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男才女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男才女貌- 第3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下子,金人算是把宋朝的百万大军的幌子给拆穿了,心说,原来你们大宋朝的军队,连我们的手下败将都打不过,你们还有脸称什么天朝上国,还有脸跟我们签订协议,要收回幽云十六州,这不是扯淡吗?耍着我们玩儿呢金人有一种被人愚弄的感觉,就好像一个残废到一个拳王的跟前献媚,说我帮着你去打架,打完了,咱们好处平分。这不是把拳王当成傻子糊弄吗?所以金人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两个回合,把北宋给端了窝了,从皇帝往下,几乎所有的宗室,金枝玉叶,都成了阶下囚,被人凌**役,成为汉民族历史上最可悲的一桩记忆。

    所以说,兵在精而不在多,你有十万大军,十万人都是干吃粮食不卖力的窝囊废,那就是十万颗老鼠屎,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把整个王朝的军政给彻底败坏。刘宇采用的也是常备兵制,军队职业化,因此,他手中的主力部队,也就二十万人,剩下的守备兵马,又能有十几万,就这个数目,那花费的军饷就让户部压力很大。

    十几万的守备部队,分散在近百个城池当中,每个城池压根留不下多少人,而且,这城池跟城池不一样,有地位关键的,有地位无足轻重的,像宜君县,也就有兵马五百来人,守卫县城都不太够,那里还有余力去保护治下的村庄,所以这些村庄也只能自救,成立民团,成立护庄队,或者好几个村子抱成团,搞连环庄,种种措施,抵抗外来的侵略。

    这李家铺,原本也想弄个民团,但苦于找不到领头的人,这军事上的事情,不是过家家,关系到多少人的性命,你找个外行,过来瞎指挥一通,弄得不伦不类,到时候强盗外族的贼寇真的来了,这民团就是去送死,民团撑不住,激怒了歹徒,这一个村子的人都没有好下场,所以这个事儿就被挂了起来,一直没组织起来。

    如今何涛这么一说,把这个事儿,就给解决了,老百姓深受劫掠之苦,对成立民团,那都拍着巴掌欢迎,村中的壮丁,也都自发的到何涛那里,标名挂号,每天一早一晚,按时点卯操练。等人员统计完了一看,这民团足有二三百人。何涛是个雷厉风行的人,而且确实是有本事,跟着军队东征西讨这些年,经验丰富,对练兵的事情,颇有心得,毕竟他当年也是从新兵的阶段走过来的,当年人家怎么训练他,他这个时候便怎么训练这些人,何涛又是个实在人,把自己所学,倾囊相授,绝不留私。就这样,一个愿意教,一个愿意学,这李家铺民团的架子可就拉起来了,而且,实力一天比一天强,那些个壮丁,经过多日的训练,行动间已经隐约的有了正规军队的气势。

    转眼间就到了秋收的时候,李家铺的村民,都忙着收庄稼,何涛不务农,没事干,又担心有人来劫掠,所以每天都召集几十号人,这几十号人的人员不固定,从民团里面抽,轮流上岗,由何涛的徒弟们带领着,在村子附近三十里范围内查岗放哨,监视马贼和鲜卑人的动静,结果,这一招还真管事,就在秋收快要结束的时候,有壮丁飞马来报,说有一股马贼,正朝着咱们村子而来。这消息一说,村中众人顿时十分害怕,有点六神无主,但何涛这个时候站了出来,冲着大家说:“乡亲们,你们不用怕,以前这些个兔崽子来的话,大家或许还得忍气吞声,但现在不同了,现在咱们有了民团,咱们还怕什么?不是我何涛吹牛,就凭我训练的这些人,加上我手中的这条枪,今天我一定能把这般贼寇给打回他们的老家去”村民们一听,这提起来的心,放下去一半,这才想起自己的村里也有民团了,但对于民团的战斗力,还不是那么的放心,所以这心提起来,才放下一半。

