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隐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隐帝- 第2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也可以说是平定益州叛乱的最后时刻。

    可不会在这样的时候出现问题。

    这个,他们还是有着足够的信心的。

    现在在益州各处的叛军余孽,并没有联合起来,每支敌军所拥有的兵马并不多,最多的也没有超过千人,这一个情况还是能打探的十分的清楚。。

    分出去的几路兵马,每一支兵马几乎都有万人,想要镇压这些散兵游勇的,根本就不算事。

    剩下的就是看要用多长的时间去稳固平定下来的益州而已。


………………………………

第五百一十七章

    雒县的叛军被平定。

    益州之中的叛乱,再也无力抵抗秦军的讨伐,加上如今的战局,人心涣散的。

    诸多的小股乱军部队,还没有等到秦军前去讨伐,就已经自行乱了起来,主将被斩杀,剩下的部众归降,就算有所抵抗,也抗不住秦军的一轮冲杀,等等。

    从秦军离开雒县,向成都进军,只用了数日,便拿下了成都。

    城中叛敌人员,被一网打尽,如张松等人,并没有在秦军还没有到达前,逃离成都,而是留守在城池之中。

    在城破之时,被秦军抓住。

    只有少部分在乱军中,想要逃亡,被斩杀,大部分是在其的府邸之中,被抓住,没有一个叛敌人员能够逃离成都,逃离秦军的追击。

    益州中的叛乱。

    除去一小部分逃进深山老林的小股部队,其余的人员,就此全部被镇压,而投敌之人,如张松等人,直接被斩首示众,没有任何的意外,更没有手下留情,除了一些老幼,全部遭到了清洗。

    这样的命运。

    自张松等人出现了异心,投靠吴国时,就已经决定下来。

    若是吴国胜,他们便能保得性命,更上一层的;若是败了,那便是人头落地,不会有任何活命的机会。

    张松等人并非没有想过逃离,隐藏起来。

    然而,他们可是主要人物,不用猜测都能够知道,早就已经被盯上,就算逃,又能够逃去那里?并没有逃离的机会,等待他们的,只有一种结果而已。

    就算能够逃离城池。

    但,秦军必定会继续追击他们,将他们全部拿下,无法隐藏。

    因为他们是投敌的主要人物,秦军能够放过吴国将领,都不会放过他们,唯有一死而已。

    。。。。。。

    成都告破。

    益州其余各处的小股叛军,也陆续被镇压,再也无法做出任何有力的抵抗,益州中的叛乱,也因此而被平定下来。

    而这一战中。

    可以说是吴国的阴谋大败,没有一丝可以反击的机会。

    只有一开始时,能够顺利进行,等到秦隐隐藏起来的大军出现,直接打乱了吴国的部署,后面的计划,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无力继续,而益州中由吴国掀起的叛乱,也无法抵挡秦军多久,就宣布告破,被秦军镇压下去。

    益州的掌控权。

    也重新落回到了朝廷的手中,受秦军所接管。

    郭嘉等人平定益州中的叛乱,将张松等首要人物斩首示众,清洗了大部分的投敌之人后,并没有立刻率军离开益州之地,而是继续留在了益州之中。

    如今的益州刚经历了一番叛乱,各处都有诸多的问题存在,最为严重的,便是被焚烧殆尽的建宁城。

    这一切,都需要他们去做出安排。

    在战后,去重建益州中的各种问题,而且益州中的官员,多数在这一次的叛乱死去,也是需要重新让人上位,才能够让益州安稳下来。

    至于官员的来源,却是可以从长安调集,还有便是经过探查,而得以提拔,恢复着益州中的各种事宜。

    毕竟,他们平定了益州中的叛乱,并不代表事情就已经结束,平乱,只能算是最重要的第一步,接下来,还需要去进行安稳才行。

    而不是留下一个凌乱的益州之地。

    这样的话。

    很有可能之后还会出现问题,这可不是他们所想要看到的事情。

    如此,安抚百姓,安排各处接任的官员,都是一个不容有失的问题,更何况,在建宁城中活下来的诸多百姓,也是需要安顿,不将这一批百姓安顿好,可是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弄不好,很有可能会再一次出现大型的叛乱。

    在建宁城火海中活下来的百姓,可不在少数,。

    一旦出现叛乱,没有大军,可无法镇压下去。

    而粮食,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大军在成都驻扎,没有立刻离开益州,赶往与吴国战斗的前线,正是因为有所担忧,留在此地,若是出现什么的事情,也能够快速的反应过来,进而解决。

    虽然吴国的国君孙权,已经调集吴国如今所留下的大军,进行最后一搏,还有刘备的大军在一侧虎视眈眈,但他们却还有十余万的大军在吴国的领地之中,就算不敌,也还能够坚守在各处,不会让江东军和刘军有所机会。

