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而在操作过程中有什么不当的表现,导致阴沟里翻船,真的让对方的诡计成功了,那才是笑话呢!”
“好吧,我开玩笑的!”鲍鸿摆摆手,笑道,“以先生的能力,自然是谋定而后动,这个我还是放心的。”
“也罢,分析就分析到这里吧!”鲍鸿继续说道,“咱们就说具体怎么应付吧!”(未完待续。)
………………………………
第150章 指导!
“也罢,分析就分析到这里吧!”鲍鸿继续说道,“咱们就说具体怎么应付吧!”
“能打就打,不能打就守,连守都守不住那就只能跑喽!”李左车耸耸肩,笑着回应道。
“说了半天,还不是直接先打嘛!”鲍鸿也是笑着说道,“其实这样也好,正好这两天大家学习了不少的理论知识,现在有机会加以实践,再好不过了。”
“既然要战,那就严阵以待呗!”李左车笑道,“狮子搏兔尚且全力,更何况从人数上面来说,双方貌似只能说是势均力敌吧。”
“那就迎战吧!”鲍鸿笑道,“首先还是要让斥候继续查探情况,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真让对方来个示敌以弱,大军掩杀,那我们才叫傻了呢!”
“不错!”李左车笑道,“斥候的力度是要绝对保证的,那么接下来呢?”
“接下来?”鲍鸿想了想,这次却是以征询的口气询问道,“一般就是乘着对方初来乍到,立足未稳的时候主动出击一把?”
“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方案!”李左车点点头,笑道,“那要怎么来个突袭呢?”
“额,反正乘其不备嘛,不是立足未稳,就是还在行进途中之类的。”鲍鸿笑道,“或者晚上偷袭?一般第一晚偷袭比较多,对方反而会有所戒备吧?”
“这个不是说你戒备就有用的。”李左车笑道,“行军数日,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士兵心里必然是放松下来,哪怕主将有所安排,也只能是略作防范,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士兵的心理!”
“好吧,那就是说,他们到的第一晚夜袭也是有效的了?”鲍鸿点点头,李左车都扯上心理学之类的玩意了,那还说什么啊。
“那具体怎么安排呢?”李左车微微一笑,继续说道。
“这个的话,开城门再杀出去貌似动静太大了,难道要预先在城外埋伏?”鲍鸿想了想,开口说道。
“对方哪会驻扎在这么近的地方啊!”李左车闻言,无奈吐槽道,“要是对方都已经驻扎到能够听到城门动静的地方,那也注意到动静也没用了,大军一涌而出,还没等他们准备好,就已经杀入营中了。”
“可是对方必然会派遣斥候前来盯着城门吧?”鲍鸿倒也不在乎被李左车吐槽,继续说道。
“斥候哪有这种效率啊!”李左车无奈道,“要连城池的动静都被外面看的一清二楚,那还谈什么偷偷开门派人出去求救什么的啊。”
“好吧,说的有道理!”鲍鸿点点头,李左车说的也对。要是跑过来把城池一围,出城的动静就看的一清二楚,那各种突围出来求救的事情也都不会发生了。
毕竟,人家要是一开始就注意到你派人出来求救了,那大军盯着阻截,能跑出去的估计要都是实实在在的万人敌才是。
那么既然这个假设不成立,反过来说就证明了斥候对城池的监控不可能达到这一步。
“那要不要在后面预先派人埋伏,做好拦截工作?”鲍鸿点点头,继续说道。
“没意义!”李左车笑道,“咱们双方的人马本身差别就不是太大。而且对方不过是刚刚经过操练的黄巾士卒,很可能就像你前面说的一样,只要是开始溃败,那么很容易就会直接投降。所以,根本就不需要派遣人马去拦截什么的。”
“嗯!”鲍鸿点点头,拦截这个没必要也是正常的。人家黄巾军又不是曹老板那种变态,赤壁大败,回头还能整合残部跑路,甚至接连遭到张飞、赵云等人率军阻击都能继续跑路,那种军心凝聚力,完全是眼前的黄巾军不能比的。
这就要考虑冷兵器战争什么时候就会溃败的问题。
古代战争失败方的损失构成一般来说分成僵持阶段的伤亡和被追杀时候的伤亡和逃亡,古代战争的常态是近距离交战和密集阵,导致了一旦失败,被追杀和践踏导致的伤亡要远远超过僵持阶段。在军队崩溃之前的僵持阶段,失败方到底承受了多少伤亡?