    老百姓心中怎么想,何涛不知道,他可是很有信心,所以,敲响村头的大钟,告诉民团的人,紧急集合这平时就演练过的,那些壮丁都快形成条件反射了,一听到钟声敲响,那一个个都不敢怠慢,呼呼啦啦的跑到村头,很快列出个阵势,何涛便带着这些人守在村头,来个以逸待劳,专等马贼上门。

    没有多大功夫,就听远处马蹄声传来,一支大约一二百人的马贼,呼啸而来。这支马贼是经常到李家铺来劫掠的一支,以前李家铺没有防御力量,这些个贼寇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把李家铺当做是自家的后花园。这次他们山寨中又没有了粮食,所以一如既往,又跑到李家铺来发财,因为秋收时节,抢掠的收获,往往要大的多。但今天他们来到李家铺的村口,却是大吃一惊,就见村口处,乌压压的站着一群人,手拿刀枪棍棒,列着阵型,颇有气势。这些个马贼多与官府的官军打交道,离着远了一看,这群人仿佛有股子正规军队的模样,他们这心里面就是一颤,你别看这些个马贼欺负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十分在行,但要让他们对付官军,他们可没有这个胆量,打得过打不过先放在一边,要是和官军彻底闹翻了脸,那后果可就太严重了。

    任何一个政府当权,这官匪经常都是一家的,官员们那不是刀枪不入的神仙,那也是居家过日子的普通人,他们也怕有人惦记着给他们敲闷棍,下黑手,而贼寇呢,大多数是不怕死的亡命徒,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真要是把他们给惹急了,潜进城来,抽冷子给谁一刀,谁也受不了,所以,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着想,只要这些人闹得不是特别离谱,地方上的官员对于什么黑恶势力那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杀不到我头上来就是。

    所以,这贼寇和官军,和官府之间,就有了那么一种默契,你不要来招惹我,我也不正经的去抓你,大家心照不宣就行。故而,马贼们遇到了官军,那是能逃就逃,能躲就躲,反正官军也不是真刀真枪的要分个你死我活,演戏嘛,总也得敬业一点,就算自己这边有人运气不好,被官军抓住,投入大牢,那也不过是在牢里休息几个月,一有机会,就能出来,继续过逍遥自在的日子。但一旦杀了官军的人,手上沾了官军的血,那性质就变了,贼寇就成了对抗朝廷的反叛,对待反叛,那不管是地方的哪级官员,都是不敢再包庇的,绝对是纠结大军,进行剿灭。

    因此,贼寇再怎么厉害,轻易不想与官军交手。这支马贼也是如此,他们开始以为是李家铺的人请来官军,保护秋收,真要是这样,那自己这些人,这一趟就算是白来。可再仔细看看,又觉得不像,官军都是制式装备,衣着器械都是统一的,可眼前这些人,衣服五花八门,手里拿的家伙,也是什么样的都有,这又不像了,等走进了,再仔细看看,这些个贼人,把心都放在肚子里面了,为什么,认识,在对面人群之中,有很多熟悉的面孔。

    是有交情吗?那到不是,因为这队马贼原来经常到李家铺来劫掠,和这帮村民,也多次打过照面,一回生,二回熟,村里面的人,他们也认识了不少。这帮贼心里说,看这个样子,李家铺这是成立了民团啊,要跟我们兄弟们交交手,要反抗我们劫掠唉,你说你们是何苦呢,就凭着你们这些泥腿子,就能对付得了我们?我们虽然是贼,那也是身经百战,胜败姑且不论,经验十分老到,你们没经过训练,以为抄着家伙出来,我们就会怕了你们?岂有此理啊看来,我们平日里是对你们太过仁慈,让你们都不知道自己是吃几碗饭的了,今天,老子们就好好教训教训你们,让你们长个记性

