缓缓的点头同意了,择日不如撞日,第二天就把无数贵重的聘礼给送到了闲王府内,三天之后,正式出嫁,吴王殿下大婚,又是普天同庆。
闲王府就是娘家,吴王府则是婆家,婚礼办的很热闹,张士诚两兄弟又跑来讨了一顿喜酒,喝的尽兴才依依不舍的离开,王闲仔细一看,离死也差不了几天了。
刘福通代表明王韩山童也来庆贺,送上贺礼之后就急匆匆的走了,一脸忧心忡忡的样子,将王闲拉到一旁,说了几句知心话,才知道扩廓帖木儿已经对韩山童正式宣战了,昨天刚刚收到战帖,血杀出征,寸草不生,话说的很是吓人。
濠州保卫战的事情韩山童和刘福通都是知晓,但是没办法,武器在先进,是人家朱元璋的,将领再优秀,也是人家朱元璋的,口水流干了人家也不会自毁长城将核心技术告诉你或者将大将转让给你,各人自扫门前雪,压力还得自己扛。
刘福通很悲观,认为韩山童纵使比张明鉴强上一些,但是也强不了多少,最终定然难以逃脱失败的命运,要怪只怪蒙狗命不该绝,而韩山童又走了背字。
王闲有邀请刘福通临阵反水,到朱元璋这边做事,有自己在,刘福通肯定能得到重用,求个安稳,毕竟已经是有孩子的人了,别太拼。
刘福通摆手拒绝了,食人之禄,忠人之事,刘福通不是背信弃义的小人,更不是临阵脱逃的懦夫,死就死了,大丈夫难免有一死,没什么,就当是报答韩山童的知遇之恩了。
最后,刘福通和王闲挥手告别,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再见面,郑重其事的将自己的儿子刘荡托付给王闲:“大兄弟,别的女人也管不了那么多了,我已经跟柔儿交代过,要是明王兵败如山倒,就让她带着荡儿来投奔你,如果被我不幸言中,还望大兄弟你能好生照料她们母子,我纵使到了九泉之下,也能够安心的去见阎王了。”
“刘兄放心,荡儿是我亲手接生,又是我的义子,刘兄既然誓死效忠,我也不会侮辱刘兄的志向,我会派人严密监视两军交战的动向,如果逼不得已,我的人会直接将夫人和荡儿接到府上,可保万无一失,刘兄尽管放心吧。”王闲道。
“如此,我便放心了,此一去,山高路远,此一去生死难料,大兄弟,你也要保重啊,要是我不幸战死,一定照顾好我的妻子和儿子,逢年过节的时候,别忘了给我烧柱香。”刘福通拱手道。
“刘兄所言,我定谨记于心,刘兄保重!”王闲慨然相送。
此一别,真是永恒。
。。。
………………………………
第一百四十二章 生之奥义
借着大婚之际,朱元璋也正式册封马氏为贤王后,封吴霜儿为淑妃,后宫的模型就算是初步的定下来了。
新婚之夜,软玉温香,好不缠绵,募地,朱元璋突然梦到了自己儿时舍身的皇觉寺里的老住持,玄奥的梵音一直在脑海中嗡嗡作响,挥之不去。
第二天黄昏时分,百思不得其解的朱元璋轻装简从,布衣长衫,孤身一人来到了集庆城内有名的鸡鸣寺,只说是天色已暗,路途还远,要在寺中借宿一晚,亲近亲近佛祖。
鸡鸣寺的僧众接纳了朱元璋,并为他安排了一间厢房,然后僧众们跑去报告住持:“住持住持,寺里来了一个陌生人,长得好丑好凶恶,身上还有一股说不出的气势,我等担心他是歹人,住持快去看看吧。”
住持大为好奇,鸡鸣寺的香火很旺盛,年来月往的少不得香客借宿,僧众们什么人没见过,怎么偏偏对这个人反应如此之大。
当下停了木鱼,前往厢房,在门外驻足,敲门说道:“施主,打扰了,贫僧可以进来么?”
朱元璋正在品味房间内若有若为的香火味儿,觉得心中清净了许多,忽然听闻有人拜访,转身开门。
“高僧来访,可是有什么吩咐?在下路过贵寺,见天色已晚,路途却还甚远,因此叨扰一夜,明日一早便走。”朱元璋将住持让进屋内,含笑说道。
“贫僧乃是本寺住持,听闻有贵客前来借宿,特来拜访。”住持一边说着,一边坦然的在朱元璋身上仔细扫过,心中也是大为惊奇。
朱元璋脱了王服,刻意穿的很朴素,但是从他的一言一行,却丝毫不像是一个山野村夫,更何况眉宇之间英气逼人,气势斐然,一看就不是一般人,住持给朱元璋的定位是:土霸王!
