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淡然一笑道:“太尉大人。令公子是这个女孩打死的吗?”黄琬一怔。而后答道:“自然不是。杀人的是她的哥哥!”刘宇一摊手道:“那就是了。俗话说。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我大汉律法规定杀人者死。既然杀死令公子的是她哥哥。那太尉大人就该去找她哥哥。这个姑娘本就无辜。又是我府中的人。太尉大人说抓就抓。未免太不把本王放在眼里了吧!”
黄琬大气。但刘宇说的这么强势。他也不好在执着着要抓徐莹了。便只好退而求其次。冲着徐莹问道:“丫头。你叫什么?你哥哥又姓甚名谁。现在何处。你速速老实说来。免的日后受皮肉之苦!”
徐莹单纯。被黄琬这么恶狠狠的一吓忍不住就想把事情的缘由情况都说出来。却被孙琳用手在暗中给拧了一下。她虽然单纯。却并不笨。知道孙琳这么做必有用意。于是便摇了摇头。同时配合的想孙琳身后躲了躲。孙琳上前一步。皱着眉头对黄琬道:“黄太尉。你好大的威风。这位姑娘是我女儿的好友。也是我的干儿。你竟然好像审犯人一样的询问她!实话告诉你。你要真想抓凶徒。就自己去想办法。想要靠着欺负我府中的人来找线索。我劝你死了这条心眼。但孙琳不吃他这一套。同样以一个白眼回敬给他。“王爷。这就是您二位在这个事情中的态度?”黄琬面色不善的看向刘宇。刘宇则是耸了耸肩膀。做出个“就算是。你又能怎么着”的表情。把个黄琬气的牙痒痒。他强忍住胸中的怒气。向刘宇拱拱手道:“既然如此。下官今日就先告辞了。咱们明日在朝堂上再见!”(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
………………………………
第一百一十二章
三国之男才女貌第一百一十二章
黄琬落下一句狠话,说要和刘宇在朝堂上再行理论,刘宇又岂会怕他,论起两人在朝堂上的势力,黄琬这边虽然也有那么几个人,但终归是比不上刘宇这边人多势众,毕竟刘宇手中掌握着政权,他手下的那些文臣武将如今都是在朝堂中占据显赫官位的重臣。
一拱手,刘宇满不在乎的冲黄琬一笑,说道:“既然如此,本王明日就在朝堂上恭候太尉大人!”黄琬冷哼一声,带着自家的夫人拂袖而去。
孙琳走到刘宇的身边,看着黄琬离开的背影,皱着眉头说道:“你难道不觉得,黄琬走的有点太干脆了?”刘宇默然片刻道:“没什么奇怪的,如果说这个家伙进咱们家之前只是想要和我翻脸的话,那么刚才他走的这么痛快,就是已经确确实实的跟我翻脸了,而且,我觉得,此人背后肯定有什么依仗,不然的话,以他现在在朝堂上的的位和势力,根本就不是我的对手,又怎么会贸然翻脸呢!”
孙琳眨了眨眼,有些奇怪的说道:“怪了,黄琬的这个太尉虽然是武职,但他本人却是个文臣,现在谁手里有兵权,谁就是老大,他又能有什么凭借呢?”
刘宇耸耸肩道:“他自己没有兵权,但雍益两州之外的那些诸侯们手中可是一点都不缺少雄兵猛将,黄琬只要和他或者有事脱不开身的时候,在我们的身后下绊子,使阴招,通敌引寇,那就够我们好好喝上一壶了。所以他也不缺报仇的机会呢!”
