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了大事。“董全,本将暂且相信你的话,现在,你就将那个势力的头目让你带回来的话,一字一句,半点不能差错的向本将说出来,如果真的如你所说,关系到我大军的安危,本将自会给你们一个公道”
董全连忙说道:“小人怎敢欺瞒将军那个年轻人说,他是益州蜀王麾下,征南将军,领南中太守**张云封。此次乃是奉朝廷钦命及蜀王殿下的将令前来徐wwo*o州调停我军与陶谦之间的战事。那**还说…。。”还没等董全把话说完,哗啦一声响就将他下面的话给打断了。诧异的抬起头,董全才发现,刚才还坐在上面的夏侯渊这个时候已经站了起来,起得太急了,他面前的帅案被撞翻了,哗啦的声响,就是案上的砚台纸笔还有传令的令牌洒落在地上发出的。
不过这些夏侯渊都已经顾不上了,他两步来到董全身前,一伸手将他提起来,大声道:“你刚才说那个势力的头领是谁?大声再说一遍,说清楚”董全吓了一跳,不光是被夏侯渊的动作,还有夏侯渊洪亮声音中所隐藏的那一丝惊慌语调。看来夏侯将军对益州的人也是相当的忌惮啊看来这次我这条小命是保住了董全提了半天的心,这下子总算是又落回了原处,面对夏侯渊这有些气急败坏的发问,董全也不管犹豫,连忙又说道:“禀将军,那人说他叫**张云封,是蜀王殿下帐前征南将军,领南中太守,此次是奉朝廷及蜀王之命来徐州调停两家战事的”
啪,夏侯渊的手松开了,董全一个没有防备,差点一屁股坐在地上,再偷眼看夏侯渊时,却发现他的目光有些呆滞,面容极为凝重,两道眉毛几乎纠缠到了一起。好半天,夏侯渊都维持着这个姿势,动也不动一下,拜他所赐,整个中军帐陷入了一片沉寂之中,压抑的气氛让帐中所有的人都有些喘不过起来。又过了一会儿,董全琢磨着**当时还有半句话自己还没有传达到呢,万一以后被追究起来,还是麻烦,于是他只好再度壮起胆子,磕磕巴巴的说道:“将,将军,那个**还有一句话…。。”他这一出声,夏侯渊顿时回过神来,大手一挥急速说道:“你现在什么话都不用跟我说,你们几个都起来,马上随我去见主公”说着也不再耽搁,抬腿便向曹操的中军赶去,董全几个人也小跑着跟在他的身后。
镜头很快便转到了另一个中军帐,只不过帐中的主人换成了曹军的最高领导者曹操,帐中也是站满了人,不过这些人都是和夏侯渊一个级别的存在,帐中的气氛同样凝重,不过所产生的威压效果比在夏侯渊帐中时还要大。可怜董全等五个小兵平日里所见的最大的官就是夏侯渊,此时一个帐篷中站的人都是那个级别的高级官员,他们感到自己好像快要晕过去了。情况的汇报工作还是由屯长董全来做,没二话,董全又把刚才在夏侯渊帐中说的话又说了一遍,反正颠来倒去也就那么两句话,想说错都不可能。而当他说完之后,留神观察了一下在帅位上的曹操,心中不由暗赞主公就是主公,听到这个消息也没像夏侯将军一样,连桌子都给掀翻了。不过这该死的气氛怎么和那边一样呢?
