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们的性命!”
“既然定国公有此忧虑,不如凤三公子向定国公证明一下自己的实力,也好让定国公安心。”萧丞相道。
众人闻言皆是点头,在场大部分的大臣都十分担心凤云笙的实力,毕竟打仗看的是真本事,可不是脸蛋好看会说几句漂亮话就成的。
凤云笙点头,她知道肯定免不了要对自己考验一番:“还请各位大人出题。”
“《孙子兵法》乃兵家必读之书,不知凤三公子可否将其背诵出来?”
凤云笙点头,对于她这个过目不忘的人来说,背诵素来是她的强项,当下流利的背诵全文。
不止是《孙子兵法》,还有其他比较出名的兵书,凤云笙也被考了,也一一背诵出来。
至少有点墨水的,但光是会背还不够,重要的是实践,李校尉当下出了实战的题目。
“请问,攻城方有五万骑兵,若攻城者是守城者兵数十倍之多,且攻城者勇猛且士气正旺,唯一劣势便是长途跋涉粮草有限,而守方虽士气不佳但不愁粮草,小城池坚固但城门较多,在无法求援的情况下,守方该如何反败为胜?”
话音刚落,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应该利用城池坚守,慢慢耗攻方的粮草,等攻方疲惫了再一鼓作气将敌人分散击破,毕竟对方唯一的短板就是粮草,而守方的优势是城池和粮草。
这是最优解了,而且这个最优解也不难想到,众人只觉得李校尉是放水了,但是凤云笙说出来的答案却让他们都吃了一惊。
“守方应倾尽全力出城迎战。”
话音刚落,兵部侍郎立刻出来反对:“三公子,你莫非是听错问题了,问的是守方如何反败为胜,你这样做,是抛弃了守方的优势,避去了攻方的劣势啊!”
对方又勇猛士气又旺而且还是守方的十倍有余,守方士气不好人数不够不缺粮有城池,不玩消耗战玩什么,众人看着凤云笙,纷纷表态反对,南靖显也深以为然。
凤凌天当下就后悔了,早知道他就不应该答应向皇上推荐她,这么简单的问题凤云笙都答错,她到底搞什么玩意啊。
而凤云笙只是扫了一眼在批斗自己的众人,面色平淡道:“各位稍安勿躁,还请听草民解释。”
解释?还有什么好解释的,只怕是想强词夺理吧,不过他们还是安静下来,他们倒要看看凤云笙如何强词夺理。
“各位认为坚守为上,无非是因为攻方士气好,人数乃守方十倍之多,但粮草不足,而守方恰好相反,所以认为坚守是最好的选择。但各位可有想过,攻方士气正旺,想必攻方对拿下城池也十分有把握。”
的确众人这个想法是很稳妥的,但他们忽略了一些问题,“若此时守方紧闭城门,只会助长攻方的气焰。相反,如果城内全军出击,便可杀攻方一个措手不及。”
她看着众人一脸的不赞同,“只要让守城的将士抱着视死如归的心情,那再如何士气不佳,也一样可以奋勇杀敌。”
所谓士气旺盛,归根到底只是想士兵奋勇杀敌而已,只要能达成这一点,用什么手段都可以。
“请问如何让将士抱着视死如归的心情?”有人好奇的问。
“断退路,罚连坐。如下令,所有将士出城后大门紧闭,敢擅自放将士入城者斩,军后退至城门前者斩后列斩前列,城门破,将领赐死,有违军令者,格杀勿论。”
而凤云笙不知,她这随意想出来的方法,却恰好与明朝于谦同志想出来的方法不谋而合。
这是赤果果的不成功便成仁啊,是将所有将士逼到死亡的边缘,在场的人都没想过凤云笙会想出如此残忍的办法。
“攻方气焰虽高,但也会因为自身的优势而自负,即便见到在外的士兵只怕还以为是投降的,只要守方根据地势埋伏妥当,要想打伏击并非难事,如此当可杀攻方一个措手不及。”
凤云笙无视他们的震惊,“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如此一来二去,此消彼长,便成了彼竭我盈,克之。”
“可是人数上的差距摆在那里,士兵即便再勇猛,也不能个个都以一当十吧。”
“此城还有一个优势,那便是城小门多。”
众人一怔,心想这也算优势?
