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李左车这厮,虽然一直跟着厮混,但是对于鲍鸿的数次招揽却都明确拒绝,也不知道打的什么主意。
如今,一则即将抵达颍川,二则恰好是招募了晏子和田乞两个前朝名人。尤其是晏子,那可是列为诸子之一的一个人物。对于他们这种读书人的影响力,就好比是武林人士看到绿林总瓢把子投靠一样,那是蜂拥前往投效啊!
“愿为将军效力,查漏补缺。出谋划策!”
果不其然,根本没有考虑,无论是戏志才还是荀攸都没有丝毫犹豫就做出了决断。
两人本来就已经有了这方面的意向,不然也不会平日里就帮着鲍鸿处理一些事情。
如今鲍鸿乘着这个机会开口招募,当着荀汪、司马徽乃至是晏婴。田乞的面前,在他们看来,这绝对是看得起他们呀!完全是把他们和前面招募的两个放在同等高度的意思啊。
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好!有两位相助,那真可谓是如虎添翼了!”鲍鸿笑着扶起两人。
“我说鲍将军,你怎么就开口招揽他们两个?莫非学生不值得你开口吗?”
司马徽微微一笑,开口打趣道。
“不要说你了,老头子站在这里他都当没看到,就只招揽那两个小的!”荀汪闻言,也是笑着说道。
“您二位可别逗我了!”鲍鸿笑道,“您老要有这个意思。在下立马焚香斋戒三日,扫榻以待,恭候大驾如何?”
“别了!”司马徽闻言,慌忙摆手,“晏子先生、田老先生将军你也就是这么招募的,你要真的如此大礼来找我那可就闹大了。我要不答应,那天下人还不骂死我?学生有什么资格要比这两位还高的规格来招揽?要答应了,那也是一样,难道学生还能比那两位更出色?”
就连荀汪也是苦笑以对。即便是他身份已经不低了,可也不敢说要和晏子比较啊。人家都没那么高的规则。你敢要?
“水镜先生客气了!”晏婴笑道,“咱们虽然要尊重古人,却也无需刻意抬高古人。大家都是一样的,谁也不会比谁超出多少。”
“再加上经过数百年的积累。其实我们才是落后的家伙。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晏婴继续说道,“所以说,鲍将军认为先生要更胜我等一筹那也没错!”
“晏子先生此言可是要捧杀学生了!”司马徽连道不敢。
众人又是一阵交流,因为已经‘合作’的关系,众人交谈起来更是少了几分疏离防备,更是融洽的很。
众人这一番长谈。从大军到大局,从个人到天地,从当今到远古,可谓是天马行空,漫无边际。
鲍鸿虽然引经据典相对要逊色一点,但是引用一些科学的、新奇的知识进来,也是相谈甚欢。
直到薛礼领着沙盘推演结束的众将返回,众人这才结束了对话。
至于沙盘推演的结果,自然不会有太大的意外。狄青、裴行俭、曹彬乃至是杨林、杨忠等人的表现都可谓是非常出色。在这方面,史文恭最为薄弱,夏书湮和裴元庆则只能说是中等水平。
其实结果和本身的统率属性并没有什么出入,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不过接下来人事调整,则需要鲍鸿好好费心了。
武将的事情比较麻烦,就先对文官做出安排,安排好了文职,也正好有了讨论的对象。
内政方面,晏婴、田乞负责全军政务,作为当前三大长史的顶头上司,指导他们工作。
毕竟三大长史先前不过是义军,格局、经验相对都有所欠缺。没有条件的话,靠自己慢慢摸索,凭他们的能力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有这种经验老到,处理过一国内政的人指导,那自然是再好不过。
当然也不是绝对上下级的关系,毕竟两人和当今时代有断层,很多东西也需要有一个上手的过程。
至于戏志才和荀攸,定位上自然是谋士幕僚了。
这一点,荀汪、司马徽也是直言不讳。表明他们的能力偏向于出谋划策。
而鲍鸿对他们的认知也是如此。
没办法,谁让荀家还有一个荀彧,曹魏的内政基本上就是他最出名,其他人实在是没什么表现的机会。
军师有戏志才和荀攸,再加上原本的凌敬和那个兼职打酱油,口口声声说会给鲍鸿查漏补缺的李左车,四大谋士,这个阵容也不错了。
值得一提的是,鲁肃被鲍鸿安排到晏子那去学习了。
鲁肃这家伙成长性还是非常高的,尤其是他的政略和谋略都非常出色,甚至是统兵都能上手,培养起来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而晏婴都能力自然不用多说,除了统兵方面不能给鲁肃太多的指导之外,谋略、政略方面指导鲁肃还是没什么问题的。虽然晏婴最闻名的是人际处理、外交辞令,但其治国之道却也备受推崇,司马迁就将其比为管仲。孔子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未完待续。)
………………………………
