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董卓之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董卓之子- 第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孙坚望向董守业,董守业也是点头示意此事是真的。

    孙坚看董守业与张辽二人言之凿凿,态度真诚,不似作伪,便没有多问。

    于是,在董守业与孙坚双方做好约定之后,便各自返回各自的军中,商议具体的初战人选。

    董守业带着张辽和典韦回到军中之后,招来麾下众将,商议出战人选的具体安排。现在董守业的麾下文臣武将也是不少。自董守业以下,贾诩、徐荣、胡轸、李傕、张辽、典韦、华雄、李蒙、杨奉、张既、杜畿、宋果等,阵容也是相当地不一般。(以上排序也可以代表这些将领目前在董守业心中地位或者是麾下军队中的地位)众人都到齐之后,董守业向大家说了这个情况,此时贾诩说道:“两军交战之时,武将单挑,自古皆有,只是公子可曾想好了派谁出战,以及具体的出战顺序。此两件事都需要慎重,尤其是后者,要知道当年田忌与齐威王赛马,虽然上驷、下驷、中驷皆比不上齐威王,却以上驷对阵其中驷,中驷对阵其下驷,下驷对阵其上驷,三局两胜从而胜了齐威王。公子此事需要仔细斟酌,若稍有不慎,恐怕有落败之忧。斗将之举皆为提升士气而为,若是落败,恐怕有损三军士气。”

    董守业答道:“军师之意,本公子业已明白,一定会妥善安排。”

    转而对麾下众将说道:“此次斗将,谁人愿意参加啊?若是有人愿意,可以主动提出。当然若是不愿意参加,本公子也绝不勉强。”

    于是众人都是跃跃欲试,除了老狐狸贾诩之外都要报名参战,就连被董守业看作是文官的张既和杜畿,也是吼着要参战,这也令董守业比较意外。其实董守业不知道的是,在汉朝,整个时代尚武之风非常流行,文武之间分的还没有后世那么清楚,向张既,杜畿二人也都是练就一身武艺,在历史上都也曾**领兵作战,只是其武艺没有华雄、李傕这种典型武将高而已。

    董守业一看众人士气高昂,一个个都要参战,顿时高兴不已。但是只要五个人就够了,这么多人也用不完啊,于是又说道:“德容与伯言你们二人就不要参加了,你们二人现在在军中的作用与文官类似,很多文事方面还需要仰仗二位,不得有失。”

    张既与杜畿二人也知道自家公子有意将自己往文官方面培养,当下便作罢,不在争取出战的机会。

    余下的徐荣现在作为董守业的副将,其本身并不以武艺见长,虽然武艺不错,但董守业也不愿让他出去斗将。对此徐荣曾经几度坚持想要出战,还说什么是不是公子觉得自己老了,弄的董守业也比较无语,看来西凉军军中的确是好武成性,天生好斗啊!最后幸亏贾诩出面,才将其说服。

    胡轸此时作为友军的主将,虽然现在归自己统领,但毕竟是了解不深,人家又是一方主将,自己的麾下又不是没有人选,便决定不让其参战。对此,胡轸倒是没有什么异议。

    而杨奉呢,本来董守业是打算在李傕和杨奉之间二选一的,但是后来想起杨奉武艺比不上李傕,便选择了李傕出战,对此杨奉也是有点不太服气,吵吵着要跟李傕较量一番,后来董守业对其安抚了几句,这才作罢。

    至于刚刚加入董守业麾下的校尉宋果,董守业对其了解不深,又没有见过宋果施展武艺,对其没有什么信心,于是作罢,毕竟孙坚又不是易于之辈,麾下武将也都是个顶个的厉害,程普,黄盖、韩当,都是追随孙坚出生入死,南征北讨的,立下不少汗马功劳,而且后来又接连辅佐孙策,孙权,都是名震天下的人物,不可小觑。

    又选了李蒙出战,其实董守业对其也是不够了解,本来想不让他上场的,而自己亲自上场的,此事董守业还没说出口,就已经被贾诩看出来了,那是立刻就出声反对,要求董守业不要轻易涉险。而且徐荣也是跟着附和,不让董守业出战,对董守业说,既然不让自己出战,就让自己的麾下大将李蒙代替自己出战。董守业不好拂了两人的好意,只好同意让李蒙出战。