。。。
………………………………
第20章:代父从军(1)
“若攻方选择集中击破一个城门,我方可以迅速调配士兵救援,若对方选择围城,那只是相当于大家都分散了兵力,而我们可以利用城池上的器械作为援助,弥补兵力上的差距。”
“但方便了我们的同时也方便了敌人啊,更何况敌人是骑兵!”
“正因是骑兵才好。”就怕你不跟来,绊马索什么的,铁蒺藜什么的慢慢伺候。
大殿上的众人听着也慢慢觉得她说的有理,可他们觉得他们那套方案也很合理,而且更为稳妥,于是这就变成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每个定准,无法界定对与错。
这时李校尉大笑着说:“你们不用再辩了,凤三公子答对了。”
原来这个问题的原型是就是李校尉曾经经历过的一场守城战,当时他就是面临着这样的困境,也做出了和凤云笙这样的选择,当他这么选的时候也是一群人反对,幸好他坚持了,最终将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不过当时他没像凤云笙那样想那么多,也没有凤云笙这么狠,只一心想着不能让敌人瞧不起,加上他性格勇猛,便这样选了。
刚才在大殿上还在叫嚣着荒谬的人,一下子就蔫了,他们不可置信的看着凤云笙,没想到她说的竟然是对的。
南靖显也吃了一惊,因为他也认为坚守是最佳的选择,反观南靖和却是一脸的平静,看来是早就想到会有这个结局。
凤云笙会选择这么回答,除了根据当时的情况,还结合了李校尉此人的性格,他是出了名的冲,比起窝囊的坚守,自然是出城迎战更符合他的胃口。
李校尉本来是想设个坑给凤云笙跳,只要她说出坚守二字,他就立刻反驳,却没想到她竟然选择了出城迎战,对她的肯定直线上升。
他们又考验了凤云笙其他的问题,她都能一一对答如流,根本不像是一个毫无作战经验的人,反而像是有丰富经验的老兵。
慢慢的,大臣们都觉得凤云笙可以出任将军一职,至少比起凤凌天来说,要优秀太多。
只是大殿上还有一人是极力反对的,那就是凤翰霆。
除了知情人外,其他的都没料到凤翰霆会如此反对,毕竟在其他人眼里,这真的是一个肥差啊。
“皇上若愿将此重任托付给草民,草民保证三个月内必将马贼剿灭,并以颈上人头做保证!”凤云笙信誓旦旦地道。
“胡闹!行军打仗哪有你想得那么轻松,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意外,你区区一个黄毛小子,又怎能担当此任!”如今凤翰霆是又气又急,用项上人头做保证,笙儿怎么可以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
“翰霆,你这话朕可不爱听了。”没想到一直沉默的皇帝,居然在此刻为凤云笙开了口,“当年凤凌锦跟随你镇守雁门关,比凤凌玉还要小得多,而他继承你将军之位,也不过是十七八岁时的事,我看和现在的凤凌玉,也差不多岁数。”
凤翰霆这么一听,立刻脸都青了:“陛下,这怎么能一样?您方才也说了,凌锦是从小跟在我身边学习行军打仗,凌玉却没有啊,臣只担心凌玉是赵括啊!”
“如果他是赵括,那朕现在就答应你,先免了你连坐的罪。依朕看,你的三公子要比一直跟在你身边学习的二公子还要强一些,起码他有为国效力的心,而不是临阵脱逃!”
