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也没有办法。
毕竟董守业这种做法是有例可循的。史载汉武帝曾经想为霍去病说一门儿亲事,霍去病便以“匈奴未灭,何以为家”这句话来拒绝汉武帝,对此汉武帝只能将说亲一事作罢。
虽然董守业知道与孙坚的联姻是不会成功的,但是还是有点郁闷的,没想到自己的婚姻也成了为政治服务的工具,这是一种悲哀,也是一种幸运。
众人都到齐之后,董守业说道:“父亲大人来信,欲派人为本公子向孙坚提亲,诸位以为此事如何?”说完,看了看麾下众将,巴不得立刻就有人跳出来反对,哪知道结果却与他预想的完全不一样。
此言一出,一时之间帐内是议论纷纷。
不过这时候大部分人还是赞同此事的,这让董守业这个穿越人士十分不解。其实眼下的这个时代,这种事是再也平常不过了,即使是相互敌对的阵营相互之间联姻也是非常的多。
在后来的诸侯中,张绣与曹操是联姻,张鲁与曹操是联姻、袁术与吕布是联姻。网上流行一个段子,说袁术是三国时期的所有牛人的爸爸或者是祖宗。这个段子的立足点就是三国时期诸侯之间的联姻关系。
此时帐中没有人站出来反对此时,倒是让董守业有些失望,没想到对于这件事自己竟然是没有什么知己。
此时徐晃与张辽简单的说几句之后,看来是达成了一致的意见,便站起来对董守业说道:“元帅,联姻之事倒也可行,孙文台乃江东大族,其人勇武异常,与元帅也可以说是门当户对的,请元帅三思。”
这下子董守业更加郁闷了,没想到自己的结拜大哥、二哥都是赞同这桩婚事的,跟自己完全不是一条心啊!
其他人见到徐晃出言赞成,有几个原来想要出言反对的人也默不作声了,徐晃作为董守业的结义大哥都不反对,自己要是反对那不是找抽吗?
此时,贾诩看到董守业有些意兴阑珊,于是出言说道:“公子,丞相之所以联姻,以贾某之见,一来便是为了给公子定下一门亲事,二来就算孙坚拒绝,这一来二去也可以为公子争取一点时间。”
董守业一听贾诩的话,顿时心中赞叹不已:“老狐狸果然是智谋高深,父亲与大姐夫之谋一下子就猜到了,果然不愧是三国玲珑心之人。”
口中却说道:“军师所言不错,不过在本公子看来,此次联姻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孙文台性格刚烈,断然不会答应这桩婚事。如此看来岂不是自取其辱。”
贾诩笑了笑,说道:“公子看得长远,但眼下朱儁未灭,孙坚又起,局势不容乐观。虽然联姻成功的几率不大,望公子能够顾全大局,略作牺牲,让联姻之事成行,为我军争取时间,望公子三思。”
既然贾诩已经把话说到这样了,董守业也不好再拒绝了,只能答应。董守业又把父亲董卓寄给自己信拿给贾诩过目,贾诩看完之后,对于信中所提的人选问题并不反对。
于是,董守业便派李傕前往孙坚军中提亲。
………………………………
第一百零三章 定计
董守业在军帐中与众人商议完联姻的事儿之后,感觉心里还是有点儿郁闷,想要发泄一番,却也找不到宣泄口,只能拿对面的朱儁来撒气,便对众人说道:“说完了联姻之事,咱们再来商议商议如何对付朱儁,如何?”
