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董卓之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董卓之子- 第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及时地察觉,被敌人钻了空子,使自己错失了大好良机。不过现在后悔也没有用,还是专心应对眼前吧。

    为此,朱儁派遣心腹前往南阳方向,看看鲁阳附近的形势如何,双方能否可以相互协作、配合。

    于此同时,朱儁不断对虎牢关附近的西凉军大营加派细作,查探具体情况。而且暗中查探对方是否露出破绽。朱儁眼下知道自己的兵力不如对方,所以想要以奇制胜。

    所谓以奇制胜不外乎三个方面,水攻、火攻、突袭。水攻、火攻现在看来基本上没有什么机会,附近几条河的水势一般,而且自己处于下游,不具备水攻的优势;至于火攻方面,双方现在都是处于开阔地形,没有什么死角,想要火攻奏效,可以说是基本上没什么可能;最后就剩下突袭了,这方面的条件也是非常地不成熟,现在双方的细作,哨探非常多,而且双方已经对峙了一段时间,一时之间双方的态势不会发生变化,想要造成对方措手不及的局面基本上也不存在,唯一的可行性就是夜里偷袭了。

    但是朱儁最近派出的细作传回来的消息说,对方在夜晚的防御也是非常地严密,夜袭的机会并不多。朱儁可不是孙策那样的愣头青,只凭着一股血勇之气便要偷袭人家大营。

    其派出的细作通过化妆、伪装,到达敌方的大营附近,然后潜伏起来,仔细观察。这些细作通过一段时间的发现对方大营附近的布防非常严密,就连每次巡逻的士兵都会走固定的路线,每次都是这样,基本上不会发生变化。

    朱儁通过对这些第一手消息分析,判断西凉军大营附近应该是布下了许多陷阱在等着自己。因此,还是选择继续等待,等待对方的破绽。

    ps:求鲜花,求收藏,求评论,求打赏'小说网,!'
………………………………

第九十五章 形势变化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作为一个纵横沙场二三十年的老将,朱儁是沉得住气的。他每天都在荥阳城内晃悠,处理各种事务,布置各种防御工作。有时候,在事情忙完之后,还会喝上几杯小酒,来犒劳一下自己,总而言之就是不出战,像个乌龟一样龟缩在荥阳城内。

    董守业也曾派过人马尝试着袭击对方的粮道,但是并没有奏效,原因是朱儁布下的细作、哨探,组成一张情报大网,只要董守业有所动作,对方就能立刻知道。而且董守业不确定即使是己方部队通过了朱儁的封锁,到达朱儁的身后,对方的身后会不会冒出关东联军的人马。所以董守业也很被动,他迫切希望朱儁能像孙坚一样主动进攻自己,到时候自己打个防守反击。

    现在两方人马非常默契,每天都是各人忙各人的,看上去像是谁也不管对方,可是谁都知道,一旦自己有所松懈,就会招来对方雷霆暴雨般的攻击。

    董守业能沉得住气,贾诩也能沉得住气,可是董守业麾下的那班骄兵悍将们可没有自家公子那班的好脾气,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再也忍受不住,纷纷向董守业请战。董守业依旧是下令擅自出战者斩,让骄兵悍将们满肚子怒火却是没地方发泄,谁也不敢轻易违抗董守业的军令。

    董守业自从中平六年(公元一**年)末领兵以来,其一直强调的就只有一点,那就是纪律,纪律,纪律。这几年下来违反董守业军令的有好多人,但是都被董守业给剁了,也有不少人为犯了军法的人求情,可惜董守业却从来都没有法外开恩过。不过董守业也不是滥杀无辜之人,违抗其军法的人都有取死之处。同时董守业是个说话算的人,对手下们承诺过的赏赐,从来都是不折不扣地执行,所以其军法虽严,却依旧得到广大将士的爱戴支持。再加之其麾下将士自从追随董守业以来,一直是连战连胜,董守业的威严越发不可冒犯。打胜仗是一支军队凝聚力增加的最**门,不断打胜仗的部队才是将士们最喜欢的部队。每个人都有一个英雄梦,每个人都希望能够追随一个英雄建立一番功业。而董守业的形象在其麾下的眼中也逐渐开始与英雄重合。