第五十二章 任命安排
接下来就是鲍鸿和智囊团研究将领的安排了。
首先是前后左右四大军团,原本四大军团的统帅分别是前军高仙芝,后军孟珙,左军穆羽,右军薛世雄。
了解了众将的情况之后,前军换上了更加具有侵略性的狄青。
号称武曲星转世的狄青,有勇有谋,每战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攻击性比高仙芝要强多了。有他在前军开路,整个军团的杀伤力都会有大幅提升。
不过,虽然知道狄青的能力,但是在系统植入身份的时候,他并没有统兵经验,就连义军首领都没做过,为了让他更快上手职务,则安排原左军的统帅穆羽为副将辅佐他。
至于为什么不是由原本的前军统帅高仙芝辅佐狄青,却是因为对于高仙芝有另外的安排。
高仙芝,善于骑射,骁勇果敢,乃是中唐时期有数的名将。
所谓术业有专攻,在平原交锋,正面对决的方面,高仙芝还不足以与其他一流、顶尖层次的名将相较。
但是如果是在野战、山地战等方面,高仙芝却可以称得上是最顶尖层次的名将。
击败吐蕃取小勃律征服撒马尔罕和塔什干,灭石国,生俘其国王和部众。
高仙芝高超的山地行军艺术可谓是无与伦比的。中外战争中,不乏出色的山地行军,如汉尼拔、拿破仑、苏沃洛夫等西方名将都有过类似的壮举。但纵观中外名将,能够在帕米尔高原那种极为恶劣的环境下,统率大军两次完美地完成行军任务的,只有高仙芝一人。
一生转战南北,成为大唐西域的守护神。1913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重走高仙芝活捉小勃律国王的路线后,万分感慨,“这位勇敢的中国将军,行军所经历的艰难险阻,比之汉尼拔、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不知要超过多少倍”。
虽然目前而言,中原地区的战事不需要太多山地战的名将或者精锐,但是预先作准备无疑是有好处的。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像是日后遇到山越问题,四川问题,西域问题等等,等到那个时候再去筹备山地军就来不及了。
另外,高仙芝的任务不单单是筹备山地军,五鼠之中其他三个筹备的特殊军团也都划归其部,可以算是综合性的多功能部队了。
其中彻地鼠韩彰的挖地,穿山鼠徐庆的探洞都对山地作战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倒是翻江鼠蒋平,一个人负责水军,明显不够,只是目前并没有什么擅长水军的将领,暂时也不需要水军作战,所以就先等一等。
左军穆羽调离,换上了杨林、杨忠两兄弟。两人曾经带领过义军与黄巾军作战,统兵经验方面倒是没太大的问题。
话说回来,鲍鸿本来是要让杨林带骑兵的。要知道,杨林虽然是各类隋唐小说里面的人物,但也是有人物原型的。而且这个人物原型不是别人,正是前面鲍鸿用过一次的“倒卷珠帘”战法的创始人,隋朝大将军,卫王杨爽。
不过荀攸却说了,当前所谓的三大骑兵队其实算不上正式的军团,主要的作用乃是配合主力大军,冲击敌阵防线而已,还不足以单独拿出去作为一个军团进行作战。这个时候,安排的骑兵将军主要是能打能冲的猛将,而不是一个足以统筹三军的元帅。
所以最终才把杨林两兄弟安排在了左军。前后左右四军虽然有拱卫中军的作用,但也足以单独出动,需要有足够统兵能力的将领来领导。
至于右军则是曹彬上任,薛世雄暂时辅助。等曹彬适应之后,薛世雄调去与他的几个儿子一起招降黄巾,组建军团。
薛世雄几个儿子,薛万均和薛万彻在中军带兵,而其他人则是在招降黄巾俘虏,将黄巾降卒组建成军团,由他们自己统领。
安排曹彬为右军统率,自然也是一个道理,为他日后单独领军作战做准备。
倒是后军就不需要做什么调整了,孟珙的领军能力毋庸置疑,再加上后军负责殿后、防守的工作,有他他担任后军统帅再合适不过了。
三大骑兵军团倒是没什么变化,前面把罗成和庞德调离的时候做出了安排,罗成部暂时由副将卢俊义带领,秦琼、程咬金归于其中。庞德部同样如此处理,由副将关胜负责,关铃和严方成暂时归于其中。
说好了过一段时间,众将熟悉了军种事务,最后再决定谁担任主将,现在也是做决定的时候了。
原罗成部自然不用多说,卢俊义统兵能力和秦琼比那是差了不少的,尤其是这个秦琼是结合了演义版本,足以担任三军统帅的那个,这段时间里面折服卢俊义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是以,秦琼自然很顺利的当上了这支骑兵的统帅。说起来,综合版的程咬金其实也可以单独拿出来用,不过现在位置毕竟太少,而且他与秦琼好机油,放到别处还不一定相处得好,还不如就让他和秦琼一起算了。
另一支骑兵则情况则相反,严成方和关铃都不是擅长统兵的类型,再加上关铃和关胜之间的关系,关胜这个原本庞德的副将倒是顺利转正了。
