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代年少,活计不多,站在院子里找活干,发觉师父抱着东西出来,正要上前帮忙,却见他亲自动手装行李,也感觉到了一丝异样。
鬼谷先生将书箧放好后,若无其事地走到苏代面前,询问他准备得如何。苏代认认真真地回答:“我的行李甚少,早已经收拾好,只是一个很轻的挑子而已。”
鬼谷先生摸摸他的后脑勺,满意地点点头。这个少年看着稚嫩,其实心智比较成熟,有时比年长他十几岁的苏秦和张仪更沉稳一些。
他因父母双亡,从小寄养在苏秦家里,苏秦待他如同亲兄弟。五年前,苏秦跟随鬼谷先生学艺,他央告着苏秦一起追随了来。
鬼谷先生心想:“他幼年不幸,倒要比同龄的人早熟很多。”他嘱咐苏代清点一下大家的行李,自己走向厅堂,想着去探视一下孙膑的情况。
此时天色已经微微发亮,天空阴云密布,看来会有一场不小的雨,鬼谷子想要和孙膑商量一下动身的时辰。
就在他双脚迈上厅堂的台阶时,从院子大门外飞奔而来一个兵士,跑得十分匆忙,两步跨过台阶,撞进厅堂之中。
鬼谷先生未料到他如此着急,猛地被他一带,身体歪向左侧,打了个趔趄。
只见那个兵士跪倒在孙膑面前,大声报告:“禀报军师,前面三里外发现一群带着武器的人,大约二百多人,正迅速向前移动,看来目标就是孤化阁。”
孙膑闻听,眉头一皱,心说:“我正担心半夜里逃脱的刺客会引来大批敌人,没想到他们行动如此之快。”
不一会儿,田铭也急匆匆地赶到。他昨夜差点被军师责罚,对自己的失误很是懊悔,于是小心地安排了后半夜的警戒,他将前沿岗哨布置到孤化阁前三里外,亲自一路巡逻。
刚才,前沿岗哨发现敌情,他得知消息后,命令传令兵飞奔向军师禀报,自己随即快步赶来与军师商议对策。
孙膑看着满脸汗水的田铭,对他这次所布置的警戒甚是满意,然而,他发现田铭面露惊慌之色,便又觉得他年轻气浮,未经大事,临阵经验尚很欠缺。
孙膑苍白的脸上不露任何表情,显得十分沉静,脑海中却飞速思考着各种应急计策。
田铭有些着急,建议道:“敌人人多势众,我们赶紧收拾行李从山后撤离吧。”
鬼谷先生看了一眼田铭,嘴角浮上一丝浅笑之色,他哂笑田铭虑事未全,但并不多言,而是等待孙膑做出决断。因为孙膑经历过更多实战,齐国的兵士是他带来的,由他来指挥最好。
果然,面对紧急情势,孙膑没有再求教于别人。他断然道:“敌人已在三里之外,我们即便撤离,他们也会快速追赶上来,如在半路遭到围困,更是死路一条。眼下,莫不如请师父先行撤离,我们在此抵抗一番。等到敌人攻入孤化阁,师父早已脱离险境。”
孙膑抱定拼死保护师父的决心,但鬼谷先生怎能答应,他坚决不肯先撤;这时,闻讯赶来的苏氏兄弟和张仪站在堂上,也跟着着急;田铭更是一筹莫展。厅堂之上形成了僵持的局面,如果一直这样拖下去,恐怕是任何人都走不了的。
少年苏代从众人中挺身而出,他上前两步,向鬼谷先生和孙膑长揖一礼,开口言道:“弟子不才,有一计策,不知是否可行?”
