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小的遵命!集合,都给老子赶紧集合!”偏将领命,扯着嗓子喊道。
横涧山的布置比起驴牌寨里简直是天壤之别,高下立分,看着城内堆积如山的礌石、滚木、箭矢,朱元璋暗暗咂嘴,幸亏廖大亨和那名副将被自己这边先给干掉了,群龙无首、指挥无方,要不然的话,想拿下横涧山,还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横涧山地理位置极佳,易守难攻,城内布置又极为完善,储备更是充足,是个极佳的驻扎地点,命令汤和带人清点库存,命令徐达整顿军队,朱元璋又和王闲走到了一起。
“七哥,这一战还是多亏了你帮忙啊。”
“这可不管七哥的事,都是你大嫂我的功劳,要不是我银针夺命,杀了廖大亨,你肯定没这么快搞定横涧山,所以说小细棍儿,你要谢也得谢我。”不待王闲说话,陆云珂抢先道。
“是是是,真没想到,大嫂的武艺如此高强,银针夺命,出神入化,佩服、佩服啊,此战,大嫂当立头功,不知大嫂想要什么赏赐?”朱元璋笑道。
“这么嘛,我想想,刚才为了杀那两个讨厌的大喊大叫的家伙,我废了五枚银针,弄脏了的银针我是不会再要的,你给我五百两白银作为补偿,我找人打造多一点的银针,以后说不定还能帮你的忙呢。”陆云珂用的是给,而不是赏,而且是补偿,并非赏赐,在她心中,王闲可比朱元璋优秀多了,很是想不通凭什么朱元璋竟然是真龙天子,王闲到底有没有搞错啊。
“好,没问题,区区五百两白银而已,准了,哈哈。”朱元璋很大方的批准了陆云珂的提议,要钱是最好办的。
横涧山有纯战斗力的士兵两万余人,还有拖家带口男女老少之类的五万人,总数达到七万,清点人数之后,朱元璋将这两万人和驴牌寨的三千人混编,重新从中挑选出两万一千人,命令汤和将五千,徐达将五千,周德兴将五千,仍称副将,常遇春、胡大海、花云各将三千,称偏将,最早的二十四人中,除了这六人为将,其他人都分封为千夫长,一时间皆大欢喜。
军队划定之后,朱元璋踌躇满志,两万一千人啊,而且全部是优中择优的精壮,绝对是一支称得上强悍的战斗力了,想想自己当初带着二十四个人脱离郭子兴,也不过就是不久之前的事情,不知道郭子兴听了自己现在的成就,该是怎么的反应呢。
振奋之下,朱元璋召集军队,做了一番斗志昂扬、极具煽动性的演讲,首先,就是再次重申了自己是真龙天子的事情,唬的横涧山的那群家伙一愣一愣的,激动地涕泗横流,其次就是强调了军令、军纪的重要性,认为横涧山的这群家伙虽然号称是正规军,但其实还差劲的很呢,主将一死就屁颠屁颠的头像,这怎么行呢?真正的部队应该是宁可战死至最后一人,也不会投降的,可怜的向东,被当做卖主求荣的典型,一刀杀了祭旗,起到了极其有效的震慑作用。
演讲完毕之后,眼看大家兴致很高,朱元璋绝对趁热打铁,开始训练,这次不用梅二、陈辉六、黄星一三人了,朱元璋要将王家军一个不剩,全部严丝合缝的雪藏起来,他完全有自信,自己可以训练出不弱于王家军的队伍来,而且有了两万一千人在手的朱元璋也自信以后可以完全摆脱对王家军的依靠,靠自己的双手来成就梦想了。
梅二、陈辉六、黄星一三人十分高兴,奶奶的,让一群武林高手训练寻常士兵,太他娘的憋屈了,标准一降再降,降得三人都不知道怎么训练了,也正是因为他们有默契的降低标准,朱元璋才觉得王家军也就那样,只不过比一般的正规军稍微强悍一点罢了,他可不知道什么八煞冥王之类的。
“七哥,眼下咱的队伍也算是不小了,和子、达子、德子,包括常遇春、胡大海、花云他们也都成长起来了,你的人我就不准备再用了,王家军是秘密武器,可不能拿来练兵,你觉得呢?”朱元璋问道。
