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诚远远看着,心中一暖,不禁勒住缰绳,不忍心打扰这副人间大爱的如诗如画,最终,目光定格在王闲身上,随着他东奔西走、闪闪烁烁,在张士诚眼中,这个男人的身影是多么的高大,多么的光辉,正如所有士兵心中的那个身影一样,该是怎样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怀,才能让一群素不相识,被瘟疫折磨到暴躁、狠戾、绝望的士兵变得如此温驯归顺,谦卑有礼,和谐相处。
“殿下,是殿下来了!恭迎诚王殿下!”张士诚不知道自己默默驻足了多久,才被认出自己身份的士兵的恭迎声中回过神来,士兵们尽力的调整姿势,跪伏在地,王闲也是含笑的朝这边看来,微微的点了点头。
张士诚飞身下马,一路狂奔,也不顾什么诚王的威严,离得近了,振声说道:“诸位兄弟身体不适,无需多礼,本王是来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在常将军的协助下,我军已顺利拿下镇江城,那个作恶多端惨无人道的狗贼南霸天已经被一炮轰成碎片,尸骨无存,本王为兄弟们报仇了!”
“诚王万岁!诚王万岁!”张士诚一言既出,直接是让的士兵们群情激奋,连声高呼,没有什么比一直期待的目标终于实现,兼之血海深仇终于得报更让人畅快淋漓的了,士兵们长期以来积压在胸中的怒火、闷气一下子如山洪一般爆发了出来,气吞山河、声震九霄。
“末将邓拓,恭迎诚王殿下。”在不远处修建厕所的邓拓也是闻声赶来,屈膝便拜,竟然来不及抹去脸上细细密密的汗水。
“邓将军请起,等将军为本王分忧解难,实在是辛苦了!”张士诚抢先一步将邓拓扶住,说道。
“末将不敢稍言辛苦,此次我军得以反败为胜,攻城拔寨、灭杀瘟疫,全仰仗吴王的协助和常将军、王神医的无私操劳啊。”邓拓起身说道。
“邓将军所言甚是,本王心中自有决断,王神医,本王代军中数十万将士,多谢王神医和诸位军医救命之恩!”张士诚身为诸王之一,虽然感奋异常,也不能行跪拜之礼,但却恭敬的拱起手来,朝着王闲和诸位军医深深的鞠了一躬,此等礼节已经是极限了。
“多谢王神医和诸位军医救命之恩。”消过毒、服过药,身子果然见好,原本流失殆尽的力气也一点一点回到了身体里,士兵们又怎能感觉不到自己身体的变化,感激之情愈加浓厚。
“诚王折煞我等,诸位兄弟不必多礼,天下汉人同根同祖,同是一家,又同为义军,理应同甘苦,共患难,我等所作所为不过是分内之事,相信有朝一日,若是我军有难,诸位兄弟和同样会豁出性命来援助我军,正因为如此,我义军才能够大兴,正因为如此,我们一定能推翻暴元蒙狗的统治,重振我大汉的河山!”王闲对于张士诚的礼遇倒是不怎么感冒,但是对于其他的军医来说就不一样了,何时承受过这么重的拜谢,张士诚可是和自己的主子朱元璋同等的身份啊,区区一介军医,若不是随王闲前来支援,哪里有机会享受如此待遇,况且该说的场面话,王闲肯定还是要说到,也算是在士兵们心中种下一粒种子吧,等春天来了,自然就会发芽。
“王神医此言甚是,我等同为汉家子弟,同为义军,正应该同心同德、共谋大业,尽早的让我汉家百姓脱离苦海啊。”张士诚又哪能不明白王闲话中的提点之意,王闲分明在说:“诚王啊,该做的我主已经全都做了,至于如何回报这份恩情,我们可就拭目以待了,你可别让我主失望啊。”
可张士诚能说什么呢?朱元璋想要借此来拉个盟友,卖个人情的目的是昭然若揭的,而且人家压根也没有掩饰什么,张士诚也是在想清楚了这些之后才决心接受援助,况且人家也确实做得很漂亮,病也治了,城也破了,一夜之间转危为安,所以这份情,张士诚必须得记在心里,而且得找机会将之还掉。
这天之后,王闲和诸位军医又和士兵们同吃同住了三日,常遇春返回集庆后,果然押韵了大批的粮食过来,可算是解了张士诚的燃眉之急,士兵们能够吃饱肚子,身体恢复起来也是愈加的迅速,一个一个的脸上都有了血色。