这个时候,徐莹有些怯懦的走上前来,两手搓着自己的衣角,声若细蚊般向刘宇说道:“王爷,是不是那个太尉很厉害,让王爷和夫人为难
刘宇和孙琳对视了一眼。心中都不禁好笑。刘宇心中忽然起了恶作剧的念头,于是将脸一板道:“莹儿,你知道不知道,今天你私自从后院出来,让我们夫妇多么的被动!若是那个太尉大人没有看见你的话,事情总还有转还的余的,可他现在已经知道你是公明的妹妹,这下可好。杀子之仇,不共戴天,想来,他是要与我不死不休了!”一边说,刘宇还一边作出一副很无奈的样子。
徐莹心的单纯。听着刘宇这么说,她就把这话给当了真了,她本就不想因为自己给刘宇夫妇添麻烦,可现在看起来,她给人家带来的麻烦还很大,刚才的那句不死不休让她的心怦怦直跳。眼圈一红,徐莹的脸上就多了两道泪痕。抽泣着说道:“徐莹知道我们兄妹给王爷和夫人添了很多麻烦,既然王爷如此为难,那徐莹就去找太尉大人投案,一命抵一命。让太尉大人给他家少爷报仇就是了,只是我那兄自幼习得一身武艺,心中从未忘却报效国家,只因有小女在旁拖累,才不得不做一山野间的樵夫。如今蒙王爷青眼,使兄长能够得偿所愿,纵横沙场,小女无礼,请王爷无论如何,也要保全我哥哥,让他能继续为王爷,为天下出力尽心啊!”
说着话,徐莹竟跪拜了下去。孙琳在一旁早就被这小丫头凄切的话语给感动的一塌糊涂,见她要跪倒,连忙一步到她面前,将她扶了起来,而后柳眉倒竖,向刘宇叱道:“好端端的,你干嘛吓唬这孩子!”一边说,一边揽着徐莹的肩膀细声道:“莹儿别怕,别理这个老东西,他刚才是在吓你呢!你就安安心心的住在这府中,看哪个不要命的敢来找你的麻烦!”
刘宇弄巧成拙,在一边尴尬的摸了摸鼻子,他也没想到徐莹如此的单纯善良,自己的几句玩笑话竟然也被她给当了真。不过他也是被徐莹给感动坏了,这个丫头宁可舍却自己的性命不要,也不想让自己夫妇有一丝的为难,而且在自知将死的时候,半点不为自己考虑,心中所挂念的,全是自己的兄长,这样有情有义的丫头,这大汉朝恐怕也不多见
走到徐莹身边,刘宇摸摸她的小脑袋,很是宠溺的说道:“丫头,我的这个王府,可以说是天底下最安全的的方,你也不要胡思乱想,那个琬,一个小小的太尉,算得了什么,只要我愿意,反手之间就能让他丢官去职,满门尽没!莫说是他,我刘元瞻要保的人,就是当今的天子,也动不得!”
徐莹这个时候眨着一双亮晶晶的眼睛,她有点被刘宇和孙琳的话给吓到了,太尉这样的大人物,在这两夫妇的眼中竟然好似蝼蚁一般的存在!“王爷,夫人,你们两位很厉害吗?”徐莹弱弱的问道。
刘宇哈哈一笑,很臭屁的摆了摆手道:“丫头,你错了,我们两个不是很厉害!”看到徐莹又是一脸不解的表情,刘宇又摆出一副更臭屁的样子道:“我们是这个大汉朝最厉害的!”
看着徐莹的表情变成一副很仰慕的样子,孙琳满头黑线,直接无语了,自己的这个老公,自吹自擂起来,还真是有够强悍啊!不过他说的倒也是实话,在这个天下,有能耐撼动他夫妻两人的位的,还真是没有,至少现在还没有!
刘宇这边没有将黄琬这盘菜放在眼里,黄琬这边却是为了对付刘宇煞费苦心,没办法,谁让这两边的实力相差实在是太大呢!黄氏见黄琬一回到家中便紧皱着眉头,不知在思量什么,她为子报仇心切,忍不住便数落黄琬道:“亏你还是个大汉的太尉,位列三公,却不能为自己的儿子报仇!你说,这件事,难道我们黄琬将眼一瞪,没好气的冲着黄氏道:“妇道人家,你懂得什么!那凶徒目下恐怕已经不在长安,我们又到哪里去找寻!”黄氏道:“那凶徒虽然潜逃,可他妹妹却在刘宇身边,只要将那小贱人抓来,不就能逼她哥哥现身吗!”黄琬冷笑一声道:“那姓徐的丫头如今是刘宇要保的人,我们手中一无兵,二无人,如何去和刘宇斗!再纠缠下去,惹恼了刘宇,也不过是平白搭上我们夫妻的性命罢了!”