“八哥说的不错,说实话,王家军比八哥现在的军队也强不了多少,让梅二他们来训练不对确实不合适。”王闲道。
“强,肯定还是要强上许多的,我只是说,好钢要用到刀刃上,让王家军的兄弟当教头,太屈才了。”朱元璋道。
“那就让他们回来吧,王家军随时听后八哥的差遣就是了,指哪打哪,八哥放心。”王闲道。
“嗯,还是七哥了解我,现在和子他们都已经有职封了,我看也该给七哥你封个职位了,但是心里有没有合适的位置,所以想听听七哥的意见。”朱元璋道。
“带兵打仗的事情我就不掺和了,横涧山不是有一批军医吗?我也是学医的,之前也做过御医统领,不如就让我做个军医统领吧,八哥意下如何?”王闲问道。
“如此甚好,七哥所言不差,行军打仗,难免有死有伤,军医可是很重要的,有七哥做军医统领,咱们的后方可就稳固多了,将士们也可以放心的上阵杀敌了,就这么定了,我去通喻众军。”朱元璋开心的走了,王闲咧嘴笑笑,果然是朱元璋,疑心太重,打的一副好算盘啊,自己和朱元璋之间的博弈竟然这么快就开始了吗?
随后,朱元璋直接贴出了一张告示,说明了王闲曾在朝廷做过御医统领,医术如何如何高超,名声如何如何卓著,诸位将士要心心念念奋勇杀敌,不要有后顾之忧,只要不死,都能救回来,就算死了,只要抬来的及时,也能救活。
接着,又召集一众军医,开了一个见面会,王闲和军医们好一阵论道,终于还是凭借渊博的学识征服了众人,最后有人多嘴问了一句:“不知王统领师承何人啊?”
王闲说出了岳清河的名字,不料,有许多上了年纪的老军医竟是都听说过清河先生的名号,更有甚者,以前还承蒙岳清河指点过一二,算是受过岳清河恩惠,然后就非要说和王闲是同门师兄弟,不过无论如何,王闲的威信算是建立起来了。
这一日,众将士操练如常,朱元璋、马氏、王闲、陆云珂、安琪尔、乌娜、汤和等人在帐内闲聊,汤和表示自己在将兵方面并不擅长,倒是想效仿汉朝的萧何,做个谋臣,王闲点头,表示赞成,本来人家汤和就是出谋划策的,朱元璋非得让人家带兵,现在总算可以拨乱反正了。
正说着,帐外有士兵来报,城门外有两兄弟率数百民兵前来投奔,哨兵以为是奸细,但是看着又不像,特来报与朱元璋处置。
朱元璋无语,怎么跟自己当时一样一样的,难道来投奔的都是奸细吗?心里想着,便招呼王闲出去看看。
眼见时,正有兄弟二人在城外等候,竟是一副束带额冠的书生装扮,身后数百民兵已被团团围住。
朱元璋将两兄弟细细端详一番,虽然都是书生样子,却也有一番不同寻常的气质,面对自己的逼视丝毫也不露怯,兄弟二人也是不尽相同,哥哥儒雅温润,弟弟却是有骨子戾气,看来也是个狠人。
当即下令松绑,将兄弟二人请进帐内,吩咐将数百民兵好生招待。
“二位先生尊姓大名,是何方人士啊?”朱元璋问道。
“回将军话,小人冯国用,这是我弟弟冯国胜,便是这定远城中的百姓。”两兄弟中的老大说道。
“原来是冯氏兄弟,也是定远城的名人啊。”汤和道。
“嗯?这位将军识得我二人?”兄弟二人一愣。
“令尊冯公是定远城颇有名望的绅士,为人谦和,很有见识啊,不知冯公如今可好?”汤和问道。
“原来这位将军竟听过家父的名讳,只可惜,家父他老人家已经故去了,近年来,各地纷纷扰扰的消息不断传来,我们兄弟二人光散家财,团结地方上的佃户和乡民,建立起了一支数百人的队伍,以求保卫家乡,听闻朱将军入主定远,军容整齐,军纪严明,与民秋毫无犯,因此特来投奔。”冯国用道。
“原来如此,二位先生对当今局势有何看法啊?准备在我这里某个何职啊?”朱元璋问道。
“小人确实有几句话想对朱将军说,至于小人的弟弟,自幼便书读兵书,又练就一身武艺,可以为朱将军领兵作战!”冯国用道。
。。。
………………………………
第七十二章 李善长来了
