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而是**尔。今侍读蔡邕,假借天灾,诋毁朝廷,诬陷老奴。继而陷陛下于不仁不义,如此用心,实在是其心当诛!”
灵帝毕竟昏庸,闻听此言,勃然大怒,拍案道:“青州重灾,乃地方官赈济不力所致,与阿父何干!”遂令廷尉将蔡邕拿下,付诏狱,严加审理!又下令将谯郡太守孔伷革职拿赴京城议罪:青州各郡县官员一并官降两级,罚俸一年。
张让又趁机进言曰:“谯郡儒生刘宇,于灾荒之时尽散家财,于许家村设粥场赈济灾民,并于谯县置地百顷,安置流民,使流民不致生乱,此等善行,实是有大功于社稷,理当殊奖!”
刘宏昨天夜里也收到了刘宇献上的黄金20万两,以及一盏七彩水晶莲花灯。此时也就顺水推舟,下旨命刘宇为谯郡太守!
百官虽觉得如此升迁有些突兀,但刘宇的善名通过许氏的大力宣扬,已经传到了这些朝廷重臣的耳中,提拔如此一个善人为官,似乎对百姓也没什么坏处,更为关键的是:区区谯郡太守在这些朝廷大佬的眼中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因此,这个看似荒唐的任命竟无人反对。这倒也出乎刘宇等人的预料,他本还以为要面对一番口诛笔伐呢。
就这样,可怜的谯郡太守孔伷举家被抄,本人锁拿进京定罪,幕僚许攸提前听到风声,早早逃离了谯郡,前往冀州求官,后来如历史所发展的,成为了袁绍的谋士。
而刘宇,得到了他来到三国后的第一个官职——…谯郡太守!这条时代的巨龙,终于有了腾飞的平台!
………………………………
第八章 新官上任欲求人才
青州大旱所引发的政治地震,最终以蔡邕被革职流放,张让安然无事而告终。 十常侍大概勉强可以算得上是赢家,因为他们的地位并没有因这次的弹劾而有所动摇。但获利最大的,莫过于在背后策划了这一切的新任谯郡太守刘宇了。本来刘宇是准备先积蓄力量,高筑墙,广积粮,等四年后的黄巾起义爆发后,再以军功作为进身之资的,但老天跟他开了个玩笑,前谯郡太守孔伷的一时贪婪,将刘宇从幕后拖到了前台!
“唉,等过了明天,就又是一个忙法了!”看着手中的圣旨,刘宇对孙琳感叹道。随手将圣旨扔到桌上,刘宇皱了皱眉:“怎么办呢,其实我根本就没有做官的准备啊!这突然有了一个郡的最高权力,真是有些无力感啊!”也难怪刘宇心里没底,他过去做的最大的官也就在大学的学生会生活部部长,清水衙门,就是能在毕业时添点花哨而已。毕业后到律师行工作,刚熬出点儿头,就被老天爷一时兴起的扔到了三国时代,毫无执政经验的他自然心中发憷了!孙琳也看出刘宇的心里不踏实,便安慰道:“别担心,我会尽全力帮助你的,虽说我也没当过什么大官,但好歹也干过两年学生会主席,在财政部这两年,也见识了一些权谋,我们边做边学,没有过不去的坎儿!”见刘宇仍是愁眉不展,孙琳心中不禁有些气结,自己一个女生尚且能够稳下心来面对困难,他堂堂七尺男儿,刚遇到点儿挫折就有畏难情绪,这样下去怎么可能在那个即将到来的严酷时代生存下去!越想越气,禁不住一张排在刘宇背上,大声说道:“刘宇,你到底是不是男人,是男人就别作出这幅死人德行!有困难就想逃避,这样我怎么能安心嫁给你!”孙琳这时也只好使出美人计,希望刘宇能够振作起来。不过她激动之下,忘了自己现在气力大涨,这一下含愤出手,一下子将刘宇拍到了桌子底下。
刘宇呲牙咧嘴的从桌子底下爬出来,一脸委屈的说:“琳琳,我正在想事,你干什么打我啊?”表情十分的幽怨!“想事情?”孙琳一愣:“你刚才不是在为不会理政发愁吗?”“切,那屁大的事儿哪至于让我发愁!”刘宇一脸我很臭屁的表情,斜眼瞥见孙琳面色不善,连忙正容道:“我开始是担过一点儿心,不过后来一想,咱们是谁啊?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新青年!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且不说电视上那些政治剧里的尔虞我诈,就是我当年在起点作书虫时,看到起点大大们写的书里的那些争权夺势,人性阴暗,就已经受益匪浅了!这里毕竟是三国,民生比咱们那时强多了!至于政治上的阴谋阳谋的,孔伷怎么样,任他奸似鬼,我也要灌他一盆洗脚水!我刚才不是在担心这个。”
“哦?”孙琳好奇的问:“那你是在担心什么?”
