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董卓之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董卓之子- 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露头角,名闻天下。可见二人关系匪浅,有乡党之交。此次孙坚之所以敢忤逆犯上,有进攻洛阳、侵犯帝阙之意。不过,一个孙坚倒也没什么大不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便是。怕只怕孙坚与洛阳城内的朱儁暗中联系,到时朱儁领兵在洛阳响应孙坚,我军遭受内外夹击,腹背受敌,如此形势危矣。”

    张既见状便说道:“此事若是当真如此,公子,我等不如领军包围洛阳,先行解除朱儁的兵权,解除后顾之忧。公子当速速联系偃师的徐将军,至于吕将军那儿也可让他率兵呼应我们,对洛阳城内的朱儁施加压力。包围之后,公子再派人进入洛阳城内,拿出天子诏令,直接解除朱儁的兵权。现在还请公子立刻安排飞马赶至长安,请求丞相帮忙向天子请得诏书。”

    董守业:“现在的局面都是我等凭空猜测,没有实际证据,若是贸然行事,难堵天下悠悠之口。况且若是朱儁安分守己,没有与孙坚暗中勾结,那我等作为岂不是成了残害忠良,如此天下人将如何看待我等。”

    杜畿立刻站起来劝道:“公子,现在形势危急,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内部毒瘤不除,何谈对外歼敌。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公子,请立刻下决断。若是公子有所顾忌,届时不妨将其囚禁起来,先将兵权收归于手。咱们先好吃好喝的供着,不要害其性命,即便是朱儁有所冤屈,将来战事了结之后,也可以对其有所补偿。”

    董守业在心中计算了一会儿,站起身来,大声说道:“既然如此,本公子便下定主意,即刻解决朱儁的问题。众将听令,立刻下去准备,随时准备战斗。不过,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也为了不使忠臣蒙冤,我军立刻开赴偃师与徐荣将军会合,了解查明情况之后,便包围洛阳,下了朱儁的兵权。”

    众人齐声说道:“遵令!”

    董守业说道:“大家都回去准备吧,李傕、张既、杜畿、杨奉留下,本公子另有安排。”

    四人依令留下。

    董守业看了看四人,然后开口说道:“德容,关于朱儁将军与孙坚暗中勾结的事儿,你有几分把握?”

    张既答道:“依末将只见,此事十有**,末将最少也有七成把握,公子要是怕冤枉好人,那就多多派一些细作,暗中调查。退一万步讲,即使朱儁与孙坚没有联系,与关东诸侯那儿也肯定是有联系的。况且此人与丞相不和,若是关键时刻反叛,那我军大事去矣,所以,于公于私此人都不能留在洛阳,最好是将此人囚禁起来,或者是……”一边说,一边摆出个手刀抹脖子的造型,暗示董守业杀了朱儁。”

    要说此时让董守业杀了朱儁,那还真有点于心不忍,毕竟此人是一代名将,大汉柱石。于是摆了摆手,说道:“此人之于大汉有着莫大的功劳,杀之甚为可惜,若是到了洛阳之后,先把他关起来便是,至于杀人之事就此作罢,莫要再提。至于此人,若是真的落入本公子的手中,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用处。”

    张既见状,也没有多说什么,点了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

    董守业见张既这面没有什么意见之后,便又对李傕说道:“稚然,你立刻派遣心腹,立刻前往偃师,与徐荣将军联系上,让他做好准备。”

    李傕立刻抱拳行礼说道:“遵令,末将立刻去安排。”说罢,便转身,迈着大碎步意欲离开。

    董守业说道:“稚然先别急,等议事之后再作安排也不迟。”李傕点头应是,返回到议事厅内。

    董守业又对杜畿说道:“伯侯,麻烦你以本公子的名义给董越将军去信一封,对他表示谢意,感谢他在粮草辎重一事对我军的支持。另外本公子另有密信一封,需要呈递给董越将军,此事也劳烦伯侯一块办理。”说完从身上掏出一封信,递给杜畿。

    杜畿接了信件,说道:“公子,末将马上就去办。”

    此时,站在董守业身后护卫的典韦已经好久没有说话了,此时开口说道:“公子,那董将军为我军周转一下,帮忙运送一些粮草辎重岂不是他的分内之事,又何必还专门给他写信道谢,岂不是坠了公子的威风?”