孙膑盯着苏代,觉得他小小年纪,能有什么妙计,一脸狐疑。鬼谷先生素知他人小谋多,鼓励他道:“有何计谋,但说无妨。”
苏代一脸严肃说道:“弟子请师父和孙师兄一起先行撤离,我与师父身材仿佛,可巧扮成师父模样,在此与敌人周旋,等敌人发觉之时,二位均已远离了险境。”
除鬼谷先生之外,大家都暗赞此计甚妙。孙膑没料到少年苏代竟然有如此谋略和勇气,对他刮目相看,心想:“假以时日,此子会是个深谋远虑的帅才。”
鬼谷先生却不忍让年少的苏代替自己涉险,他还是摇头反对。苏秦、张仪纷纷站出身来,抢着要扮成师父模样诱敌,可是遭到了孙膑的否定,因为苏秦个高,张仪壮实,身形都与鬼谷先生相差太远。
孙膑见众人议论纷纷,心知如不尽快拿定主意,于大家十分不利,因此断然做出了决定:由苏代扮成鬼谷先生留下,再派田铭率二十名兵士把守孤化阁,其他人尽快向山后撤离。三个时辰后,苏代和田铭率兵士突围下山,三天后在齐国边境城池定陶会合。
苏秦比苏代大十来岁,从小带着弟弟长大,兄弟情深,实在不愿丢下苏代。于是请求留下来陪同守卫。孙膑看他情真意切,于是勉强答应。
鬼谷先生还坚持己见,孙膑不由分说,命令三名兵士搬运鬼谷先生行李,另外两名兵士半搀半架鬼谷先生,不由分说地撤离。
鬼谷先生看木已成舟,无奈只好听从安排。然而内心仍依依难舍,拉着苏秦和苏代的手,担忧着他俩的安全。
他老眼中泛着泪花,一再叮嘱他俩:“如果守不住,就尽快撤离,不必管撤退时间是否已到。苏秦和苏代也含泪答应。
时间不容拖延,张仪前面带路,轿夫抬起孙膑的轿舆,兵士们夹扶着鬼谷先生,十多人迅速向山后撤走。
此时,天空中低沉的阴云里传来阵阵闷雷的声音,东南风骤起,零散的雨滴飘散下来。
………………………………
第9章 金蝉脱壳
田铭将兵士分为三组,两组兵士为作战主力,人人箭袋满载,胯下佩着剑,等待敌人靠近后,先以弓箭迎敌。
第三组兵士做预备队,随时应对出现的危急情况。田铭的布阵显然深受孙膑的影响,孙膑用兵就要求保留三分之一的兵力做后手,关键时突击出去,令对手猝不及防,效果奇绝。
苏代这时已经穿好师父的衣服,又匆忙找了些白色的毛丝粘在脸上扮胡须,靠近了看,当然能发现破绽,但从远处看,很难分辨真假。
苏代向田铭建议,自己先到院子外面走动,装作散步闲逛的样子,以引诱来犯之人,使他们确信鬼谷先生仍在孤化阁。
苏秦担心苏代安全,提出他也可以与苏代一起散步,这样更能增加诱惑性。田铭点头同意。
约摸半个时辰之后,成群的人马出现在一里开外,走在前面的是高胜和另外一位身材魁梧的大汉,高胜依旧穿着黑色的紧身短衣,魁梧大汉则是一副商人的绸缎装束。
他们身后的人马则穿着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衣服。有的是农夫模样,有的是商人模样,有的是黑衣武士,等等,不一而足。
苏代和苏秦站在院门外,远远望着这群人,等着他们靠近,当他俩确信敌人发现自己时,假装慌里慌张的样子,逃跑到院子里,然后紧闭上院门。
田铭见苏氏兄弟完成诱敌任务,命令留下来的兵士搬运来鼎镬等重物,堵上了院门。
敌人果真中计了。高胜看到假鬼谷先生和苏秦在外面晃荡,指点着他俩,告诉魁梧大汉道:“高个子的那个人是苏秦,身着灰色布衣的白胡子老头大概就是鬼谷先生。”
魁梧大汉叫来夜里刺探情报的两名黑衣人,询问他俩孤化阁外散步人有没有鬼谷子。两名黑衣人其实前夜黑灯瞎火的也没看清楚鬼谷子的模样。他们隐约看到了苏代的白胡子,再看看身形也相仿,于是频频点头。
高胜和魁梧汉子望着假鬼谷子和苏秦急忙逃回孤化阁,神色慌张,认定他们是没有丝毫防备,被黑压压军阵给吓着了。高胜与魁梧汉子彻底放下心来,对着逃跑的苏代和苏秦捧腹大笑。
魁梧汉子口中发出前进的号令,伸手一挥,指向孤化阁,二百多人就向孤化阁扑了过来。