    所以经过几番斟酌思考,董守业与麾下众人商议出的参战人选是:张辽、典韦、华雄、李傕、李蒙五人。董守业心中也有点小得意,一不小心,就弄出个先发五虎出来。

    在董守业看来此战自己胜利的把握还是比较大的,现在孙坚军中武力排的上号的将领就是孙坚、程普、黄盖、韩当,估计再加上袁术军中的大将陈纪、雷薄二人,估计这时候孙坚的弟弟孙静也应该在孙坚的军中,不过从各方面来看这个孙静的武艺肯定是比不上孙坚的,估计应该是和程普、黄盖、韩当这三个大将的武艺差不多。

    以董守业目前麾下将领的武艺如果不出什么意外,每人都是正常发挥的话,应该是可以战胜孙坚了,毕竟在董守业看来程普、黄盖、韩当三人的武艺肯定是比不上张辽、典韦、华雄三人,这样除去孙坚这个意外因素,无论对方如何的排兵布阵,己方最起码可以保证两场是胜利的,那赢面就比较高了,若是对方排阵失误,以三个较弱的将领,装上己方三员最强的将领,那胜利就一点悬念也没有了。

    董守业虽然在这儿算的是十分有把握,但是事实终究是会有许多意外因素发生的,而且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历史的这一点恰恰是最为引人入胜的。

    '小说网,!'
………………………………

第五十章 华雄大战小霸王(一)

    董守业不知道的是此次孙坚麾下的将领比他想象的要多得多,自孙坚以下有:三弟孙静、长子孙策,大哥孙羌之长子孙贲,次子孙辅,孙静之长子孙晟,程普、黄盖、韩当、朱治、还有孙坚的长史公仇称,颍川太守李旻,以及袁术军中的大将陈纪、雷薄二人,还有一些不太出名的牙将,阵容一点儿也不比董守业麾下的西凉军大将阵容要差,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是略占优势的,可以说跟董守业麾下阵容是牡丹芍药,各擅其场。

    两方各自商量完出战人选之后,便各自派了传令官通知对方,示意都将可以开始了。

    于是双方各聚文武,列于阵前观看对战,又在布满了精兵猛将,刀枪如林,防止有什么意外的发生。

    董守业派遣第一场出战的将领是华雄,此人能力自不必多说,虎牢关之役斩将数十员,打得关东诸侯不敢遣将上场,就很能说说明问题,虽然后来败于关二爷,但其武艺之高,在目前是天下排的上号的顶尖武将,关于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华雄此人性格豪迈,为人有点大大咧咧,一取得点成绩,便容易骄傲,在虎牢关时便是如此,当时华雄接连斩将,忘乎所以,嚣张的不可一世,遇到时为步弓手的关二爷,十分轻敌,根本就不把对方放在眼里,结果被前来挑战的关二爷三计重招击败,身受重伤,差一点就丢了性命。

    临行之前,董守业对华雄有点不放心,又将其叫在身边,吩咐道:“首战非常关键,本公子既然派你出战,自然是十分地信任你。不过你一向大大咧咧的,本公子怕你会小瞧对手,请示敌人。本公子要你记住一句话‘狮子搏兔,尚尽全力’,望你能记在心上,小心在意。”

    华雄听完,也是感动不已,知道自己公子是担心自己会重蹈虎牢关的覆辙,毕竟孙坚军中也是卧虎藏龙,战将如云。当下一抱拳,大声说道:“公子放心,末将一定谨遵公子教诲。”

    说完面上一脸坚毅之色,昂起胸,抬起头,大步走出。此时董守业又叫道:“暂且止住,本公子还有一句话要说,也是要对所有要出战的大将说。”

    华雄于是止住步伐转过身来,看向董守业,其他将领也是目光灼灼地看着自家公子。董守业接着说道:“沙场征战,必有胜负,胜败乃兵家常事。在本公子看来,一胜一败,不过些许得失,或是提升士气,或是有损于士气,但是本公子更看重的是麾下将领的性命。战败之后,仍可以重整旗鼓,再战沙场,若是丢了性命,那就没有机会重来了,诸位都是本公子麾下大将,务必要记住本公子今天的这番话。”

    众人闻言,都是心中一动,热血上涌,暗中握紧拳头,对自己说要好好地报效公子。众人齐声说道:“诺,谨遵公子吩咐!”