众人齐声赞同,朱儁的问题困扰了西凉军很久,就像是个狗皮膏药一样缠着董守业的西凉军。
之后,董守业让大家踊跃发言。
刚刚加入董守业麾下不久的宋果率先跳出来说道:“公子,以末将拙见,我军兵精将勇,如果强攻朱儁应该问题不大。”
徐晃出言反驳道:“眼下朱儁龟缩在荥阳城内不出,既不进攻,也不撤退。就是想要与我军比比耐性,若是我军选择强攻,恐怕伤亡巨大,到时候朱儁来个防守反击,恐怕也不易应付。兵法有言: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眼下朱儁兵力达到一万五千余人,我军骑兵一万,步兵两万余,远远达不到敌人五倍,骑兵不善攻城,兵力在攻城时可以不计算在内,所以攻城时真正能上战场的只有两万多人,朱儁乃大汉名将,咱们凭着两万余人想要攻下他一万五千人防守的城池,无意于痴人说梦。所以强攻之事断不可能。”
张既也出言说道:“朱儁老是龟缩不出,其周围都是空城,况且背靠联军的酸枣大营,我军想要让其分兵,几乎是不可能的。不如主力先行撤退,留下一部分人马协助徐荣将军严守虎牢关。主力却进兵洛阳,先击败孙坚,再回师对付朱儁。”有张既这种想法的人不少。
杜畿却是直接出言否定道:“眼下徐将军奉公子将令,负责屯田事宜,此举虽然不起眼,但关系重大,关乎我军未来,应该是当做头等大事来抓。任何事都不能妨碍徐将军的屯田。”
董守业出言赞道:“伯言言之有理,我军在离开之前,必须给朱儁予以重创,让其无力威胁徐将军。”说完看向贾诩。
这个老狐狸看到主子的目光看向自己,知道自己该发言了,于是清了清嗓子说道:“公子,我军在离开此地之前必须给朱儁予以重创,此事在下十分赞同。以在下愚见,不如我军先向荥阳城逼近,做出要围城攻打的姿态,然后几日后便撤兵。朱儁收到孙坚攻进洛阳的消息之后,必将要呼应孙坚。此时看到我军撤军,必定以为我军是撤退到洛阳攻打孙坚,如此朱儁必将追击。我军却沿要路设下埋伏,静等对方追击,待敌人进入我军埋伏之后,全军出击,必将大破朱儁。即便是不能当场斩杀朱儁,也能予以重创。”
董守业闻言大喜,大声说道:“军师此计甚妙,便依照此计执行。”然后,命令众将各自开始布置,静等朱儁上钩。
董守业原本还想继续与朱儁耗下去,但是孙坚马上就要攻打洛阳了,董守业便不能继续跟朱儁耗下去了,必须得有个结果,必须得有个交代。
现在的董守业很烦孙坚,一听到这个名字就烦,这个人简直就是和刘皇叔一样,是个打不死的小强,没想到在丢失了七八万人马之后,却依旧是不改初衷。董守业简直无法理解孙坚这种行为,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跟自己死磕到底,为什么一直要攻占洛阳。
其实孙坚之所以一直向要攻占洛阳,原因有三。
第一洛阳作为故都,其意义重大,无论是任何时候一个国家或者势力其首都、故都、陪都都不会轻易地被人攻占,一旦被敌人攻占,那对其势力的影响非常大,打击巨大。
第二孙坚作为一个地方上崛起的将领,其名声太小,名声太差,不被主流的世家大族所接受,所以孙坚要是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干出一些惊天动地的事儿来增加自己的声望。眼下的时代,没什么能比忠君爱国而且百战百胜这样的事儿更加能聚敛声望了。眼下武人中声望最高的就是皇甫嵩、朱儁、董卓三人,这三人都是各自有着不凡的战绩,孙坚虽然自负武勇,但是比起这三人来却是相差甚远不值一提。而若是能击败其中的董卓,那其能力肯定会被认为比董卓还要强,这无疑是快速聚敛声望的捷径。
