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纵连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合纵连横- 第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顶,哪个男子都看不上,所以就成了家里的难嫁之女。

    然而,孟氏未出阁的两姐妹的精明和美貌,仍然是令相识的人啧啧称奇,又有多少男人想要一亲芳泽。孟母和她带出来的一等一的女儿,竟然通过赵国太子的废立,将来左右赵国的政局。不可谓影响不够深远。

    苏秦今日见到了孟娣和孟婷的父母,再想想她们姐妹三人的表现,觉得这正是强势的孟母一手教育的结果。任何男人与她家的人打交道,可真不是一件易事。

    苏秦在旁边听着孟氏家人之间的谈话,发觉他们只顾着将自己的功劳和成绩表白和渲染,很少提到别人的帮助,苏秦难免有些失望,对孟氏家里的家风有所不屑。

    宁钧更是火冒三丈,心想:“听你们家人谈话,好像拥立太子、搬到宣阳君都成了你家人手到擒来的家事,人家苏秦从前到后,从策划到实施,都是主心骨,现在反而成了你家的陪衬。”

    宁钧当时就气得头扭向一旁,瞧都不瞧她家人一眼。

    苏秦也坐不住了,他看了看宁钧,发觉他与自己的感受差不多,两人一对眼风,相互点了一下头。苏秦于是就向孟父和孟母提出了告辞。

    孟家人还极力地挽留苏秦和宁钧,请他俩务必在孟府用过了晚饭再走,苏秦坚决推辞,宁钧干脆起身向外走去,丝毫都不犹豫。孟家人见他二人主意很坚决,也没有继续地强留。

    苏秦和宁钧上了马车之后,苏秦即刻命车夫将马车赶往邯郸宫,宁钧感到很奇怪,就问苏秦要干什么去?

    苏秦说道:“我们得即刻面见赵侯,向他表明心迹,否则为时晚矣。”

    宁钧感到很是奇怪,说道:“你不是早上刚从那里出来,那时还未见你着急,怎么这会儿就心急火燎了起来。”

    苏秦说道:“我这是被孟氏一家子给吓得,别人那么多的努力,在他们看来,都不足道也,只有他家人的那些床笫之功才是成功的关键。”

    宁钧听苏秦说起“床笫之功”,不由得大笑起来,深表赞同:“孟氏姐妹的身体就是那床榻,任人安睡,就靠这些功夫,也令多少男人甘心拜倒在石榴裙下。……”

    宁钧本来也想提提苏秦与孟氏姐妹的关系,但话到嘴边,还是咽回去了,他担心苏秦吃不消。

    苏秦其实并不会在意宁钧是否将自己与孟氏姐妹相提并论,他本身也并未完全信任孟氏姐妹,尤其是这次再赴赵国,苏秦已经对孟氏家族的作风有了深入的了解,怎会再吃亏上当。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放开手脚,与孟氏姐妹深入交际,同眠共欢,前一次在赵国他还拿捏着,是因为那时他仍然不能彻底忘怀与孟婷曾有过的沉迷爱情的美好时光。

    他看得清楚了,也就真正想开了。现在,他与孟氏姐妹的交道必须要一直打下去,彼此若即若离的,外热内冷。
………………………………

第228章 实至名归

    孟氏姐妹两人能为自己所用,则极大有助于合纵大业,如若不为自己所用,因为二人身份特殊和才能的特出,将会成为在赵国最大的敌患。

    只是这么做,一个人需要付出很多的思虑与担忧,对本来在静心中才健旺的生命精气也是一种损耗。可是,为了能实现自己的心愿,现在根本顾不得那么多。

    将来的事,只能留给将来再说。

    苏秦接着又说:“看那孟氏一府人的共同表现,我觉得如果我们不抓紧时间,她们一定会推出自己的人选,她们是不会因感恩于我而甘心让我当赵国丞相的。”

    宁钧点了点头,说道:“这一点你说得很正确,看得很通透,孟氏的家风不会因片刻的感恩心而改变。”

    苏秦也颔首同意,“因此,我才着急去见赵侯,抢在孟氏之前向赵侯表明心迹,即便赵侯一时不同意,也总胜过孟氏捷足先登后,我们才姗姗来迟地表态。”

