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见嬴怡悦目怡心、喜不自胜的样子,他也感到特别地满足,毕竟这是他给自己心爱女人的第一份大礼,能见到对方开开心心,他又岂能不心情欢畅。
苏秦开玩笑说道:“我听说你的太后宫丢失了一个凤冠,不知道这些宝物能不能值过那个凤冠?“
嬴怡也笑呵呵地瞅了一眼苏秦,说道:“哪里有什么凤冠,我是胡乱说来,吓唬唐齐和你的,没想到你们还真相信,被搞得紧张兮兮的。”
苏秦原本也是将信将疑,此时嬴怡说明,他才彻底明白自己上当受骗,他于是又与嬴怡打趣了几句。
嬴怡把玩了一会儿宝物,问苏秦道:“你原来是个穷书生,怎么突然间有这么多的钱财,又是购买私家园林,又是送给我绝世珍宝。”
苏秦觉得可以告诉嬴怡一部分情况,于是,他就将自己在厓山与盗辛的遭遇的经历,简要地说给了嬴怡。当嬴怡听说他胳膊受伤时,心疼地要他挽起了袍袖,只见那里虽然已好了,但仍留下一道血红的伤疤。
嬴怡抚摸着苏秦的伤疤,说道:“以后你再遇到相同的情况可千万不要再去冒险,什么东西都没有命值钱。”
苏秦听后,察觉到了嬴怡真心为自己担忧,他感动地抱紧了嬴怡。嬴怡也很温柔地躺在苏秦的怀里,十分珍惜与苏秦的相守相伴。
嬴怡又说道:“我嫁来燕国时,嬴驷狠心都不送什么嫁妆,让我在宫里很没面子。燕国宫室里的例钱也很是有限。
她欣喜地言道:“我还正愁身边没有几个拿得出手的值钱东西,让那些嫔妃和宫女们笑话呢,这下全有了。”
苏秦听嬴怡的话,才了解到后宫里女人之间也有攀比,看嬴怡所述状况,比民间的攀比之风更盛。他为自己的女人不平,慷慨说道:“赶明儿我再送你一些吧,把那些不服气的嫔妃们给羡慕得眼珠都掉出来。”
嬴怡却说道:“不急,咱们就先拿这几样出去,也足以让她们目瞪口呆,改日等她们再要猖狂时,再拿几样出来,让她们心服口服。”
苏秦点了点头,心想:“后宫的嫔妃们遇到嬴怡这样一位精明又好胜的太后,哪个敢不服气,一旦有人不服气,还不得让她给算计得服气了才了事。”
两人聊着聊着,夜以越来越深,但二人仍然很有兴头,其间彼此早已是把持不住,一边聊,一边饮,一边取欢,春风无度。
他们本来都是贪欢之人,本性又少拘束。苏秦感念嬴怡的恩情,嬴怡深谢苏秦的大方赠与,彼此都毫无保留。说得兴起就取欢,深情过后再吃几杯酒,接着继续私聊。
在冬日的北方燕国,在窗外仍然是寒气逼人的季节,他们厮守在炉火映照下温暖如春的内室中,在衾被之下,在几席之上,留下了深情蜜意。
二人仿佛又回到过去的状态之中,不可自拔。只是分离日久,前日在宫中又不能放肆,今日在自己的爱巢中,哪还有什么顾忌。
嬴怡一晚上投怀送抱、云娇雨怯,苏秦英气勃发、舍我其谁,二人心醉神迷、如胶似漆。
在余兴才歇的时际,嬴怡紧紧依偎着心爱的男人,她温柔地抚摸着苏秦的胸膛,说自己又一次体会到了人生痛彻的快乐。
而她自己愿意与苏秦一同远赴天涯,过一个与世无争的生活。
苏秦说道:“我的大志还未实现,等我完成了自己追求的目标,我就与你归隐山林,再也不理世事。“
嬴怡盯着苏秦道:“这可是你说的,可千万不能反悔,如若反悔,我绝不放过你。”
苏秦指天发誓,说道:“我苏秦今日就立此誓言,他日如反悔,天打雷劈。”
………………………………
第212章 命运的转折点
苏秦誓言将来带着嬴怡共赴二人天地。 嬴怡见苏秦的话发自真心,也很感动。她幽幽地问道:“你到燕国来,就甘心当一个中宫大夫吗,这样能达到你的目标吗?