曹操听完董全的报告之后,也是在帅位上开始发愣,不过他愣的程度可没有夏侯渊那样深,至少时间短了些,而且在没人提醒的情况下,自己就回过了神来。看着底下的这几个原本无足轻重的小兵,曹操沉声问道:“董全,那个**还有说什么吗?”董全这才想起自己在两边都只把**的话说了一半,也就是身份介绍部分,而后面的威胁言论,他都还没来得及说。不过那些话,董全是真的不敢原样所出来,或许在见曹操之前,他还没拿定主意,可见到曹操之后,他就坚定了要婉转传达的想法,因为曹操给他的感觉,比**来的还要不舒服,**的气势还只是让自己胸口发闷,而曹操的气势,让他感到脖子发凉,他也听说过,自己的这个大主公平日里很有些喜怒无常,一句话说错,小命可就不保了。
好在该怎么回话,在来的路上,他已经有了一个腹稿,这时曹操发问,他也没有任何犹豫的说道:“回禀主公,那**还有一句话,说主公在徐州的事,蜀王殿下都已经知道,而且对此感到十分愤怒。嗯,他还说,如果主公再继续这样杀戮徐州无辜的百姓的话,那他日在战场上相见,他也就不再顾忌和主公您以前的交情,必要分出个生死胜负。”
“过去的交情啊”曹操听了董全经过艺术加工的话之后,不由得又有些神思不属,眼中闪过几丝追忆的光芒。不过这种情绪很快就被曹操给压了下去,定了定神之后,曹操又问道:“你们所见,**此次带领了多少兵马?”董全这次没敢马上回话,他所见到的只有那五十骑兵,不过你要说有人想凭着五十人就能摆平自己这边的十万人马,也未免太过夸张了,这五十个人就算浑身是铁,被十万人一人一刀下去,也就变成铁渣了。可除了这五十人之外,他确实也没见到别的益州兵,或许那个**不想让自己看到他的真正实力,将大部队隐藏了起来。那自己到底该怎么回话呢?说人家就带了五十人,大家信不信先放在一边,若**真的隐藏了大部队,自己这可就是谎报军情了,那可是要杀头的罪过啊
思来想去,董全的脑子可就不够用了,豆大的汗珠从他的额头滚下,身子都开始不由自主的打哆嗦了。曹操那是多么精明的人,一看董全的这个摸样,心里就将他的情形猜了个**不离十,于是便又说道:“你不需有什么顾虑,只要将你自己所看到的入市说出来就行,不管你说的对或者不对,我都不加罪于你们”
有了曹操这句话,董全总算是松了这口气,连忙回话道:“启禀主公,小人等所见到的,那个**身边就只有五十个那种身着玄色盔甲的骑兵至于说他还有没有别的军队在暗处隐藏,小人就实在不知道了”曹操估计也是这么个情况,不过当他听到**才带了五十骑兵在身边的时候,还是难以相信的反问了一句:“你说**带了多少人?”董全道:“五十人主公,当时小人也留神过对方的人数,这五十骑兵之数,当无差错。”
这个时候曹操也发现自己有些失态,平复了一下心情,一摆手道:“董全等人,呈报重要军情,有大功,着每人赏钱一百贯,绢十批,同时各自在原职之上升一级。”董全等四个人本来就把保住性命当做是最高目标,而现在不但自己的命保住了,而且还得到了奖赏,还升了官,心中自然是欣喜无限,连连叩头拜谢。曹操挥了挥手,让这几个人离开大帐。
等他们四个离开之后,曹操才慢慢的从帅位上站了起来,有太多的事需要理出头绪,曹操就一边想着心事,一边在帐内来回踱步,他手下的一众文武也都在琢磨着刘宇插手徐州这件事的用意何在,毕竟刘宇的威名太盛,而且如今坐拥雍益两州,凉州也在他手掌之中,而且现在他还是朝廷的执政,处处可以以朝廷的名义发布号令,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上,刘宇都较其他的诸侯有了太大的优势,这种优势让曹操这些疆土与刘宇接壤的诸侯感到十分的不安。
说实在的,曹操本身也不是个杀人如麻的侩子手,以他的为人,还不至于做出为了一己私仇而杀戮十数万人的事来。可他偏偏这样做了,其用意就是想要借着为父报仇这件事,一举荡平整个徐州,而后在想办法谋得青州南部一带,如此一来,有了兖州、徐州,青州南部以及豫州北部,稍加经营,他曹操就能在战略布局上解除四面受敌的困境,到时也就拥有了能够与天下各路诸侯一战的实力。可徐州在陶谦手中已经经营了五年之久,陶谦这个人在治政方面还是有所建树的,而且大概是因为他为人较为宽和,所实行的政策也大都较为仁恕,徐州的百姓还是很满意陶谦这个州牧的。