刘宇揉揉额头:“我刚才是在考虑要怎样进行下一步的发展。的确,我现在成了谯郡太守,在很多地方都能便宜行事,不过相应的,我的一举一动也就摆上了台面,时刻都会有有心人盯着我,为搏上位,穷尽栽赃陷害之能事。这样一来,我做起事来反而会束手束脚!”
孙琳沉思片刻,道:“此事不难,先前你在暗,许氏在明。如今你身为太守,可将身份调换一下。你在明,许氏在暗。在许家村继续操练乡勇,待到合适时机,再继续招募一批人,而你就利用身为太守的便利,将此事隐瞒下来。许家村乡勇不入兵籍,不归郡管。当然,为更好的掩人耳目,你可以在郡中以整顿军备为名,裁撤、招募郡兵,这郡兵可分为两部,一部为精兵,一部为卫戍兵。到时可发文将许家村兵营置为士兵训练场,经常遣郡兵前往训练,如此可堵他人之口!至于卫戍兵,则只负责平日城池治安巡视,不必参与精兵训练,只做常规训练即可。”
刘宇仔细考虑了一下孙琳的建议,不禁赞道:“琳琳你真不愧是我们班当时的才女,大学里号称高分高能的人才!我看你这足智多谋的水平快赶上诸葛亮了!”孙琳小小得意了一把,不客气地道:“这算什么!本小姐的能耐你还不知道呢!”刘宇连忙奉上马屁:“唉!我对您的敬佩简直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啊!”“滚一边去!”“”
嬉闹了一番,孙琳反而沉下脸来,有些不安的说:“我倒是有些担心日后三国的那些名人们,其中不乏远见卓识之士,万一被他们其中的人察觉到我们的计划”刘宇满不在乎的挥挥手:“不用担心,日后的三国群雄现在都不可能与我们产生交集的!曹操、袁绍、袁术现在洛阳任职;孙文台目下不过是一个小小县丞;刘景升还在当他的‘八友’;其他皆碌碌之辈,不足虑也!”孙琳想想也是,于是也不再担心。不过现在刘宇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自己当上太守后的班底组成。“许氏是一定要绑到自己的战车上,不说许褚,就是他族中勇士,也要极力争取!”刘宇正想着,门口传来许褚豪放的大嗓门:“大哥,我和族长来为你贺喜啦!”真是天赐良机!刘宇急忙起身迎至门外,将许观和许褚引至后堂。
请许观坐了上座,刘宇、孙琳、许褚在下手分左右落座。
许观先开口道:“元瞻凭此妙计,得为太守,老夫特来相贺啊!”刘宇一脸谦虚道:“伯父说那里话!宇二人若非族长照拂,此时恐仍是无根之萍,哪得如此风光景象。族长厚恩,宇难报于万一!”许观呵呵笑道:“元瞻不必过谦,你本是帝室之胄,且有经天纬地之才,自不是为人下者。倒是我许氏一族,自元瞻到此,愈加兴旺,说起来,老夫反倒应当多谢元瞻呀!”刘宇心想,这可是拉拢许氏的大好时机,与其在这里避实就虚的试探,不如单刀直入,将话挑明。于是起身道:“宇自到村中,族中子弟皆以兄弟待之。如今,宇忝列太守之位,欲为许氏谋万世之荣,不知族长可否信得过在下,将许氏一族托付于我乎?”许观默然片刻,喟然长叹道:“老夫自初见元瞻,便知许氏一门须着落在元瞻手中发扬光大。老夫年迈,不堪重任,今就将许氏运数,托于元瞻!”说着就站起来与行大礼。刘宇急忙扶住许观,恳切的说:“族长万不可行此大礼!莫说数月来族长待宇亲如子侄,便是某与仲康,亦以兄弟相交,今若不弃,愿与仲康结为异姓骨肉,从此祸福同享,荣辱相共!”
