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董卓之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董卓之子- 第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像贾诩、张既、杜畿这几个类似于文官的角色却是不愿意向其他将士那样偻其袖子,走到大锅旁边就放开肚皮吃起来。

    毕竟都是所谓的斯文人,受过正规的儒家教育,讲究的是非礼勿言,非礼勿视,落实到吃饭方面也是非礼勿吃,就算是要打死他们,他们也不可能放弃心中一直以来的坚持与骄傲,去围着大锅旁边,毫无顾忌地吃起来,任凭油垢与污渍滴在自己的长衫上。

    不过董守业也有办法,在军中找了几个木匠,然后做了个圆桌。

    董守业穿越之前其父亲便是木匠,也知道圆桌该怎么做,军中的几个木匠也都是手艺不错,军中也经常需要做些东西,用到木匠,所以一套工具家伙也都是非常齐全。董守业又让木匠们在圆桌中间开了个洞架在军灶上,然后在搭上帐篷。

    这样这几个老学究们看到桌子之后才略微有些松口,但仍是有点意意迟迟的,不肯落座。

    贾诩看到眼前这个奇怪的物事,便开口问道:“公子,这是何物啊?”

    董守业看了看周围的几个人,有贾诩、徐晃、张辽、张既、杜畿、典韦、徐荣加上他自己,正好是八个人,便说道:“咱们在场的正好是八个人,此物就叫做八仙桌吧!咱们今日也来装上一会儿神仙。”

    徐晃却是问道:“元帅,咱们为何要自成神仙啊?”

    董守业笑了笑,说道:“大哥有所不知,待会儿咱们用这个桌子,吃着香喷喷地马肉,那岂不是快活似神仙!”说完,已经吃过马肉的几个人纷纷附和起来。

    贾诩、张既、杜畿这三个人看到其他人那一副意犹未尽的摸样,纷纷开始揣测起来,难道这马肉真的是如此好吃?

    董守业几个人好劝歹劝,三人终于同意落座,跟大家一起吃马肉,既然是有了桌子,那就不能继续跪着了,董守业也是早有准备,一早在做桌子的时候,就顺手做了十几个马扎。

    马扎的做法非常简单,两个小木框叉在一起,中间用铆钉铆住,然后在上面垫块木板就行了,制造简单,容易拆卸,方面携带,是居家旅行、行军作战的必备物品之一。

    一个一个马扎,分发下去之后,董守业率先坐上去,此时是汉朝人在董守业的带领下头一次用圆桌子吃饭,都是比较稀奇,也不知道到底该如何落座。

    由于是第一次,也没什么讲究,董守业拿了马扎也就顺势坐了下来,正好是坐北朝南的的主位,在董守业的要求下贾诩和徐荣分别坐在董守业的左右两边,贾诩居左,徐荣居右。

    本来这都是随便坐的,没什么讲究,而后来在圆桌风行起来之后,这次作为的分布便成为一种标杆,默认董守业做的位置为主位,是上席,贾诩与徐荣的座位为次席。之后便渐渐演变成一种风俗习惯。

    众人坐下之后,董守业开声说道:“今次咱们聚集在一起开了个别开生面的宴席,得有个说法。”

    众人听了也是不明所以,怎么吃个饭还要有个说法啊!难道是宴无好宴?不对啊,最近没犯什么错啊,一直都是表现的非常好啊!

    董守业看到大家都是用一种疑惑的眼光看着自己,于是继续说道:“咱们今日既然是享用马肉,又架了个大锅在这儿,而且大锅下面着了火,不如就叫做‘马肉火锅宴’吧!大家觉得怎么样?”

    贾诩摸了摸自己的山羊胡子,说道:“火锅这个称呼倒也是非常贴切,公子的想法天马行空,常人难以企及也!”

    '小说网,!'
………………………………

第八十章 报捷

    董守业一听,和“老学究”竟然开始拍起自己的马屁来,顿时无语不已。口中却是说道:“锅里面的肉已经熟了,还是赶快吃吧!”