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曹操打徐州,在天时地利上都不怕,可陶谦在徐州的这种人和局面让曹操很不安心,经过多年经营,曹操在兖州虽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底子还很薄,无法在徐州打一场持久战,如果陶谦得到徐州百姓的死力效忠,那曹操攻略徐州的算盘就要落空。因此,攻略徐州的第一步就是攻下人心。
自古攻略人心无非两途,一是以仁道感化之,一是以霸道震慑之,曹操没有实行仁道的时间,故而只能采用霹雳雷霆般的血腥手段,镇住徐州人的心,吓破徐州人的胆,让他们不敢帮着陶谦,同时也是杀鸡儆猴,警告那些有意救援徐州的诸侯不要引火烧身。本来这一切计划都实施的好好地,万没有想到,竟然把刘宇这个最麻烦的主儿给引出来了
………………………………
第一百二十七章
第一百二十七章
夜晚是万物生灵休息的时候,补充了精力,恢复了体力,第二天才能继续开始。 不过徐州城内外,在夜色的笼罩下,却又太多的人无法安睡。城内,底层的士兵们无法入睡,他们不但要利用有限的夜晚时间来修缮在白天攻城作战中受损的城墙,还要补充白天消耗的滚木擂石油料等物资,同时还得组织百姓挎着小篮子偷偷从城门出去,尽可能多的回收早上消耗得箭矢,当然,也不能放松夜晚城墙上的警戒工作,否则曹兵一个心血来潮,跑来夜袭,那可真就连哭得地方都没有了。不只是这些普通的兵士,徐州的高层们也都难以入睡,文官们为了城中飞速消耗的物资忧心,就算郯城之前存放了不少的军需物资,可大战一起,阖城被围,各类物资只进不出,而且随着战事激烈程度的不断增加,物资的消耗速度也在激增。不说各类军械,就是粮草储备此时计算下来,恐怕最多也就再支撑一个多月,如果到时还没有转机,那徐州城将不战自破,自己这些人现在所做的一切都将毫无意义。文官们要精打细算,大力节流,武官们也同样为了这接下来的战争劳心伤神。虽然是守城一方,在地利人和上占据优势,可曹军每日连续不断的攻击仍然给徐州的各级军官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相较于后方的文官,武将们能够直接的面对战争,能够对双方的实力进行最直观的比较。连日来的激战,曹兵的实力已经全部展现了出来,通过对比,徐州的武将们悲哀的发现,不管是在将领领导能力的层面,还是士兵个人战斗能力的层面,自己这边和曹军比起来,都是居于劣势,这个差距现在来看可能不明显,但如果再继续战斗下去的话,这个差距就将不断的被放大,最终达到足以影响整个战局的程度。那么,武将们所担心的事也就和文官们统一了起来,那就是城破之后,自己该怎么办?当然,整个徐州城中,最睡不着的,就是徐州牧陶谦了。
如果要形容现在的陶谦的话,那就是悔不当初和行将就木两个词儿了。悔的是自己当怎么就鬼迷心窍,想靠着护送曹嵩的机会与曹操拉上关系,而且还派了个匪性不改的败类去护送,这哪是护送啊,这不是自己给自己催命吗?陶谦这个时候已经是六十多岁的人了,若是在太平的世道下,大概还能有个五六年的寿数,可自打曹嵩被害,他自知大祸不远,吃不下睡不着,提心吊胆,日夜忧思,想了很多办法想替自己开脱,无奈一心想要一箭双雕的曹操根本就不搭理这个碴儿,反而摆出一副谁插手这件事,就连劝架的一起揍的架势,结果所有的人都不敢再来趟徐州这滩浑水,别说派援兵,连使者都没有派的。等到曹操起兵进犯,陶谦奋起自己最后的一点勇气带领兵马去彭城迎敌,却被曹军给打了个落花流水,不但没能击退外敌,还连累了一州的百姓。