许褚闻言亦大喜,遂于后院设香案牲祭,与刘宇结为兄弟,共约“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
就这样,刘宇将许氏一族牢牢地绑上了自己的战车。等刘宇和孙琳搬至太守府后,当即任命许褚为都尉,臧霸、管亥为校尉;同时在谯县设招贤馆,广求天下之才。
当然,刘宇对于招贤馆倒是没报太大的希望,毕竟自己现在声名不显,虽说在谯郡民间顶着一个大善人的光环,但士林中人似乎并不认这善人牌!“唉,三国时代最需要的是什么?!——人才!!”刘宇郁闷的想道:“干脆把自己知道的那些牛人都绑架到谯县来!”不过这样的想法也就是发发牢骚,刘宇可不敢真的去干这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
无奈之下,刘宇只好亲力亲为。他以前作为一个律师,可谓阅尽世间百态,对于民意民心方面把握的较为准确,所以就亲自主持谯郡的民生工作,具体就是负责农业生产和城市环境建设。孙琳是人大财政系的高材生,此时当然的干回自己的老本行,主要负责本郡的财政经济工作以及市场秩序的建立与规范,还有对外招商引资工作!不过这么一大摊子的事就由两人分担,那他们俩恐怕要活活累死!所以搜寻内政人才成了当务之急!
孙琳对刘宇分析道:“现在我们在大汉士林中没有任何的声望。就好比在百度上求找某个问题的答案,你就要挂出一定的悬赏,才会得到满意的答案。战国的燕昭王为了广纳贤才,就将自己的谋士以千金之价供奉起来,消息传开,天下有一技之长者就往燕国求仕。所以要想找到有真材实学的人,就要先打出自己的名声!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要想出名,只能通过那么几条途径,要么拿权贵开刀,就像曹操,专打大人物的亲戚,结果博得一个不畏权贵,刚直不阿的美名;要么找个名门投靠,就像袁氏兄弟,就是仗着自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满天下,所以不愁没有能人投效;至于广树仁义之名,倒也是个办法,只不过见效奇慢,刘备就是例子,你看他哭了大半辈子才哭出一片天地。除此之外,倒还有条捷径,那就是著书立说,注解经意,而后奉与当代经学大师如郑玄等辈,若能得其首肯,自然能在儒林中扬名!”
刘宇听到这里眼睛一亮:“注解经典?这个容易!”后世对于儒学经典的研究成果可说是数不胜数。后世儒学大家当属两宋程朱两人,不过刘宇不想抄袭他们的成果,倒不是说他良心发现,只不过是他不想把流毒无穷的程朱理学弄到汉代来!其实现代学者也有很多研究,记得自己在国学网上就曾经看过很多文章,“借鉴”上几篇,再掺上点于丹的读书心得,管保让那些古代经学大家们耳目一新!
不过写书也要耗费时间的,现在刘宇从早忙到晚,累得像条狗,想要集中精力弄出本著作,似乎也是有点强人所难!就在刘宇为了人才要愁疯了的时候,招贤馆的郡吏前来报告:“有人至招贤馆求仕。”
………………………………
第九章 千金易得一匠难求
却说刘宇自到任谯郡太守之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人才危机。 倒不是刘宇考虑不周全,而是因为谯郡事件本身就是他意料之外的,虽然自己靠计谋赢得了胜利,但对这胜利的果实却一时还无力消化。本来刘宇是计划到明年草长莺飞的时候,和孙琳一起周游列国,同时去寻访那些三国牛人的,现在赶鸭子上架,毫无人才储备的刘宇自然是感到捉肘见巾了。军事人才到很充足,现在部队才刚成型,有许褚、臧霸、管亥三人统领就足够了。只不过这内政人才的缺失就使刘宇倍感头痛了。就在刘宇几近抓狂时,新设立的招贤馆派人来报:“有人求仕!”