等到敌人靠近到孤化阁六、七丈远的时候,院子里的田铭命防守兵士分三个梯队,轮次上前开弓射击,只见密集的羽箭象雨点般飞向进犯者。
由于轻敌大意、毫无戒备,加之距离又太近,冒险进击的秦人根本来不及闪避,羽箭都深深刺入身体,有的甚至贯穿胸部。他们接连倒地,鬼哭狼嚎,惨叫声一片。
高胜和魁梧汉子,一个持剑,一个持弯刀,手忙脚乱地拨打来箭。高胜有火精剑护身,没有大碍。再看魁梧汉子却狼狈万分。他饶是又躲又挡,还是被箭射中了大腿和肩膀。
魁梧汉子赶快喝令秦国人马向后撤退,可就是这一会儿的工夫,倒下者已近一半。
秦人急速后退,一直退到羽箭攻击范围之外才站稳脚跟。魁梧汉子包扎着伤口,心中恼怒异常,直后悔自己的轻敌,导致如此狼狈不堪。
他看高胜倒是损伤不大,不禁十分艳羡高胜的宝剑,盯着火精剑,眼里都要喷出火来。
田铭这边则是欢声雷动,兵士们扬眉吐气,士气高涨。
苏秦和苏代将田铭拉到一旁,苏秦说道:“公子首战告捷,可喜可贺,然而切莫大意,敌人不会善罢甘休,一定还会发动攻击。我们的羽箭所剩无多,公子计划以什么方法退敌?”
田铭刚才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听罢苏秦一席话,不由得胆战心惊。刚才兵士们为了退敌,尽力放箭,所剩羽箭有限,想要再次如法炮制打退进攻,已不可能。
“那我们该怎么办?”田铭急切地向苏氏兄弟问计。
苏秦出了一个主意,他认为:敌人首战遭挫,下一步一定会格外小心,莫不如趁此机会撤退,留一个空院子给他们,等他们发现时,大家已远离险境。
田铭一听,犹豫未决,他还想着再打一阵子,而且孙膑交代要守三个时辰,现在时间还未到,就此撤退是否合适?
苏代赞同苏秦主张,也劝说田铭:“公子放心,敌人再次进攻时,定是谨慎小心,等他们摸到孤化阁里,不知过去了多少时辰。”
在苏氏兄弟的力劝之下,田铭最后答应下来。
此时,经过一阵风雨,孤化阁土砌的院墙已经松软,众人从靠近山边的墙角掏了一个洞口,鱼贯而出,顺着山后的小路,踏着泥泞,迅疾撤离下去了。
再看高胜和魁梧汉子那边,他们好不容易才缓过神来,他俩仔细观察着孤化阁这边的状况。可是足足过了一个时辰,那里仍然毫无动静。
两人决定再试探一番。魁梧汉子挑出三十名精壮的人做随从,小心翼翼摸向孤化阁。他们一边走,一边时刻戒备着院子里的来箭。
在二十丈之外,魁梧汉子站定了,向孤化阁里的人喊话:“鬼谷先生且听我一言,在下秦国大将公孙延,冒昧来访,惊扰了阁下。”
他稍作停顿,见院子里没反应,接着再喊道:“我们是怀着由衷的诚意来邀请你的,恳请先生到我们秦国一游,你将是秦国最尊贵的宾客。你大可不必多虑,我们绝不会伤害到先生。”
说完后,名叫公孙延的魁梧汉子静立在那里等待着回话。可是,很久都听到对方的回应。他心中起疑,不知对方是何盘算。
高胜这时从后面上来,他看公孙延在那里费口舌,心想仅凭言辞,根本说动不了对方,此前他已再苏氏兄弟和张仪身上试过,毫无效果。
但公孙延常以自己的能言善辩为傲,因此,高胜倒要看看他的口舌本领。
公孙延本是魏国阴晋人氏,在魏国受封将军,驻守阴晋。但他在秦魏阴晋一战中毫无抵抗就投降秦国,得到了秦君嬴驷的嘉赏,封他大良造的爵位,位列二十等爵位的第十六等,距离最高等级的彻侯只差四级。高胜等秦国本土人士,对此重赏颇有微词。
公孙延又频繁地向孤化阁又喊了好几通话,仍不见动静。高胜乐了,心想:“你的口舌再好,不也是废话!”他于是向公孙延建议:队伍原地不动,再观察一番。
公孙延却已羞愤难平,他下令剩下的人,分成三面,散开队形,慢慢向孤化阁靠近,如果发现里面放箭,设法引诱对方多放箭,待箭势一缓,立即加快行军。
公孙延精心地布置了一番,可是等到他们缓缓推进到孤化阁,小心地进入到院子中,再细细搜查了一遍,才发现早已是人去楼空。
公孙衍和高胜再次大呼上当。可是从他们发起第一次进攻以来,时间已然过去了哪止三个时辰!
