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群雄召唤》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群雄召唤- 第1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他人准备撤退不表,却说蒲将军引着数人纵马杀入阵中,接应英布。

    吴芮派出的两个将领也都不是泛泛之辈,无诸全名邹无诸,乃是后来的闽越王,他的祖先都是越王句践的后代,姓驺。

    春秋末年逞勇好胜的勾践七世孙邹无疆率兵灭楚,眼见得血盆大口就要把楚国吞下,结果却被楚国反戈一击兵败如山倒,最后越国终于被楚国悉数收入囊中!无国可归的无疆只好惶惶急急望着仙霞岭天险拼死打进古闽国,并占据了该地,极大加速了于越族和古闽族的融合,二者最终融合为闽越族,而入闽的越国王室第七代的无诸也于战国末年自立为闽越王。

    作为闽越地区的老大,就已经不是中原地区靠着血脉身份就能够统治局面的了,更主要的还是在武力上面,强者为王。

    至于无害则是汉将军绛阳侯华无害,同样也是非常勇猛的越将,而且属于那种在后来直接并入刘邦麾下的武将,和吴芮那种诸侯王或者邹无诸那种藩王不一样,属于彻底成为汉将的类型。并且在日后的军事行动中也有不凡的表现,算得上是功勋卓著的一个了,汉初开国封侯之一。

    这三人倒是都使得一杆大刀,蒲将军不用说,邹无诸和华无害而言,在百越那种地方自然不怎么适合在山林树丛里面用长枪,所以都是比较擅长使刀。

    而交战之中的众人自然也觉察到了周边的变化。虽然说双方的注意力主要都集中在对方的身上,但是作为顶尖的武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也是基本的素养了,黄巾军这边这么大的动静,他们要是没有觉察到才有鬼呢!

    英布与自己那边的众人早有约定,若是斗将局面好,吴芮可以抓住时机安排大军顺势掩杀,若是局势不利,只要守住阵脚就行了,不用担心自己的情况。

    而现在黄巾军出现了这样子的表现,既没有顺势掩杀上来的条件,也没有坚守本阵,这是要干嘛?

    英布心中微动,念头还没转过来,就看到蒲将军他们冲上前来。

    另一方面,汉军的几位将领也是早就被吩咐过了,他们是对于自己的任务有更多的了解,知道自己的任务就是牵制住英布,后面大军回去袭击黄巾后方营地,到时候千万不能让英布逃回去,所以这个时候虽然黄巾军骚动不断,他们也是毫不在意,继续缠住英布不放。

    而这个情况自然也一点不落的看在汉军将领眼里。
………………………………

第256章 齐技击

    “对方应该已经收到后方被袭击的事情了,现在是要准备撤回去了吧?”鲍鸿见状,开口询问道。

    “他们定然会有武将出来接应英布回去坐镇,否则战局开始他们没有英布这个主心骨就难以稳住局面!”鲍鸿身侧的刘基解释道。

    “对方不会一涌而上带回英布吗?”鲍鸿疑惑道。

    “当然不可能一涌而上!”刘基笑道,“两军列阵对战,本身双方之间是隔了两箭多的距离,这样双方斗将的时候才能保证不被对方的弓箭手偷袭。想要一涌而上前来抢人,总不能继续保持阵型上来吧,那么冲上来就到了我军一箭之外的范围,只要我军稍微上前一点就能把他们纳入射程之中。到时候他们是撤退呢还是和我们对战呢?”

    “原来如此!”鲍鸿点点头,“如此说来,咱们还要继续派遣武将去牵制住英布了!”

    “末将华周请战!”

    “末将杞梁请战!”