自开张以来就一直门可罗雀的招贤馆近日终于有了第一笔生意,刘宇自然很高兴,不过他还是问道:“来人姓氏名谁,哪里人士?”虽说自己缺人材,但也不是哪个歪瓜裂枣都可以在老子这里混饭吃的。“启禀大人,来人姓孙名乾,字公佑,北海人士。”“什么?孙乾?”刘宇吃了一惊,接着大喜过望!鞋都来不及换,直接就朝招贤馆跑去。要说孙乾的才能,再三国时代的众多人物中只能算是中上之资,他后来能在蜀汉官居要职,很大原因是因为他是刘备军的老资格。当然,孙乾的内政才能还是很不错的,尤其是他的外交才能,更是三国里出类拔萃的,只不过在乱世中,最出彩的是那些足智多谋的谋士,而短于智略,长于内政的孙乾自然无法在光辉上与他们相比。至于外交吗,没听说过弱国无外交吗!不过对于现在已经被内政累得焦头烂额的刘宇来说,长于治政的孙乾简直就是及时雨啊。
招贤馆内,穿着一身青色儒士服的孙乾正在馆内踌躇着,他在想自己是不是有些冒昧了。虽然刘宇在士林中没什么名气,但人家怎样也是一郡的太守,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刚刚游学归来的白身书生来说,也是只能仰视的存在。现在自己竟然如此贸然的前来求仕,会不会招致他的轻视呢?就在他患得患失的时候,突然看见一个人只穿着便服,倒穿着鞋履跑了进来,边跑边喊:“公佑,公佑在?”
“这是谁?怎么知道自己的名字?”孙乾心中一阵纳闷。这时却见馆中吏员个个下拜道:“参见太守大人!”
“此人就是太守刘宇?”孙乾大吃一惊,不及细细打量,连忙躬身道:“学生北海孙乾,拜见明公!”刘宇两步走到孙乾跟前,抓住他的手激动地说:“公佑,来得好,来得好啊!我这里正缺公佑这样的大才呀!蒙公佑不弃,前来投奔于我,我便任命公为郡丞,公意如何啊?”
孙乾简直震惊了,开始是因为刘宇的衣着,现在则是因为刘宇的重用!自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儒生,初来求官竟然就被任命为郡丞,这,这个也未免太。。。。
这时,刘宇身旁的小吏插嘴道:“孙先生,我家太守听说先生前来求仕,饭也不吃,衣服也未及更换,就跑来恭迎先生了!”天哪!孙乾感动得快要哭了,一郡太守竟对自己这样一个小儒生如此殊遇,这真是,真是太tmd有面子啦!孙乾强压住内心的激动,大礼参拜道:“乾蒙主公知遇之恩,愿为主公效犬马之劳!随肝脑涂地,在所不惜!”殊不知,刘宇此刻内心的激动丝毫不下于他,姑且不说孙乾出色的内政才能,就说他的外交才能,就为自己和洛阳朝廷之间架起了一座可靠的桥梁!许商毕竟是商人,对于官面上的人情世故毕竟不熟。如今有了孙乾,自己和朝中各大势力之间的交往就能更加密切了!
就这样,孙乾被任命为谯郡郡丞,协助刘宇和孙琳打理内政。孙乾也的确没让刘宇失望,他的内政才能很快就显现了出来,刘宇和孙琳身上的担子一下就轻了不少!孙乾为报答刘宇的知遇之恩,尽心竭力地处理政务,同时他又向刘宇推荐了他的一个朋友――山阳人伊籍伊机伯。
当听到伊籍的名字时,刘宇又是一阵激动,这又是一个中上的人才啊!伊籍不但是个内政好手,同时他的谋略也有过人之处。三国演义上记载,曹操攻打荆州时,伊籍曾向刘备献计,劝其趁势攻取荆襄以拒曹操,不过刘备考虑到自己多年经营起来的仁义招牌,权衡之后便以不忍夺同宗之基业为名拒绝了。(当然,刘备后来夺得不亦乐乎!)可以说,伊籍当时的建议是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