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同行云相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千山同行云相随-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幔癖裁焕硭詈笫钦录丫惭园锖裾砗昧似套印4土怂矗母鋈烁髯韵词瓯希透髯跃颓蘖恕

    我是那种换了床铺就要好几天才能适应的人,第二天一大早儿,就醒了,毕竟不如在家中睡得那样踏实。又合眼躺了一会儿,见三人都有了动静方才起身。

    今天是阅选的第一天,阅的是两黄旗,所以一起床,我就换上了正式阅选的服装,豆绿色暗花的苏绣锦缎,做工细致而不张扬。选秀女注重的门第和品德而非样貌,君王断不会留下自己“好色”的把柄的。这是姐姐替我挑好的,姐姐毕竟选过秀,在宫中也待过,她说,这样装扮是极为合适的。

    不一会儿功夫,外面就有主管太监挨着屋子点名,很快的就点到了我们这屋。

    “镶黄旗参将德清之女,马尔泰若曦。”点到我时以后,我起身随着小太监往外走,婉冰向我眨了下眼睛,鼓励我不要紧张,我也笑着向她点点头。含玉则从鼻子里轻哼一声,一股不屑的神气。

    “镶黄旗侍郎多福之女富察含玉。”含玉仰着头轻蔑地看着我,我知道她是觉得我阿玛官职比她阿玛低。含玉问婉冰:“你是谁?”语气颇为倨傲,婉冰淡淡答道:“正白旗,兆佳婉冰,我阿玛是兵部尚书马尔汉。”听到此话,富察含玉有些气绝,因为兵部尚书是一品官员,她瞪了婉冰一眼,甩着头也出去了。

    我不免为这个高傲自负的富察含玉担忧,在这宫中不知道低调做人,通常是没有什么好下场,因为你不知谁有什么样的后台,谁有什么样的底牌。另一方面,我有些害怕,宫中的明争暗斗现在就出现了,不知会不会像八阿哥所说,想办法将我淘汰?

    此时外面两黄旗的队伍已经排好,按着顺序由太监领着去御花园候选了。

    一次阅选五人,秀女们依次站好,小太监按着顺序报了秀女的旗籍、家世和年龄。我低着头,察觉到上面几道目光扫过,似乎在我脸上停留了不少时间,我心想大概是八阿哥与这些后妃早已打过招呼,所以她们现在正在审视我这个人到底如何吧。

    不到两个时辰,我就回来了。婉冰笑着迎上去,问道:“怎么样?”我说:“还不清楚,今儿没有公布留不留牌子。”初选是待到八旗都阅完之后,才公布留牌子还是撂牌子。“皇上还有后妃,以及几个皇子在,一个人也只是问几句话,倒是站了大半天,站得我腿都麻了。”“先喝杯水,歇会儿吧。”婉冰站起来到了杯水茶递给我。

    我想着婉冰是定会被留牌子的,上三旗兵部尚书的女儿,本身又温婉大方,倒是个皇子福晋的好人选。今儿皇上阅选还带了皇子,想必是要给儿子们挑福晋的,只是不知她会挑给哪位皇子。

    阅选的第二天,阅的是两白旗的秀女。正如昨天一样,还是主管太监挨屋点名,再按着身份地位排了序。正白旗在前,镶白旗在后。过了两个时辰,婉冰回来了,我问:“你紧张吗?”婉冰答:“不紧张,太后、妃子们倒还和气。”

    接着是阅选剩下的几旗,空闲的这几天,我和婉冰形影不离。我们不是在屋中看书,就是到院子里晒太阳讲故事,讲到开心的时候两人没心没肺地哈哈大笑。第四天的下午,八旗的秀女全部阅选完毕,留牌子的名单也出来了。富察含玉和章佳静言都被留了牌子,含玉立马像是已经飞上枝头的凤凰一般得意,摆出瞧不起我和婉冰的姿态,静言脸上也是十分欣喜。两人很快收拾东西,回家等候复选去了。