“哦?二位先生竟是一文一武,有何计策,快快说来听听,如若有用,我定然不会亏待了二位先生。”朱元璋道。
“小人想先问一句将军,安生立命于这纷纷乱世,是只求自保,还是想要建立一番万世功业?”冯国用反问道。
“自求自保又如何,建功立业又如何?”朱元璋问道。
“如若只求自保,那小人便是无话可说,若是想建功立业,小人愿为将军献一国策!”冯国用斩钉截铁的说道。
“何为国策?”朱元璋眼中精光四射。
“所谓国策,自然是安邦定国之策。”冯国用道。
“国策为何?”朱元璋问道。
“朱将军可曾听过龙脉一说?”冯国用问道。
“龙脉之说乃是子虚乌有的事情,天下万事皆在人为,难道这就是先生所谓的国策?”朱元璋微微发怒道。
“小人以为不然,天下万事,虽在人为,却也在天定,所谓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便是这个道理。”冯国用自然察觉出朱元璋已有怒色,但是丝毫不为所动,继续说道。
“那依先生所说,如今这龙脉,该在何处?”朱元璋转口问道。
“小人以为,如今龙脉,当在集庆(今南京,元朝称集庆路,明朝称建康)。”冯国用道。
“为何在集庆?”朱元璋问道。
“集庆地形便利,一山一水正好呈虎踞龙盘之势,前朝已有不少在此地建都的先例,可见的确是一处风水宝地,朱将军若能及早抢占集庆,必定能够在群雄纷争中占得先机。”冯国用道。
“照先生所言,只要我们占了集庆,就能占据龙脉,占据了龙脉,岂不是一定就能安邦见过了?”朱元璋问道。
“非也,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抢占集庆乃是地利,占据龙脉乃是天时,至于能否占据人和,还需要朱将军自己的努力。”冯国用道。
“依先生之见,我该如何努力才能占据人和呢?”朱元璋问道。
“王霸之道,向来只有一条路,无非是占据根本、稳步发展、扩充兵力、提升战力、安抚百姓、得到民心而已,只是这几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极难,试问有多少人能够面对摆在眼前的妇女财货而不取,面对唾手可得的皇位而不急呢?”冯国用道。
“占据根本、稳步发展、扩充兵力、提升战力、安抚百姓、得到民心,好!先生所言,当真国策!此二十四字足以作为我的定军方针!我还有一问,眼下我们已经占据了定远,不知下一步,该往何处去?”朱元璋继续问道。
“当然是南下打滁州了,一步一步攻城拔寨向集庆逼近!”这次说话的人是弟弟冯国胜。
“哦?先生有把握?”朱元璋问道。
“只要朱将军肯相信小人,那小人便有把握。”冯国胜自信满满的说道。
“好!既然先生如此有信心,那我也就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我给先生五千精兵,先生意下如何?”朱元璋道。
“五千精兵?足矣!”冯国胜振奋道。
“冯国用、冯国胜听封!”朱元璋道。
“小人在!”兄弟二人跪地应道。
“封冯国用为幕府参谋,封冯国用为副将,领兵五千!”朱元璋道。
“小人拜谢将军大恩!自今而后,肝脑涂地,万死不辞,一定为将军的万事基业,效犬马之劳!”兄弟二人高手道。
“和子,将你手下的五千兵士交给冯国胜,你做个幕府统领如何?”朱元璋转头问向汤和。
“多谢八哥,此举甚合我意!”汤和极力赞成道。
自此,朱元璋手下一文一武两套班子的雏形便是初步的建立了起来,汤和等人计谋百出,良策千行,谋定大政方针,徐达等人冲锋陷阵,扫平一个又一个拦路障碍,冯国用一直是朱元璋手下十分得力的谋臣,冯国胜(后改名冯胜)更是横扫蒙古,威震天下!