    苏秦和宁钧坐着马车来到了邯郸宫的前门,这回他们走的是正常的觐见步骤,苏秦呈交了燕国的使臣文书和凭证,在宫门外等候赵侯的召见。

    过了午时,宫里传来了消息,一名宦官出到宫门外来,宣读了赵侯召见苏秦的旨意,苏秦于是带着宁钧再次步入了邯郸宫。

    在那个宦官的带领下,他们来到了赵侯喜欢常呆的养清宫外。赵侯在吃午饭时听到了苏秦求见的禀报,匆匆忙忙地用膳完毕,即刻让人宣见苏秦。

    而苏秦和宁钧因为着急,此时都还未吃午饭,两人饥肠辘辘,但是也顾不上填饱肚子,觉得抓紧时间办正事要紧。

    宦官带着苏秦进入养清宫,宁钧仍是在殿门外等候。苏秦一人进去后,规规矩矩地行过了觐见之礼,赵侯将他让坐到半丈外的客席上。

    赵侯问道:“苏丞相早晨刚见过寡人,中午又求见,一定是又有十分紧要的事情吧。”

    苏秦朗声答道:“微臣这么频繁求见君上,实在是有些失礼,但微臣思前想后,觉得有些话如骨鲠在喉,不吐不行,而且也着实为赵国前途忧虑。”

    赵侯哦了一声,问道:“是那些东西让苏丞相如此忧虑,请尽情告诉寡人。”

    苏秦为了接着吊起赵侯的胃口,又说道:“微臣真心认为以赵国的天时、地理、人和,本不该偏安于北地,而是应有争雄天下的宏图之志。”

    他首先肯定赵侯已做的努力:“赵国历代有为的君主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到君侯时又励精图治,国力臻臻日上,正可谓鸿鹄高飞,鹏程万里。然而赵国却仍然被视为弱国,其实只因一个关键问题没解决好。”

    赵侯打心里也觉得自己的国家并不弱,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却屡被诸侯冷眼待之,为此常常郁闷不已。

    今日听苏秦说只因赵国存在一个关键弱点,他饶有兴趣地问道:“不知苏丞相所指是那个问题,寡人洗耳恭听。”

    苏秦一字一顿地说道:“我认为问题出在了赵国的对外的总体国策上,赵国长久地偏向于洁身自好,看似力求平安,实则是不思进取。殊不知,国内的和平需要有对外政策的保障,否则,就会越来越被动,穷于应付。”

    苏秦的话一说出来,马上就打动了赵侯的心,他手抚下巴的胡须,思考着,不自觉地连连点着头。他无意识地向苏秦靠近了两尺,稍显急切地问道:“那苏丞相认为寡人该如何做才能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呢。”

    苏秦留在原地,坚定地望着靠近过来的赵侯,说道:“微臣认为赵国应该彻底变被动为主动,去当出头鸟和领导者,让诸侯跟着我们的步伐来行动,服务于赵国的长久大计。”

    赵侯被苏秦的话激起了胸中的豪情,在苏秦话语的激励下,他一时觉得自己就应该是诸侯的领导者,为了达到这个宏伟目标,即便让他作出重大的牺牲,也是值得的。

    赵侯又不由自主地往前靠近了两尺,问道:“以先生之见,寡人以什么样的策略和步骤才能成为诸侯的领袖,令诸侯宾服于赵国?”

    苏秦见赵侯已经被自己说动,因而更要坚定他的决心,他条理清晰地阐述着早已成熟于胸的合纵之策,说道:

    “想要令诸侯宾从,非得有根本的战略目标,以东方诸侯立场看,合纵对秦,无疑就是最有号召力的策略,试想还能再有比这更有吸引力的东西吗?根本不会有。东方诸侯都或多或少受到秦国的威胁,所以大家才能在合纵的战略上统一起来。”

    赵侯听得入迷,不觉又靠近了一尺,几乎与苏秦面对着面了。

    苏秦接着说道:“现在关键是谁来首先发出合纵的号召,谁越早提出,谁就越是主动。赵国的长治久安正在这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之中,而非苟安以避祸。”