苏秦叹气道:“我岂能甘心如此,不过,燕侯好像对我的合纵之策毫无兴趣,我几次提起,他都不耐烦地拒绝了我。”
嬴怡就让苏秦把他进谏燕侯姬升的情形复述了一番,嬴怡听了以后,摇了摇头,说道:“看来你对燕国的内情还不是很了解,你向燕侯所讲的那些,都与他的切身利益没有太大的关联。”
苏秦“哦”了一声,兴趣陡增,直了直身子,认真倾听精明的嬴怡继续分析。
嬴怡又说:“燕侯这个人目光没有那么远大,也没有什么野心,他最关心的是眼下的事情,所以才不会管你的合纵不合纵呢。”
苏秦听了嬴怡的分析,觉得很透彻,他不住地颔首,他也渐渐地琢磨明白自己的言语为什么打动不了燕侯了。
他认识到:自己的话显然不对燕侯的胃口,而要想说动燕侯,还是要从能震动到他的地方入手。钓鱼要知道鱼儿想吃什么饵料,这是再显然不过的事实。
苏秦点着头,问嬴怡道:“燕侯没有心思去管诸侯之间的争霸,但他总是要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的吧,那他就需要在开战或和谈之间做出选择。”
他补充道:“燕侯总不能老是当缩头乌龟。即便他愿意缩起了头,可是邻国仍然是要逼迫他做出选择。”
嬴怡望了苏秦一眼,心想自己的情郎究竟还是个聪明绝顶的才子。
她又提示苏秦,说道:“燕侯最在乎的就是与赵国和齐国的关系,这两个国家随时可以跨越边界,入侵到燕国来,所以他总是胆战心惊地观察着这两个国家的动向。”
嬴怡的话启发了苏秦,他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思路。苏秦想出了说服燕侯的绝妙入手之处。
他接着嬴怡的话茬,说道:“那我就从他时刻关注的与邻国的关系说起,他不是惧怕赵国和齐国吗?如果我说合纵能带来这两个国家与燕国的和平,那他总该动心了吧。”
而嬴怡仍然是流连地摸着苏秦的脸庞,听了苏秦的主意,觉得他找对了路子。
嬴怡轻轻在他的脸上拽了一下,赞同说:“你这回才算是说到点子上了,照这个思路来,燕侯姬升一定被你给诱惑住了。”
“可是,你终究还是要感谢我的提醒吧。”嬴怡也毫不掩饰不无得意之态。
而苏秦显然激动起来。他紧紧地拥抱着嬴怡香肌玉体的**,亲吻了嬴怡多次,说道:“你可真是我的贵人,几次都是你来救我,我可要好好服务你一番。”他说着就搂着嬴怡,将她压在身下,再次亲热起来。
苏秦和嬴怡你侬我侬地过了一夜,第二天很晚才起床,等到嬴怡吃过早饭,收拾妥当后,已接近了午时。苏秦又赶着马车将她送回到宫中,因为苏秦中宫大夫的身份,再加上太后的令牌,一路顺利同行,毫无关碍。
苏秦在宫里当差,和宦官们日渐熟识,他决定打通宦官,再次试一下说服燕侯姬升。
这天上午,苏秦见燕侯下了朝后,习惯性地又独自到御书房里打发时间。燕侯身边的宦官都收到了苏秦的见面礼,为他疏通和安排。那日当值的宦官见状,连忙给苏秦送信儿。
苏秦听闻出了机会,于是赶来了御书房外等候。当值宦官示意他少做停留,容他再观察一会儿。
没多久,那宦官瞅准了燕侯无聊地乱翻书简的时机,进去禀报:“中宫大夫苏秦已在门外等候多时,说是有要事求见。”
燕侯本来闲呆着,懒懒地翻了翻眼皮,心说:“且让他进来,看看有什么新鲜事。”他于是吩咐当值宦官:宣苏秦即刻觐见。
苏秦进到殿中,长跪在地上,施礼毕,说道:“微臣深受君恩,常思粉身以报。”
燕侯点了点头,受用他的衷心。苏秦观察到燕侯的满意表情,直言起来:“微臣愿为君侯分忧。我听说君上一直有隐忧,担心那虎狼之心的赵国和齐国入犯边境,不知是否真有其事。”
苏秦提出问语,知道燕侯可能会不置可否,所以他不待燕侯回答,紧接着就说道:“如果此事属实,则臣有万全之策,能解君上百年之忧。”
燕侯听着苏秦一口气说了一连串紧锣密鼓的话语,因为事关他自己国家的切身利益,所以渐渐产生了兴趣。
他不由得询问了一句:“你有什么样的良策,能化解两个邻国对我燕国的敌视,消弭兵戈?”
