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听了哈哈一笑道:“子寻何必多疑。”说着上前用剑挑开王越的绑绳,他也不怕王越反抗,唐兴的麻药效果真的不错,估计一头牛也就麻晕了。如今王越身上药性未去,根本成不了什么威胁。
“我这次来是要送你一桩大富贵,”刘宇嘴角挑起一个诡诡的弧度:“我要推荐你担任当今陛下第二子的剑术教师!”
………………………………
第三十章 祈福(上)
汉中平元年,秋八月,在破黄巾大功臣,右将军、豫州刺史刘宇的推荐下,一个名叫王越的剑师成为了汉灵帝二皇子刘协的剑术指导。 对于王越的剑术,曾经看他演练过一次的汉灵帝赞不绝口,称许为天下第一剑师。同时对于刘宇这番简拔人才的苦心,汉灵帝也是大加称赞,想到自己这个御弟的婚期将至,就又赏赐了黄金千两,蜀锦百匹,以作成亲之用。
刘宇并没有对汉灵帝说起自己曾经遇袭的事情,也没有命令方天柏还有影卫对这件事进行暗中查探。在他看来,这几日来的平静,足以说明那只幕后黑手不知道因为顾忌什么而收手了。不过,倒是刘宇刚刚收入麾下的亲兵唐兴,在刘宇对他吩咐了几句话之后,就一连几日不见踪影。没有人知道他去做什么了。
八月二十二,夜,洛阳城东20里处的一个小村落的一栋废弃许久的土胚房内,两个身着黑衣的人正在对面而立。其中一个身材较为矮小的黑衣人从怀中拿出一个小小的瓷瓶说道:“这就是主公要交给你的东西,此物无色无味,你把它放到那人的饭食中,一定会神不知鬼不觉。”身材略微高瘦的黑衣人眉头一皱说道:“我当时只是答应为他做一件不违背良心道义的事情,你们却要我去下毒?此事断不可行!”
矮胖的黑衣人发出一阵低笑声,说道:“这可不是毒药,只不过会让你现在的主子昏睡几天,发场高烧罢了。到时主公大事一成,就会将解药交到你的手里。这并不是什么违背道义之事。你当时在主公面前指天发誓,难道现在要反悔不成?”
高瘦的黑衣人眉宇间现出怒色,一把抢过瓷瓶道:“大丈夫一诺千金!不过此事之后,我与他就再无一丝瓜葛!”矮胖黑衣人眼中满是讥诮之意道:“那是自然,不过我劝你一句,凡事都不要说的太绝对,也许你日后还有需要主公帮忙的地方呢。”
高瘦黑衣人冷哼了一声,转身疾速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这两日刘宇和孙琳的生活过的十分舒适。做为大汉帝国最近一段时间内最为风光的人,刘宇在度过了几天到处拜访应酬的苦难日子之后,总算是有了一点属于自己的个人时间。不过说是个人时间,其实也决不是他想要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的,他的这点时间都被孙琳榨干在市场上了。和之前在未来世界的时候比起来,刘宇两人的地位和财富可以说是直接上了n个台阶。在21世纪时,孙琳想要买首饰的话,还要提前寻觅然后做出预算,而且前提是不可能买太过昂贵的首饰,以她和刘宇的月收入水平,能够在三个月内买上一个价格上万的首饰就不错了。
可到了是三国时代之后,钱反而成了两人最不需要关心的东西。几年来玻璃产业所带来的丰厚利润使刘宇两人距离大汉首富的位置不过一箭之遥而已。所以现在的孙琳逛起市集来,几乎是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各类精雕细琢的金玉首饰,五颜六色风格各异的华丽衣衫以及千奇百怪的西域番邦货物,让孙琳充分体会到了古代大都市与现代大都市相通的方面。
相对于兴高采烈的孙琳,刘宇此时可就有些强颜欢笑的感觉了。为了不打扰二人世界的情调,孙琳强烈反对带着家丁出行。而既然两人是逛街,马车自然也不能带,不然岂不成了游街?望着手中越来越多的盒子,刘宇的腿都有些打颤,他都禁不住怀疑老天爷是不是预见到这一天,所以大发慈悲送了他千斤神力。
每日除了配孙琳逛街外,家中几个常客的每日来访也让刘宇头痛不已。倒不是说这些客人面目狰狞或者行为乖张,相反,她们各个如花似玉,活泼可爱。没错,近几日天天跑到刘宇府上来玩的就是蔡琰还有乔氏姐妹。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大汉有没有戏剧刘宇不是很清楚,但有一点他已经是有了切身的体会,那就是自从府中多了这几个小美人之后,自己的后院就变得十分热闹,而且热闹的让人头痛。可刘宇可不敢说什么,因为这几个小丫头的嘴甜的很,已经把孙琳哄得就要认她们做干妹妹了。孙琳每日从外面市集中采购到大批商品后,就把这几个小丫头聚到一起,大家一起品头论足,兴味盎然。当然这些都是女生间的乐趣所在,刘宇这样的男生在完成搬运的伟大使命之后,就可以光荣的前往前厅或者书房休息了。