就这个问题来说,军队的素质算是其中比较重要的条件。
没受什么军事训练的军队一触即溃那是必然的,因为这些人不知道面对对方的攻势该怎么做,不懂怎么做就会害怕,害怕就跑。
接受训练越多的部队士气越高,越不容易撤退,因为他们都知道怎么做,知道怎么做能保住性命,而不是怎么跑能保住性命,他们也知道在战争各种情况中,最容易失去性命的不是奋勇作战,而是后退被追杀。
按照一般的认知,基本上从一成的伤亡开始,农民兵之类的就容易开始溃败了。而上了两三成,基本上再精锐的部队也很难挡得住。
不过,另一方面来说,部队素质是自身的问题,但是头脑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就是统帅、士气等等也会有巨大的影响。
所以古代本阵的稳定很重要,只要主阵帅旗不倒,周围的方阵就不会崩,能继续鏖战。一旦主阵动摇被打开突破,就会引发全面崩溃。
就以三国的故事来说,典型的例子就是曹豹率领的丹阳精兵。
这是陶谦的老本,他自己就是丹阳,作为徐州的老军阀,陶手中虽然没有好的战将,但是握有一支精锐的“丹阳兵”,因此也可以对抗曹操这样的大鳄。“丹阳山险,民多果劲,好武习战,高尚气力,精兵之地”,刘备增援陶谦的时候,陶谦赠送了数千丹阳兵给刘备。后来随着刘备转战千里的部队,就是这支精兵。在刘备那段时间的艰苦战斗中,丹阳兵为刘备断后立下无数功劳。
还有少许残留在当地的丹阳兵,他们成为好生食鱼鳖的广陵太守陈元龙部下,就是这点儿丹阳兵,后来竟然击退了小霸王孙策的渡江攻击!
而到了曹豹手里,可谓是一将无能,害死三军。
这家伙草包一个,带着如此凶残精锐的兵种出去作战,结果被前来讨伐徐州的曹老板完败。要说曹老板厉害那不假,可要说一方诸侯陶谦的抵抗力度就这点,也是呵呵了。(未完待续。)
………………………………
第151章 安排
当然,这种事情你不能指望着对方将领坑爹来获得胜利。
陶谦他们那会毕竟是太平盛世待久了,着眼点更多在于平衡世家,巩固地方权势。不得不说,仅凭这一点就导致了这些老牌诸侯和新生代的那些诸侯的差距。
徐州历来不缺名帅猛将,即使在东汉三国时期,吴魏两国许多大将皆出自徐州境内,如臧霸、孙观、徐盛、吕岱等,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皆出身贫寒。
而徐州牧陶谦此人却喜贵嫌贫,看不起寒门之人,所以一个个帅才将才皆流落他乡。而曹豹作为世家中人,甚得陶谦信任。
在和平时期,为了地方统治的稳固,这么做其实是无可厚非的。刘表单骑定荆州,也是和蔡家等地方豪强进行合作,才能彻底巩固统治。
不过真要到开战的时候,这些人的节操、血性那就没法保证了。
曹豹还敢带兵出去,蔡瑁那群人直接投降,益州那群人更是早早的和刘备勾搭灭了刘璋。
反过来说,义军在这方面应该算是比较靠谱的,虽说也不排除个各种安插、培植亲信的事情,不过相对来说,能力上面还是比较可靠的。
“那就只要考虑怎么击溃对方的问题了!”鲍鸿笑道,“铁骑踏营应该是有必要的吧,相对来说,铁骑冲锋带来的冲击力,威慑力要比步兵强大得多。”
“还有呢?”李左车点点头,继续追问道。
“还有什么?”鲍鸿疑惑道,“铁骑踏入营中,造成混乱,就能够导致对方炸营。尤其是在晚上,目不能视,不明所以,必然是乱作一团,相互踩踏。到时候中军步兵主力掩杀过去,一战而胜!”
