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点了点头,说道:“消息传得可真快,我也是在去年才到洛阳为官,不过如今都有想一走了之了!”左慈笑笑。对刘启道:“看吧,我就说么,不快些走,你伯父又要神龙见首不见尾了!”
贾诩点了点左慈,没说话,拿出筷子挑了一块肉吃了下去。左慈说道:“此间正处风云际会,兄何必走,机会就在眼前!”贾诩又抿了一口酒,说道:“好久没喝酒了,味还是纯的香啊。时间越长,酒不就更加香么!”
左慈不由的笑声,说道:“兄长依旧如此啊,不到最后一步绝不下注!”贾诩说道:“但我也始终处在不败之地!”刘启一愣。然后想起一些史料,贾诩的数次下注果然使贾氏一族果然是在曹魏年间尽享富贵。
左慈拿出一块玉玦,说道:“我这徒儿既然来此读书,口粮自然由我负责,每月六石粮(此处参考林甘泉的《中国经济通史》,石为容积单位。一汉石粟约27斤),若有惊变处,兄可凭此物去雒阳左氏粮行,他们必听兄长调遣。”
贾诩哈哈大笑,说道:“恨不能早于弟相逢,一至于斯!”左慈起身把玉诀交给贾氏,说道:“兄长就算没碰到我,也不过是在穷困上几个月而已,蛟龙虽隐于池,但终究还是回到天上!”
贾诩叹道:“你这张嘴啊!真是无懈可击!我就纳闷,纵横之术因该只有我鬼谷独有吧!”左慈笑道:“我为道人之前是商人,嘴不尖怎么能卖出东西?”贾诩叹道:“世家大族子弟唯有你却独爱经商,真是奇了!”左慈说道:“我所喜者,易也!正因为易,方才学道!”贾诩点点头,深以为然。
如果不是喜爱钻研,就是再有天赋,也不会和左慈这般,而立之前就收了徒弟,要知道这个年龄的道士一般离着出师还远呢!
虽然是食不语,但左慈和贾诩两人此时都忘了这一条,他们越说越带劲,整个屋子仿佛已经遗忘了还有一名妇人和儿童。贾诩大醉,指着屋顶,在骂着什么,发泄出来永远比憋着好……
这仅仅是刘启所见贾诩少数真情流露的几回之一,自打师傅走后,贾诩在外人面前又恢复了面具脸,看谁都笑眯眯的,只是令人觉得很不舒服罢了……
第二日,贾诩病休了,喝酒喝的头痛,自然是和左慈继续“滚床单”,准确说,是两个臭男人同塌而眠(想歪了的通通小黑屋禁闭。不过三国真是基情四射啊,刘备不和老婆睡觉起初专和二弟三弟玩“三人行”聊天到深夜,后来把这一套用在诸葛上,和诸葛玩“鱼水情”,难怪他子嗣少)。
刘启起来的倒早,鸡鸣而起,随后穿上衣服洗漱,打了一套五禽戏,不管是养生还是实战,这套几处刘启越练越沉迷其中。贾氏很意外,似乎没想到刘启很是勤奋,她做了饭后,便到后院去喂养的几头小猪。不得不说,贾氏养猪在事实上便已经说明了贾家的窘迫。
刘启完全没有料到,因为他的缘故,使得贾诩的家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贾氏由于调养好了身体,长子贾穆也提前降生了(贾穆生卒年不详,为官驸马都尉,曹芳在位时为河东太守,可想而知,应该是贾诩老年得子,顺便吐槽句。三国人的生育能力真强,钟繇近八十了还能和妻妾生出儿子钟会,钟会哥哥钟毓虽然生年不详但也是三国后期的人物)。不得不说,有时候蝴蝶的翅膀真能扇出伟大的飓风……
刘启打完拳后。又用凉水冲了个澡,不得不说句,他这一世的身体要好多了,要是上一世么,一用凉水洗澡必然感冒。十足的宅体质。刘启换了身新衣服,对着镜子左看右看盯了好半晌,方才出了门,只是这“臭美行径”又令贾氏吃惊不已。
刘启是去他伯父家,来到了雒阳,自然应该拜访京兆尹刘防。虽然刘防在雒阳已经呆了好几年,但是警觉的刘防依旧没有把儿子们都接到雒阳,甚至长子刘朗一直呆在温县,老牌的士族此时已经嗅到了危险,正准备悄然离开这个漩涡。
果然。当刘启来到了大伯家时,“八达”除了六子进外,前“五达”都留在温县,至于剩下的两达还未出生呢(八达多生卒年不详,此处应有出入,勿深究)。
由于刘防已经当值,刘启就去拜访伯母。丫头领着刘启一进门,就看到刘氏正在逗弄着小孩。刘启磕了头说道:“侄儿刘启拜见伯母!”刘氏赶紧说道:“好孩子,快起来!说起来也是五六年没见了,一眨眼就长到这么大了。咦!比二郎都高了!”