    现在董守业的军令一下,麾下的将士们即便是有再大的怨言,也得百分之百地执行董守业的军令。所谓军令如山,便是如此,没有丝毫可以商量的余地。所以,现在董守业军中的情况是:是龙你给我盘着,是虎你给我卧着。董守业的军令,才是其麾下行动的唯一指南。

    不过董守业知道无论双方在此地对峙多久,终归会有发生战事的一天,而董守业觉得这一天很快就会来了。

    就在董守业依旧在虎牢关外与屯兵荥阳城的朱儁大眼对小眼儿的时候,其实朱儁还不知道与自己对垒的人是谁,因为董守业这厮为了掩人耳目最近一直都是打的是徐荣的旗号,自己的大旗根本就没有亮出来。

    俩货僵持了近一个月,洛阳附近的形势又发生了变化。

    原来,孙坚这哥们儿自从在梁县以东被董守业击败之后,一路疯狂逃窜,而后又遇到徐晃追杀的部队,被追杀的魂飞魄散。天幸孙坚还有几分运气,老天爷还是比较眷顾他的,让他侥幸逃过徐晃的追杀。

    孙坚从虎口逃出之后,在汝水和滶水交叉的三角区域潜伏了几天,陆陆续续收拢了一天败兵,麾下的大将程普、黄盖、韩当等人也与孙坚会合了,而孙坚的弟弟孙静也带着一些部众到处寻找孙坚,成功地与孙坚会合。

    从孙静那儿得知孙策、孙贲、孙晟小兄弟三人竟然没有把梁县县城丢掉,孙坚与麾下的众人商议之后,决定返回梁县县城与城内的子侄会合之后,再作打算。

    于是,一行人火急火燎地感到梁县县城,此时的孙策终于发挥出其作为一代人杰的过人之处,大败之后孙策在县城内得到消息,便一直率领麾下士卒谨守城门,不让任何可以的人进出城门。由于其防守还算严密,所以徐晃觉得其二千骑兵无法顺利攻下城池,选择离去。孙策在多次确认周围已经没有兵马的时候,便开始收拢败兵士卒,然后又积极派人寻找失散的父亲孙坚与叔父孙静。又过了几天却一直没有找到孙坚,反而得到孙静的消息,于是便积极与孙静联系上,让孙静回到梁县县城主持大局。

    孙静到了梁县县城之后,开始大规模收拢败兵、士卒,这孙静毕竟是孙坚的弟弟,能力虽然比不上孙坚,可也算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将才,这时候的他可比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孙策老练多了。梁县县城内的事物在他的主持下变得井井有条,对孙策之前的作为查漏补缺。使得梁县县城内快速安定下来,伤员得到有效的救治,人马也越聚越多。之后孙策等小辈不放心孙坚,吵着闹着要出去寻找孙坚,孙静不放心让这些小辈出去冒险,便依旧让孙策带着孙贲、孙晟继续在县城内留守,自己带着一支人马出去寻找孙坚。

    孙静在汝水附近找到兄长孙坚之后,便向孙坚汇报了梁县县城内的情况,又在孙坚的面前好好地夸奖了孙策一番,然后与乃兄一起返回。

    孙坚带着众人回到梁县县城之后,父子兄弟相见,各自唏嘘不已,彷如隔世。此时,综合了各种情报与消息,孙坚终于确认自己麾下长史公仇称为张辽战阵所杀,战死沙场,颍川太守李旻被徐晃俘虏,最后也被斩首示众。看到麾下的兄弟手足惨死于敌人之手,孙坚愤恨不已,发誓要为战死的兄弟们报雪恨。