    在这个人命贱如狗的乱世,能有几人会看中他人的性命,大多数人更好看重的是自己的利益而已。

    对生命的尊重,最让人感动!

    华雄转过身,案首阔步走出,来到自己麾下的队伍中,取过兵器,从马槽中牵出战马,翻身一跃,骑上坐骑,一拉缰绳,双脚夹紧马腹,驱使坐骑来到战阵中央。

    华雄止住坐骑,单手一拉缰绳,右手倒提着一长柄大刀,身穿一副黑漆漆的铠甲,大喝一声:“关西华雄,前来讨教一二,谁敢与我一战?”

    说完之后,骑着坐骑,矗立在那儿,宛如一个黑甲战神,威风八面,战意凛凛。

    只见手中那长柄大刀与身上的黑光铠仿佛融为一体,杀气凛然。

    华雄手中的大刀也有个名堂,叫做凤嘴大刀,其刃首上阔,长柄施鐏。

    微屈刀刃,刀刃前部非常锐利,刀身后半段后且斜且阔,长柄施鐏。非健壮善斗者不能用,长约九尺有余,重五十四斤,乃是上好的镔铁所铸就。身上的甲胄兜鍪都是轻钢打造,表面淹研磨光滑,在烈日之下,灼灼生辉。

    不多久,对面战阵中一骑而出,迎面而来。

    华雄定睛一看,来人是个少年,看上去比自家公子的年纪还要年轻,估计也就是十六七岁,跟去年自己刚刚见到公子时的样子差不多。

    华雄暗道:”这个小娃娃竟然被孙坚派他第一场出战,难道这个小娃娃也是跟自家公子一样的怪胎。自己跟孙坚也曾对战过,对方也是颇有智慧,脑袋比俺华雄灵光多了,肯定不会做什么蠢事。难道也是一个年少有为,深藏不露的高手,看来公子说得对,的确是不能小看天下人,要不然会吃大亏的。”

    说罢打起精神,不敢心存侥幸,轻视对方。

    只见来人,十六七岁的年纪,生的是眉清目秀,仪表堂堂,纯天然的小帅哥一枚。

    身穿一身银甲,头戴亮银头盔,乃是上好的精钢,淬入白银而成。

    手握一杆长戟,这杆长戟也有个说法,叫做霸王戟。

    其前身便是鼎鼎大名的西楚霸王项羽所持的天龙破城戟。西楚霸王的天龙破城戟,长一丈二尺三寸,为天降陨石所制,重一百二十九斤。

    项王在中了韩信的十面埋伏之计之后,自刎乌江,身死。

    而后其部下中有个人侥幸逃脱之后,联系旧部,合力帮霸王收尸,将霸王的兵器铠甲,都秘密运回江东,埋葬在一起。

    多年以后坟墓受损,孙策少年时,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项王的坟墓。孙策便帮其修复坟墓,从中得到霸王的天龙破城戟,以及项王的武艺心法。

    孙策虽然也是天赋异禀,凡人难及,但比起一代天骄的西楚霸王却是相差甚远,因此也无法将项王的武艺心法练至大成,项王的十成本事也不过学了二三成,即便是如此,估计天下也少有敌手了。

    既然武艺难以大成,那项王那重一百二十九斤的天龙破城戟,自然就指使不动了。孙策于是便搜集上好的镔铁,仿造西楚霸王的天龙破城戟铸成了一杆重达六十九斤,长达一丈的大戟,命名为“霸王戟”。

    '小说网,!'
………………………………

第五十一章 华雄大战小霸王(二)

    华雄见到来将已经到达战阵的可攻击位置,想起此次斗将好像是叫什么文斗,于是不紧不慢地问了一声:“关西华雄,来将何人?”