如果这几个小姐真的只是每天来玩乐,那刘宇倒也不至于头痛,毕竟惹不起还躲不起吗?可问题是,这几个小姑娘里,还有蔡琰和大乔这两个大家闺秀在。依着她们两个的性格,本不是会整日来凑热闹的,不过既然来了那肯定就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了。蔡琰来得目的十分明确,刘宇在那个月夜即兴盗版的那首明月几时有,对蔡琰的影响十分之大,她回到家中就凭自己的记忆将这这首词默了下来,爱不释手的反复诵读,越读越感到刘宇所创的这种新式文体真的别有一番难以抵挡的魅力。兴趣被勾起来,蔡琰也就顾不得什么淑女风度之类的东西,为了能够在第一时间拜读到刘宇的新作,她干脆也就三天两头的往刘宇的府第跑。
蔡琰的心思刘宇很明白。可问题是,他当年毕竟不是中文系的学生啊。唐诗宋词虽说是跨世纪的大学生们必读的东西,可那总归是课余兴趣类的东西,除了当年为了应付重重考试而反复背了八百遍的那些千古名篇算是在刘宇脑子里安了家之外,刘宇脑子里其他的诗词歌赋资源真的是有限的很。偏偏蔡琰还是个好学好问的小姑娘,刘宇当时为了敷衍她又抛出了另外几首柳永的词,满以为这下小丫头该满足了吧?可没想到却是给自己揽上了一堆麻烦。不可否认,白衣卿相柳老大的婉约词对于汉代的少女也是同样通杀,蔡琰自此死心塌地的喜欢上了宋词,她是一个创造性的人才,史书上说她自己就能够创作出名留后世的《胡笳十八拍》,这时接触到宋词这种新鲜有生命力的文学体裁,她当然不会只满足于读别人的作品,既然喜欢就要有自己创作的能力,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蔡琰从三天两头来索要新作变成了三天两头来请教词的创作方法。刘宇这时才知道自己这次可真是搬起石头砸到自己的脚,万份苦恼却又一时无计可施。
不过这些只是在这段时间里发生的私事。至于公事,刘宇现在无时无刻不在考虑的就是如何拯救这次黄巾起义中的那些屈身从贼的农民百姓了。在刘宇这个后世人眼中,起义并不是一件多么大逆不道的事情。事实上,对于黄巾起义,刘宇所不齿的只是做为领导者的张角三兄弟,这三个人的动机根本就不纯,他们只不过是在利用那些愚昧却又深受**大汉朝廷之苦的百姓,来达到自己坐龙庭得天下的龌龊目的罢了。而且黄巾起义到了后来,性质已经完全沦为土匪流寇,对无辜平民百姓烧杀抢掠,这也使刘宇在心中感叹中国古代没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参与的农民起义说到底不过是一幕幕闹剧罢了。黄巾起义如是,黄巢起义如是,就连那个名传后世的李自成,说穿了,也不过是个有着皇帝梦的土匪头子罢了。不过,首领的罪过不应该由不明实情的百姓来承担,那些农民之所以要起义,无非是想要找条活路罢了。如果因为这个原因而丢掉性命,刘宇在心理上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可这些道理,刘宇懂,孙琳懂,大汉中央政府不懂。汉灵帝更是将所有的起义军都恨之入骨,因为他们这些贱民把自己吓坏了。刘宇曾经直言劝谏过,汉灵帝看在他救援京师有功的份上,总算是没给他脸色看,可也回绝的毫无转圜余地。后来刘宇也托张让到汉灵帝面前进言,可张让同样对起义军恨的牙痒痒,再说他也明白汉灵帝的心思,怎么可能去触这个霉头,哼哼两声,就再没了消息,这让刘宇十分恼火,心中大骂阉人无知。这两条路既然都走不通,那刘宇也只好另辟蹊径。所谓路是人走出来的,很多事情,不是你不做不到,而是你想不到。刘宇是这个时代最敢想的人,所以他最后琢磨出的法子,连向来以性格不羁自居的郭嘉都被吓得目瞪口呆。
“主公,这个计策要是稍有不慎,那可就是千颗人头落地的滔天大罪啊!”郭嘉听完刘宇的计划之后,一边用手擦去脑门上的冷汗,一边向刘宇规劝道:“主公胸怀大志,真的有必要为了那些从贼之人冒这么大的风险吗?”