苏秦见自己的言论终于引起了燕侯的关注,喜上心头,但表面上仍不动声色,接着说道:“微臣游历各国,结识了赵国和齐国的权臣和显要,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如果君上能给微臣一个恰当的身份,微臣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沟通燕、齐两个国家,共同商谈和平大计。”
燕侯看了苏秦一眼,判断着苏秦的话语的真实性,他知道苏秦在各国的名声,要说他与那些国家的权臣都成了好朋友,那显然是言过其实。
但是苏秦毕竟是结识他国一些有地位的人的,这一点就大大强过了燕国的本土人士。如果自己给他一个名分,付出的不过是一个虚名,但有可能得到的却是燕国盼望已久的和平,这件事情还是很合算的。
燕侯想到这里,心里开始松动,对苏秦的话比先前明显重视了,他又问道:“你去赵国、齐国商谈和平,总要有一个明确的思路,不知你是如何考虑的。”
苏秦听出燕侯有意给自己一个名号,心想自己又向成功迈进了一步。
他趁热打铁,继续打动燕侯:“微臣一贯主张合纵之策,天下人皆知,微臣就仍以合纵为名,拉拢这两个国家,如果他们加入了合纵,岂不是就不会再对燕国兵戎相向了嘛。”
………………………………
第213章 一日身价倍增
燕侯听了,眼睛一亮,他之前听苏秦所说的合纵之策,不过是要联手抗秦,与自己关系不大,今日再次详听,发觉合纵还真有对燕国有利的一面。
所以,燕侯就对苏秦说道:“如此看来,你是已有胜算的了。寡人国家虽小,但何吝惜一个名号,不知你想要一个什么名号?”
苏秦知道二人之间的谈话进入了实质问题,燕侯在这个骨节眼儿处,可能会有退缩。但既然等待到这样的好机会,拼一次又如何!
苏秦心一横,胆气一壮,就勇敢地说出了自己的要求,他说:“微臣希望君上能封我为丞相,不过,我这个丞相不理朝廷实务,而是专门与他国和谈,也就是相当于一个外相。”
苏秦开口就要丞相,确实使燕侯心惊,这个职位可是仅次于国君的重位。燕侯还在琢磨、犹豫的时候,苏秦赶紧补充说明道:“微臣当然知道丞相位高权重,但臣所要的不是实权,而是名号。”
他打消燕侯的顾虑说:“微臣之所以要这个极高的名号,也是为了能够引起邻国的重视,否则,如果燕国派出的不过是一个大夫,赵、齐两国如何能派出丞相级别的人来和谈。”
他做出痛心疾首,功亏一篑的惋惜,加重语气说道:“那样,结果只会无功而返。望君上三思。”
燕侯听后,觉得苏秦说的句句在理,丞相的封号不过是一个空的名称,如果真的按照苏秦所言,又不会影响到燕国的大政。
然而,如若苏秦所说的能实现,真的就换来了与赵国、齐国的和平,那可算是得了一个大大的实惠。权衡之下,燕侯觉得这笔买卖还算是挺合算的。
燕侯放下了手中的书简,双手紧握着,难得地显出下决心的神态。他拿定了主意说:
“既然你能到赵国、齐国为寡人争取和平之局,寡人又何必在乎一个丞相的封号,我这就派人刻一个印章,赐给你就是了。不知你还想要寡人如何资助于你?”