“陛下……”
见凤翰霆不死不休,皇帝也是怒了,“凤爱卿!你的儿子要建功立业,你非但不高兴,还处处阻挠他,你说,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这一说,大殿里的气温立刻低了几度,所有人都看着凤翰霆。
凤翰霆心里无奈,陛下果然还是这么想自己,不过陛下这次的怀疑,倒是没有多心。
是,他是有私心,他是不愿让凤云笙去雁门关,因为他是怕她出事,凤云笙是她唯一的血脉,是经历了千辛万苦才留下来的血脉啊!
一想到当年的事,他的心就难受得不得了,万一笙儿有什么闪失,他怎么对得起她!
凤翰霆双膝跪在地上:“陛下息怒,微臣一直反对凌玉前往雁门关并非因为私心,而是担心凌玉没有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误了国事,再者以他的情况看,只怕是难以服众。”
凤翰霆说得激动,差点就声泪俱下了,“所以陛下,若真的要凌玉前往雁门关,那么微臣斗胆,请皇上将此重任交托给微臣,微臣就算万死,也一定会将马贼剿灭,以除陛下心头之忧!”
“爹!您的伤才刚好了一点,若是现在上战场,那就是去送命啊!”凤凌天急声道。
“胡闹!我不仅是你爹,更是南穆国的定国公,是南穆国的子民!”凤翰霆厉声道,“国家有需,送命又如何?能够为国捐躯,那是我凤翰霆的荣耀!”
就在这时,凤云笙冷漠地开了口:“定国公为国捐躯的精神,的确让人佩服。但您可曾想过,万一您真的死了,对我军的士气会有多大影响?堂堂南穆国的定国公,居然在率领几万大军对付区区百人马贼时身亡,这对您对皇上对我们南穆国,是多大的侮辱!”
凤云笙微微一顿,语气越发的冰冷,“再者,定国公也不是没有和马贼交锋过,不但无法平乱马贼,反倒遭他们暗算,至今尚未痊愈,您在最好的状态时尚不能将他们剿灭,更遑论是现在?您有什么理由,让皇上相信您这次能一举剿灭马贼?!”
“放肆!我还轮不到你来教训我!”
凤翰霆一气急,又觉得心口处的伤口隐隐作痛,凤凌天和凤云笙见着连忙一左一右地扶住他,可是他却猛地将两人甩开。
“陛下,微臣的伤已经养了这么久,早就没有多大问题,之前微臣的确是中了马贼的暗算,但那是因为微臣一时大意罢了,微臣保证,这样的错绝对不会再犯第二次,为了边境将士的安全,还请陛下派微臣去雁门关!”
凤云笙双手抱拳:“皇上,刚才您也看见,定国公的伤绝非如他所说已无大碍,草民虽然并无行军打仗的经验,但草民相信边境将士的能力,他们定然会协助草民将马贼攘除,恳请皇上为了我南穆国的声誉,派草民前去雁门关上阵杀敌!”
殿上的大臣们你看我我看你,他们谁都没想到今天的早朝会有这一幕出现。
皇帝坐在龙椅上,目光在凤翰霆和凤云笙身上来回扫过,过了好一会才看向南靖显:“太子,你对此有何看法?”
刚才南靖显也加入了批斗凤云笙的行列,本来是想在父皇面前好好表现自己,却没想到反而暴露了自己的短处,现在皇帝这么问他,他不敢再出什么风头。
“回父皇,定国公骁勇善战,之前失手,只是因为他一时大意而已,若此次让他领兵打仗,要拿下区区马贼定然不在话下,只是正如凤三公子所言,定国公如今身负重伤,实在不适宜舟车劳顿,赶往战场杀敌。”
皇帝耐心的听着:“恩,然后呢?”