    '小说网,!'
………………………………

第二十五章 河东消息(一)

    董守业听到典韦的话,不禁莞尔,开口解释道:“你这呆子,虽说是奉令行事,但人家费心费力地跑了一趟,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咱们现在应该尽量与周边将领打好关系,将来也好协同作战,况且董将军守住函谷关,也是保障我军后路的。若是我等一味地自持身份而盛气凌人,对其他将领颐指气使,其必会心生怨气,将来恐怕是为祸不远。”

    顿了一顿接着说道:“再者说了,董将军也算是是董氏宗族之人,按照辈分来讲,本公子还得称之为族叔,作为晚辈向长辈请安问好,不是应该的嘛!这种事儿以后休要再提,以后也不许自持身份欺负别人,若是被本公子发现,看我不用军法收拾你。”

    典韦这厮顿时没有了刚刚那股嚣张的气焰,蔫了似的应了一声:“知道了。”

    董守业也没有过分责备,此事就此揭过。

    杜畿看到董守业的样子,不禁暗自点头,心中称赞不已。

    董守业又向张既问道:“德容,河东那面有什么消息没有?”

    张既像个贼似的,四处望了望,好像是看看有没有人偷听似的。

    董守业看到张既那贼眉鼠眼的样子,笑了笑,说道:“德容,眼前之人,都是心腹,都可以信得过,没有什么可以防备的,议事厅外也安排了心腹把守,有什么消息你就痛快说吧!”

    张既也感觉自己有点过于紧张了,自嘲似的苦笑一声,说道:“公子,末将收到牛辅将军的密信说,他目前在河东一切安好,各方面事务业已有条不紊地展开。之前发现的蒲坂徐氏对匈奴等羌胡走私食盐之事的收尾工作已经完成,现在牛辅将军已经完全控制了盐池。盐池产量方面也已经恢复,并且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董守业又问道:“食盐乃是战略物资,必不可少,十分紧要,有盐池在手,则人心不慌,百姓安定。盐池产量得以恢复,本公子便可放心了。对了,屯田方面可有什么进展?”

    关中地区产盐之地并不多,所以对河东的盐池比较依赖,这也是当初董守业为何在河东击败白波之后,便建议牛辅整顿盐池的原因。而后牛辅也是严格按照董守业的意思来执行,直接派兵接管、控制盐池,将盐池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不轻易让人染指。

    其实在董守业的心中,屯田之事乃是重中之重,比那盐田之事更加紧要。没有盐虽然有些难过,但是人还可以活下去;要是没有粮食,那就就只能被饿死了。

    张既闻言,便答道:“屯田方面,牛辅将军率领将士们积极发展生产,粮食已经基本上可以做到自给自足。去年年景好,粮田丰收,在秋收结束之时,牛辅将军就已经向长安运送过一批粮草,当时丞相也是非常高兴,鉴于洛阳的形势,丞相便让牛辅将军在安邑屯放一批粮草,为将来洛阳可能发生的战事做准备。现在孙坚与王匡果然紧逼洛阳,这批粮草正好可以用得上。这次牛辅将军的密信上说,粮草已经准备好了,只要公子这面有所需要,随时都可以运过来。”

    说完之后,感觉有件事儿忘记说了,便接着说道:“对了,公子,牛辅将军在密信上说,还可以支援公子五千精兵。公子,是否回复牛辅将军,让他派人安排援军南下?”