    正说着,一旁的杞梁、华周忽然开口请战。

    “两位大夫这是?”两人刚刚已经出战过一阵,虽然只是作为接应,但是一般来讲没必要随后就立马请战的,这么急功近利,难免给其他武将带来不好的印象。

    “将军知道,我等其实就是最初所谓的齐之技击之士,经过刚刚的一番战斗,虽然只是略一交手,却也能感觉到现在技击武术的变化,随后几位先生又给予我等指点,现在正需要实践一番,或许能突破当初的桎梏,领悟全新的技击奥妙!”杞梁开口说道。

    “你们早先演武切磋的时候没有什么领悟?”鲍鸿奇怪道,这又不是他们被乱入出来之后第一次作战,早先演武场上都不知道和众人切磋过多少次了,怎么现在突然就有所领悟了?

    “当初我等所谓技击,不过是依凭勇力、勇气的作战,技巧上面虽然有些研究,却不如当今武艺深刻,可以说是彻彻底底的杀人术!”华周接口道,“而且这些东西已经烙印到我们的本能里面了,不是那么容易扭转的,就算是在演武场上几位先生发现了我等的缺陷,却也无法纠正过来。唯有真正到了战场上,有了生死之间的体验,才能够把这些东西扭转过来!”

    “也罢!既然如此,就由两位再次上阵破敌吧!”鲍鸿闻言,知道他们说的是这个道理,也就顺势应了下来。

    “遵令!”两人得了鲍鸿应允,策马冲入阵中。

    没等鲍鸿继续说派人上去,另一边汉军的其他阵营之中也有数名武将杀入阵中去拦截上前来的黄巾将领,鲍鸿也就没继续说下去。

    不过话说回来,鲍鸿也是刚刚才知道杞梁、华周他们也算是所谓的齐技击。

    事实上,真讲起来,这两个算是最早那批齐技击之士了,而且按照记载,讲道理来说,他们还是属于落选的那种。当然,从他们的战绩来说,这个落选是有各方面的因素的,这个先不说。

    齐之技击士起源:左传,襄公二十一年:“齐庄公为勇爵”,齐后庄公姜光设置勇士爵位,即在战场上表现勇敢者就可得到爵位。这就是齐“持戟之士”,也称为技击士的来源。齐国的技击之士是战国时代一个非常著名的兵种。这个兵种的创立非常有意思,据说有次齐庄王出游看到螳螂挡车,大受启发,始设勇爵。

    最初,这个并不能称之为兵种,‘勇爵’乃是爵位官职,可以说是军官而不是士兵。说是庄公不欲居人之下,乃张榜求贤,得勇士九人,皆能力举千斤、箭射七札(即箭可以射穿叠在一起的七件薄甲),齐庄公号为“勇爵”,禄比大夫。

    正是因为这里的勇士九人为“勇爵”,才有了随后的齐庄公将要讨伐莒,并为此设立了享受五乘爵禄的勇士职位,而只有杞梁和华周不在其内,也就是说,那些“勇爵”获得了五乘级别的车架待遇,要知道当时的情况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五乘那就是庄公自己也就这个待遇。

    因为这个事情,杞梁和华周两人愤愤不平,才有了后来的爆种吊打莒人。

    齐国技击士以勇为第一要素,所以勇冠三军成为士兵的追求,但缺少谋略,后来宴子二桃杀三士把这个缺点发挥到了极至,好勇斗狠最后也埋下了国君难于控制下属的缺点,创立齐之技击的齐庄王也被齐贵族崔杼杀死,后来齐闵王跟孟尝君争斗导致内乱。

    而荀子对秦军商鞅的二十级军功受爵制则有这样一番评价:“秦之锐士,得而后功之,功赏相长也,五甲首而隶五家,是最为众强长久。”秦军将士有功既赏爵位,又赐田宅,可以成为军功地主,如果不断立功,还可不断受赏,乃至于获得高官厚禄,所以形成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能“最为众强长久”。

    是以荀子认为“齐之技击不能当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遇秦之锐士”了。

    讲道理,以当时的社会发展来说,这么说并不没有问题。不过这么说的前提条件也是有的,为什么这话不是从别人嘴里说出来,而是从荀子嘴里说出来呢?