    婉冰惊讶地看着我:“若曦,你怎会没选上?”我微微一笑:“这正是我要的结局,我本来就不想被选上,可你……”婉冰论家世没得挑,一品尚书的嫡女,论相貌人品也是百里挑一呀。婉冰轻轻笑道:“刚才那两人在时,我没说,其实我是留了牌子的,只是太后说留我在她身边历练,等过两年再出嫁。”我锤了她一下说:“我说奇怪嘛,这么说,你要嫁给皇上了。”她笑着摇摇头:“皇上和我阿玛从小就相识,一起读过书,他们年龄也相当,皇上怎会娶我?我是私下指给十三阿哥做嫡福晋的。”

    婉冰会是十三阿哥的嫡福晋?听了这话,不知怎的,我心里竟然酸酸的。婉冰说:“我去年就见过十三阿哥了,十三阿哥的师傅佟佳法海是我阿玛的好朋友,一次,佟佳法海带十三阿哥到我家做客,碰巧我们遇上了。”

    没想到十三阿哥心里还藏着个大秘密,不过,我没好意思从婉冰那里打听他们相识的细节。
………………………………

第五章 山有木兮木有枝(第2节)

    康熙四十四年五月

    被留牌的秀女,各自回家等候复选,而我没被留牌,本以为很快就可以回八贝勒府,谁知还要参加选女官。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各宫娘娘挑选女官的时候,竟然有三位娘娘,不约而同地点名要我,大阿哥的额娘惠妃纳喇氏,四阿哥和十四阿哥的额娘德妃乌雅氏,九阿哥的额娘郭络罗氏。主管太监左右为难,只得呈报了贵妃佟佳氏,佟佳贵妃左思右想后,最后分派我去了乾清宫,专在御前奉茶。

    奉茶看上去是个简单活,可任何和皇帝沾上关系的事情,不管再简单,也变得复杂。我虽早已知道喝茶是门艺术,可绝想不到还会有这么多的规矩。一一从头学起,分辨茶叶,识别水质,控制水温,配置茶具,如何试毒,倒茶时手势,端茶时脚步,还有康熙的特殊癖好,都要记下来,绝不能出任何差错。整整学了三个月,教导的师傅才点了头。

    ……选秀女其实还远未结束,这日,太后、皇贵妃把等候复选的秀女都招到宫中,御花园的中间有一片宽阔的青石地面,此处有一长亭,里面摆着几十把红木座椅,设上座一把,其余的分了两列,每两把椅子之间还有个小茶几,摆着些瓜果。

    主子没有到,秀女们也是不敢入座的,只是站着轻轻的交谈着。过了好一会儿功夫,我才看见太后和皇贵妃等,雍容华贵地缓步而来,面上带着温和的笑容。过了一会儿,皇上和太子爷等一众成年阿哥们也来了。我看见了太后身边的婉冰,她对我微微一笑,我也对她点头示意。

    “皇上万岁,请太后安,请皇贵妃娘娘安,请阿哥们安。”秀女们齐声向着主子请安。

    “起吧。”太后嘴角噙着笑意的说:“你们都自在些,各自坐下吧。”秀女们谢了恩,规矩的坐了下来。太后接着说:“今儿召大家来宫中赏花,都自在些,以后也许都是一家人了呢。”

    我和其他几位宫女鱼贯而出,给太后、皇上等人上了茶,白玉般的瓷茶杯,映着清淡的茶香,就着这暖暖的春意,倒是有几分其乐融融的气氛。

    “今儿个天气不错,春意融融,你们不妨来个作画比赛,算作考察你们的才艺,咱们也乐呵乐呵。”太后刚说完,小太监们就纷纷抬着木桌上来了,排成几排,每人面前都铺上一份的宣纸和笔墨颜料,场面颇为壮观。秀女们都开始提笔作画,约半个小时后,大部分都已画好,康熙命太监将画拿过去给他欣赏。康熙一张纸仔细看着,从表情上看,令他满意的不多。

    于是太后命兆佳婉冰也画一幅,婉冰先是环顾四周,我也随着她的视线看去:小小的鱼池隐约可见几只锦鲤,依水堆筑着一座错落有致的假山,假山上还有一个流动的小瀑布,假山旁绿柳垂荫,枝条低的几乎触到了水面,艳丽的牡丹簇在假山鱼池绿柳之间,雍容夺目。可是这些景物如果都画下来必然杂乱,我虽不会画中国画,但也知道中国画是讲究意境和简洁的。只见婉冰想了想,拿起了画笔……