    董守业听罢大喜,站起身来说道:“此举真是深得我心,二姐夫果然是好样的,在河东干的是有声有色。至于粮草方面,此次战事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很有可能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粮草无患则后备无忧,目前我军的粮草尚且宽裕。德容,你先以我的名义回复二姐夫,告诉他,粮草方面若有剩余,迟一点的时候可以运一些过来,但是一定要保证河东的屯田事务不受影响。至于援军之事,可以暂且放下,河东那面压力也不小,据细作回报上党太守张扬现在与南匈奴那面有所勾结,而且有意依附袁绍,此事不可不防。而且还要增兵箕关,对河内太守王匡形成威慑,而且周边白波那里也依旧不消停,仍然有东山再起之势,总体来说兵力也是十分的吃紧,告诉二姐夫,他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是河东重地不容有失,还是给他留下充足的兵力,让他保障河东的安定才是。”

    张既立刻应道:“好,末将立刻安排此事。”

    杜畿此时听到二人的谈话,有点欲言又止,显然是一肚子的疑问,有话要说。

    董守业见状,出声说道:“伯侯,看你欲言又止的样子十分辛苦,想问什么就问吧。”

    杜畿正是等着这句话呢,闻言立刻问道:“公子,德容说的什么是屯田?”杜畿也曾了解过屯田之事,但与张既目前所说的好像不太相同,因而便出言发问。

    董守业看了看张既,说道:“德容,你给伯侯解释一下。”

    屯田之事,一直是董守业军中的机密,只有少数心腹才知晓此事,杜畿刚刚加入董守业的军中不久,很多事情还没有熟悉。之前也挺听董守业等人提到过,一直都是略微提及,从来不深入解释。

    那时杜畿刚刚加入队伍,很多军中的机密向他透露的也不多,杜畿以为这个屯田肯定是机密便不敢多问,这一次董守业当着众人的面再次提及屯田之事,杜畿这才敢出言相问。

    张既在杜畿加入之后,一直与之相处不错,但慑于军中机密之事在没有得到董守业的同意之下,从来不敢乱说,毕竟军中机密大事这种事儿一不小心说漏嘴造成什么重大损失的话,头上的那颗脑袋可就不保了。

    这次在得到董守业的首肯之后,张既才敢向杜畿说明,于是便简单地介绍了一下牛辅在河东秘密屯田的事儿。

    杜畿听罢说道:“公子,屯田之事,当年孝武皇帝也曾令将士屯田戍边,虽然是一条良策,但是否屯田之民负担太重,如此怕是难以长久。”

    '小说网,!'
………………………………

第二十六章 河东消息(二)

    所谓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董守业一听杜畿的话,暗道:“没想到这个杜畿果然不是盖的,肚子里果然有货,果然是有几把刷子,一眼就看出问题的关键了。”

    曹魏在历史上的屯田是其立国之本,但后来也曾出现过杜畿所说了田民税负过重苦不堪言的情况。

    董守业想到这里,便开口解释道:“此事尚且是我军的一个机密,目前只在牛辅将军的河东郡实行,也是刚刚实行,有缺陷在所难免。至于你说的负担太重的问题,现在还不存在。当初,白波军战败,出路不过两种,其一便是被杀,一了百了。另一种便是放其离去。这些人之所以起兵,便是无地可种,养活不了自己。回去之后无法存活,只能是再次起兵作乱。如此当初岂不是白费了功夫,所以我当时建言让牛将军让俘虏屯田。现在参与屯田的都是一些流民和一些战败的俘虏,虽然是负担较重,但毕竟是一条活路。

    杜畿听完说道:“公子言之有理,是伯侯思虑不周。”

    现在身处乱世,天下间的农民恐怕都会负担较重,等到天下安定之时,自然会负担减轻,与民休息。伯侯,你可知道,现在河东实行屯田的田税是多少?”