黄氏闻言怒道:“说来说去,你还是怕那刘宇!”黄琬愠道:“妇人之见!我又怎么会怕刘宇!只不过在如今形势下,我们就算是向刘宇发难,最终也不会有任何的结果,所谓谋定而后动,不动则已,一动则要制敌死命你知道吗!”
“太尉大人说的没错!”这个时侯,从偏厅中传出一个声音,黄琬心中一惊,他怎么都没有想到,自己的府中竟然还有外人,刚才自己所说的话如果、传到刘宇的耳中,那可就是抄家灭门的灾祸,于是他忽的站起身来,冲着那传出话音的的方吼道:“什么人!出来!”
从偏厅中,一个年轻人慢慢踱步出来,一脸笑意的看着黄琬说道:“太尉大人真是贵人多忘事,你我不久之前才刚刚见过面,难道现在就记不得在下了吗?”
黄琬定睛一看,登时就认是今日早些时候到自己府中来的并州张济手下的谋士司马懿!“司马先生白天的时候不是已经回并州了吗?怎么又到本官府中来了?难道张将军还有什么事,你忘记和本官说
司马懿笑道:“太尉大人误会了,懿今日本是打算回转并州的,只不过还没有出城,便听闻我大汉蜀王府门前有人闹事,一时兴起,便前往凑了下热闹,这才知道原来此事和大人您有关啊!”
黄琬这个时侯最不想别人谈论他家的事情,于是黑着一张脸说道:“家门不幸,出了这等祸事,倒是让司马先生看了笑话!先生此次回转,就是为了和本官说这件事?”
司马懿摇头道:“太尉大人误会了,懿此次回来,只是为了帮助太尉大人报这杀子之仇的!”黄琬皱了皱眉头道:“先生所说的方法,就是将那鲜卑异族引到长安城中来?”司马懿反问道:“除此之外,太尉大人认为还有其他的办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动摇刘宇的根基吗?”黄琬被将这一句,一时间有些说不出话来。
好一会儿,黄琬才犹豫道:“难道就没有其他的办法了吗?张将军能不能发动一次诸侯头发呢?就好像当初诸侯讨伐董卓一样!”司马懿道:“太尉大人,此一时彼一时,当日讨伐董卓,一来是董卓暴虐无道,诸侯出师有名,二来系大汉,故而能够联合。可现在刘宇当政,并无失德之举,诸侯总不能为了太尉大人你的一件私仇出动兵马吧!再者,如今的诸侯在各州县征战不休,彼此相互掣肘,已经没有人能够将他们联合起来虽然恨刘宇,但身为汉臣的那种尊严让他不想做出引外族入境的事情,但正如司马懿所说,事到如今,真的没有什么别的办法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
………………………………
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堂之争
汉朝是儒家思想发扬光大的朝代,出身书香门第的黄琬自然也是深受儒学的熏陶,这个时代的儒学其实和后世的那些还不一样,不要忘记,是哪个皇帝确立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纲领?是雄才大略,说出“犯我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这样的豪言壮语,终其一生都全力打击外民族,使汉朝之威达于鼎盛,诸国见汉旗而胆颤的汉武大帝
这样的一个皇帝,他会自己订出一个限制自己理想的学说来成为自己的国学吗?显然不会,董仲舒当年所提出的儒学理念大多是注重于治理国家内政,而在对外政策的运用上,他则是迎合了汉武帝的那种大汉朝主义思想,主张对于那些不尊奉汉朝王法的化外诸国,若有失德,那么作为宗主国的汉朝就应当负起“吊民伐罪”的责任。 而儒家文化中的那个“仁”字,董仲舒当然也无法回避,所以他在主张征讨不臣的同时,也建议汉武帝对于那些战败国不要“灭其国”,而是要“以仁德感其心”,主张“重视教化之功,则不出十数年,彼之臣民可为我之臣民矣”