    苏秦拍胸脯发誓:“微臣敢保证,如果君侯任命微臣为赵国丞相,微臣将为赵国奔走游说,届时君侯可以呆在赵国就能享受到燕、齐、楚、魏、韩等诸侯送来的当地物产,而赵国可以以外交成功充分保障国内的发展。”

    赵侯听到自己可以坐收东方诸侯送来的红利,不禁心花怒放、扬眉吐气、眉开眼笑,他不自觉地一把拉住了苏秦的手,说道:

    “苏丞相一席话点醒了我这个梦中人。我孜孜以求的正是你这样的人才,赵国丞相正好空缺,寡人就封你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丞相,厚赐你足够的财物,你还有什么请求,尽管说给寡人听,只要你对我赵国忠心,我自然不会亏待于你。”

    苏秦此时长长地拜伏在席上,说道:“我愿意为赵国服务,忠诚报效君侯,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赵侯搀扶起了苏秦,说道:“你我二人真是英雄相惜,所见所思恰恰相同。真是相见恨晚!”

    苏秦也深深地点头认交,但是心里却也不由得浮出一个想法:“我以前又不是没见过你,也不是没有向你说过类似的话,是你自己充耳不闻。”

    赵侯之所以前后有别,前几个月犹豫不定,而今日下定了决心,矢志不渝地支持苏秦,其实是根源于赵国前后的处境不同,那时与此时的主要任务有所区别。

    况且奉阳君意外死亡,宣阳君作孽自取刑罚,正可谓天时与人和,都到了恰到好处之际。这也是苏秦为什么一日两见赵侯的原因。

    赵侯正欲寻找一个有才干的人当丞相,君臣同心振兴赵国。苏秦就在此时,自荐前来,而且初见就相谈甚欢。

    赵侯心情大悦,所以就与苏秦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又纵论了两个时辰,可怜苏秦连午饭都没有吃,饿得前肚皮贴着后肚皮,勉力支撑着自己,尽量抖擞精神与赵侯高谈阔论。

    后来,赵侯自己也有些说得累了,他发觉苏秦也显得很是疲惫,才主动停下了谈话。

    苏秦起身告辞时,赵侯对他说,今天天色已晚,不便再宣告任命,明日一早就把任命苏秦为丞相的诏告送到他的手中,择吉日举行拜相大典。

    苏秦又再次拜谢了赵侯,然后,辞别出殿。出来后就看见宁钧在殿门外已经困顿不堪,正焦急地盯着殿门口看。苏秦快步走过去,宁钧急问苏秦进展如何,苏秦冲着他使劲点了点头,然后两人就相随着走出了邯郸宫。

    苏秦和宁钧都饿坏了,他们都等不及回到桃花园吃午饭,就在邯郸宫外最近的一家小酒馆,要了简单的两样小菜,四块饵饼,让老板娘温了二斤“邯郸醪”,就地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等到填报了肚子,苏秦就把自己与赵侯谈话的过程简要地向宁钧说明了一遍,宁钧听到赵侯不仅要任命他做丞相,还要赏赐给他大笔钱财去游说诸侯时,很为苏秦高兴,频频举杯向苏秦表示庆贺,两人举杯快意尽饮。

    二人在小酒馆各饮了一斤酒,正好是微醺状态,坐着马车回到桃花园。诸事已妥当,不过是静候任命诏书的到达,苏秦心下踏实,更深深地感到了困意,就径直到自己的屋子里睡起觉来。

    他这一觉睡到了入夜时分,这时他被门外传来的特别嘈杂的声音吵醒,苏秦披衣出门去看究竟,刚到院门外,就发现整个桃花园被一队队手持火把的士卒给看管了起来。

    苏秦见此情景,惊诧莫名。

    他忙沿着小径向前走去,到了园子中心的一块空地上,看见一位全副甲胄的中年将官正与宁钧对峙着,那个将官大声呵斥道:“我不管你是谁,所有桃花园中的人必须全部集中在这里。所有的客人即刻散去,不得停留。”

    将官身边的士卒们也随着吆喝起来,四处驱赶桃花园中的人到广场集合,遇到来欣赏歌舞的客人,则盘查一下,如果他们客人的身份属实,就将他们驱离桃花园。
………………………………

第229章 暗算

    苏秦看到空地上已经集中了大约五十多人,其中多数是晚间为客人表演乐舞的歌舞伎人,他们身上还穿着戏装,脸上傅着粉,可是衣冠却很散乱,十分狼狈。

    宁钧威武不屈,他上前与那位将官理论,抗声道:“我们桃花园是正当经营,许多年都没出问题,今天怎么就突然来人盘查,这不是要毁掉我们的生意吗?”