    可是现在孙坚麾下兵微将寡,贸然出击只能是死路一条,只能选择暂时忍耐,等待时机。

    于是孙坚继续在梁县县城内收拢败兵。

    ps:求鲜花,求收藏,求评论,求打赏,如果您喜欢本书,请大力支持'小说网,!'
………………………………

第九十六章 胡轸

    幸亏有河内太守王匡屯兵在河阳津,做出渡河的样子,让董守业时刻担心洛阳北面的局势,急于赶到洛阳,稳定洛阳北面的局势。

    于是在剿杀孙坚败军方面,有所松懈,没有派出太多的兵马,也没有在此事上耽搁太多的时间,就匆匆带领着人马北上,从而给孙坚喘了一口气。

    得此契机,孙坚在梁县县城内也收拢了一万三千多人。于是孙坚带着这些人马在梁县县城之内积极训练,恢复士气,图谋东山再起。

    此时,西凉军方面的大将胡轸屯兵阳城,董守业当初留他在阳城,一方面是胡轸的任命是出自与董守业的父亲董卓,董守业作为儿子不太方便更改父亲的军令。利益方面是董守业也抽调不出合适的人选来顶替胡轸驻守阳城。

    所以,胡轸便一直留在原地。原本董守业临走之前,嘱咐胡轸,希望他能负责对孙坚残兵的剿杀工作,再一个就是确保阳城不失。当时的董守业虽然有着密令可以节制诸军,但是董守业一直没有选择使用,而且贾诩在知道董守业有秘密令牌的时候,也建议董守业轻易不要使用,即便是要使用,也尽量是在紧要关头。

    所以董守业并没有向胡轸下强制命令,反而是以一种友好磋商的态度。当然胡轸能干到董卓麾下一线将领的位置,负责方面事务,独挡一面,这样的人也不会是傻子,所以也是一直对董守业这个主公之子恭恭敬敬,任凭调遣。由于双方之间的相互尊重,使得事情处理起来就简单多了,而且通过这段时间的相处,董守业也是比较认可胡轸的能力。

    但是,由于相处的时间比较短,董守业只能是对胡轸有个大概的了解,所以对其性格的了解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胡轸此人性格比较急躁,董守业并没有发现。其实这也怨不得董守业,胡轸性格再怎么急,遇上董守业也得恭恭敬敬的,也不敢对董守业急。而且徐荣这样的人是不可能在董守业面前挑拨是非,说胡轸的坏话的。于是,胡轸这个致命的性格特点,董守业并没有发现。

    胡轸在董守业率领大军离去之后,便在自己的阳城休整一下部队。

    可以说此战胡轸出力是比较多的,没有什么保留。此战,胡轸带领步骑五千出战,其中步卒二千人,骑兵三千人。

    大战之后骑兵损失了一千多,几乎就是损失了一半的骑兵,步兵方面也损失了一千多人,总体来说,说的上是伤亡过半了。其实胡轸这人如果选择对董守业有所保留的话,其骑兵的损失会大大降低。

    但是他没有,在左翼骑兵与对方的长矛阵相持的时候,典韦带来董守业的命令给胡轸、李蒙二人让他们选择骑兵撞阵这种自杀式的打法,连人带马一千多斤的大块头撞上去,就跟坦克碾压步兵没有什么区别,而胡轸作为当时的左翼骑兵主将完全可以选择让李蒙麾下的人马带着敢死队往前冲,但是他没有这么做,而是在死士的选择上都是使用自己麾下的人马。

    所以,董守业在时候知道这一点之后,对胡轸更加高看一眼。

    胡轸在阳城休整一番之后,便开始着手完成董守业交代给自己的事情,开始准备剿杀孙坚军残部。于是在原有的战场附近进行拉网式的筛查,结果还真被他捕获了一千多到处游窜的败兵。

    孙坚在梁县县城内不断派出细作、探子出去打探消息,终于得知董守业已经率领大军离开,现在胡轸留守在阳城。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孙坚不由得松了一口气,董白那个一肚子坏水的东西终于走了。

    孙坚在吃了董守业一个亏之后,大骂对方狡猾,自己却对此无可奈何,之后又败于此人之手,一腔抱负瞬间成空,满脑子的报国热情像一把燃烧的热火,却犹如被董守业亲手端着一盆凉水浇灭一样。当时全盛之时的孙坚尚且不是董守业的对手,现在的孙坚损兵折将,士气低落,又如何敢直面董守业。