第三孙坚需要一块立足之地,原本孙坚是长沙太守,可是长沙那个地方基本上属于大汉的偏远地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在长沙偏安一时,称王称霸几年倒是可以但是要想成就一番惊天伟业那就基本上没什么可能了。而洛阳地处河洛地区,富饶无比。黄河与洛河交叉的地区被称为河洛地区,自古就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占据这样的地方,基本上就代表着拥有无限的可能。
孙坚是一个胆大包天的人,这个从其一生的经历便可以看出来,这样的人往往也会拥有一些常人难以企及的梦想。孙坚想要在这乱世成就一番事业,所以他才会不竭余力、不顾一切地攻打洛阳。
而孙坚之所以敢攻打洛阳,除了对自身能力的自信之外,还有其背后的支持者袁术,以及两个重要人物朱儁、张温。
朱儁可以说是孙坚的人生路上最重要的一个领路人,孙坚一直与之有联系,之前孙坚与董守业决战之时,就以为朱儁能在洛阳城呼应自己。
结果董卓、董守业父子事先布局,限制朱儁,最终逼迫朱儁离开洛阳。
朱儁离开洛阳之后,取道荆州给孙坚留下讯息,建议二人联手,共同对付西凉军。
结果孙坚出乎意料地败给了西凉军,朱儁虽然领兵到了洛阳,但是其兵力太少,西凉军又是刚刚胜利士气正旺,朱儁无奈之下只能从洛阳附近退到中牟县,继续等待时机。
之后孙坚收拢败兵,联系朱儁约定夹击西凉军,现在两人都是朝着这个约定而努力,现在朱儁兵进荥阳,孙坚击败胡轸,攻占大谷关,威逼洛阳,正好完成了两人之间的约定,对西凉军成夹击之势。
………………………………
第一百零四章 对阵朱儁
在孙坚看来,董守业率领的西凉军肯定是阻挡不了自己与朱儁的东西夹击。孙坚想着击败董守业之后,收拢之前损失的士卒,兵力最起码可以暴涨之四、五万。到时候,在洛阳休整一番之后,再与朱儁一起领兵西进函谷关,前往长安与董卓一教高下,最终赢回天子,重振朝纲。
这是最理想的状态。
张温是孙坚在讨伐西凉时的领导,此人在朝中有一定威望,孙坚想着,若是自己在洛阳一切进展顺利的话,那很快就能让张温起到作用了。
孙坚的预想是,自己与朱儁领兵一路西进,一路上攻克函谷关、陕县、华阴等地,最终到达长安城下。此时,便让张温在长安城内联络城内的世家大族,一起造董卓的反,到时候里应外合,成功击败董卓。
可是现在孙坚不知道的是,张温已经死了。在孙坚还没有与董守业决战之前,那时候的孙坚麾下八万大军,意志满满,踌躇满志,于是给张温写了封密信,把自己的计划告知张温,让张温到时候配合自己,哪知道孙坚派出的信使在出发不久,在走到梁县西侧的时候就被潜伏在霍阳山附近的徐晃给截获了。
徐晃知道此信关系重大,便立刻将信件呈递给董守业,董守业收到之后也就呈递给父亲董卓了。
董卓看完此信大怒不已,当时就派人将张温抓到身边,当场质问,张温当然是死不承认。董卓哪会管张温到底承不承认,当场就以通敌的罪名将张温斩首。
现在张温既然已经死了,又如何配合孙坚呢?