三日之后,见疫情已经得到了完全的控制,士兵们也都恢复的差不多了,镇江那边张士诚也已经彻底的稳定了下来,成为了第三个完成既定目标,从五王伐元的战争中脱离出来的势力,可以进入休养生息的阶段了。
王闲准备告辞之际,张士诚将军中事务交付给邓拓处理,携大病初愈的二弟张士义与之一同奔赴集庆,邓拓原本就是位居张氏四兄弟之后的第五号人物,如今张氏兄弟已去其二,邓拓也直接是坐上了第三把交易,而且无论是能力还是人品,张士诚兄弟二人对邓拓也是极为的放心,本来就是要着力的将他培养起来。
听闻张士诚兄弟二人前来,朱元璋备下了丰富的盛宴,为他们接风洗尘,长期的艰苦鏖战,这兄弟俩还真没怎么好好吃过一顿饭,张士义大病初愈,又正是需要进补的时候,所以朱元璋这番心意可说是恰到好处,张士诚兄弟心中感激,也是丝毫的不做作,不客气,踏踏实实的吃了一顿。
“恭喜诚王终于拿下了镇江城,干死了那个罪该万死的南霸天,解放了镇江城的百姓,为我义军势力、大汉江山又下一城啊。”朱元璋笑呵呵的说道。
“哪里哪里,这还不是全仰仗吴王的协助,才能死里逃生,反败为胜,这一次,本王倒是坐收胜利果实了,真正的功臣乃是危难之际出手相助的吴王,乃是神威赫赫英武不凡的常将军,乃是圣手仁心日夜操劳的王神医啊,本王心中全都记着呢。”张士诚说道,心中暗想:你这个老小子,不就是想听本王夸你两句,记着你的好嘛,就遂了你的心愿吧。
“哈哈,诚王过奖了,都是兄弟,都是兄弟,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见死不救、坐收渔翁之利的事情本王可是做不出来,如果真是那样,良心上可要不安了。”朱元璋满意的笑道。
“吴王,本王此次前来就是想与吴王定下盟约,从此以后贵我两方便是携手并进的攻守同盟,一方有难,另一方须得竭尽全力支援,当今的世道很乱啊,人多力量大,大家都站的稳,另外,亲兄弟还得明算账,吴王此次所援助的军粮、药材、行军过程中的损耗乃至轰碎镇江城楼的炮弹,全部由本王承担,而且一律十倍奉还,这是本王立下的借据,如有不妥,吴王尽管修改,本王全都认下,吴王此次援手之恩,即便是再多的钱粮也是难以回报万一,这只是本王的一点小小心意,待本王缓过劲儿来,便会即刻清偿。”张士诚嘴上说着,一边从张士义手中接过了一张借据,自己又扫了一眼,确认无误后,方才递给朱元璋,十倍奉还,张士诚也是豁出去了,还钱总比还人情好啊,有数的东西永远比没数的东西容易一些。
“好,既然诚王如此说了,那便如此来办,借据本王收下,吴王经此一役,损耗不少,实在需要休养生息,这个借据就放在本王这里,诚王何时有能力偿还便何时来将之取走,具体期限,不做要求。”朱元璋接过借据,看也不看,直接是递给了王闲,爽快的说道。
“那就多谢吴王宽限了。”张士诚再次拱手称谢,继续说道:“本王此次携二弟士义前来,也是为了重重拜谢王神医对二弟的救命之恩,在于南霸天的鏖战中,本王的三弟和四弟双双不幸阵亡,只留下二弟士义与本王相依为命,不巧又染上瘟疫,正是王神医妙手回春,救回了我二弟的一条命,又为我张家存留一脉,足以告慰我张家的列祖列祖,也能让我三弟四弟在九泉之下安心,我二弟心中感念,一定要当面拜谢王神医的大恩啊。”张士诚说道。
“正是,王神医,请受在下一拜!多谢王神医救命之恩!”张士义站起身来,郑重的一挥长袍,双膝跪地,重重的磕了三个头,这可是真正的救命之恩啊,的确当得起这三个头。
“张兄快快请起,切莫折煞与我,悬壶济世,治病救人,本就是医者的本分,说什么谢与不谢。”王闲将张士义扶起,说道。
“对了,吴王,我军中兄弟特地托本王转告吴王,此次随王神医一同前去支援的诸位军医劳苦功高,医德昭昭,还望吴王能够多加赏赐,这赏赐的金银也由本王来出。”张士诚说道。
朱元璋和王闲对视一眼,见王闲微微点头,这才说道:“既然诚王有心,那本王就做主了,每人赏白银五十两,诚王以为如何?”