前些日子,有很多难民跑到郯城,说是曹军在各县大肆屠杀,很多村落被杀的鸡犬不留。听到这个消息,陶谦心中就隐隐作痛,他毕竟算是诸侯当中比较有人情味的人,从他所实行的政策中便可以看出他这个人还是比较爱护百姓的,而如今,徐州成千上万无辜的百姓竟然因为他陶谦惨死在曹军的刀下,这让陶谦怎么可能无动于衷。精神上的巨大压力使得陶谦已经接近心力交瘁,刨除徐州牧的身份,他也不过是个普通的老人,这次的战争,根本就是压迫他生命的催命符。民众的惶恐无助,官员的忐忑不安,这些陶谦都看在眼里,他知道,如果不是这几年他的政策让百姓们认可了他这个州牧,如今的徐州早就在内忧外患之下全境沦丧了。可众人对他的认可,也就是陶谦所承受的压力,而这个压力对于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来说实在是太过沉重了
从上次彭城战败之后,陶谦便认识到,自己的实力全面落后于曹操,尤其是在军事上的实力,姑且不说自己的指挥能力比起曹操可说是天差地远,就是自己手下的这些个将领们,又有哪一个能和夏侯兄弟,曹氏弟兄相比?还有智囊团,自己这些年也算是招揽了不少的人才,可这些人才大多都是长于政略而短于智谋,让他们管理内政都不错,可一旦让他们为自己在军事问题上出谋划策,那可就彻底的抓瞎了。陶谦深知一个错误的建议所造成的后果,比起没有一个建议要严重的多,所以他也不敢随随便便的采纳手下这些人在军事上的意见。仔细盘算了几遍都觉得自己毫无胜算的陶谦一度选择了死亡,他想用自己的死,来换取整个徐州百姓和官僚集团的生存,如果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能保住自己家族其他人的性命。可他万没有想到的是,当他向曹操表示愿意自裁以告慰曹嵩在天之灵之后,曹操竟然直接拒绝了他
曹操当然要拒绝,他来徐州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扩充自己的地盘和实力,同时,他所想要的,不止是徐州的土地,他还要整个徐州的上上下下都彻底的服从他所以才会有大屠杀出现。如今整个徐州可说是闻曹操之名能止小儿夜啼,曹操让徐州百姓都惧怕他的目的已经快要成功了,而陶谦这个时候跳出来说要自裁,以他自己的性命来换徐州上下的性命,这样的提议,曹操怎么可能接受开玩笑,真要是答应了陶谦,那陶谦可就成了为救一州百姓,不惜牺牲自己的大善人,大君子,大仁者而曹操本就因为屠杀了太多徐州人而和整个徐州结下了梁子,陶谦要是自杀,那可就成了曹**死了大圣人陶谦,他曹操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大魔头,大恶棍,大混蛋,谁会甘心服从于这样一个丧心病狂的人,所以,如果陶谦自杀,那曹操就算得了徐州,也会遭到所有徐州人的抵制,接踵而来的就是无休止的动荡和内乱,那时候,不要说依靠徐州增强自己的实力,恐怕曹操的整个精力都会被徐州给牵扯进去,别说发展,连自保都将变得困难所以曹操必须要在正面战场上击杀陶最好手]打谦,只有在战场上击杀这个徐州人心中的支柱,他曹操才能成为这场战争真正的赢家,所谓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丧失了精神支撑的徐州人将会在他曹操的手腕下,逐渐忘记陶谦,转而效忠于他曹操,徐州也才能够成为兖州的大后方,才能源源不断的为他的争霸战争提供各种人力物力支援。
正因为曹操存了这样不可告人的心思,徐州问题的最后一条和平解决之路也就被最终堵死,而陶谦死也死不得,活也活不安,整日里只能唉声叹气,听天由命了。眼见战事越来越吃紧,军心民心官心的浮动也越来越剧烈,陶谦自己都不知道还能将这个烂摊子支撑到什么时候。如果是在太平之世该多好啊陶谦在已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