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来说,黄巾军有着宗教性质的影响,在这方面的约束力要小很多,所以造成的祸害其实要更大一些。当然这或许也是他们会被迅速剿灭,没能成功的原因之一。
而且很明显的。虽然被前面的黄巾乱军祸害过,但是百姓对于大汉也实在没太多的期待,只能说没到失去民心的程度,却也没有多么的得民心。
对于这个事情,鲍鸿也没什么好的办法。毕竟这是在动乱地区,尤其是黄巾势力还占据主导。鲍鸿也没有什么办法安置百姓。
最多也就只能说一句,让他们前往荆州避难。
说起来,鲍鸿虽然影响力不够,在鲍鸿和黄巾之间,百姓还真无所谓听谁的。不过。有前段时间为百姓做主对抗黄巾的义军杨林等人,有在地方上豪强的许褚,再加上在豫州颍川等地名声响彻的荀汪等人出面,大多数百姓还是比较信度的,愿意南下荆州避难。
刘表那边也是有了准备的,毕竟马上就要开春播种了,要是百姓流离失所,导致没有人去开垦,种地的话,那对百姓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同样的道理。黄巾起义才一年不到,上一季播种的时候,还是张角主持大局,压根就不会利用政治掌控民心。只会一些旁门左道蛊惑人心而已。
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各地的反王都不是省油的灯,大多数都是世家豪门出身的,做到诸侯王治理一方那只是成为大统天下的皇帝的存在,对于政治的运用可就不一样了。
别的不说,直接来个分田到户,分分钟民心所向好不好?这种事情。那些农民出身的义军还真会这么做。尤其是秦末、两汉时期的义军,他们可不像黄巾属于失败者,陈胜被官方剿灭不说,樊崇他们可是灭掉了官方大量的兵力,甚至攻破都城的家伙,对于这方面的斗争是有着很多的经验的。很多策略方针更是得到证实的,尝过甜头自然会继续运用,这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说,等到开春,各地反王开始收买人心,治理天下的时候,那才是真正断送大汉国运的关键。
说实在的,早期不管是怎么安抚也好,治理也罢,终究只是纸上谈兵而已。或许放粮之类的事情会受到效果,问题是舍得放粮的恐怕并不多。
但是到了开耕的时候,那可就完全不一样了。首先从根本上来说,屯田制度还没提出,汉朝的制度大多数还是沿用的秦朝的军工制度。
秦统一后军功爵发展成为一套完备的二十级爵制。凡有爵者,均可据其爵位高低获得相应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秦政府重视军功爵制的贯彻落实,“从上到下,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管理、评议、颁赐军功爵的机构,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在中央有太尉、主爵中尉主管军功爵的工作;在各级军队中,建立了劳、论、赐一套评功赐爵的程序;在地方有县丞、县尉颁赐得爵者应得的食邑、土地和其他奖赏”。“
虽然文景以后,由于大规模战争的结束,军功爵制失去了原来奖励军功的作用,汉朝政府不仅滥赐民爵,而且还将军功爵赐给不与战事的后宫嫔妃,还大量卖爵。不仅政府出卖爵位,贫困百姓也可自卖自爵。到西汉末年,军功爵制遂走向衰亡。
东汉豪强地主势力膨胀,察举、征辟制的推行和募兵制的兴起,使军功爵完全失去了获得官位和减免赋役的作用,人们得爵不喜,夺爵不惧。
但这也只是对于爵位的看法,在分工上面来说,士兵终究是靠战功,而不会彻底放下训练去种田。
所以说,哥哥藩王军阀其实也是需要有人去耕种治下的田地的。
既然如此,让百姓去种田岂不是两全其美?这种好事,他们岂能不做?(未完待续。)
………………………………
第六十四章 郅恽郅君章
不等众军师商议出确切的实施方案,却见白玉堂前来通传。
“启禀将军,有人自称是黄巾使者,前来求见!”白玉堂沉声道。
“嗯?”鲍鸿轻咦一声,却是奇怪道,“怎么不是前锋的传讯使者前来,而是你亲自过来通传?”