剩下的一支骑兵主帅压根没有变动,杨再兴在全军都是数得上号的骁勇善战,即便是现在也是三支骑兵里最骁勇的一个。
然后就是中军主力。
中军主力之中包括前面提及的现在已经改为由高仙芝统率的特殊类之外,还包括主力大军、黄巾大军、弓箭手军团和亲卫军等。
主力统帅除了鲍鸿自己,薛仁贵自是当仁不让。即便是现在麾下人才济济,薛仁贵的位置依旧是稳如泰山。
除此之外在中军待命的还有薛万均和薛万彻。这也是因为每次薛仁贵率军出战以后,鲍鸿都没啥可以指派的人了。不然的话,薛家兄弟都去招降黄巾,配合起来应该会有不错的效果。
弓箭手军团也不用多说,原本的王伯当、谢映登,加上后来加入的斛律光。
斛律光是由杨再兴在羌骑之中提拔出来的,骁勇善战,一手神射更是出神入化。(未完待续。)
………………………………
第五十三章 了解绿眉军
再说黄巾大军,鲍鸿直接把刚来的裴氏兄弟安排过去。统率已经组建成的黄巾军团。
这个军团原本是由武松和鲁智深统领,公孙胜担任军师。
这样的阵容也不能算很差,但是如今将领队伍加强了,有足够的人员,那自然可以做一些调整了。
有裴元庆压阵,掌管黄巾军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再加上裴行俭的统率能力,操练士卒,想必要不了多久就能够让他们发挥出强大的战斗力。
再有亲卫军,现在基本上是每个亲卫队长掌管一支亲卫队,亲卫队长有吕方,李信,周处,白玉堂,曹正等,另外还有呆在中军待命的许褚、姜松等,也算是有做保镖的意思在里面。
再有就是最新筹备的教师队伍,由几个武道大师组成的队伍。
花枪手夏书湮、铁臂膀周侗,神枪史文恭,剑圣裴旻。
至于特殊类的,则是李时珍和徐文伯这两个医师,当然还要算上科学家祖冲之。
这么一说,鲍鸿忽然想起来,自己貌似还有很多次的指定特长随机召唤的特权没用呢,要没忘记的话,先前一股脑全召唤出来好了,现在系统又在修复之中了。
另外还有一个修养之中的杨妙真。
古冶子那家伙,铁了心就跟着田乞做贴身保镖,鲍鸿也没强求。毕竟都已经达成协议了,再去追究这么点事情也没必要。
整顿完己方的情报,接下来自然需要一个适应期。还好现在还在行军之中,以众将的能力,赶到战场上基本上已经足以熟练的驾驭这些手下了。
不过,今天众将刚刚上任,很多事情都需要处理,也就没必要继续行军了。
安排众将回去整顿军马,明日一早在继续行军。
鲍鸿自己则回到营帐之中,和系统探讨起来。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樊崇出现或许是系统忘了告诉自己,但是伴随着樊崇的出现真的就没有其他人了吗?恐怕不一定吧。
要知道,之前就是只知道陈胜军出现,结果又是李齐,又是周文的,这些被忽略的家伙都爆发出了强悍的战力。
《楚汉演义》如此,那么《东汉演义》是不是也会如此呢?别的不说,据古典小说《全相三国志评话》和《说唐全传》介绍,紫微转世成了刘秀,而且这一次转世结下来很大的仇怨,把辅佐他的二十八宿等星宿下凡之人杀了干净,所以才造成了在隋唐之交的乱世中这些星官全部下凡成了紫薇的对头!
所以在《东汉演义》的版本里,同样也是十八路反王,星宿下凡之类的设置,谁知道樊崇会不会带了什么在系统的资料库里面不起眼的家伙,实际上却被世界意志加强成超级猛将了呢?
“系统,赶紧科普下关于樊崇在演义里面的表现和麾下的实力!”鲍鸿二话不说就开口问道,“赤眉作为两汉交替时期最重要的一股势力之一,想必戏份肯定不会少,应该有安排一些猛将吧?不然怎么干的过王莽啊!”
“你要知道,演义里面反王有十八路,那么相对来说赤眉的戏份其实就没那么多了。”系统笑道,“很多厉害的反王按理来说都不能直接当成是赤眉军的人,所以真要我说究竟樊崇手下会不会出现什么猛将,我也说不好。”
“不然就先说下东汉演义的顶级武将吧!”鲍鸿想了想开口说道,“反正其中属于王莽的或者属于刘秀的肯定不会跟着樊崇混。但是同为反王阵营的却都有可能出现在樊崇那里。”
“好吧!”系统点点头,倒是没有拒绝鲍鸿的提议。
“整部演义最猛的无疑在刘秀和王莽正反两大阵营之中。”系统整理了下资料库,开口说道。
“刘秀军中第一人,基本上也可以说的上是东汉第一猛将,贾复,号称银戟雪太岁。曾经四次马踏王莽百万联营,身中数十箭意识模糊仍能锤打巨无霸,与霸王再世马山威交手三个回合不分胜负。仅以此三条就可以确立天下第一!”
“云台贾复,这个我知道。”鲍鸿点点头,“不过这么猛的家伙估计很难复活出现。就像想在张角这边没能复活项羽、韩信一样的道理。”
“再有就是王莽军中第一猛将,号称天下无敌的巨无霸,曾经以一人之力独抗刘秀云台三十六将,甚至在有护甲碍事仍与贾复大战上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