刘宇叹了口气道:“奉孝,百姓从贼,朝廷应该负起一半以上的责任。我们这些朝廷的官员同样也有责任。反叛朝廷的确有罪,但罪在其首脑,其余的人不过为了求条活路。如今不分罪责轻重,一味嗜杀,就算一时无忧,但不出数年,天下肯定会再次大乱,到时受苦的还是百姓。我们做为朝廷官员,身负牧民之责,现在岂能眼睁睁看着那些大汉百姓惨遭屠戮呢。这不是值不值得的问题,而是义所当为之举。”
郭嘉沉默半晌,慨然道:“主公以天下人为念,胸襟坦荡,嘉不及也。既然如此,嘉当为主公筹划此事。”
刘宇不得不承认,郭嘉的确是三国杰出的智者,自己原先计划中的几处疏漏都被他一一完善。王越行刺,这件事的确出乎刘宇的预料,不过也为他提供了整个计划准中最关键的一个因素。现在刘宇所缺少的,只是一个契机。
都说机遇只会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让刘宇发愁的契机终于在这一天出现了,虽然它沾满了血腥。
ps:更新恢复。抱歉,因为獠羽的私事让大大们久等了。不过我也真是没想到电脑销售的培训比保险培训还变态!反正现在我是满脑子的电脑参数,以前买电脑的时候怎么没觉得这些东西这么难记呢?!不过以后兄弟们如果谁要买电脑,价钱拿不准的,尽管说,到时我帮各位打听一个成本价!对了,从明天起每天两更,把上周的补回来。更新时间应该是在晚上和凌晨吧。
………………………………
第三十章 祈福(中)
汉中平元年,八月二十六,黄昏。 这本来是个十分平常的黄昏,夕阳西下,落日余晖在洛阳城洒下一片金黄,大街上的行人来往,说不尽的平静安逸。这时,随着一骑快马从东城门外飞驰入城,似乎为这黄昏带来一丝血腥。
宜阳侯府,刚刚用过晚饭的刘宇,正和孙琳郭嘉等人在前厅闲谈,突然,一个家人急匆匆的来到前厅,向刘宇禀报道:“启禀主公,有豫州来人正在厅外等候,说是有紧急军情。”
“紧急军情?”刘宇有些发愣,这里又不是军营,自己现在也不带兵,怎么会有紧急军情报到这里来?难道豫州的黄巾又死灰复燃了?虽然心理不明白,但刘宇也不敢怠慢,连忙吩咐将送信人带进厅来。
等到信使来到前厅,递上信简的时候,刘宇心中暗自一凛,信简上那根黑色的羽毛很明确的表明了它的身份――影卫传信!豫州影卫系统所剩的部门不多,除了对内监察的部分之外,就只有刘宇在豫州分兵时派去监视皇甫嵩行动的那部分影卫了。刘宇心中猛地升起一种极不好的感觉,按历史记载,皇甫嵩很轻松的就战胜了已经式微的豫州黄巾彭脱部,那这封紧急军情难道是
刘宇连忙展开军报,只是读了几行,脸色就刷的阴沉下来。等到全部读完,他的眉头已经皱成一个川字。没说一句话,将军报递给了孙琳,孙琳一肚子疑惑的接过一看,脸色也忍不住急变几下,而后又叹了口气,看了刘宇一眼,将军报交给郭嘉。郭嘉接过后缓缓读道:“二十三日,皇甫嵩大破彭脱于葛坡,彭脱死于乱军之中,余者六万皆降,是夜,嵩尽诛降卒”郭嘉总算是明白了刘宇和孙琳的脸色为什么这么难看了。六万降卒,只一个晚上就成了荒野孤魂。郭嘉总算多少是体会到刘宇极力劝阻杀俘的心情了,当一个国家的将军能够面不改色的向六万已经放下兵器的平民举起屠刀的时候,这个国家还能继续走多远呢?他不禁想起刘宇曾经说过的一句话:“鲜血绝对不会带来和平,它所能带来的,只会是深埋在人们心中的仇恨的种子。”