“五十两就五十两,都算在本王头上,说起来,本王真是对吴王羡慕得紧啊,不仅军队战力强悍、器械先进,就连军医也是个个医术高明,心怀慈悲,有如此多的能人志士,也难怪吴王能有如今的气势了。”张士诚说道。
“嗯,诚王所说,本王倒也不否认,不过这可跟本王没有半点关系,本王军中的军医全是由七哥一手培训而出,至于他们到底有多少本事,连本王自己都不知道。”朱元璋妥妥的承认,但是毫不居功,一股脑的推到了王闲身上。
。。。
………………………………
第一百一十八章 血杀军团
张士诚看王闲的目光简直都要喷出火来,恨不得现在就将王闲给抢走,特么的,遇到王闲这样的王佐之才,谁不能飞黄腾达,谁不能称王称霸?怎么上天如此不公,偏偏朱元璋这么好福气,天下的便宜都被他给占尽了。
想是这样想,总不能这样做,朱元璋和王闲亲近到就差同穿一条裤子了,况且两人都不是弱智,反而还精明的很,莫说抢了,就是再多高明的离间计想必也是毫无作用,经不起两人的火眼金睛,只得作罢,又客套了一番,兄弟二人这才离开集庆,返回镇江,他还在筹划着一个大举动,要尽可能的缩小与朱元璋之间的差距。
“七哥,你猜张士诚下一步准备干什么?”张士诚兄弟二人走后,朱元璋和王闲也是离席,到一旁取喝茶聊天。
“除了赶造火炮,不会有别的什么举动了,好不容易掌握了一门先进技术,还不得速速的转化为战斗力,也算是不大不小的秘密武器了。”王闲抿了一口茶,说道。
“哈哈,果然是英雄所见略同啊,让他造去吧,多造几门,现在只有韩山童和张明鉴这二位爷还在和元朝政府周旋,陈友谅黑马逆袭,雄霸西南,张士诚打下镇江,也算是占据了西南,咱们在长江以北,有濠州、滁州、和州,在长江以南又有集庆和徽州,南方的局势算是安定下来了,只等元朝政府被推翻,也就该开始内战了,到那时,才是真正的凶险呢,一个腐朽不堪的元朝政府有什么搞头,再看陈友谅、张士诚、张明鉴和韩山童,哪个不是如狼似虎,真正精彩的好戏还没有开始呢。”朱元璋一脸憧憬的说道。
“不,八哥估计的太乐观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元朝政府没有那么快溃败,韩山童和张明鉴的联军不一定能啃下这块硬骨头。”王闲摇头说道。
“七哥是说哈麻,新近任命的这个年轻的蒙古族将领?听说也是什么黄金家族的,可是他毕竟太年轻了一些吧,而且现在的蒙古可不是成吉思汗时候的蒙古了,铁骑飞扬,想踩谁就踩谁,统治中国这么些年,一个一个早都退化了,连骨子里的血性也消失的无影无踪,就算他再有本事,也翻不起多大的风浪来吧,更何况韩山童和张明鉴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哪能任由他放肆嚣张呢。”朱元璋轻描淡写的说道,随着李文忠统领的锦衣卫势力逐渐发展,像陈友谅军中、张士诚军中、张明鉴和韩山童军中乃至于元朝政府中,已经全部安插有锦衣卫的眼线,而且还全部都身居要职,能够第一时间探听到机密的消息。
就拿这次哈麻换将来说吧,拜将的诏书还没下来呢,朱元璋这边已经得到消息,连这位准将领的资料都是调查的一清二楚,好多东西,恐怕就连与元朝政府正面对抗的韩山童和张明鉴都没有朱元璋和王闲了解的透彻。
“那八哥认为我和王家军的兄弟加在一起,能抵过多少军队?”王闲换个方式问道。
“一比一千,不能再多了。”朱元璋思考了片刻说道。
“也就是说我们三百多王家军就能抵挡三十万的军队?”王闲继续问道。