刘启乐呵呵得道:“写信的时候他还把我好一顿埋怨呢!”刘氏虽然先前的时候不是很待见刘启,不过这些年过去,那点印象早就没了,更怜惜刘启脸上的伤疤。态度更是和蔼可亲。
刘氏说道:“好孩子真是苦了你了!快来看看,这是六郎,名进!”六郎瞪大了眼睛两只小手举向天空做投降状,看向刘启非但没哭,反而哈哈大笑,两只小手似乎想抓着什么。
刘氏见状更喜。因为她娘家一直有秘传——小孩子是最敏感的,都喜欢心思纯正的人,而小孩子不感兴趣的人,八成都心怀不良,不过这也只是个初步印象罢了,并不是很准确。
刘启逗弄着族弟,惹得小家伙哈哈大笑,然后刘启想了想,从袖子里取出一块玉璧,刘进小手抓了起来。可是玉璧显然比小手大了不少,刘进没抓住,掉在了床单上,小家伙急得要哭,刘氏赶忙把玉璧又放在他手上,只是这一次她拿着另一端才使得小家伙牢牢地抓住了“玉璧”。不得不说,对于小男孩,在汉朝給玉算是很对口,很吉祥。
刘氏越来愈喜欢这个侄子了,说道:“怎么会来雒阳的,有地方住没,有没有回家看看?”刘启恭敬的说:“师傅让我跟着师伯学艺,目前住在城南桃李巷。”
刘氏皱着眉头,说道:“桃李巷?那好像都是些郎官住的地方,要不搬过来住吧,我还嫌闷得慌!”刘启赶紧说道:“哪里敢烦伯母记挂,更何况功课也是很重的,鸡鸣而起都是有定时的……”
刘氏说道:“罢了,男子当以事业为重,不过你也得多常来啊,有什么困难尽管说,伯父伯母在外面就是你们这些人最大的庇护!”
一男声响了起来:“是七弟家的二郎么?回过头来我看看!”刘启回了头,看到高高的男子,刚想磕头,刘防拉了起来,说道:“虽说脸上留了疤,不过还真是像啊!我还以为有了错觉,七弟年轻了!”刘氏轻笑道:“进儿可是很喜欢他这个堂兄的!”
刘防更高兴了,说道:“吾家的雷震子,进儿肯定会喜欢的!”刘启愣道:“雷震子?”刘防不以为然,道:“你当年不是被雷劈了么,随后神智变得正常,不是雷震子又是什么?”刘启大汗,刚要说什么,又听得刘防说道:“你好像还没个道号把,叫这个怎么样?”刘启被噎得说不出话,又令他窘迫了好长一段时间。
刘启走的时候,身旁跟这个仆人,拎着大包小包,浩浩荡荡的回了家门,同时他还有些奇怪,眼前的刘防似乎与传闻中的不一样啊?刘启不知道的是,正因为他的情况“特殊”,所以刘防才格外的怜爱,要换了刘懿等人,在刘防面前,恐怕紧张得连话都说不清楚,父亲的威严一至于斯!
深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刘启进了门,两位“大仙”方才洗漱完毕。贾诩打量着刘启,说道:“刚去洗劫京兆尹府了?好大的胆子!”刘启如同见了鬼一般,唬个大跳,左慈没好气的说:“你也不想想,你才多大,认识几个人?昨天头一次来,身上没多少钱,除了你大伯家谁还能这样待你!”