然后?南靖显脸上一僵,微微低下头:“回父皇,儿臣已经把话说完了。”
这就说完了?他不是把目前的情况总结了一下而已吗?皇帝心里长叹了一气,然后把目光落在南靖和身上:“靖和,你也说说你的看法。”
“回父皇,诚如太子所言,定国公如今实在不适合赶往战场杀敌,然而定国公所顾虑的,也不无道理,凤三公子的确缺乏行军打仗的经验,若只派他一人前去,恐怕仅在治军方面,便会有所困难。”
如今派去镇守边疆之人,个个都是人才,他们定然是心高气傲的,想凤凌锦这跟在凤翰霆身边几年,立下许多功劳的人,在刚当上将军一职时,亦是难免有将士不服。
南靖显听到南靖和所说的,心想四皇弟说的和自己说的也差不多,可他的思绪还没转完,便又听到南靖和的声音响了起来。
“不过儿臣倒是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这两难之境。”南靖和微微一笑,“若父皇派皇族中人以督军的身份随军出行,那么儿臣想,至少对于服从二字是有不少帮助。”
。。。
………………………………
第21章:代父从军(2)
听及此,大家都恍然大悟,深以为然。的确,就算边境的将士不听将军的话,但他们好歹也得给皇室的面子啊,管他们心里服不服,但还是要对他们毕恭毕敬。
而且如果有了这个督军,那么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派人监视凤凌玉了,皇帝想了想,觉得这个的确是一个好办法。
可是派谁去好呢?皇族中老一辈的,都是上了岁数的,不适合奔走,至于年轻的一辈,那些小王爷也都是些安逸惯的公子哥儿,有些还喜欢流连在忘忧阁这些烟花之地上,名声还不太好,肯定不是好人选。
然后再来聊聊皇帝的儿子,那些不为人知的私生子就不说了,就说那些光明正大的,皇帝的儿子就只有四个。太子南靖显性格柔弱,资质平平,而二子算得上是文韬武略了,只可惜左腿残废,三子诗歌字画都很好,但要让他去战场,恐怕和将他送去地狱差不多。
这一来,就只剩下皇帝最得意的四子靖王,论资质条件,他当然是最适合的人选,但据说靖王的母妃恋子情节十分严重,而且德妃不仅后台硬她自己的脾气也硬,据说皇帝也要顾忌她三分脸色。
这样比较来比较去,大臣们觉得还是太子出任督军的可能性比较大,毕竟虽然前去雁门关有危险,但未尝不是一个建立威信的机会。
要知道太子比起靖王爷在国民心目中的形象可不是差一点而已,要弥补这差距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就连很多大臣心下都觉得南靖和更适合做太子,可皇帝老板非要坚持立长子的原则,他们这些打工仔也只能按规矩办事。
就在他们以为太子是这督军的不二人选时,戏剧性的一幕又出现了。
“父皇,二皇兄腿脚不便,三皇兄只喜欢纵情诗画世界,太子虽文韬武略,但身份尊贵,若非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怎可到前线冒险?而其他诸位王爷,老王爷们都等着他们承欢膝下,不适宜派他们出任督军一职。”
皇帝有些沉默了,大殿上的人,就算是凤凌天也听明白了南靖和的意思。
“靖和,父皇知道你是一心为了国家,可是……”
皇帝的话还没说完,南靖和接着道:“请父皇放心,若父皇派儿臣出任督军一职,儿臣定会鞠躬尽瘁,让父皇无后顾之忧。”
皇帝听懂了自己儿子的话外之音,既然儿子给他打了包票能摆平德妃,皇帝也就放心了。
“好,既如此,那么朕就命靖王为督军,封凤凌玉为征北将军,赐白银天罡血铠一件,明日卯时率三百护卫上任雁门关,替朕在三个月内剿灭作乱的马贼!”
凤云笙和南靖和立刻跪下领旨,一旁的凤翰霆心里焦急如焚啊,可是他才说了声“陛下”,皇帝就立刻瞪着他,怒声道:“此事朕意已决,若有人再提出异议,朕便以扰乱军心之罪惩治!”
皇帝都这么说了,凤翰霆实在没办法了。
下了早朝后,凤云笙和凤凌天跟在凤翰霆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