    在那里驻扎的可是他们的百战之师,还有赵云、黄忠等人的率领,足以应付诸多的事情,不用他们去担忧。

    只需要做好自身应该做的事情,就已经足够了。

    稳固益州的情况。

    这也就是他们如今最为优先考虑的事情,其余的,还是能够先放一放。

    只要稳固了益州的情况,他们也就能够抽出手来,进行着其余的事情,率军从益州开拔,前往前线。

    至于秦隐。

    在郭嘉等人率领大军拿下了雒县之后,并没有回到大军之中,而是让影卫传去消息,便消失在人前,不知去了何处。

    攻打成都,平定益州其余地方的叛乱。

    这都是由郭嘉等人去安排,并非是由秦隐安排。

    完全平定益州叛乱,恢复益州状况的事情,同样是由郭嘉等人去处理,秦隐就如同一个甩手掌柜,并没有亲自去安排这些事情,而是赶往了别处,没有引起任何人的关注。

    如同秦隐独身进入南蛮一般,并没有人能够注意得到。

    至于去了那里,或许郭嘉等人有所了解。

    但郭嘉等人,并不会去有所议论。

    郭嘉等人率领大军,在平定益州叛乱后,也是在此地停留了半个月的时间,在这半个月的时间中,逐渐的稳固了益州的情况,已经走上了正轨。

    也不再需要他们继续稳固,只要让新上任的官员,恢复治理,便已经足够了。

    因此。

    停留了半个月时间的大军,便在郭嘉等人的率领下,从成都开拔离去,向着吴国之地而去。

    准备投入到与吴国的战斗之中。

    若不是因为益州中所发生的变故,他们也不会率军前来益州平叛,而是继续在吴国之地中,与吴国交手。。

    毕竟,吞并吴国,可是他们一开始的计划。

    只是让吴国的谋划,打乱了一些步骤而已。


………………………………

第五百一十八章

    时间如水。

    并不会为任何人停留,也是过的飞快。

    半年的时间过去。

    秦军与吴国的战斗,也是到了落幕的时刻,决定胜负的时候。

    由郭嘉等人从益州中率领前来的大军加入到战场之中,想要进行最后一搏的孙权,还是败在了秦军的手中。

    就算有刘备的大军在一侧虎视眈眈,也都无力阻拦秦军铁骑的步伐。

    从益州而来的秦军投入到战斗,让原本在庐江打的不相上下,各有胜负的双方,直接出现了一边倒的情况,吴国的兵马,在兵力上完全被秦军压制。

    而寿春也有秦军大军驻守,让刘备的大军无法前进一步。

    就算刘备想要救援孙权都做不到。

    让孙权大败的主要原因,却还是消失了大半年时间的秦隐突然出现,还借用了吴国之前谋划益州的计策,率领驻守在江夏的数万大军,侵入到建邺之中,一举攻下了没有防备之力的吴国国都。

    截断了孙权的所有退路。

    因为建邺的沦陷,也是让孙权心神大乱,还有江东军同样因此而出现了混乱。

    毕竟,建邺可是他们吴国的国都,现在却是让秦军占据。

    正因为如此。

    率领最后十余万大军,在庐江,想要与秦军决一死战的孙权,被前后夹击,出现了大败,狼狈的逃窜到潘阳湖,大势已去,再也无力抵挡秦军的步伐,最终在潘阳湖中被秦军歼灭,孙权自绝身亡,左慈也死在了秦隐手中。

    吴国沦陷。

    秦军大败吴国,将吴国吞并,。

    孙权死亡,最后的大军落败,吴国之中再也无力阻拦秦军的吞并,还有周瑜、诸葛瑾、鲁肃、黄盖、程普等原吴国的将领,因为孙权的原因,投到了秦隐的麾下。

    等到潘阳湖的战斗结束。

    吴国中还有所想法的世家大族,或者还没有沦陷的地方,也没有继续做出抵抗,开城投降,将所有地盘让出,归朝廷所掌控。

    至此。

    吴国灭亡。

    三分之二的中原之地,落在了秦军的统治之下,归于朝廷所掌控。

    。。。。。。

    建邺之中。

    原吴国的国都,如今却已经变成了秦军的地盘,攻打吴国的秦军大军,除去镇守寿春,抵挡刘备大军的那一路秦军兵马,其余的都驻扎在了建邺之外。

    而消失了半年的秦隐,坐镇在建邺之中。

    原来,秦隐在郭嘉等人拿下雒县后,便没有去与郭嘉等人会合,将益州之事,交由郭嘉等人处理。

    他本人却是直接赶到了江夏,让太史慈、甘宁、马岱三人暗中布置,让守卫江夏的数万将士,离开江夏,进入到吴国之地中,靠近建邺隐藏了起来。

    因为孙权想要在庐江决出胜负。

    吴国之地中,所剩下的江东军,也是被集合了起来,前往庐江,与镇守在庐江的秦军相对,留守在建邺的,也就只有一万江东军,可以说没有了太多的防御,其余地方所留守的兵马更少,就一些守城将士而已。