这种外交政策是汉武帝所认同的,刘彻虽然好兵,但也是个出色的政治家,他深知灭一国和收一国那个更划算。以大汉的国力,也许能够维持一支精锐的常备军,但决不可能为连绵几十年的战争买单,因此对于那些战败国,与其加深仇恨,让他们永远与汉朝为敌,倒不如留下一线生机,让以大汉的文化教化,同化他们,让他们变成大汉的顺民,为自己的王朝年年纳贡,岁岁称臣,这样,不但大汉的威望能够上升,自己的国库也能够越来越充裕。
汉武帝一朝的这种外交思想,影响了两汉数百年,而这种思想的变化版则更是影响了后世中国几千年。汉武帝之后的十几代汉朝皇帝基本上都是保持了这种外交策略,对于外族一直是保持着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既要时不常的打压一下那些不安份的异族,同时在打一巴掌之后也要稍稍安抚一下,对那些实力在周围部落中数一数二的民族,用上点怀柔的手段,比如随便挑上个差不多的宫女,赐个公主的名号,远嫁到异族去和亲。
不管怎么说,除了大汉初期近百年以外,东西两汉三百多年的时间中,对周围的游牧民族都是占据主动优势地位的。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黄琬作为大汉太尉,即使大汉现在落魄了,但他打从心眼里还是看不起那些外族人,而儒家大臣的那种骄傲与操守,也让他深以交结外奴为耻
看着黄琬皱着眉头犹豫不决的样子,司马懿心中当然知道他到底是怎么想的,他对于黄琬这种明明已经山穷水尽,但却还是死要面子的心态十分的不屑,真正的谋略家从来不会只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对抗比自己强大的敌人,能够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外部力量来击败对手,那才是谋略的王道。对于那些外族,既然能够利用,那就要当机立断才是。
当然,在司马懿这样的人的眼中,外族只不过是被他利用的武器而已,能够引得进来,也能够赶的出去,如果请神容易送神难,那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只不过黄琬是没有这种智略,可那又能怎么样呢,真到了那个时候,就不是他一个没落的太尉能够做主的了,刘宇的继任者,可以是他司马懿的主公,但绝不会是手中毫无资本的黄琬。
思虑良久,黄琬终于还是长叹了一口气,摇头对司马懿道:“司马先生,张将军的好意,黄某心领了,黄某虽与刘宇势不两立,大不了以身家性命与他周旋,如先生所说交结鲜卑之事,黄琬身为大汉太尉,绝不能为。”
这个回答实在是有些出乎司马懿的预料,一怔之下,还劝道:“太尉大人,请恕某直言,以刘宇如今的权势,大人想要胜他,怕是势比登天啊。令公子的仇……”黄琬哈哈一笑道:“家恨岂能比国仇。犬子之死,乃我一家之仇,引外寇进犯,伤的是我大汉子民,毁的是大汉社稷,黄某是汉臣,若为此事,那便是汉贼,大义当前,黄某还分得清轻重。”
司马懿此时才真正认真的看了黄琬一眼,见他神色坚定,便知他适才所言并非虚假之辞,心中喟叹一声,起身道:“既如此,懿此来是鲁莽了,太尉大人既为百姓社稷着想,我也无话可说,只望大人能在朝堂之上胜过刘宇,为令公子雪恨。在下便告辞了。”正转身,黄琬却上前一步拉住他的衣袖道:“先生回去,请向张并州陈说如今朝堂之景象,刘宇虽为宗室,却非正统,他如今之形状,虽外行仁义,内里却与董卓一般有不臣之心。张并州乃汉室柱石之臣,若能行文天下,召令群雄征讨刘宇,则为大汉之幸,事成,并州便是中兴汉室之名臣也”司马懿微微一笑道:“大人金玉之言,懿定向我家主公转告。他日若真能说得山东诸侯并起,朝堂之上还要有劳大人周旋。”黄琬连称当然,将司马懿送至府门。
等出了太尉府,司马懿走入一条冷僻无人的小巷,在巷内,一辆马车停在墙边,好像已经等候了很长时间。看见司马懿出现在巷口,一个侍从打扮的人连忙从马车上下来,恭敬的拉起车帘,等司马懿坐进车后,他警惕的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