    说完抄起筷子,给贾诩夹了一些马肉。

    令董守业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这个无意之举,却是令火锅提前问世,转而风靡整个大汉,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流行时尚。

    虽然一开始只是在董守业的军中流传,后来董守业回到长安之后,麾下的将士很多人在长安城内吃起了火锅,之后火锅变成了长安城内的流行时尚,大大小小的酒店餐馆都开始搞起火锅来,若是哪家店里没有火锅,那生意肯定就没了。

    当然也有许多的老学究们,高贵的儒士嫌弃这种吃法比较粗俗,不够高端、大气、上档次,却是依旧不能阻挡这种流行趋势。

    不过这些反对的人一般都是说一套,做一套,嘴上在说着反对,回到家以后却是开起小灶弄火锅。

    火锅选用的肉食也由原来的马肉渐渐变成了猪肉、牛肉、羊肉,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姿多彩。还有一些世家大族中的人创造出一些更加灵巧的“小火锅”一人一个的那种,从而使火锅所用的锅的种类也越来越多。

    董守业在后来还听说自己军中的一个战士,受了伤复员之后,在长安街搞了个火锅店,生意非常红火,人称“长安街火锅王”,愣是把火锅继续发扬光大。

    董守业与麾下众人一起开开心心地吃了顿火锅之后,心情非常不错。

    这次的马肉火锅虽然比不上穿越之前的一些有名火锅店做的那样好,菜品也没有那么丰富,调料汤汁也不齐全,但终归是迈出一步,做出了一个伟大的尝试,而且这个尝试的效果非常好,将士们都非常满意,就连董守业自己都非常满意马肉火锅的口味。

    其实董守业这厮在前世也就是听说过马肉火锅,知道该怎么做,却是没有真正地吃过,这次也算是满足了董守业前世的一个心愿。而且火锅这种在前世满大街都可以迟到的东西在汉朝出现,也让董守业的心理有点安慰。

    在吃马肉火锅的时候,董守业虽然是非常高兴,但是也有点心情复杂,怀念其自己的家乡,自己的过去。这一点虽然瞒住了桌上的所有人,却没有瞒得过善于揣测人心的老狐狸贾诩。

    后来贾诩问董守业如何想到要弄马肉火锅的,董守业推脱说是自己的师傅九宫真人在带着自己游历四方的时候,遇到几个胡虏在抢劫几个老百姓,九宫真人击杀他们之后,便将他们在战斗中受伤的马匹杀了,然后与百姓们一起吃马肉的时候,便是用这种方法。

    贾诩对于董守业的解释倒是十分相信,董守业有个神秘的师傅这件事贾诩也有所耳闻,西凉军的很多将领都知道,这也是当初董卓为了给自己儿子出战时打气,而特意透露给麾下的将领的。

    所以,贾诩对董守业的话才会如此地相信。

    董守业将诸般琐事处理完毕之后,开始着手给自己的父亲写一封战报,给父亲报捷。虽然在大战结束当晚就已经派遣了流星骑去通知董卓,但是正式的官方文书还是要走上一遍的。

    董守业与董卓虽然是父子至亲,但公事就是公事,即便是父子也需要按照正式的章程办事。

    在写文书的时候,贾诩却突然向董守业问道:“不知公子以为此次大战的报捷文书该怎么写?”

    董守业一听,暗道:“你这老狐狸不是说的是废话吗?报捷文书作为正式的战报都是有固定格式的,你这个首席军师难道还能连怎么写报捷文书都不会?”

    暗自一嘀咕,董守业随即反应过来,贾诩这是话里有话,暗示着什么。想到这,便转而问道:“不知军师的意思是?”