议定了南下攻打滁州的计策,又收拢了冯氏兄弟两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朱元璋十分高兴,将兄弟二人带来的民兵挑出三百人来分到常遇春、胡大海、花云军中,剩下的则编为民夫,听候差遣。
与此同时,朱元璋开始不停地放出斥候,打探滁州方面的消息,要制定完善的出兵策划。这天,又有一人前来投奔,名曰:李善长!
李善长是奔着王闲来的,因为他身边,带着一个病人,一个重症的女人!
这一天,仍旧是一个书生装扮的青年人推着一辆独轮小车来到城下,车上铺着厚厚的麦草,麦草上躺着一名除了开口说话,已经完全丧失了行动能力的女子,她的手筋脚筋全部被人残忍挑断!
李善长推着独轮车往城门口一站,噗通一声跪了下去:“请诸位兄弟代为通报,我要见贵军的军医统领。”
“你是何人?我们横涧山的军医统领岂是你想见就能见到!”卫兵知道王闲和朱元璋的关系非比寻常,冷声喝道。
李善长不再说话,只是一个劲儿的往地上磕头,脑袋上磕出了大包,磕破流出了血依旧不做停顿,只是一下一下的磕头,卫兵终于看不下去了,将情况转告了朱元璋和王闲。
王闲二话不说,便往城门外奔去,朱元璋也跟去看个热闹,二人看到李善长的模样,心中都是一震。
“长哥,你别再磕头了,为了我,不值得。”车上的女子泪流满面,费力的说道。
“值得!怎么不值得!救不下你,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李善长一边磕头,一面固执说道。
“这位大哥,请起吧。”王闲将李善长扶住。
“你是朱将军还是七神医?”李善长惊喜的问道。
“你怎么知道七神医?”王闲吃惊道。
“这么说,你真的是七神医了?丹丹,丹丹,你有救了,有救了,七神医,求求你,一定要救丹丹一命啊!”李善长又是一顿磕头。
“这位大哥,请问尊姓大名?”王闲问道。
“我叫李善长,我在大都生活过一段时间,听过七神医的鼎鼎大名,得知七神医你在朱将军帐下做军医首领,特来求救!”李善长解释道。
“李善长?我的老天爷啊!”王闲暗叹一声。
“大哥快请起,城内请!容我先看看这位姑娘的病情。”王闲将李善长扶起,说道。
“多谢,多谢七神医,多谢。”李善长还是一个劲儿的道谢,因为他知道,如果这天底下还有人能救自己的女人,那么便非王闲莫属,在他心里一直有一个信念,只要找到王闲,自己的女人就有救了,如果王闲也救不了,那他就只有陪着女人一起死了。
“李大哥,这位姑娘应该是被人用利器挑断了手脚筋,到底是谁这么狠心,下此毒手?”王闲望着车上女子那触目惊心的惨状,问道。
“她是我的女人,复姓玲珑,单名一个丹字,我和丹丹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情投意合,后来,我家道中落,出门逃荒,与丹丹一家离散,就在前几天,我凭借儿时的定情信物,和丹丹重逢,却得知丹丹竟已沦落为滁州城内花船上的一名歌舞伎,我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