“将军有所不知,黄巾的这使者却不是普通人物。竟然不开了先锋和前部的搜索,悄无声息的摸到我们中军。”白玉堂脸色阴沉道,“若不是这厮得意忘形,居然主动招惹我们,说不定我们都不一定能够察觉到他的形迹。”
“哦?居然还有这种事情?”鲍鸿神色一变,这可不是什么小事,要是真让什么人悄无声息的潜入军中,那可就是闹大发了。
“传他进来!”鲍鸿想了想,虽然此人需要严肃戒备,但是既然号称使者过来,那就该拿出对待使者的态度来接见。而且,对方有如此能力,想必也是被复活出来的家伙,不会是无名之辈。
来人很快被带了过来,却是一个身材矮小的小人儿,黄脸膛儿,两道眉毛是肉岗儿,一对小圆眼睛,小鼻子尖儿,十几根黄胡须冲上长着;短衣襟,小打扮,手中拿着一对小棒槌。
“郅恽郅君章见过将军!”
小个子郅恽却也有着使者的气度,翩翩有礼的与鲍鸿行礼招呼。
“无妨!”鲍鸿笑道,“先生代表黄巾军起来,不知道是要说什么?”
“怎么?将军就是在这里待客的?连营帐都不请我进,更不用说酒宴了!”郅恽露出很是猥琐的表情。
“先生请!”鲍鸿眉头微皱,却不好发作,毕竟郅恽说的没错,周礼到秦汉,这个礼教一直是最关注的事情,哪怕是作战双方也不能失了礼仪。
“系统检测下能力!”安排众人去准备,鲍鸿连忙与系统招呼,“还有。把这个郅恽的资料找一找。”
对待这种咄咄逼人的类型,鲍鸿也不知道怎么应付。说实在的,政治家这种哪怕是和敌人,也要表面笑的好似兄弟一样。背地里分分钟开始捅刀子。
所以,一会还是安排擅长处理这个事情的军师们来处理吧。别的不说,我们家晏子可是足以出使各个诸侯国的使者,出来接待你郅恽总没问题了吧!
郅恽,汝南西平人。先后研读了《韩诗》、《严氏春秋》等书。精通天文历数,仰占玄象。
王莽代汉时,郅恽不顾自己人微言轻,上书王莽说:“当今的天象表明,汉朝江山气数还长,你应该本分地做好臣子,能违天命窃王位,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王莽大怒,当即下令将郅恽逮捕入狱。王莽指派宦官近臣威胁郅恽。郅恽却说:“我所说的都是天文圣意,不是狂人所能编造的。“郅恽后虽经赦免。却过着逃亡的生活。
光武帝刘秀时,郅恽客居江夏,被江夏郡守举荐为孝廉,后被刘秀封为看守城门的小官。一次,刘秀外出打猎,车驾及随从回城较晚,郅恽不听刘秀诏令,闭守城门不开。刘秀无奈,只得从别的城门入城。第二天,郅恽上书刘秀说。从前文王不敢玩乐游猎,处处想着百姓,而陛下打猎却夜以继日,对江山社稷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如果陛下不能以此为戒。实在是令臣下担忧。刘秀肯定了郅恽敢于直言进谏的行为,不再让郅恽看守城门,而是让他教太子读书。
郅恽是所知的东汉的第一任长沙太守,他在长沙时“崇教化,表异行”,力倡忠孝节义。
也正是因为刘秀赏赐和奖励了诸如郅恽这样的清官。使得在东汉初年虽然有很多新兴的豪强地主,但是却能得到抑制,但是到了中后期东汉政权逐渐被外戚和宦官左右,所以也就无法约束豪强地主了,也就使得东汉后期开始**。居然出现了卖官的现象。
郅恽刚直不阿,无论是做人做官,都令人佩服。
而在《东汉演义》里郅君章也是一个重要人物,不过其形象和所作为都属于小说演绎,与史书记载不符。但也由此说明他在东汉历史上有一定的影响,否则小说家为何要特地塑造他这个人物。