    他们正在这儿发狠呢,就见对面领头的那个中年大汉,将手中一条镔铁枪向前一指,大喝一声:“冲”一马当前,杀将过来。这人就是何涛,何涛那也是久在行伍的人,知道,打仗这个东西,就在一口士气,士气足,看着不好打的仗,能打赢了,士气衰弱,那必胜的仗,照样能输的找不着北。如今,这李家铺的民团虽然被自己训练出了点样子,但没见过血,没真刀真枪的上过阵,那实力就得打折扣,若是不能把他们的士气给提起来,这第一场大战,胜负可就难说了,正所谓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眼见对面的这些贼一个个都漫不经心,何涛瞅准了时机,命令民团,发起进攻,他自己更是身先士卒,第一个冲入马贼之中。

    你别看那些马贼平日里也经常打上两仗,但要论功夫,那比起何涛差了太多,因为何涛接受过正规的训练,汉朝的军队,那平时也不是放羊,你爱怎么练就怎么练,不是那么回事,每个新兵,那都要由教官,教授枪法,刀法,告诉他们在战场上如何应变。这些东西或许都是基础,但却也十分的实用,你真要是练好了,足够你在千军万马从中,保全自己的性命。何涛就是将这些基础武艺练得十分精熟的人,这一条枪使起来,法度严谨,张弛有序,进招如同闪电,换招快似流星,大枪施展开来,那枪头上的缨子,抖成了一朵花

    那些马贼当中,哪有这般精通武艺的,许多人对这等枪术见都没见过,所以何涛一个人,一条枪,从马贼人群之中杀了个来回,一点伤口都没留下,但浑身上下血淋淋的,都是敌人的血。要不怎么说,将是兵的胆,做将领的旗开得胜,那就是对手下的官兵最大的激励,这些壮丁本来还有些怯战,但一看自己的头领在敌阵之中来去自如,如入无人之境,他们的勇气也被激发出来,血气往上一涌,什么担心害怕的情绪,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一个个如同出笼的老虎一般,嗷嗷叫着,冲着马贼扑了上去。

    那些马贼刚刚被何涛这一冲,都慌了神了,心中暗叫,这李家铺什么时候来了个这么厉害的人?这等武艺,我们如何抵挡的住他们心里面先没底了,这士气自然也就散了,这个时候,民团又往上一冲,马贼顿时大乱,一个个调转马头,争相逃命,那些壮丁见这些往常专横跋扈的贼寇逃了,那更是士气高涨,紧追不舍,足足追出去能有十来里地,才在何涛的吩咐下,收兵回营。

    就这个样,李家铺的民团,在何涛的率领下,连续几次,击败各路马贼和多股鲜卑人,到最后,李家铺的名声就传扬开了,不管是马贼,还是鲜卑人,对于李家铺都是避让三分,不敢再去招惹。李家铺出名了,何涛的名声也是水涨船高,整个宜君县都听说了他的大名。前面说了,汉代时察举制,基层官员往往是通过这个渠道任职的,何涛骁勇善战的名声传开了,大家都觉得,只让他当个民团的教头,太过屈才,所以,万众一心,由乡老领衔,举荐何涛担任宜君县的县尉,统领宜君县的军事

    所以,何涛这个人,是个真正有本事的人,对于朱勇这样买官的人,心里很是鄙视,不过,尽管他们两个不对眼,表面上却还是一团和气,直到前些日子,鲜卑人入侵宜君县,大量的老百姓涌到宜君县避难,何涛和朱勇这两个人,才正式撕破了脸皮

    第一百六十五章

    第一百六十五,到网址
………………………………

第一百六十六章

    第一百六十六章

    这两个人闹翻的导火线,就是如何处理城下的数万百姓。 按照何涛的主意,是把老百姓放进城来,在县衙,还有其他的空地,为他们搭些窝棚,暂避风雨,这其中的青壮,也可以编入军队,组成义兵,协助官军守城。这一点,朱勇是绝不答应,他心说,把这些个刁民放进城来,他们都缺衣少食的,我这边还不得赈济吗?这么一大笔开销,上哪里去找?要是赈济的不及时,这帮人缺衣少粮,要是在城中闹起了事儿来,那后果不堪设想,所朱勇直接拒绝,一点商量都没有。