苏秦这时表现出诚惶诚恐的样子,深深跪拜,再行重礼,说道:“微臣不需要君上的过多资助,只要一辆与丞相身份匹配的马车即可。微臣之所以愿意冒险远赴他国,不过是见君上为国忧思难抑,决心为君上分忧。”
燕侯见苏秦的表情,又听了他的话语,心里有些感动,不住地点头,表示对苏秦赤诚忠心的赞赏。
苏秦接着又说道:“微臣还有最后一个请求,微臣希望君上能在大殿上举行册封典礼,以昭告天下人您的决定,这样微臣就可以更理直气壮地与邻国谈判。微臣之所以有此请求,实在也是为燕国着想,而且这是微臣最后的愿望,再无他求。”
燕侯一听,觉得你苏秦还真是蹬鼻子上脸,没完没了啊。可是,他转念一想:自己已经连印章都答应刻给他了,又何必再在一个仪式上与他计较?于是,燕侯也点头同意。他吩咐身边的宦官,立刻前往中书令唐齐之屋,将自己的决定告诉他,让他记录下来,着手办理。
苏秦这才怀着欢欣鼓舞、惊喜若狂的心情告辞燕侯出殿。当他回到自己办公之所的以后,就再也压抑不住春风得意的内心,想想之前自己所经历的挫折,再想想今天扬眉吐气的时刻,他激动得一掌击打在面前的几案之上,愣是将一个木头做的几案一击而裂。他的手掌也顿时红肿了起来。
第二天上午,燕侯就在宫内的正殿举行了盛大的拜相仪式,众大臣听说燕侯要拜相,都以为是燕侯要任用燕国极有声望的人出任丞相,没想到仪式开始,却是苏秦从朝臣中站出,接过了燕侯手中的相印,众人皆瞪目结舌。
一场拜相典礼之后,随着消息的逐步向外传播,苏秦顿时在燕国和其他诸侯国声名鹊起,人们都在传言着他的神奇之处,说他是在一夜之间,靠三寸不烂之舌,说动了一国之君,白衣而取丞相,真乃当今天下第一舌辩之士。
燕侯自己没有怎么关心苏秦的传闻,他压根儿就不去那么想,可是苏秦自己却是有意为之,他完全可以不声不响地拿过燕侯赐他的相印,到邻国去游说,但是那种局面离他的设想很远,远非他想要得到的效果。
如今燕侯登殿拜相,局面竟然有了峰回路转、沧海桑田的变化,从此,苏秦不在是那个饱受人歧视、冷眼的人,而成了一个令人不得不侧目的人。
苏秦拜相的当日,他回到紫曦园时,宁钧、陆里、吴景等好朋友,以及紫曦园中的佣人,等等,都在门口等候迎接。
苏秦乘坐着燕侯赐给他的丞相的马车,风风光光地穿过蓟都的街道,稳稳地停在了紫曦园门口,苏秦下了车,众人纷纷上前行礼,苏秦不觉眉开眼笑、心花怒放,他给众人还礼后,与大家进到了园子里。
苏秦下令众人在园中纵情欢饮,大家于是就摆酒设宴,觥筹交错,狂欢一日。到了傍晚时分,苏秦又让宁钧去宫室中悄悄去迎接嬴怡过来,宁钧点头答应。
宁钧到太后宫求见嬴怡,此时她也正等候着苏秦的消息,上午登殿拜相时,嬴怡不便出席,但是心里牵挂,所以就派出宫女们探听详情,随时向自己报告仪式的进展过程。
等到仪式顺利结束,嬴怡不禁拍起手来,她拍了两下,很快就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吓得吐了吐舌头。
嬴怡这时看了看自己的身边,还好只有从秦国带来的心腹侍女。嬴怡看着华婉等人,突然想起了苏秦和她交代过的要刘平和向榕两个人到紫曦园帮忙的事。
她想:“事不宜迟,苏秦那里正是需要人的时候,抓紧时间办理为好。”
嬴怡派出任娇、朱琼两个宫女,让她们手持太后宫令牌,即刻出宫去找刘平和向榕,让他俩以太后有命为由,马上辞掉旧东家的职位,进宫来见太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