    不过,孙坚就是孙坚,作为东汉末年有数的大神之一,怎么会轻易被人打垮,败于董守业之手,在孙坚看来也不过就是小小的挫折一场。孙坚现在一场胜利来恢复士气,恢复自己的信心。现在的董守业孙坚在短时间内是咬不动了,那只能那董守业的手下胡轸来开刀了。

    于是,孙坚积极收集关于胡轸的情报,包括其性格特点,日常喜好等等,反正只要是有关于胡轸的消息,孙坚都要看看。俗话说的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现在的孙坚正是在用自己祖宗孙子(孙坚号称是兵圣孙武的后人)的话来武装自己。

    老天待孙坚不错,帮助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或者说是为孙坚提供了实现愿望的可能。

    董守业曾经当着全军的面儿说过,希望自己能够成功击杀孙坚。这件事儿曾经非常地接近成功,但是徐晃麾下人马于漆黑的夜里在一处到处都是坟茔的坟地里有点发憷,在墓碑上发现孙坚的赤帻,又听到有人跳河的声音,在这种情况下谁也不想多待,于是判定孙坚跳河,很有可能是被冻死了。

    结果徐晃听到手下的汇报之后又派人查探了一番依旧没有发现孙坚的踪影,也同意手下的判断,便将孙坚的赤帻交给董守业算是交差。董守业接到徐晃的汇报之后,虽然有所怀疑,但是也没有特别的在意,毕竟像孙坚这样的人怎么会轻易被人搞死呢,再加上洛阳方面急需自己去支援,剿杀孙坚的事儿便不了了之。

    这件事虽然到了董守业那儿是不了了之了,但是在胡轸这儿才刚刚开始。作为一个合格的狗腿子,肯定要为主人分忧,忧主人之所忧,急主人之所急。所以胡轸将继续追杀孙坚,搞死孙坚来讨好董守业。

    胡轸的这颗忠心是好的,可是结果却不一定能按照其预定的方向发展。

    '小说网,!'
………………………………

第九十七章 狡猾的杨定

    胡轸在收到孙坚逃到梁县,在梁县县城内重整旗鼓的时候,一颗心开始活泛起来。他想要带领兵马攻下梁县,搞死孙坚,帮助自家公子董白除掉孙坚这个心腹大患。

    于是,胡轸尽起城内一万兵马,前往梁县。

    在胡轸看来,孙坚在梁县即使重新聚集兵马,也不过能聚集个一万多人,可是这一万多人中士气低落,丢盔弃甲,又能拥有什么战斗力,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而已,所以胡轸对于此战很有信心,他相信即便自己损失大一些,只要能够成功击杀孙坚,让公子高兴,在胡轸看来都是值得的。

    从阳城出发的胡轸,沿着颍水逆流而上,一直往西。胡轸一路稳扎稳打,将行军速度控制的不快不慢,防止敌军的突然偷袭。之所以没有往南走,就是担心从阳城一直往南走,会在梁县以东被敌人断了后路。所以在选择往西走,正好背靠洛阳南侧的大谷关,也可以让关上的士卒配合自己的进攻,同时为自己保障后路。

    从整体来,胡轸选择的方略十分稳妥,可行性也非常高。

    孙坚收到胡轸起兵向己方开拔的消息之后,也开始积极准备迎战胡轸的进攻。于是孙坚在梁县县城北方的阳人聚,广成聚两个村落布置前沿阵地,设置几个坞堡,狙击胡轸,延迟其进攻步伐。

    胡轸率领人马快速达到阳人聚附近,此时遭到孙坚设立坞堡的狙击。

    孙坚设立的坞堡正是之前此地的一个豪族留下的,当年建此坞堡正是为了阻挡黄巾军的进攻。之后坞堡的主人随西凉军西迁,坞堡就空闲下来了。孙坚在这段时间收集附近的情报,发现这个坞堡,便果断进驻,利用此坞堡来阻挡敌人。

    胡轸发了狠,不惜代价强攻坞堡,最后成功攻下。这个坞堡虽然被胡轸攻下,却也成功地为孙坚争取到一些时间。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