    华雄在突然之前觉得自己好有礼貌,好素质,也许这样问对方便是公子所说的有素质的体现了。

    要是搁在以往,那华雄张口就该来上一句:“何方鼠辈,还不赶快报上名来,你华爷爷刀下可不战无名之辈。”

    孙策一听华雄问及自己姓名,想起父亲临行前的交代,战场争锋虽然是生死相搏,但既然双方依然约定是文斗,那就不要失了礼数,以免被对方笑话。

    于是开口答道:“江东孙策,乃是孙豫州之子,特来讨教一二。请!”

    说完之后,双腿一夹马腹,驱使坐骑,慢慢加速,冲向对方。

    华雄一听,原来是孙坚那厮的儿子,怪不得如此不凡,当下也是不敢怠慢,立即驱使坐骑,冲向对方。

    二将一人握着大刀,一人持着长戟。冲向对方,在战阵中央,各自出招,向对方攻击。由于二将互不了解,第一招都是试探对方。

    只听一声巨响,大刀与长戟对了一记,然后二人错马而过,奔向各自背后。然后,调转马头,准备,再次冲锋。

    就是这一击,到让华雄吃惊不小,暗道:“这小娃娃年纪虽轻,力气却是如此之大,估计比起我来恐怕也是略高一筹。没想到果然被公子说中了,孙坚麾下果然是卧虎藏龙。看来此役是生死之战,必须拼尽全力了!”

    孙策这边也是吃了一惊,其经常听到父亲对他说西凉军中猛将如云,尤其是这个华雄武艺非凡,曾在虎牢关上大显神威,就连自己的叔父祖茂都被其斩杀,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自己偶得霸王真传,估计天下少有敌手,此次随父亲出战,就是要败尽天下英雄。没想到这华雄竟然正面迎接自己势大力沉的一击,而且丝毫不落下风。

    二人调转马头之后,都是再次冲向对方,孙策的霸王戟比华雄的凤嘴大刀较长,因此占了点便宜,抢到先手的机会较多,但是华雄的战场厮杀经验比较丰富,反击也是十分犀利。只见孙策在二马相交之时举起长戟,高高举起,然后使劲往华雄头上一剁,华雄双手托起凤嘴大刀往头顶之上横着一架,用力将孙策的大戟架开,再将凤嘴大刀横移数尺,在霎那之间双手互换位置,将凤嘴大刀的刀头带入空中,照着孙策的腰部那么一劈。孙策见状将尚被架在空中的霸王戟,手握的位置下移数尺,双手握着的是靠近戟头的位置,使用长戟的尾端尖锥位置挡住华雄攻来的大刀,然后,双手用力这么一撩,将华雄攻向自己要不得大刀撩开。

    之后双马错开,第二招已过。

    虽然叙述起来花费的时间较长,但实际上发生的时间极短,生死相搏都在电光火石之间发生,完成。

    董守业在两军阵前与众人一起观战,一看来将竟然是自称孙策,一颗心不禁开始为华雄担忧起来。

    于是对身边的众人道:“没想到孙坚竟然派其长子孙策出战,倒是本公子失算了,没想到孙策已然是这么大了。”

    旁边的众人听到董守业的话,倒是非常不解,此时贾诩问道:“公子,孙坚派其长子出战,虽然是有些大胆,但并无不妥之举啊?听公子的言下之意,对此非常意外?”

    董守业郑重地说道:“看此子年纪应该比本公子小上一两岁,但观其武艺刚勇无筹,华雄前景堪忧啊!”

    总不能说“老子在前世看了无数本小说,无数的资料,都说孙策是小霸王,非常厉害,称霸江东无人能敌吧”。

    张辽此时说道:“元帅的意思是这年纪轻轻的孙策武艺竟然是比华雄还要略胜一筹?”

    董守业尚未答话,此时旁边的典韦却是出声说道:“俺老典看华雄与孙策之间争斗中招式运转的情况,孙策此人的膂力不凡,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