………………………………
第10章 兄弟离别
公孙延不甘心地东找找、西瞧瞧,还真给他发现墙角的洞口,他求功心切,顾不得伤兵,也不与高胜商议,领着四、五十人,顺着山路追了下去。
高胜见公孙延蛮干,心中暗骂:“竖子简直疯掉了。”无奈也领着自己的弟子紧随在后。
此时,风雨大作,路上湿滑难行,众人直叫苦。公孙延严令不得减慢行军速度,一路上很多人摔伤在地,可是被公孙延用刀逼迫着爬起来,继续行进。
与公孙延的队伍相比,苏氏兄弟和田铭的撤离速度则慢了很多。
兵士们被一场大胜冲昏头脑,一路上磨磨蹭蹭,尽管苏氏兄弟一再催促,可是风大雨大,山路陡峭,兵士们害怕摔下山崖,根本不愿冒险加快速度。
苏氏兄弟着急上火,田铭却颇有些不以为然,心想:“敌人未必会在大风大雨中追赶过来,即便他们追来,这样难行的道路,也快不到哪里去。”
这样想着,田铭便放松了警惕,因此兵士们行军速度慢,他也不甚催促,中途有兵士摔伤,其他人还要腾出手来,扶携着慢吞吞落在后面。
如此行进了三十多里,前面的人已经到了山脚,后面还有些兵士远在五、六里之外。
田铭命令兵士在山脚下稍事休息,吃些干粮,顺便等着后续兵士赶上。田铭掏出小米做的饵饼慢慢嚼着,足足吃了有半个时辰,兵士们还未聚齐。
正用餐时,忽见山上忽然跑下来一个兵士,他扑通一声跪倒在田铭面前,大声报告:“公子大事不好,秦国人追了上来。”
田铭闻听,大惊失色。他匆忙将未吃完的饵饼一丢,高声喊叫着,要兵士们停止休息,马上整装出发。
苏氏兄弟也听到了秦国人追上来的消息,他俩简单商量了一下,最后由苏秦走向上前去,说出两人的主张。
苏秦劝田铭道:“公子稍安勿躁,敌人既追到这里,想必是决心穷追到底。我等继续向前,势必会危及鬼谷先生和军师的安全。于今之计,我们莫不如撤向山上的密林中,引诱敌人迷失追击方向。”
田铭一听,心中不快,心想:“好不容易从山上下来,再往山上去岂不是死路一条。你二人救师父心切,我们可还要活着回到齐国。”
他心中这样想,嘴上却不能这么说,坚持要队伍快速沿路向前,并称这是军师临行前的指令。
苏秦鼓动巧舌,好说歹说,田铭就是不听。苏秦不停地劝说,惹得田铭心烦意燥,就连齐国兵士们也已向他怒目而视了。
苏代从旁观察,已看出田铭心思,他于是提出一个折衷的办法:苏氏兄弟向右面山上的密林中去,田铭带着人马继续向前,兵分两路,虽不能完全吸引开敌人,但至少可以使敌人分兵。
田铭痛快地答应了,他心知秦国人的目标在于鬼谷先生,如此一来,则自己会安全很多。
于是,苏氏兄弟向密林中去,田铭也不等没赶上来的齐国兵士,自顾走了。
苏氏兄弟向右侧山林里爬去,到林边了。苏秦突然让苏代将鬼谷先生的装扮换给自己,苏代惊问其缘由,苏秦不回答,只是让他尽快换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