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欺压一下百姓,这算得了什么?
“秦校尉尽忠职守的,乃是朝廷的福气啊!”董卓说道,“但秦校尉可别忘了一件事,你是由我推荐的,有些事该管就管,不该管,就别管那么多为好!”
在他看来。
就算他麾下大将有着什么的过错,那都是由他来处理,而不是秦隐。
更何况,在这段时间中,他可是威风八面的,突然有人跳出来,打他的脸,让他十分的不爽。三国之隐帝
………………………………
第146章 董卓的选择(下)
“什么是该管,什么是不该管,我并不知道,我只知道凭心而为,既然发生在我面前的事情,便不能不管!”秦隐淡淡的说道。
丝毫没有理会着董卓语气中威胁之意,如同没有听出其中暗藏的意思一般。
闻言。
董卓眼中闪过一丝怒色,道:“难道秦校尉真的想要与我为敌?”
城中的谣言,他是知道的,而且还有着不明人物送来的书信,他也是看了,明显的就是想要挑拨着他和秦隐之间的关系,让他们两人对敌起来。
能有着这样的谋划的,不用猜测都能知道是一些大臣所为。
要是真的与秦隐开战,那么就会让那些心藏祸心的官员如意,弄个两败俱伤的,更加的符合那些人的心意。
但。
虽然知道是有人挑拨,可心中却十分的不忿,对于秦隐的作为,感到十分的不喜。
若不是有所顾虑的,就算没有人挑拨,他都不会让秦隐在他的面前这么的猖狂,而是直接有所行动。
而就因为有所顾虑的,才不得不有所考虑。
考虑着其中的利害关系,若是最差的情况,还能不能掌控着局势。
“董大人,此言差矣,此事在于你,而并非在于我,只要董大人有所约束,那么一切就会变得非常的简单!”秦隐说道,“至于是否与董大人作对,难道董大人心中没有着一定的思考么?”
听到秦隐的回答。
董卓也是沉默了起来,眼中不停的闪烁着,右手紧握着,手背上青筋都露了出来。
他同样清楚着秦隐话语中的意思。
除了在广宗的时候。
一直以来,都只是他想要找着秦隐的麻烦,而秦隐并没有找过他的麻烦,就连之前迎回少帝之后,李儒过去谈判,要化解着恩怨,秦隐都答应了下来。
最后,只是他又与袁绍、丁原走在一起,毁约对秦隐动手而已。
不过。
自他在西凉拥有着一定的势力,如今还在朝堂中算是一言堂的,就没有人敢威胁过他。
唯有秦隐。
“秦校尉,我知道你有着才华,而我在洛阳有着足够的势力,你我何不联手,相互扶持,如此一来,何愁不能成就大事!”董卓说道。
如今想要除去秦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可对于秦隐的本事,这可是有目共睹的,就算他心中不喜秦隐,但也不得不承认,若是有着秦隐的加入,那么想要成事便会更加的简单,而且也不惧于暗中怀着祸心的官员。
谁敢跳出来,就灭了谁的。
在足够的利益之下,秦隐跟他之间的那点恩怨,就不是什么的问题。
而且,在有着足够的把握之下,所谓的联合,同样是能够反悔的。
这便是他将秦隐邀请过来的主要目的。
至于城中的谣言,还有着郭汜的事情,那都只是一个借口而已,一个邀请着秦隐的借口。
看向秦隐的眼神中也是带着些许的真诚。
听到董卓的话语,还有那表情。
正在喝酒的秦隐,却是愣了一下,并没有想到董卓会对他发出着联合的建议。
按照着如今的局势,要是答应着董卓的提议,的确能够快速的掌控着局势,还能实施着其余的事情。
但,可惜了。
不说陈留王刘协是他的记名弟子,而且也答应过一些事情。
就说董卓可不会真心实意的跟他联合,如今想要联合,那是有所求而已。
更何况。
就如今董卓的心态,并不是他想要的人选。
便开口,拒绝道:“董大人有着什么谋划,我并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只要能够约束一下麾下,别在我的眼皮底下犯事,我倒是可以当做不看见,不然,下次可不会是道歉赔偿就能够解决的了!”
说完。
便将酒杯中的酒一口喝完,放下酒杯,站了起来,继续道:“如若董大人没有别的事情,那么在下便先告辞了,毕竟还有着许多的事务,需要我回去处理,可没有董大人这么的悠闲!”
没有等董卓回答。
秦隐便带着赵云等人,直接离去。
原本认为董卓会挑衅一番,现在看来是有些多想了。
不过,对于董卓,他也是高看了一些,虽然狂妄自大的,但还没有丧失理智,清楚着如今的局势。
毕竟他可是准备着,若是董卓真的动手,便不会再留下董卓了。
借助着董卓除去一些人虽然是好,但一而再,再而三的触犯着他,这可不是一把‘好刀’的作为。
没有着用处,那么便没有着必要留下。
还好董卓还存在着理智,没有让他有着下死手的机会。
看着秦隐离去的背影。
董卓脸上挂满了愤怒之色,双手紧握着,如同一座想要爆发的火山。
嘭~~。
直到秦隐带着一行人消失在视线之中。
“不识相的东西!”