    众所周知,荀子开口就是性恶论,偏法家的实用现实主义,所以对他来说,所谓的‘名号’所谓的‘义’并不存在驱使人类发挥力量的作用,真正能够驱使士兵的就是**裸的利,这一点在他大力推崇二十级军功制度上面可见一斑。

    而与之相对,经常和他辩论的孟子就说了一句话叫做舍生而取义者也!

    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虽然是孟子的理想主义道德观,但是不可否认,共同患难、义气深重的人还是很多的,甚至在某种社会风气的渲染下,侠义精神更是超脱利益。

    当然,从辩证的角度来说,义利,利义本身就是相互依存的,脱离一者去谈另一者都是没有意义的。不否认会有极端的个例,但是普适性来说也就是相互依存。

    哪怕是说二十级军功制度,你要说纯粹是领工资混吃等死,完全没有感情的那种,也不至于。
………………………………

第257章 义利驱使

    何况以利驱驰最终也就因利崩塌。

    秦朝二十级军功制度使得秦军兵威大振,甚至奠定了一统天下的基础,但是不说到了秦代统一天下之后,以军功选拔官员的方法,其积极意义已远不如统一前了。强化武夫当政的制度,对于要完成统一天下的任务是十分有必要的。但在统一之后,社会基本安定,就需要有善于治理国家、发展经济的人才了。这时还是照过去的办法,只重视武力,从军人中选官,按军功定级,使大量能怔惯战的军人担任各级官吏,只会激化社会矛盾。

    不说到了天下一统的时候,在平灭六国期间,按照制度执行,说白了就是有战争红利下来,大家自然积极配合。

    但是到了平定六国的后期,始皇帝也知道不能一味的掠夺破坏,毕竟他需要的是整个天下而不是除了秦国之外都是焦土。

    如此一来,政策方面就有所收敛,相对应的战争红利也就削弱了,这么一来,分红自然就减少了,甚至更有甚者,不仅仅是不进行掠夺,反而要提供资金给他们发展,这样一来,结果自然不言而喻。

    所以很多研究秦国灭亡的轨迹的人经常提出所谓秦国百万大军上哪去了,怎么需要章邯拉着囚徒出来征战的问题,事实上来说,人家关中老人已经好多年没分到战争红利了,就像是米国的军功资本家都开始反对你总统发动战争了。他们也是一样的道理,之所以支持总统去战争,归根到底就是要把他们制造下来的二手武器,淘汰装备之类的卖给战争地区发财,所以才会支持你去开战,说白了一样是战争红利,所以现在你呀的不能给我们带来红利了,那拜拜喽,我们也不和你玩了。

    虽然说关中父老没有这么决绝,但是要说还想从他们那里抽调个几十万大军,那也就是妄想了。

    所以说,后来这个事情就是要打感情牌、精神信仰牌。

    讲道理,以利合比较适合的就是物质条件比较适中的时候,条件艰苦的时候,需要有一个精神追求,当然,你要说画饼望梅止渴也不是不行,但是望梅止渴终究还是需要有精神信仰垫底才靠得住的,不然前期都撑不过去。

    而到了后期,开始阔绰了,同样也需要上大义,什么世家、豪强之类的为啥会成为帝国发展的桎梏?归根究底就是因为人家自己也发展起来了,说好以利合,人家和国家之间的利益都冲突了,还怎么以利合?这个时候要么开撕,要么大家有共同的信念,一起来做大做强。

    本质上就和所谓的共产按需分配一样,为啥会说王莽是穿越党,因为人家用了共产那一套?事实上在物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原始社会),你不搞共产,还在折腾私产的话,那就是大家都饿死。至于传说中的高级阶段,要么就是啥都不缺,要么就是孔子口中的大家都是道德圣人,才有那种情况出现。

    然而问题是,正好在春秋战国那个阶段,正好是当时半奴隶制向着封建制度转化的阶段,精神上面还是有很大的支持的,毕竟二十级军功也是爵位的体现,相对来说就是又有你说的爵位,顺带还有利益,何乐而不为。