贾诩好笑的说道:“当然,再过一段时间,我可就猜不出了,哈哈!”刘启有些无奈,刚想进屋,就听到可恨的声音:“你大伯给了你多少钱?”
此话一出,就连刘家的下人看向贾诩的目光都有些不良。刘启这几年一直没有花钱的机会,一时间放松了警惕,回过头,取出个小囊,说道:“当然有了!”
贾诩两眼放光,伸手一拿,刘启手里的小囊立即就脱离了原主人的控制,那可恨的声音又一次响起:“既然跟了我,就先学会第一课!不要完全信任他人,除了你的父母!”
刘启一跺脚,生了不少暗气,虽然意外之财没了,但更上火的是受了他人的愚弄,啥话都没说进了屋。
刘家的下人刚想说什么,不过自家的小郎君都没做什么表示,他自然也只能告退了。左慈没好气的说:“欺负我徒弟有意思?再说,我这个师傅还没走呢!”
贾诩意味深长的说:“当了师傅还真的不一样了呢!真向着徒弟!”左慈说道:“我的徒弟和你的徒弟有区别么?这么欺负可不是教学之道!”贾诩叹道:“有的时候,还是亲身经历方才为好,更何况,这笔钱来的不是时候!”
左慈吃了一惊,说道:“这话怎说?”贾诩道:“你们来之前,雒阳又发生了一件大事!”左慈说道:“何事?”贾诩道:“何进及三公上书,迁董太后归国,同时罢免骠骑将军董重官职。眼看何进及宦官的冲突越来越大,很惊心的是,不知道从哪传来的消息,何进要尽起边军诛宦官,这简直是火中取栗。”
左慈吸了口凉气,说道:“难怪兄长要避难!”贾诩叹道:“小孩子得了钱,肯定会去东市西市,万一哪天遭了兵灾可就成我的不是了。”
左慈无言,鞠了个躬,说道:“慈孟浪了!兄大才,我不及啊!”贾诩摇摇头,然后又思索着什么……(未完待续。)
………………………………
122
雒阳宫殿,中常侍张让跪伏在何太后身前,泣声道:“太后,大将军越来越放肆了,甚至连济阳侯(何苗)对陛下也有轻慢之心。老奴一把年纪虽死无妨,但先帝所留的江山只能姓刘而不能姓何啊!”
何太后有些心烦意乱,一方是她的宝贝儿子,另一方是她两个哥哥,尽管这两个哥哥老给她找麻烦,就连当初毒死王美人这件事也是两个不济事的哥哥联合下的手,甚至连和她商量都没商量。固然这与何后性格有些耳根软有关,但大事上,同是何家人,心却往三处走。
张让虽然前些年可恨,不过何后也能体谅,忠于皇帝这也是宦官的底线。不过她受了这么多年灵帝的窝囊气,何氏的“智商”相应也提了不少,她头一次发现她一直认为的窝囊废夫君原来是这么的出色,如果那几次要不是她出面拦着而使得何家的权柄没有遗失,如今辨儿的处境也不会如此的艰难……
唯唯诺诺的皇帝,整个朝堂的风气一改,如果外面不是灾害不绝的话,在文官眼里,此时已经是“盛世”了。何氏感到有些累,她的夫君可是单凭着宦官就死死地压住外戚和士族三十年,甚至说宦官就是用来给那些人一个仇恨的靶子!至于皇位,自打有了外戚专权后,皇权从来没有哪朝如同灵帝这么稳过,可笑的是,士族为了给自己遮羞,谥号定了“灵”字。不过那个男人,恐怕不在乎吧,想到王美人,何氏有些愤怒、有些惭愧甚至隐隐间还有些羡慕,此时的她一定很快活,陪着那个男人双宿双栖!