    那个将官厉声让宁钧退后,不然别怪他不客气。宁钧盯着那位将官,心中不服,但是因为替朋友打理生意,自己不好随便发作,以免砸了朋友的场子,所以强忍下来。

    宁钧吓唬那位将官道:“你知道这里是谁的生意吗?竟敢随便就进来盘查。”

    那位将官指着宁钧,冷冷地说道:“什么人的生意,不就是一个燕国丞相吗?在我们这里可真不算什么大人物。该盘查照样盘查。”

    苏秦一听那人的话语,登时吃惊不已,心说:“自己买下桃花园的事情所知之人不多,不过是孟氏姐妹、姬桃和桃花园中的领班等人,怎么会这么快就传到了官府那里。看这个阵势分明是有人暗算自己。

    宁钧听了那位将官的言语,不禁勃然大怒,他说道:“外国人怎么了,难道不能在你们赵国做生意吗?你这是摆明了要欺负外国人。”

    那位将官倒也毫不含糊道:“我就欺负你们外国人怎么啦,本人就是要这么做,你爱怎么样就怎么样,本人行不改名、坐不改姓,邯郸城巡城都尉许荣就是我。”

    那个名叫许荣的将官说着,噌棱棱拔出了腰下的佩剑,直指宁钧,威逼宁钧就范。宁钧岂是好惹的人,他也手握剑柄,就要拔剑。

    就在此时,苏秦一个箭步穿了出去,他按住了宁钧拔剑的手,说道:“宁将军暂且息怒,我来和他谈谈吧。”

    许荣见一个英气逼人、精干敏捷的男子迅速站了出来,挡在了他和宁钧之间,知道此人可能正是桃花园中的重要人物。他仍然不撤剑,问苏秦道:“你是何人,报上姓名来。”

    苏秦稳住了心神,缓缓地说道:“我也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洛阳人氏苏秦是也。”

    许荣撇着嘴,傲慢地说道:“总算找到本主啦。我们接到举报,说你这里窝藏赵国的嫌犯,所以就要仔细搜查一遍,你这里不许营业,直到我们搜查有了结果后再说。”

    宁钧听后,怒不可遏,骂道:“你们这是强盗行径,分明是要陷害我们。”他本来在苏秦身后,推开苏秦就要上前理论,苏秦强将宁钧拉住。

    许荣斜着眼睛看着宁钧,将手中剑一挥,有几十个士卒就涌向了苏秦和宁钧。

    苏秦连忙打圆场道:“我们这里从没有故意私藏嫌犯,如果各位军爷要搜查,我们也愿意配合,只是,你们搜查你们的,不必把桃花园中的人都集中在这里,还是让他们也各自回屋休息吧。”

    许荣冷笑了一声道:“想得还挺美的,要回屋休息去,我们还没有去休息呢,你们就想休息。都给我老老实实地呆在原地别动。”

    许荣说着,耀武扬威地举着宝剑,在空地四周巡看了一遍,发现有人出了空地,就举剑将人逼退到空地上。

    苏秦在这个空当里,拉着宁钧的手,说道:“我怀疑是有极深背景的人故意陷害我们,所以许荣才有恃无恐,咱们必须暂且忍耐,等到明天赵侯宣布任命我的诏告到了再说。”

    宁钧听了苏秦的劝告,发觉他已有应对之策,心才踏实了下来,想想自己刚才的火气,确实也太大了,强犟下去,对桃花园中的人极为不利。不如忍耐一番。

    宁钧知晓了苏秦的打算后,心情有所好转,干脆就席地而坐,在空地上闭目养神起来。苏秦也招呼桃花园中的人坐下,就地休息一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