    这么一来,比起你单纯靠义气,勇爵名誉之类的就要靠谱的多了。

    更何况,既然你收饷钱了,那自然是要一切行动听指挥的,这样一来,就连行令禁止都可以推行了,而不像勇爵一样,那玩意就和供奉一样,全看你的心情,有事没事还要捧着你讨好你,不然你还要发点脾气什么的。

    这么一对比,那还怎么玩。

    不过,比较好的一点是,人家齐庄公本身就没设置多少的职位,说白了就是弄点斗将、闯将、勇将而已,到时候直接往军营一拉,不说让他们来指挥作战,作为勇战派去冲锋陷阵带动士气总可以吧。

    就像这两个家伙,两个人就把人家打怂了好不好,人家怂的说了一句你们不要死战,我同你们共有莒国,直接把国家卖了!

    当然,到了现在这回大家的气节应该比较好一点了,不至于那么没节操,要靠武力让人屈服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不管怎么说,这几位在武力上面还是有看头的。

    而且就像他们说的,虽然说技击技击,气势根本上能有多少技巧?说白了还是靠勇力、勇气在战斗。而在这方面杞梁他们已经可以说是佼佼者了,为啥其他勇爵战绩完全和他们不能比?讲道理你不能说齐庄公瞎,人家能有那样的见地,肯定不可能是瞎,很明显就是其他人在平常切磋表演的时候更加唬人,但是真正在战场上却不能把勇力完全发挥出来,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不过话说回来,这两个家伙现在武力就有97,不过并没有装备的关系,没有造成爆表,鲍鸿自己都忘了这么一回事了。

    这要是再能提升一点技巧,武力值太升上去,那可就厉害了,怎么也得是顶尖层次的一流武将了。尤其还是属于那种纯粹的斗将类型,随便配合将领都能指挥得了,免去了各种麻烦。

    却说战场之上,杞梁、华周纵马冲入阵中,拦下了前来支援英布的邹无诸、华无害、蒲将军。

    杞梁纵马横刀对上了同样挥舞大刀的蒲将军,蒲将军刀法严密谨慎,前面姜松虽然没有施展全力,却也不容忽视了,依旧没能找到蒲将军刀法的漏洞将之拿下,可见其能,杞梁对上此人正史恰到好处,能够借此磨练自身技艺。

    而华周则是以一对二,直面邹无诸与华无害,这两人不过是将将达到90分一流的门槛而已,虽然是在以一敌二,但是这两个出身蛮夷,擅长的也就是蛮力,在武技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建树,对上勇力丝毫不虚的华周,一时之间也是精彩纷呈,激烈非常。

    “什么意思?”鲍鸿见状却不爽了,“怎么他们都不派人上?看我一个人出力?”
………………………………

第258章 冲锋

    “什么意思?”鲍鸿见状却不爽了,“怎么他们都不派人上?看我一个人出力?”

    虽然鲍鸿这么说,这个时候也没办法去质问那些人干嘛不出手了。其实真讲起来,鲍鸿现在兵倒是不多,但是说将广倒是名副其实的,虽然说会担心暴露实力,不过杞梁他们本身也已经出战过一次了,现在再次出场本身就已经有迷惑效果了,会让人觉得他手下没有其他人了,所以也就无所谓那么多了,不过回头还要借着这个去敲诈那群人一番才是。

    不管怎么说,冲上来的三个黄巾将领终究是被汉军拦下来了,这么一来,吴芮接应英布回阵的打算也是落空了。

    不过这会吴芮手上也没什么底牌了,虽然说还有一部分吴越地区的将校当初随吴芮反秦的,不是春秋战国的吴越,但是却都被安排在后方营地了,事实上就算有什么牌,没有能够过英布那种档次作用就不大,就算是汉军其他几路人马都能够应付得来,更不用说鲍鸿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