    不久,婉冰也画好了,康熙接过太监呈上的画说:“嗯,果然是好画,借用的是这御花园中的景色,却是精练了许多,只画了池中的锦鲤和牡丹花,而且只用了墨色,却把水之清幽,鱼之灵动,花之妖艳都展现出来了。”

    刚才还艳阳高照,突然天色转阴,渐渐下起濛濛细雨,雨并不大,所以皇上没有下令马上撤席。“下着小雨,饮着清茶,颇有悠闲之意,若是再有个丝竹之声就更好了。儿臣请奏一曲,算是给皇祖母、皇阿玛、皇额娘凑个乐子。”十三阿哥突然说道。我心想,十三阿哥大概是看着自己将来的嫡福晋出风头,想一唱一和吧。

    十三阿哥轻轻把笛子放到嘴边,乐曲如诉如泣地流淌出来,我一听却是《春江花月夜》,我心想,这不是以前我听绿芜姑娘唱过的吗?十三阿哥对绿芜姑娘到底是什么心意呢?爱慕?知己?或者仅仅是怜惜?唉,这些皇子们的心思真是令人难以揣摩。

    连十三阿哥这样崇尚自由平等的人,都能同时与几个女人交往,何况别的阿哥?我轻声叹了口气。

    大概是听到我叹气,康熙瞅了我一眼,说:“若曦,我知道你很会背诗。今天你不必背诗了,唱一曲应应景。”康熙发话了,不得已,我想了想,唱了一曲《在水一方》: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我愿逆流而上,与她轻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无已。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足迹,却见仿佛依稀,她在水中伫立。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康熙说:“这首曲子应该是根据《诗经》改编的,这首诗本身就空灵多蕴,改写后既有原诗的韵味,又通俗易懂,曲调婉转优雅,不错。你和婉冰都是才女。”我低头谢恩:“皇上过奖,若曦不敢称才女,婉冰才是。”

    ……可惜这场户外宴席没能再继续下去,雨渐渐大了,太后、皇上都回各自的宫中去了,梁公公吩咐我和几个小太监收拾茶具。手忙脚乱地忙了十来分钟,总算完成任务了,雨势越来越大,我抹了抹脸上的水珠,正准备回去,忽然被一个人拽住,扭头一看,是八阿哥,他拉着我拼命跑,跑进一个小凉亭。

    “雨大了,怎么就不知道先躲躲?”八阿哥皱着眉责问我。我说:“没关系,淋点雨怕什么,我没那么娇贵。”八阿哥递给我一个帕子:“你看,头发上都有水珠滴落了,还说没关系,赶紧擦擦。再怎么说,你也是格格出身,别轻贱自己。”

    我忽然想起他怎么没有和其他阿哥一起走,于是问他:“八爷,你怎么……”他微微一笑:“我知道你会被留下干活,毕竟你是新来的,干的活儿肯定会比那些资历长的宫女多。所以,特地在这等你……你没带伞。”“哦……谢谢八爷。”我低头轻声说了一句。他抬手抚上我的额头,我慌忙躲开,八爷蹙着眉说:“别动!头发乱了,帮你理理……我有那么可怕吗……可有时,我觉得你的胆量又挺大的。”我只好一动不动,任他摆布。

    “原来你还会唱歌,唱得不错。”理好我的额发后,他微笑着赞扬。我心想,唱歌跳舞我都不错,我以前可是学校舞蹈团的,唱歌也拿得出手,我笑着说:“那当然,人总是有特长的,字写得不好,总会点别的什么。”提到字,八阿哥笑着说:“你现在还在练字吗?”我点点头,他表情有点讶异:“我以为你是一时兴起,没想到能坚持这么久。这样,从今天开始,我们每天都练字,以后看谁进步快。皇阿玛以前总是批评我字不好,我一直没把他的话放在心上。”