董卓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怒火,站起来,一把将面前的案几踹开,案几上摆放的酒食散落各处。
看到董卓的动作。
周围的一众人不敢有着什么的言语。
他们可是清楚着董卓正在气头上,现在要是出头,那可是会引火上身的,这样的事情,他们可不会去做。
其中李儒,脸上更是有着失望之色。
经过董卓掌控着洛阳的这段时间,他发现,如今的董卓,已经不是他刚认识的那一个董卓了。
已经被权势所吞噬。
他的劝说,只是让董卓更加的疏远着他而已,并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
而在座的。
对于董卓的行为没有任何的变化的。
便只有站在董卓身后的吕布。
还有一人,便是李儒的好友贾诩贾文和。
贾诩在秦隐到来时,便一直吃喝着,对于周围所发生的事情,一点都不关心。
好像在他看来。
无论发生着什么,只要不关乎到性命的事情,都没有着面前的食物来的重要。
而且,他并非投靠着董卓,而是李儒。
这其中可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
更何况,他本身就不看好着董卓。
最后。
董卓直接便带着吕布,还有着一些护卫,离去,并没有进入西凉大营,而是回洛阳城了。
这一次,也是不欢而散的。
对于秦隐。
董卓心中更是充满了不满的情绪,深感痛绝的。三国之隐帝
………………………………
第147章 局势
自秦隐从西凉大营回来后。
便一直待在了司隶府中,除了有时出去逛一逛之外,几乎没有出过府邸。
不过,有着之前的事情,洛阳城中的治安,也是好上了许多,或者说欺压百姓,作恶的情况,很少发生。
毕竟如今声势浩大的西凉军,都因为秦隐收敛了许多,没有明目张胆的横行霸道,一些宵小又怎么敢出来作恶。
而董卓也不想在关键的时刻,与秦隐继续交恶,以免让暗中的人寻找到机会。
但他与秦隐不和的事情,也隐瞒不了。
起码王允就已经得到了消息,董卓与秦隐在西凉大营前不欢而散的事情。
虽然没有得到着最好的结果,但董卓和秦隐不和,却也是一个十分好的消息,毕竟其中可以操作的空间,还是有着许多的。
更何况。
只要秦隐和董卓没有联合在一起,有着诸多的间隔,这便已经足够了。
计划算得上是成功了,原先是害怕董卓推荐了秦隐任职司隶校尉一职,从而让秦隐投到董卓的一方,那样他们想要有所作为的,就更加的不可能了。
秦隐没有投向董卓,也没有靠向他们。
两不想帮的模样,虽然让他们有所警惕的,但这也可能是最好的。
。。。
秦隐在洛阳的这段时间中,并没有理会着任何的事情,只是做着自己该做的,默默的观看着而已。
身居其位,便谋其职的。
至于其他的事务,他并不想去理会着,跟他没有着什么的关系。
一些官员和董卓,都对他有着警惕,这他还是十分的清楚的,府邸的周围,都是一些探报的,时时监视着府邸,而且就连城外的大营,同样如此。
至于为何如此。
那只是为了防备着他而已。
虽然在洛阳之中,他只做着司隶校尉一职该做的事情,并没有其余出格的事,但董卓和一些官员,可不会认为他只是前来洛阳上任的。
就算两不相帮的,但也有着很大的可能成为着第三方,由不得他们不有所防备的。
然而。
秦隐对此并没有理会。
没有驱赶着周围的探报,任由着其在附近监视着,这样才能够让董卓和一些官员安心下来。
若是驱赶了,就可能会引起着变故。
很有可能会让董卓和一些官员联起手来,共同对付着他,这可不是他所想要的。
最为主要的,他在洛阳之中,并没有着什么的根基,只有着麾下的两万将士而已,并不会有着其余的援助。
毕竟他没有投向董卓一方,更没有靠向王允一方。
而且,城中的守卫军,虽然董卓已经交到他的手中,可其中的将领却是张济,董卓麾下大将之一。
只是名义上交由他去接管,但实际上,话事权还是在董卓的手中。
他根本没有着可能指挥着守卫军做事,更无法将张济给换掉,换上自己的人。
对此,他并不是太过在乎,董卓有着这样的安排,实属正常的事情,不可能将手中得到的兵权让出来给他。
而拥有着兵权,这也是董卓能够在洛阳作威作福的原因。
若是没有着大军的威慑,而且洛阳之地的兵马,全部落在了董卓的手中,在朝堂之中的老狐狸,便不会任由着董卓在他们的面前作威作福了。