在演义中郅恽郅君章完全是另一个类型的人物。
飞天大王郅恽郅君章:轻功号称天下第一!(和义士焦雄比过一次,未分胜负)。手中一对小棒槌专打骑马大将的脚踝,尽管杀伤力可能不大,但是连巨无霸都不能胜他,反而见到郅恽就跑,属于绿林不轻易出世的那类高人。
早先郅君章纵火烧粮台,虐的巨无霸不要不要的。随后贾复马踏联营,被巨无霸追杀,又被郅君章赶跑。
不过,此人只能说是一个异类,攻击力太低了。说什么天下第几高手都不好说。
不得不说古人的想法也是奇葩,说他不靠谱也对,毕竟你都的敏捷那么高,各种吊打对方,居然不能杀死对手,完全是没有任何的理由的。
不过话说回来,这可谓是最早的引入不破防这个概念的小说了。也不知道这该是先进呢还是落后。
说到底郅君章应该也就是升级版的步将而已,只是步法更加超神,达到了所谓的轻功的程度。
当然,演义之类轻身提纵是比较常见的,但是武侠小说概念里面的轻功当然不可能全部出现。尤其是近代武侠小说概念的轻功,什么纵云梯之类的就不可能出现了,但是像是《七侠五义》之类的古典小说概念的轻功则大多数能够实现。
话说回来,依靠轻功步法和骑将对抗,也是一直在说的事情。但是像郅君章这样轻功高超,攻击力却小的变态,居然不能够破防。
鲍鸿能够想到的解释,只能是这厮属于菩萨心肠的类型,不愿意亲手杀人了。否则这种用一对小棒槌专打骑马大将的脚踝这种奇葩的事情,简直就是瞎扯淡。
随便换上一把锋利的兵器,直接打对方的要害,那不是分分钟秒杀对手的节奏吗?
“检测到郅恽郅君章属性――统率55,武力90,智力82,政治86。武师,对决时武力6。”(未完待续。)
………………………………
第六十五章 两矮个子的对话
“检测到郅恽郅君章属性――统率55,武力90,智力82,政治86。武师,对决时武力6。”
“看来又是历史和演义结合版的家伙!”鲍鸿一看,就知道这个属性是怎么来的了,正史里面的政治能力和智力,再加上演义里面的武力。
如此综合一番,那么对付起来就非常困难了,一个人武艺高强没什么,关键是人家智力还很高,会用脑子去战斗,那才是最可怕的。
俗话说得好,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就是这个道理。
言归正传,一场酒宴摆开来,不说多么丰盛,只能算是勉强可以。鲍鸿也不会在这个事上秀什么节俭,什么士兵先吃,自己再吃之类的事情。关键是要自己记在心里,不要降低自己的标准去和士卒吃一样的,而是要提高士卒的标准,让他们能够吃到和自己一样的才是最好。
“没想到,居然会在这里遇到大名鼎鼎的晏婴晏子先生,在下可谓是三生有幸!”郅恽在得知晏婴身份之后,整个人就亢奋起来。
说实在的,他这种身材,在日常生活中难免受到旁人的非议,这个时候,晏子这个‘矮子’先贤可谓是郅恽最好的精神信仰了。
或许正史版的郅恽一直是按照这个目标来要求自己的,学习《韩诗》、《严氏春秋》,明天文历数等等,不畏强权,刚直不阿,哪怕是位卑职小,依旧敢于直言劝谏。哪怕是在王莽那里受到了各种打击依旧如故,面对刘秀的时候依旧初心不改。
当然,都是一样的为国为民,在实行的时候,晏子的手段要更加的委婉一点。因为与会婉转的关系,发挥的效果也要大得多。
相对来说郅恽就要差一点了,本意虽然是不错。但是不懂得审时度势,揣摩上位者的性格,以上位者容易接受的方式提出意见。
这或许是属于智力上的差距,当然也能算是政治方面的不同吧。