    其实我练字纯粹是打发时间,加上练字可以帮助我识字、记住繁体字复杂的字形,并没有想把字体练得多好看,和他练字的目的是不一样的,再说,他原本就写得比我好得多,和他比进步,我自然比不过他。可我也不愿他总被皇上批评字不好,于是故意使了个激将法:“好,八爷,你可别输给我哦。”八爷凝视了我一会儿,笑着说:“真的和我比赛?”我用力点点头,他脸上的笑意更深了:“那就这么说定了……雨停了,回去吧,梁公公那里或许已经等急了。”

    三天后是我的生日,当值回来,就收到方合送来的礼物,两个精致的方形盒子。打开一看,一个是雕刻有莲花图案的端砚,褐黄色的荷叶、粉红色的荷花,纹路清晰,栩栩如生;一个是四条装,分别饰有梅兰竹菊图案的徽墨,雕刻精美,线条细如毫发,纤丽逼真,凑到鼻子上一嗅,还有淡淡的墨香。

    作者说明:原著中的大太监李德全,我改成了梁九功,因为李德全是二月河在《雍正王朝》中杜撰出来的,历史上没有这个人。按历史记载,这个时候跟在康熙身边的总管太监是梁九功。
………………………………

第五章 山有木兮木有枝(第3节)

    康熙四十四年五月

    初夏时节,群芳已过,只有那深深浅浅的绿彼此别着苗头。天气虽已开始转热,但晚上还是丝丝凉意。我靠在桥栏边,望着水中随波一荡一漾的弯月,嘴里喃喃念道:“才始迎春来,又送春归去。”

    这一日,阿哥们竟然难得地来的整齐,朝堂上吵吵嚷嚷,好不热闹,我仔细一听才明白,他们是在为是否禁教争吵。

    康熙皇帝是个思想开明的皇帝,康熙初年,钦天监汉官与在华西方传教士发生了一场“历法之争”。通过这场争论,康熙帝认识到西方科学的先进性。他大胆起用传教士,利用他们的知识为朝廷服务。传教士们为清廷观测天象、推算节气历法、制造天文仪器、编纂天文书籍,为西方天文学的东传,和中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他们还设计和制造火炮,为平定三藩之乱立下功劳。并充当宫廷教师,为康熙帝讲授西方科学。这一切使康熙帝十分满意。康熙三十一年,康熙帝颁布了著名的“宽容敕令”,公开解除禁令,允许传教士在中国自由传教。因此,天主教在中国顺利发展,中西文化交流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明朝时,为了便于在中国传教,以利玛窦为首的一批耶稣会士顺从中国礼仪,对于教徒的敬天、祀祖、祭孔均不禁止。利玛窦去世之后,耶稣会内部就产生了争议。

    康熙三十二年,担任福建代牧的法国外方传教会士颜当突然下令,禁止辖区内的中国教徒祀祖敬孔。

    康熙三十九年,闵明我等耶稣会士联名上疏,一方面表明耶稣会士对中国礼仪的看法,一方面请求皇上颁谕,证明中国礼仪与宗教无关。收到奏疏的当天,康熙帝就朱笔批示:“这所写甚好,有合大道。敬天及事君亲、敬师长者,系天下通义,这就是无可改处。”耶稣会士收到之后,立即派人送往罗马。教皇格勒门十一世无视康熙帝的看法,于康熙四十三年作出了关于禁止中国礼仪的决定,并派遣多罗出使中国,解决礼仪之争。

    康熙四十四年,多罗抵华。康熙帝接见了他,对他以礼相待。康熙帝耐心地向多罗解释中国的礼仪,说明祀祖、祭孔、敬天决不是迷信。他明确指出:“中国之行礼于牌,并非向牌祈求福禄,盖以尽敬而已。此乃中国之一要典,关系甚巨。”并强调:“尔天主教徒敬仰天主之言与中国敬天之语虽异,但其意相同。”可是,多罗顽固坚持禁止中国礼仪的立场。

    后来,多罗又派颜当入京,让他向康熙帝论述教廷有关礼仪之争的决议。颜当只会福建方言,不懂北京官话。他与康熙帝的对话只能通过翻译进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