    杜畿想了想说道:“此事末将暂且不知,不过据末将了解,现在关东诸侯治下的农民田税恐怕在四到五成左右,有的地方甚至远远不止,再加上一些苛捐杂税,恐怕远远超过五成到六成。”

    董守业笑了笑说道:“现在河东屯田的田税是五成左右,罢黜一切杂税,只是需要在农闲之时,就近参与修筑一些河堤水渠,以有利于来年的灌溉。”

    杜畿:“原来如此,公子,此举乃一德政啊,不妨向丞相建言,推行此事。”

    董守业摇了摇头说道:“现在还不是时候,此政刚刚在河东实行了一年,还没有什么太出色的成绩,恐怕目前还不能说服父亲,不能说服朝堂上的兖兖诸公。还得等一等,再取得一些成绩的时候再向父亲禀明此事,让他安排说服朝堂,大规模推行。”

    杜畿觉得自家公子言之有理,便说道:“如此也好。那就再等等看。”

    董守业见杜畿不说话了,便转向杨奉问道:“杨校尉,本公子有一件事想要问你,希望你能如实回答。”

    这时的杨奉倒是有点迷糊了,暗道:“最近一段时间公子一直把自己当成自己人啊,很多心腹大事在商议的时候,自己都在场,公子丝毫没有防备自己,按理说公子不该突然跟自己见外啊?到底是什么事儿呢?”杨奉挠了挠头一点头绪都没有,只能硬着头皮说道:“公子请讲,末将知无不言。”

    董守业看到杨奉的样子,知道自己问的话有点莫名其妙了,于是又说道:“杨校尉,你不必紧张。其实本公子主要是想问一些关于白波军内部的事情,怕你会不方便,不过你放心,你现在也算是本公子的心腹,本公子也不会问那些让你出卖朋友的事儿,让你难以做人。”

    上司与下属的谈话也注意技巧,董守业不愿意问一些杨奉不愿意回答的问题,毕竟每个人都有秘密,即便是杨奉已经投效董守业,成为董守业的心腹,董守业也不愿去询问其心中不愿意吐露的秘密。

    董守业这几句话一说,顿时把直肠子杨奉感动得稀里哗啦的,立刻单膝跪地,抱拳道:“谢公子理解,公子放心,只要不让末将出卖朋友,末将保证知无不言。”

    董守业见状,便问道:“杨校尉,现在若是让你联系一下白波军,还能联系到吗?”

    杨奉正要说话,此时杜畿插口道:“公子此言何意,那白波军反叛朝廷,作乱一方,断然不可轻信,此时我军虽然兵力稍微吃紧,但还没到非得靠援军支持的地步。况且听闻白波军曾被公子击败,其首领对公子必有记恨之心。若是此时引其南下,无异于赶走了老虎招来了狼,此事万万不可,风险太大。即便是想要招抚白波军,也应该在战事结束之后。”

    在有些人的眼中,贼便是贼,不足以信任。

    杜畿这一番话虽然是你言者无心,却一下子把杨奉闹了个大红脸。

    董守业见状,摆了摆手说道:“伯侯多虑了,此事非如你所想。且继续往下听!”

    又转而对杨奉说道:“杨校尉,你接着说。”

    这下子,轮到杜畿脸红了,暗道:“难道是自己理解错了,这下子糗大了!”当下不敢随便插嘴,耐心听双方继续说下去。

    杨奉想了想,说道:“回禀公子,此事应该可以,不过需要一定的时间。”

    董守业又问道:“不知郭太,此人如何?”

    杨奉答道:“此人性格豪迈,也颇有勇力,武艺比末将要强上一些。在白波军中算是最有智慧的,也是个不错的人才。当年末将在白波军中时,大伙儿都是以此人为首领的,其做事不偏不倚,大伙儿都很信服他,都很拥戴他。不过此人,一家老小十几口都是被官府逼死的,可以说郭太与官府仇深似海,对朝廷是恨之入骨,要想招降却是非常之难。”

    董守业闻言叹了一口气,说道:“都是一群可怜人啊!之所以犯上作乱,不过是因为没有活路而已。前年本公子平定白波军时,便发现这群人不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