“主公,”郭嘉轻咳一声:“皇甫嵩为人刚愎自用,主公当时不惜和他翻脸,才保住了几万降卒的性命,如今主公远离战场,皇甫嵩做出此等鲁莽之事倒也不足为奇。不过,这倒也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实施我们的计划。”
刘宇看了郭嘉一眼,默然无语,忽然提起笔,在军报背面书写一通,掷笔起身,往后堂去了。孙琳扫了刘宇书写的东西,轻轻摇摇头,转身也往后堂去安慰刘宇了。
郭嘉好奇的拿起那张军报仔细一看,原来背面写着一首格式古怪非常的文章“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尤其是最后两句,写的尤为用力。郭嘉愣愣的看着这篇古怪文章,好半天才长叹一口气,摇首转身而去。
八月二十七,今天不是朝会的日子,可一大早,刘宇就匆忙起身,胡乱吃了几口饭,便急匆匆的赶到了洛阳北宫。等了将近一个时辰,总算等到了汉灵帝召见他的令旨。
汉灵帝刘宏这几天感到自己的生活再次回到了几个月前的那种安逸的日子。虽然黄巾叛匪们还没有被完全平定,但一来形势很好,二来现在洛阳城里放着一个可以以一敌十的英雄兄弟,还有什么可以担心的。不过刘宇这次这么早就进宫求见,还说有十万火急的事情要启奏,这让汉灵帝十分奇怪,什么事情能让这个自己这个御弟如此惊慌呢?
当刘宇一脸惊惶之色的出现在汉灵帝面前的俄时候,汉灵帝心中也升起一丝不安,连忙问道:“元瞻,今日这么早求见,可是有什么要紧之事?”刘宇声音有些发颤的回禀道:“皇上,臣弟昨天夜观星象,发现一件攸关我大汉社稷前程的大事。”
“哦?”汉灵帝显然是没想到刘宇竟然还会看天象,正想仔细询问,忽然有太监上前启奏道:“陛下,钦天监监正杜若风求见。”
钦天监?刘宏又是一怔,刘宇刚说自己夜观天象发现大汉社稷有难,现在平日难得一见的钦天监杜若风竟然也要求见,难道上天真的有所警示?连忙降旨速传杜若风觐见。而此时刘宇嘴角不为人察觉的露出一丝笑意。
不多时,一个四十左右很有些仙风道骨的中年人来到大殿之上,行过君臣大礼之后,便侍立在旁。这个人就是现任钦天监监正杜若风。汉灵帝耐到杜若风行礼结束,就连忙迫不及待的问道:“杜爱卿,这样一大早就来见朕,莫非上天有什么不利于我大汉社稷的警示不成?”
杜若风连忙回禀道:“启奏陛下,正是如此。臣昨夜于观星台观测天象,为我大汉社稷占卜祸福,哪知东南突然一股白气冲天,本来生机勃勃,分外明亮的紫薇垣瞬间被那白气弥漫,星色黯淡。这紫薇垣乃是帝室象征,臣恐此乃上天垂警,于是皇族中将有人度一大劫啊。”
刘宏的脸色一下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