“杀人常放火,这还用这着说吗?”李左车无奈道,“难道你骑兵冲进去一阵砍杀就行了?肯定要把大火放起来,才能造成巨大的混乱啊。”
“好吧,我的错。这也是基本的要点是吧!”鲍鸿很干脆的认错。冲进敌营放火可以说是非常基本的内容,自己连这点都没注意,果然还是入门级的,要去好好背《百战奇略》。
“做到这些,基本上就差不多了。”李左车点点头,笑道,“十而围之,五而攻之。没达到这个数量级就冲过来,实在是不知道在想什么。”
“好了,既然如此,那就做具体安排吧!”李左车顿了顿,继续说道。
“主力的话,自然是薛将军统筹,到时候率领大军掩杀过去,基本不用我们担心。”鲍鸿想都不想就安排道。对于薛仁贵,无论是数据上还是事迹上,其能力都是让人非常放心的。
“薛将军的能力,的确是让人佩服!”李左车点点头,开口赞叹道。
目前在这边商议的主要是几个军师,商量好了之后再去下达命令。也就是因为这里几个人都不是忌讳那么多的关系。否则若是在将校全员开会,几个军师也断然不会让鲍鸿表现出那种不自信的状态。在下达命令的时候,主将必须是信心十足的状态才能给将士们带来信心。
现在是只有这几个人,所以大家都是有意识的让鲍鸿说出自己的想法,培养他的军事素养。
并不是说鲍鸿完全是门外汉,毕竟前面也跟着张温刷过不少西凉兵了。不过,相对来说,现在天下众人的整体素质,尤其是统帅的素质能力提高很多,要做到与时俱进,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至于骑兵么,要能够强有力的打开局面,几队人马都要派出去吗?”鲍鸿想了想,开口询问道。
“自然全都派出去!”李左车笑道,“在确保对方没有其他后援的情况下,就是要让骑兵一下子把他们营盘给冲乱了才是。要是这个冲击力度不够,让对方有机会整顿军马,构建阵型,再加上营寨之中还有各种不利于马匹奔行的建筑。导致骑兵被困在里面,那对骑兵来说可就危险了。”
“嗯!”鲍鸿点点头,这个道理他自然知道。归根究底,骑兵靠的就是机动力和冲击力,要是冲入营盘之中跑不开来,那不就成了活靶子了。
“这么说来,是不是可以考虑把裴元庆也安排过去冲营破阵?”鲍鸿想了想,既然说不能被拖在鹰派里面,那自然就是要有强而有力的锋矢开路最好了,“话说回来,这样一来,裴元庆展现神威,到时候他收拢黄巾降卒起来也更加轻松了不是?”
“这个倒不是不可以!”李左车闻言,倒是没有否决鲍鸿的提议。毕竟李左车是看过裴元庆的表现的,完全是属于那种暴力破坚破阵的类型,让他来带领骑兵冲锋的确是更容易杀开一条血路。
“不过,裴元庆毕竟没有担任过骑兵统帅,和骑兵队伍乃至是骑兵的其他将校之间的磨合不够。若是配合不好,导致队伍脱节了,那可就是毁灭性的打击!”同时,李左车也点明其中的弊端。
要是裴元庆杀得兴起,到时候只顾厮杀,市民都不管不顾,甚至都不记得带领队伍。他自己是一马当先,双锤之下岂有一合之将?根本没有丝毫迟滞就冲锋在前。而后面的骑兵却受到阻碍,速度赶不上去,一下子就和主将脱节了。到时候你自己倒是冲出来了,却把大队人马陷入了包围之中。
这不是不可能的,裴元庆真要厮杀起来,在统兵方面就降到了最低点。演义里面他就是不管不顾,一股脑的冲出去追杀敌将,结果被虹霓关总兵新文礼诱入庆坠山,死于火雷阵。
就好比当初四明山,既然瓦岗已经和李元霸勾结上了,那你又何必要为了个人好勇斗狠说是不愿意示弱,坚决不插标志,跑过去和李元霸对打?