“原来是住持高僧,在下有礼了,高僧请坐吧。”朱元璋客气道。
“不知施主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何以经过鄙寺呢?”住持问道。
“从天之涯来,到海之角去,天下之大,处处为家。”朱元璋道。
“施主心态倒是洒脱,依施主所说,莫非是货通南北,筹措东西的商人?”住持问道。
“非也,不过是个无业的浪人而已,无家无业,走到哪里就是哪里。”朱元璋道。
住持一愣,走到哪里就是哪里,这还了得?这不是跟山贼土匪一般行径么?占山为王,危害乡里,强取豪夺,生吞霸占,这家伙果然是个土霸王,真是玷污了佛门清净啊。
“施主,如今天下大乱,争斗纷纷,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似施主这般无业游民实在有失妥当,还是早早操持一门手艺,成家立业的好。”住持点拨道。
“住持所言,在下不敢苟同,正因为天下大乱,百姓受苦,普天之下,又有几个贫弱百姓能够安稳过活呢?似在下这般纵横来去,倒是快意。”朱元璋道。
“非也,施主所言大谬,贫僧观施主面相,隐隐有杀伐之气,乱世当空,流民最易生出祸患,施主还是趁早收心,安稳过活,闲来亲近佛祖,探讨佛法,畅聊人生,岂不是更好么?”住持问道。
朱元璋已经感觉到了住持老和尚言语之中的劝诫之意,心头微怒,却是不动声色:“那依住持看来,什么是人生呢?”
“施主这个问题问的很好,贫僧以为,人生就是心境,保持心境平和,不杀不盗,不悲不喜,便是人生的至高大道,贫僧平生最信奉两句箴言。”住持把话说到一半,停了。
“不知是哪两句箴言,在下愿闻其详,请住持不吝赐教。”朱元璋接上问道。
“佛祖有云:境忘心自灭,心灭境无侵,人生无非虚幻,得此境界便可安享太平。”住持摇头晃脑的说出这句自认为很高深、很精髓的佛语,以上位者的角度藐视着朱元璋,希望他能够有所感悟,然后放下屠刀,皈依我佛,这样,他也算是成就了一桩功德,度化了一个灵魂。
“哈哈,哈哈哈哈!原来我佛就是想要告诉我这些么?这就是高僧眼中的人生?”朱元璋仰天长啸,大笑不止,问道。
“施主,难道贫僧说的不对么?琉璃世界,万法由心,施主,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啊。”住持道。
“苦海无边,原来住持也知道苦海无边!然,苦难的根源是什么?天下为何会大乱?如何才能不苦?何时才能不乱?靠佛法?靠心境?还是隔岸观火、苟且偷生?七尺男儿,生于世间,不求建功立业,却大言不惭的妄谈心境,住持真乃绝世高僧也!”朱元璋甩下一句话,推门而出。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老僧不识英雄汉,只晓哓哓问姓名”
朱元璋仰天大笑出门去,吟诵着这一首豪气干云的诗歌,消失在住持视线尽头,惹得寺中僧众、香客全都侧目而视。
房间里,老僧气势颓然,思绪渐渐模糊,人生观瞬间崩塌,只是不断的重复着朱元璋临走时吟诵的诗句。
“真是想不到啊,老了老了,竟然眼拙至此。月溅星河,长路漫漫,风烟残尽,独影阑珊,幻世当空,恩怨休怀,舍悟离迷,六尘不改,且怒且悲且狂哉,是人是鬼是妖怪,不过是,心有魔债,叫一声佛祖,善恶浮世真假界,尘缘散聚不分明,难断。我要这木鱼有何用,我有这念珠又如何,还是不安,还是氐惆,多少困顿,欲说还休,世恶道险,如何能逃?”
住持一夜无眠,第二天,脱了袈裟,丢了禅杖,告辞了佛祖,结束了隐居,直奔山下,笑傲江湖!
原本想在寺中借宿,谁知被这老住持搅扰了兴致,朱元璋只得连夜返回王府,隔着老远,就看见身材魁梧的饿虎在王府门前来回打转,似乎是很着急的样子。
“殿下,您可回来了,是小人一时疏忽,没有保护好殿下,请殿下责罚。”饿虎屈膝跪地,扣头请罪道。
“你起来吧,是本王自己想出去走走,清静清静,并非是你失职,不必自责。”朱元璋一边朝王府内走去,一边说道。
“多谢殿下宽恕,小人今天确实遇到了棘手的事情,才没能跟好殿下。”饿虎神情低落的说道。
“哦,遇到了什么棘手的事情?是吃不饱啊还是钱不够花,有什么问题尽管提出来,本王能力所及,定然能够满足你。”朱元璋好奇道。
“殿下,小人求殿下救救小人的妹妹吧!”饿虎突然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几乎是哭吼着说道。
朱元璋转过头来,借着王府内灯火通明,这才看清饿虎今天的神色很暗淡,整个人好像十分虚弱的样子,急忙问道:“你妹妹怎么了?速速说来。”
“殿下,自从我妹妹她来到王府,每人与小人在一起,除了精神有些时常,一直闭口不言以外,并没有什么特殊反应,可是今天突然发病,状若疯魔,还吐了很多血,小人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办。”饿虎无力的说道。
“发病?不是一直都好好的么?怎么会突然发病,那你就去找七哥啊,咱们吴国第一神医就住在隔壁,治病救人,刻不容缓,你还愣在这里做什么?”朱元璋先是一惊,随后哭笑不得的问道。
“殿下,小人不敢……闲王殿下与殿下您亲如兄弟,又是我们吴国的齐肩王,身份高贵,小人只是一个小小的跟班,小人的妹妹更是市井琴妓,身份卑微,小人不敢劳烦闲王殿下大驾。”饿虎道。
“你呀!关键时刻犯糊涂,是想害死你妹妹么?难道在你眼中,七哥是那种在乎身份地位、见死不救的人么?更何况,你乃是本王的跟班,身份地位与将军等同,何以如此自轻自贱?起来,本王与你一同去请七哥,耽误了病情,看你怎么给你妹妹交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