“加上你的话战力还会大大增强,座椅应该能够拿下四十万的军队吧,不会比这个数字更高。”朱元璋道。
“八哥的预测已经很高了,其实在真正的千军万马面前,个人的实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我也不会蠢到拿三百多王家军的兄弟去和四十万的大军作战,那样我们必败无疑,但是,武功高手本来就不是这样用的,他们的任务是斩首,你可以抵御一个武功高强的战士,但你很难抵御一个武功高强的刺客,因为他防不胜防,所以如果我和王家军与敌人作战,一定不会正面碰撞,而是化整为零,时时刻刻的寻找机会,斩杀敌首。”王闲说道。
“不错,的确是这样,七哥不会是想告诉我,这个年轻将领手下也有这样一支队伍吧?”朱元璋正经的坐起身子,问道。
王闲点了点头:“他们的身手或许比不上王家军,但是在数量上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有多少人?”朱元璋谨慎的问道。
“整整十万!”王闲沉声说道。
“什么!十万?”朱元璋蹭的一下子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十万人足够组成一个军团了,十万武林高手?开什么玩笑。”朱元璋难以置信。
“文忠,你进来吧。”王闲突然对着门外说道。
话音未落,一袭锦袍,带着面具的锦衣卫统领李文忠已经从门外走了进来,在朱元璋面前屈膝一拜。
“文忠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心里也是拿不定主意,所以先行跟我商量过,让我来告诉你这个消息。”王闲说道。
“文忠,七哥说的都是真的?”朱元璋问道。
“回禀吴王,神医所说句句属实,是属下亲自出马打探来的,整整十万高手,已经秘密训练了有十年之久,身手皆是不弱,而且都是从未进入过中原地区的纯正蒙古族勇士,修炼的也是密宗内功,野蛮而凶残,号称血杀军团,首领正是哈麻准备拜封的大将王保保。”李文忠深吸一口气,回答道,这个消息的确是太过震撼了一些。
“怎么可能,训练了有十年之久?难不成元顺帝这个蠢货竟然早就预料到会有这么一天?”朱元璋还是难以相信那个酒色昏晕的狗皇帝会有这样的智商。
“不是元顺帝预先安排,而是成吉思汗的先见之明。”王闲接着说道。
“什么意思?”朱元璋一愣。
“蒙古血杀军团从成吉思汗纵横欧亚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培养了,十万人的规模也是逐渐发展累积而来的,成吉思汗深谙历史兴衰之规律,料想蒙古人霸占中原,迟早会遭到汉人觉醒之后的群起而攻,所以才布置了这一步棋,而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将领的祖先就是血杀军团的第一任统领,成吉思汗麾下四杰之一的博尔术,血杀军团的神秘来源于他的封闭性,他们才是蒙古族最强悍的军事力量,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动用,而一旦动用,必定血染苍生,这一次哈麻竟然决定启用血杀军团,看来也是被韩山童和张明鉴打急了,况且八思尔不花和南霸天的先后阵亡,已经使得元朝政府势力大大缩水,到了危急存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