    贾诩一直眼巴巴地看着董守业,却是没有说话。

    董守业想了一会儿,开口问道:“难道军师的意思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贾诩点点头,笑吟吟地看着董守业,显然对董守业这么快就开窍了十分满意。

    董守业看到贾诩默许了自己的意见,暗忖这贾诩果然是想的比较长远,眼下自己父子二人的周围可以说是强敌环伺,关东诸侯也是虎视眈眈,若是董守业是一个庸庸碌碌的无能之辈,将来没有能力执掌西凉军,那样一来对关东联军的威胁就非常小了。

    若是董守业精干无比,非常有能力,执掌西凉军是板上钉钉的事儿,则将来西凉军对于关东诸侯的威胁更大,那么关东联军为了防止董卓父子继续做大,定会放弃眼前的利益与争端,势必会再次抱团起来,一起先把董卓父子率领的西凉军这个最大的威胁先行铲除掉,然后才能毫无顾忌的厮杀火并。

    董守业心知:出头的椽子先烂掉,早起的鸟儿遭枪炮,这一道理,因此,贾诩这么一提醒,董守业立刻反应过来,于是叫来一个传令兵,吩咐道:“立刻召集徐荣将军,徐晃校尉,张辽校尉前来,有要事相商。”

    贾诩见到董守业派人去找徐荣,也不阻拦,毕竟最适合的人选就是徐荣,至于徐晃和张辽来一起见见世面,打打酱油也好。

    其实这件事让徐荣来就行了,但是董守业觉得这种心腹大事,自己的结拜兄弟一定要参加,信任也是一方面。但最主要的是董守业觉得如果自己的结义兄弟,跟自己义同生死的人都不能信任,那将来自己还能信任谁。

    不过会儿,徐荣、徐晃、张辽先后到达董守业的营帐中。

    董守业见到该来的人都来了,于是对徐荣说道:“徐将军,眼下有一桩大事,本公子需要与你商议一番。”

    徐荣一抱拳,说道:“公子请讲。”

    董守业也不啰嗦,直接说道:“徐将军,此战的战报本公子想这样写,战报中本公子会向父亲大人说明,此战之所以能够获胜最关键的就是全军五万多人马是在徐将军的超凡指挥下,才可以无往不利地直接战胜孙坚的大军。”

    '小说网,!'
………………………………

第八十一章 战报

    徐晃与张辽一听董守业这话,顿时急了眼,两人双双迈步向前,大声叫道:“元帅此举不妥。”

    这二位结义兄长看到自家三弟竟然将这么大的一个功劳让给徐荣,怎么能愿意呢?纷纷跳出来反对。

    董守业一挥手,制止住两位兄长,开口说道:“二位兄长且放心,小弟心中自有打算,不必多言。”

    徐晃与张辽见到董守业已经发话了,暗想肯定是其中有些缘由的,不妨静观其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不再争执,依言退下。

    董守业见到二位兄长不再说话,于是转过头来,看着徐荣。

    徐荣可不是像徐晃、张辽这样的年轻人,老成持重的他隐隐约约地觉得自家公子如此做必有深意,只是具体是什么缘由自己一时之间还想不到,于是开口说道:“公子指挥麾下人马大胜孙坚,此乃有目共睹,我军中上下谁人不知,谁人不晓。末将也是在公子的指挥之下,现如今公子却让末将冒领公子的功劳,末将若是如此,岂不是以下犯上,僭越之极。”

    董守业也知道自己若不是说出个所以然来,眼前的这几个人都不会同意自己的做法,于是看了看贾诩,说道:“还是军师来跟大家解释一下吧!”

    贾诩闻言,迈步上前,小声地向徐荣、徐晃、张辽三人解释了一番。

    徐荣、徐晃、张辽这才明白董守业此举的深意,徐晃、张辽听到贾诩解释道此举有益于将来自家三弟的发展,又何必在乎一时的得失,便不再出言反对。

    而徐荣却是对董守业说道:“公子,末将以为,公子可以先书信一封将此战的详细经过禀呈给丞相,然后再以密信一封向丞相说明公子此举的用意。如此末将方才同意。”