汉中平六年的夏天,何后又一次迷失在缠绵的思虑中……
何氏和何进何苗的冲突越来越大,而令何氏感到心寒的是何进竟然丧心病狂的想向刘协下手,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外面却盛传的是何氏欲诛皇子,而实际上,刘协却受到何氏的庇护。
坦白说,唯唯诺诺的皇帝干出的唯一大事就是护住了他的弟弟。刘辩仿佛大人一般朝着自己的两位舅父和满殿大臣说“不”,硬是把自己的弟弟留到了宫里,而不是去往封国渤海(刘协为渤海王)。而刘协的内心里受到了不一般的冲击,幼小的脑海里很难分清这其中的是是非非,她到底是杀母仇人。还是救命恩人,奶奶的死是宫里的的那个女人所为还是那个猪头大脑的男人所为,这其中的一切,只能靠他自己去想了……
整个六月,朝廷内的火气越来越大,起初的引子,自然就是刘辩刘协奶奶去世――董太后忧虑而死。如果说董太后确实是忧虑而死的也就罢了,令老牌世族愤恐的是一条传言――董太后被毒杀。太尉袁隗等人因此和何进的关系越发的疏远――董重“被杀”可以容忍,因为他不是皇族,但董太后“被杀”就超出了士族的底线。
左慈早在六月初就走了。不过令刘启激动的是,他的父母兄弟等人在月初的时候来看看刘启,更令人惊喜的是,刘氏又给他带来了一个妹妹,不幸的是还有一个妹妹一年前夭折了。他的妹妹单名梅,正好在冬天出生,如今4岁了,正是活泼可爱的样子。每当是刘启耍宝表演幻术的时候,她就围着刘启身旁,小手抓着自己的衣服。两眼死死地盯住刘启,仿佛连眨眼都是奢侈的动作。不用说她,就连大哥刘平都被牢牢的吸引住了,很难想得通。为什么夏天的时候刘启会变出一个苹果,而且味道吃起来也不错。
刘启有些小得意,他已经越发着有向神棍发展的潜质了,而且这个不一般的时代似乎有着无限的魔力在吸引着他,超人一等的感觉真好!刘启所用的幻术正是向左慈所学的小玩意――《奇门遁甲》,也就是演义中出现。左慈戏曹操那场戏码中糊弄曹操的那卷书。不过左慈并不看重它,他一不哄孩子,不发展信徒,他本身又有钱,自然也不用它骗钱;二不上战场,从某方面说,《奇门遁甲》确实是鸡肋了。
仅仅是过了十天,刘启就催促着他们回家了,尽管很不舍,不过刘亮不是无能之辈,他很认同贾诩的观点,当然最关键的原因还是河内离着雒阳很近,想看的时候随时再来就是。小妹刘梅哭得一塌糊涂,显然她这个二兄“奶爸事业”很成功,甚至连刘氏都有些嫉妒了。
该来的终于要来了,七月底时,何进终于不犹豫了,大将军府的文书如同不要钱的向天下四周乱发。最令人惊恐的就是,何进直接上疏,欲尽罢中常侍,以郎官代之。
刘启已经将近宅了近两个月了,很少出门,不过兵书倒也读了不少,当然这其中最宝贵的还是鬼谷中人的注释。不要小看这所谓的注释,例如大名鼎鼎的《孟德新书》虽然是曹操写的兵书,但宣称的时候还是曹操对《孙子兵法》的注解。贾诩这里虽然没有原本,不过手抄本留着不少,刘启感到压力山大,主要还是防近视,毕竟夜晚的灯光实在太坑了!
只是当这晚贾诩回来的时候,刘启猛然发现笑面虎贾文和也有失态的时候。此时正值傍晚,蝉声鼓噪的令贾诩更加坐立不安。刘启问道:“伯父?”贾诩抬头,命令道:“你这几天不要出门,这天恐怕是要变了!”贾氏放下了手中的活计,说道:“文和,要不让启儿明儿一大早陪我去东市买很多东西,然后这几天就紧关门户?”
贾诩想想道:“嗯!明天拿着信物顺便去左氏粮行,多取些粮食!”刘启吸了口凉气,说道:“这就要见血了么?”贾诩冷笑道:“屠户就是屠户,一点脑子都没有!倒是那个女人有些可惜了,受到了连累,恐怕也没什么好下场!”
刘启听到贾诩似乎言有所指,而与自己知晓的历史有了较大的波折,说道:“市面上不都传言说何氏兄妹是一伙的么?”贾诩道:“愚民之言你也信?孙子的用间篇怎么读的,回头再抄上五十遍,后天我要结果!”
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