早就已经有所行动,而不是暗中谋划着,等待着时机。
秦隐在洛阳城中,并没有着任何的动作。
每天就是喝喝茶,听听琴的,还有就是处理一下递上来的事务,基本都是待在府邸之中。
如同一个闲人一般。
但。
秦隐没有着动作。
可,董卓和王允,却有着诸多的动静。
如董卓,在洛阳城中,越加猖狂的,目中无人,之前还会有所收敛,到后面,就连上朝都带剑上朝,不行君臣之礼,还用着少帝年幼的理由,威迫着少帝加封他为太师、相国。
董卓的势力,也是越加强大,锋芒尽露的。
有着数名官员出来劝阻,都被董卓当场斩杀,血溅大殿,便再无人出来劝阻。
而王允也是三头两天的便聚集着一众人商议着事情。
如今的董卓威势越来越大,他不可能看着董卓如此下去,不然,整个朝廷都会落在董卓的手中,再也没有他们说话的地方。
为了自身的利益。
他们都无法看着董卓如此下去。
但他们都十分的清楚,不能够贸然行动,只能等待着时机,或者是谋划着机会,有着足够的把握才动手。
不然。
不能一举除去着董卓,那么死的就会是他们。
而且,王允也是时常与离开洛阳已久的袁绍通信,谋划着事情。
如今的洛阳之地,表面上风平浪静的,可暗里却是暗潮涌动,隐藏着各种的杀机,只差一个导火线而已。
一旦爆发,便会瞬间席卷着各处。
不说洛阳之地,就连中原各处,都有着一些人在谋划着,密切的关注着洛阳之地的事情。
如渤海太守袁绍袁本初。
原本董卓便是他邀请进京的,是一个谋划,可没有想到最后会出现着变故。
而且就连他自己都被迫离开了洛阳城,来到了冀州发展。
有着四世三公之后的身份,在冀州之中,也是混的非常的好,还有着朝廷封赏的渤海太守一职。
也是暗中的积聚着势力。
他可不甘心就这么的离开着洛阳,但那时的董卓已经成势,不是他所能够阻挡的,只能避开锋芒,远离着洛阳,等待着机会。
虽然离开,但还是与王允有着联合。
他在外积聚着势力,招揽着能人异士,等时机一到,便与王允里应外合,除去着董卓。
可并非单单只是袁绍有所安排的。
其余州郡的一些主事人,心中同样怀着一些心思。
毕竟如今的局势,明眼人都能够看得出来,朝廷的威严已经不复存在。
对于朝廷颁布下来的旨意,除了对他们有益的,便会接受,无益的,都阳奉阴违的,不当做一回事,。
可以说。
如今由董卓掌控的朝廷,无法指挥着他们这些人。
同样的。
秦隐虽然没有着任何的动作,但还是密切的关注着事情的发展,他同样在等待着。三国之隐帝
………………………………
第148章 曹操辞别
却说。
秦隐上任司隶校尉,还有当街处理了郭汜欺压百姓的事情。
洛阳城中的治安,也是好上了数倍。
西凉军也都在董卓的约束下,收敛了许多,起码没有着横行霸道的消息传出,而且犯罪的情况都少了很多。
对此。
城中的百姓,对于秦隐也是非常的感激,毕竟他们只是平民百姓,在被西凉军欺压,都只能默默的吞下去,无法讨回着公道。
他们虽然不关心朝廷大事,但也清楚着,如今整个洛阳都在西凉军的统治之下。
而如今却是有人站出来为他们说话,又怎么会不感激。
这便是百姓的心思,谁对他们好,他们就对谁好,不会像朝堂那般尔虞我诈的。
。。。
这一日。
司隶府的花园之中。
秦隐坐在凉亭之中,半眯着眼睛,躺在藤椅之上,旁边的石桌上,还摆着一杯冒着热气的茶水。
而在秦隐的前方,蔡琰正在抚琴,还有着一名小女孩坐在蔡琰的身侧,正是由秦隐所救下的小女孩赵歆,其爷爷赵斌如今正是司隶府的管家。
过得也是显得十分的悠闲。
毕竟城池中并没有着什么的事情发生,无须秦隐亲自去处理着,也没有着多少的事务需要他去批阅着。
虽然这段时间,的确有着百姓来报案,但都是一些小事,派遣典韦,或者许褚前去,便能够处理。
所以。
他也是空闲了下来,只是需要关注着洛阳之地的事态发展便可。
至于赵云和黄忠两人,一直被他留在城外的大营,毕竟大营还是要有人驻守的。
不然,难保董卓会趁着大营空虚,直接攻打着大营。
那么一来,就会变得十分的被动。
不过,赵云和黄忠也知道如今的局势越来越紧张,便调出了一千将士,进入城中,与之前的两百护卫,一同护卫着司隶府。
秦隐虽然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