    董守业想了想便点头同意了。

    于是徐荣当场写了一封战报向董卓报捷。

    长安城内,董卓已经收到前线游骑传来的消息,一直在等待着自己宝贝儿子写给自己的报捷文书,这时候他的心情就像是参加家长会的家长在等待着自己儿子的班主任与自己单独交流,而自己作为家长隐隐约约听说自己的宝贝儿子成绩不错,却非常期待着班主任能正式地告诉自己自己的宝贝儿子究竟有多么地优秀。

    旁边的李儒看着董卓那高兴的样子,自己也是非常地高兴。董守业的成绩对他来说也同样重要,要不然他也不会一直那么坚决地支持董守业,而且有时候还需要替董守业扛着来自董卓的压力。

    长安街上一骑飞至,口中大叫:“梁东大捷,我军大胜逆贼孙坚。”走一路,喊一路,转而去往董卓的丞相府。

    流星骑将手中的战报呈报给董卓之后,董卓拿起战报一看,顿时越看越不明白,眉头拧起来,眼看就要有发飙的迹象。

    原来董卓现在拿到的战报是徐荣写的那一封,董卓不明白明明此战董卓是派遣董守业作为主将的,怎么现在自己的麾下大将徐荣竟然以主将的口吻,来给自己写战报。难道自己的儿子如此地不争气,在前线被人夺了权,不能够啊,自己认识徐荣近二十年,一直都将他视为心腹,他怎么能做出那样的事儿呢?再说徐荣也不是那样的人啊?

    不多会又有一人来到丞相府,呈上密信,董卓一看,是自己与儿子董守业之间秘密联系的渠道。

    董卓拆开密信,看着看着眉头逐渐舒展开来,渐渐变得高兴起来,再后来又是满脸的疑惑之色。

    旁边的李儒看到自家主子忽然一会不高兴,又忽然高兴起来,又是忽然满脸疑惑不解的样子,于是开口问道:“丞相,究竟是发生了何事?”

    董卓将手中的战报和书信都递给李儒,说道:“文优,你自己看看吧,顺便也帮本相拿个主意。本相有点搞不懂现在的守业到底是怎么想的。”

    李儒接过董卓手中的战报与信件,便专心地看了起来,结果是越看越高兴,越看越得意,最后还忍不住捋起自己的胡子来,显然是对信中的内容非常满意。

    董卓看到李儒在那儿看着东西陶醉的样子,有点不理解,出言问道:“文优,你到底高兴什么呢,难道守业那小子这件事做对了,快快说来给本相听听。”

    李儒见状,便对董卓说道:“丞相,守业长大了,以后咱们就可以放心了。”

    董卓更加不明白了,这一切跟董守业长不长大能有什么关系。

    李儒看了看董卓,突然跪在地上,然后说道:“丞相,恕小婿直言,丞相再有几个月就六十高寿了,也该考虑身后之事了。”

    董卓一听这话,顿时一怒,就要发火,又看到跪在地上的李儒,想想也有几分道理,便安定情绪,转而说道:“文优,你继续说,本相听着呢。”

    李儒看到董卓没有发火,便接着说道:“丞相虽然春秋日盛,但是将来这份家业要交给谁还是应该早早地定下来,也免得有些人心存幻想。

    眼下丞相虽然掌握朝政,但周围仍然是强敌环伺,关东诸侯视我等如心腹大患,朝中公卿不满丞相手握大权,对我等也是恨之入骨。眼下局面复杂,敌我不明,所以守业将来是否能顺利执掌家业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现在守业的洛阳的表现足可以证明其能力手腕皆可以继承丞相的衣钵。

    若是单单如此仍旧是不够,之前守业主要在军事上表现其非凡的本领,如今在关于战报的处置上,小婿看到其思虑深远,果然是栋梁之才。若是董守业现在就名动天下,那么天下人的目光都会聚焦在守业的身上,很多有心人也会视守业为心腹大患,转而想办法对守业不利,那将来董守业想要顺利继承丞相的家业肯定会有无数人阻拦。

    现在守业主动要求丞相将其雪藏,避免被天下人关注,那将来万一出现什么变故,董守业可以快速解决问题,立刻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