“君章先生言重了!”晏子笑着应道。“君章先生刚直不阿,恪尽职守,就连君王也敢于拦在城外,学生也是佩服之至。”
晏子却是从荀汪等人那里指导了郅恽这号人,毕竟郅恽也是在史书上留下一些典故的名人。荀汪等人自然知道他的这个事迹。
“据说外面出现了不属于汉室也不属于黄巾的前朝名人。好像是完全凭空出现的样子。莫非先生也是如此?”郅恽也不知道想什么,忽然开口爆出一个惊人的消息。
“果然!”荀汪、李左车乃至是晏婴等众人都是暗道一声,毕竟对于晏婴凭空出现这个事情发生之后,众人都有了一些猜想。只不过最近一直在行军之中,倒是没收到什么消息。现在郅恽一说,却是肯定了众人的猜想。
“不知道君章先生所说的是何人?”晏子微微一笑,开口打探道。
“此事并不是什么隐秘,据说猛士公孙接已经在颍川陈家了,为陈家统领大军在颍川与黄巾交战之中。”郅恽也不隐瞒,直接开口说道。“不过,二桃杀三士这个典故居然是真实的,学生先前还以为是先生捏造的呢!”
“哦?公孙接是打听到颍川陈家乃是我田氏的后裔,所以直接前往了吗?”田乞微微一笑,开口说道,“不过,话说回来,看来这陈家家主还是有些本事的,否则也不会让公孙接乖乖的给他统兵作战去!”
“这位先生是?”郅恽一愣,田乞这话是什么意思?却是先前只有晏子和荀汪等表明身份。田乞和李左车则没有一开始就表明身份。
李左车是因为和黄巾阵营的很多人关系密切,到时候不好说话。而田乞更不用多说,他主要是不想因为自己的身份去影响到颍川陈家和反王田齐的发展。
“春秋齐国,田氏田乞见过先生!”田乞微微一笑。自我介绍,旋即示意一旁的保镖,“这位则是与你刚刚说的公孙接齐名的古冶子!”
“田代齐姜,施恩市国!”郅恽连忙起身,躬身行礼,“学生见过先生。”
不得不说。田乞最出名的还是小斗进,大斗出,收买人心的事情。
“哼!”晏子冷哼一声,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不过对于齐国居然如此被取代,晏子实在是难以释怀。
“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先生不必纠结于此!”郅恽反倒是开口劝慰道。
“我们的恩怨,自然是已经过去的事情了。否则我们也不会同时出现在这里。”晏婴笑道,“倒是你,你这种人真的愿意跟着义军吗?”
“要知道,当初仅仅是一个小官吏,就敢直接上书王莽。现在已经放弃汉室,不愿意为当今汉帝进言了吗?”晏子沉声道,“当初甚至毫不避讳的直言汉帝家事的那个中直正义的大臣哪去了?”
晏婴说的这个则是另一回事情了。
当初郭皇后因对光武帝刘秀不满,以至于发展到了后来被废。郅恽作为臣下,调停于光武帝刘秀、郭皇后和太子之间。郅恽对光武帝刘秀说:“我听说夫妻之间的事情,儿子不能干涉父母,臣下更不能干涉皇上。有些话,我是不该说的,但是,还是请皇上能够恰当处理此事,以免被天下人议论。“郅恽又对太子说:“你长久地处在被人疑虑的位置上,对皇上来说,有违孝道,对于保全自己也很不利。再说,自古就有母以子贵的礼仪,太子应当从诸皇子中引退,奉养母亲,也显得皇上对你教育得好。“
在郅恽的调停下,郭皇后和太子虽被废黜,但都得到了很好的归宿。太子被封为东海王,郭皇后被封为王太后,避免了皇室之间的积怨和争斗,对于巩固当时的统治秩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