    看着朱勇的态度如此坚决,何涛也没法强求,只好退了一步,提出,由自己去城外,指导安置这些老百姓,而后,将青壮人丁就地整编,并发给兵器,让他们有自保之力,鲜卑人若到宜君县来,也不至于束手就缚。

    但这一条,朱勇也是死活不同意。为什么,因为朱勇还是担心,担心城下的老百姓手中有了家伙,说不定一个不高兴,就兴许会变成暴民,攻打县城,和自己这个县令拼命,尽管这种可能性不大,但未雨绸缪,朱勇为自己的身家性命想,依然是不同意,他的理由倒比较冠冕,说是城中的军事物资本就比较紧张,鲜卑人随时可能到来,宜君县需要进行戒备,这些武器,与其交给那些没有经过的训练的老百姓,还不如留着给官军士兵使用呢。更何况,城外的老百姓能靠得住吗?鲜卑人那么厉害,估计一个冲锋,这些老百姓就得四散奔逃,到时候,这些个武器就会落在鲜卑人的手中,事情要真是那样发展,那咱们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成了资敌了吗所以这个提议万万使不得。

    这下子,何涛可就恼了,什么里子面子上的事情都顾不得了,接着冲着朱勇拍桌子道:“难道你就让我们眼看着鲜卑人来屠戮我们的百姓不成”别说,朱勇的心里面还真是这么想的,当然,他也是振振有词,说,我是县令,你是县尉,县尉的责任就是训练兵士,守住城池,而我这个县令的责任,就是要确保城池不失守,你刚才所说的两个办法,都有很大的风险,我要是心慈手软,万一中间出个什么差错,丢了县城,朝廷追究下来,那我们就不是杀头的罪过了,地方官丢城弃地,那是灭门的罪过,为了我自己,也为了全城的百姓,我不能听你的又跟何涛说,我知道你是个好汉,也知道你有能耐,但如今这个局面,不是你逞英雄的时候,你现在只顾着朝外看,可你为什么不想想里面的这几万老百姓,他们的安危,都系在你我的身上,城池有失,这些人都得家破人亡这里面的轻重,你若是把不稳,那就得听我

    到最后,何涛百般劝说,争辩,都没有用处,遇到大事,县令是一把手,县令不发话,谁都不敢出城迎敌,所以,何涛跟城中的官兵,只能是站在城头,眼睁睁的看着城下的百姓被鲜卑人杀戮。何涛当时,牙关要的嘎嘣嘎嘣响,嘴角都渗出血来了,他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给这几万父老乡亲们报仇雪恨。他对鲜卑人,恨入骨髓,顺带着,连这个不抵抗的县令朱勇,也恨到心里面去了,反正,当时两个人一争吵的时候,这脸面就等于是撕开了,所以何涛在朱勇的面前,也不用装出一团和气的假象,每次打照面,都是咬牙切齿,目光不善的盯着朱勇,心说,早晚我得找个机会,把你这个无能的废物,给收拾了他心里面有火,那朱勇的心里面也不是没有怒气,这人和人之间,利益点不同,思维方式就不同,继而,对同一件事情的对错,该如何界定,这个标准,也是各有不同何涛觉得朱勇闭门不出的行为,是可耻的,枉顾百姓的生死,该杀,朱勇呢,却认为自己这么做,是保全了宜君县城,保全了城中的百姓,他觉得自己做得对,相反的,认为何涛是想要借着鲜卑人入侵的事情,逞英雄,捞功劳,是自私自利,只为他个人考虑,不念及实情。

    因此,朱勇对何涛,也是一肚子的不满,最近他又发现,这何涛跟自己对视的时候,那眼睛里冒出的都是凶光,那表情上,都带着杀机,他心里害了怕了,知道何涛是当兵的出身,这些个当兵的,那都是刀尖上舔血,杀人如同杀鸡的存在,跟这些人,是没有道理可讲的,这要是赶哪天,这人心情一个不好,要把我给宰了,那我可就太冤枉了所以,朱勇也是要千方百计的,给何涛罗织罪名,想要呈文朝廷,呈文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