    秦隐也是直接到达建邺,亲自坐镇这一个安排。

    等到适合的时机,便让甘宁率领数百将士,混进城中,趁夜打开城门,迎接大军进入,让留守在建邺城中的一万江东军反应不过来。

    一举攻下了建邺城。

    袭击孙权的大后方。

    这一个计划,也正是由孙权在益州中的安排,所借鉴过来的。

    用着孙权在益州中的谋划,反过来对付孙权。

    在秦隐亲自布置之下,攻下建邺城,并没有遇到什么的阻碍,更没有太多的抵抗,就已经结束了战斗。

    而这一个计划。

    秦隐在益州离开前,便已经让影卫前去通知了郭嘉等人。

    建邺城的沦陷。

    也是让孙权等人反应不过来。

    想要回援都做不到,因为这一次却是不同于孙权在益州的安排,他们有庐江的秦军拖住,那时从益州过来的秦军,也加入了进来,在兵力上,已经没有了任何的差距,而他们也没有隐藏的兵马。

    为了决一死战,可是几乎将吴国中的兵马调集了起来。

    就算他们想要退回夺回建邺,所面对的秦军,也不会让他们轻易的离去。

    可以说,在建邺被秦隐率军攻下,就已经决定了他们的命运,败亡的命运,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

    在庐江大败,一路逃窜到潘阳湖。

    最后,退无可退的。

    无路可退。

    孙权也是在潘阳湖终结了自身的性命,并没有向秦隐投降的想法,死在了自己的手中。

    逃窜过来的残兵败将,在孙权身死后,便放下了武器,没有继续做无谓的抵抗,进行了投降,接受了秦军的看押。

    孙权都已经自绝身亡。

    他们这些残兵败将,也没有了任何抵抗的心思。

    那只是白白的送死而已,没有必要。

    吴国覆灭。

    天下震惊,以如今秦军的势力,一统中原,那也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至于在青州称帝的刘备,可无法阻挡已经占据了中原三分之二地盘的秦军,在表面上,就不是一个等级的存在。

    秦隐虽然坐镇在建邺之中,却也没有管事。

    而是将诸多的事务,交给郭嘉等人去处理,特别是周瑜那几人,更是适合去稳固已经攻下的吴国之地。

    毕竟,周瑜那几人,本就是吴国的将领,在吴国之中也是拥有很大的声望。

    若不是孙权想要清除孙策所留下的旧部,或者会是另一个局面。

    可惜,并没有如果。

    周瑜那几人的臣服,也是让秦军在接管吴国之地,变得容易很多,并没有太多的阻碍,除去一些死忠,也没有遇到太多的反抗。

    当然,有所反抗的,也就只有一条死路而已。

    都到了这样的地步,秦隐可不会有任何心慈手软的想法,稳固吴国之地,将吴国之地牢牢的掌控在手中,可是眼前最为重要的事情。

    唯有完全掌控吴国之地。

    才能够安心的率军前去对付刘备,不用担忧后方再出现什么的问题。

    治理着吴国之地的人员,秦隐都已经挑选好,正是周瑜那几人,也就是最为适合的人选,其余人都比不上周瑜那几人。。

    况且,周瑜那几人,还是有足够能力的存在。

    治理吴国之地,完全可以。


………………………………

第五百一十九章

    长安城。。。

    如今离刘协继承帝位,已经过去了五年的时间,而天下也已经一统。

    在秦军攻下吴国之地后。

    秦隐并没有焦急对付刘备,而是修整了一年的时间,才起兵五十万,分成五路,攻打刘备所拥有的地盘。

    历经两年的时间。

    一直杀到三韩之地,才将刘备斩杀,完成了中原一统。

    至于曹操,在秦军攻打吴国之地时,遭受到了刘备的攻打,而刘备还联合了公孙度、三韩之兵,对付着曹操。

    曹操虽然掌控着两州之地,却被刘备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胜少败多,最后在官渡完全败在了刘备的手中,若不是那时秦隐做出的安排,让杨凤率领最后的三万大军杀出,救下了曹操,可能就已经死在了官渡之战中。

    最后的大败,又被秦军救下。

    曹操也没有了任何的心思,率领所剩下的部众,归顺于朝廷,安心的作为一名魏王,再无相争之心。

    也在那时。

    刘备掌控了青州、幽州、冀州、兖州四州之地,与秦隐抗衡。

    而他也清楚,与秦隐迟早有所一战,除非他肯臣服,不然,这一战必不可少,想要他臣服,如今掌控四州之地的他,可无法做到。

    有了四州之地,他也并非没有机会。

    而秦隐在覆灭了吴国后,便停下了进攻的步伐。

    刘备也没有立刻与秦隐决战的想法。

    秦隐要稳固吴国之地,而他同样需要稳固从曹操手中得到的地盘,这样才能安心的进行最后的对决。

    在经历了一年的修整。

    双方都是兵强马壮,粮草充足的。

    在第二年开春的时候,战争也就直接爆发,由秦隐起兵五十万而作为开端,双方进行了最后一战。

    这一战。

    持续了两年的时间,最终以刘备死在了三韩之地,而告破,三韩之地也是落在了秦军的统治之下,接受朝廷的治理。

    至此,天下一统。

    。。。

    在这期间中,值得一提的,便是关外之敌,受到教唆的匈奴等关外之敌,最后抵挡不住马腾所率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