张温其实也是刚刚死了没多久,现在的孙坚还没有接到张温被斩首的消息,所以依旧是做着共同成就一番事业的美梦。
董守业在布置完针对朱儁的计谋之后,便飞马来到虎牢关,会见徐荣。董守业要求徐荣不要被东西两线的战事困扰,继续做好屯田这件事,至于朱儁和孙坚自己会想办法解决。同时,将原本属于朱儁的四千多人马正式调拨给徐荣。
朱儁离开洛阳之后总共留下六千多人马,其中有一校人马是宋果统领,现在宋果在董守业麾下听用,这一校的人马就归属到董守业的麾下,剩下的四千多人马一直都是让徐荣暂时统领,但是一直没有通报给董卓,现在董守业算是正式告知徐荣,将这批人马归属到他的麾下。
这样徐荣的麾下就有了一万六千人马,当然董守业也不会平白无故地给徐荣增添人马。而是希望徐荣在自己战胜朱儁,将孙坚从洛阳赶出之后,能从徐荣的麾下抽调出一批人马继续驻守阳城,保持阳城对南阳、颍川等郡,甚至是荆州、豫州的压制。现在就是希望徐荣对于这批人马尽快训练,以便将来能够担当其使命。
对此,董守业希望到时候能将徐荣麾下的大将李蒙调出,安排在阳城驻守。董守业通过这段时间与徐荣、李蒙等人的相处,相当认可李蒙的能力。但是李蒙是徐荣的部将,董守业还是要征求一下徐荣的意见。徐荣对此也是大力支持。
董守业当晚便从徐荣那儿返回到自己的大营,第二日一早便带着人马浩浩荡荡地出发。
大军到达荥阳城外,董守业立刻派遣麾下将士,伐木取材,打造攻城器械。
同时利用手中现有的攻城器械,攻城、骚扰。荥阳城由于之前是一座空城,朱儁在占据之后,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整治城池,所以县城内的守城物资几乎是没有。
不过,朱儁毕竟不是一般人,其沙场作战经验丰富,很多东西能做到化腐朽为神奇。在他的主持下,充分利用县城内现有的各种资源来准备了一些守城物资,应对西凉军的进攻。
董守业也是毫不客气地指挥部队攻城,不过多是佯攻,以消耗守军的物资为主,所以兵力方面几乎是没有太大的损失。
反复折腾了几次,城中的守军也学精了,变得不见兔子不撒鹰了。
见到佯攻无效,消耗不了什么物资,于是董守业下令真的攻城,这下子动气真格的来,立马就有了效果,守军由于之前的麻痹大意,损失不少,董守业方面在这轮试探性攻击也损失了几百条人命。
就这样反反复复地折腾了五六天之后,董守业突然下令撤军,快速行军,以求尽快赶往虎牢关。
朱儁此时果断下令追击,因为其在前几日已经收到孙坚攻占大谷关,随时进入洛阳的消息。在朱儁看来,西凉军肯定是要回师,救援洛阳,朱儁想要趁机攻下虎牢关,然后与孙坚一起东西夹击西凉军。
朱儁在战场上把握战机的能力是非常强的,就在董守业率领大军正在入关的时候,秘密尾随其后的朱儁突然发动攻击。
此时西凉军已经有一半人马进入关内,另外一半人马正在入关,远远望去有些慌乱。见到被敌人攻击,就更加慌乱了,一时之间,厮杀声、呐喊声、惨叫声不绝于耳。
不过,显然西凉军的主将并不是个无能之辈,其立刻指挥一校人马上前狙击朱儁的人马,为大部队进关争取时间。此时的情况跟半渡而击没什么区别,攻击的一方都是趁着敌人阵型散乱的时候,发动攻击,从而引起对方的更大的恐慌,最终造成对方心理防御崩溃,再也无法组织其有效的反击,最终被攻击的一方击败。
在朱儁看来,西凉军现在正是入关时最慌乱的时候。
此时关上也有守军,之前为了麻痹朱儁一直都在关上放置的人马不多,也就是二三千人的样子。现在西凉军与朱儁的人马混作一团,虎牢关上的守军也不敢随便放箭。
朱儁对于行军打仗很有一套,见到敌人组织起反击,立刻调遣麾下最精锐的部队作为突破的尖刀攻击西凉军的狙击部队。
这支精锐部队就是陶谦赠送给朱儁的两千丹阳兵。
………………………………
第一百零五章 对阵朱儁(二)
自古丹阳出精兵,名震天下的西楚霸王其麾下八千江东子弟全部都是丹阳人,西楚霸王项羽正是凭借着八千丹阳精兵作为主力,破釜沉舟,击破秦将章邯率领的二十万秦军。由此可见丹阳兵的能力,而历史上陶谦、刘备的徐州之所以能够硬抗曹操多年,其作战主力也是丹阳兵。小霸王孙策称雄江东其麾下主力也是丹阳兵,其舅丹阳太守吴景支援其丹阳兵是其起家的关键。而且丹阳兵不恋家,是最理想的远征人选,历史上李陵大战匈奴时率领的正是五千丹阳兵。
所以陶谦赠送二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