不说你究竟能不能打得过的问题。你这个战力要是不跑去和李元霸对打,以徐茂功的能力,自然有更重要的事情可以安排给你,到时候能够扩大战果不是再好不过的事情吗?(未完待续。)
………………………………
第152章 李左车的纠结
当然,按照原文描述,裴元庆被推荐去攻打瓦岗的时候才不过十二岁,到后面四明山乃至是虹霓关事件的时候也就是十多岁的年纪而已,那会想得到那么多东西啊?可以说是还处于赤子之心,率性而为的阶段呢。
不过相对来说,现在的裴元庆要稍微好一点。
一方面来说,出身的环境以及当前整个天下的大形势而言,使得他并没有孕养出那种‘老子天下第一’的意识。这一点是比较关键的。
再说了,这个年代靠近楚汉也不是很远,霸王天下第一,千古无二,最终还是跪了。这也是案例就在前朝,相对来说说服力要更大一点。
(当然,隋唐那个演义环境,一个人吊打几十万上百万的,完全就不用在乎这点小事……)
另一方面,无论是父亲、兄长还是瓦岗的众人,对他都没有太大的约束力。
没有约束,没有制衡。关键是自身的决断力还不咋的,最终失控坠毁的结果是可以预见的。
而现在他的身份是作为家族培养的家将,相对来说多少还能能够受到约束的。
再说他还植入了一个名将兄弟,潜移默化灌注各种行军的理念,虽然不说自己学会什么,知道大局为重,接受指挥调度还是可以的。
“这倒也不怎么好处理啊!”鲍鸿笑道,“裴行俭相对来说并不是很擅长武力,他要是不跟着裴元庆,其他几个骑兵将领都不是能够很好约束裴元庆的行动啊!”
“这也不是什么难事,你强制他随着秦琼将军一起不就好了?”李左车摆摆手,笑道,“想来这样的命令他还是会遵从的。而且就算有对方有什么引起他兴趣的猛将,也可以让秦琼将军安排其他将校提前打发了不是?”
“说的也是!”鲍鸿点点头,李左车说的也有道理。毕竟不是《东汉演义》里面武力排名前几的猛将,那什么王梁相对来说也没啥不得了的战绩,只能算是一个比较靠谱的将领,估计蹲五子一级算是厉害的了。
要知道五子一级统率那就不说了,每一个都是比较数得上号的,就是武力方面,虽然五虎名声很响,人家毕竟也是一直和五虎对砍的,虽然输的比较多……
言归正传,这种偏向统率的将领的话,遇到这种情况倒是也有可能冲上来试图斩将挽回局面。如果发生这种事情,那才是让人惊喜呢。
“那就三路骑兵一起上,裴元庆打头!”鲍鸿笑道,“就这些人出马吧?剩下四部和其他各部就暂时按兵不动?”
“说起其他各部,我倒是有点奇怪了,你把高仙芝将军安排去搜山是有什么目的吗?虽然经过这段时间的了解,我的确是看得出他对山地战很有见解,但是也只要安排他操练就行了吧,用得着现在就跑去山上乱逛吗?”提到这个问题,李左车也是奇怪道,“不过,杨素顶上去训练倒是不错,杨素先生的水平,我也是佩服非常。由他操练兵马,的确是不错的安排。看来将军的眼光还是非常犀利的,难怪能拉起这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