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男才女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男才女貌- 第1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种表示是隐讳的,那也是一种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举动,但董卓地这招棋却也是想好了各种路数才谨慎出手的。依仗的,就是刘宇的野心。

    其实,刘宇对于董卓的这个建议的确是很动心,但他同样知道,一旦自己和董卓做成了这把买卖,那自己也就有了把柄留在董卓手中,日后很可能存在受他要挟的隐患。刘宇不会容忍任何人要挟自己,所以他宁可在等待一段时间,也不会向董卓提供这种机会。更何况,在他地眼中。薰卓基本上已经是一只脚踏入棺材。

    早在朝廷的这个钦使到来的前几天。刘宇就从长安得到了他一直在等待的情报。第一个情报就是自己举荐吕布为车骑将军的表章,不出所料。并没有在朝堂上获得通过。尽管并没有得到吕布和薰卓翻脸的消息,但吕布心中的愤怒,刘宇不用想就能猜出个十足十。第二个情报,薰卓在收到刘宇的礼物之后,果然对那幅华丽的宫殿图大感兴趣。

    薰卓是一个贪图享受地人,如此精美的宫殿,实在是他梦寐以求地居住场所。而这个时候刘宇又恰恰要与他同盟,西凉也被打得灰头土脸,没有了后顾之忧地董卓,再也无法压抑自己的**,终于开始着手,按照那份宫殿图,下令在距离长安二百五十里外建筑一座新城——堳坞!

    这个堳坞和历史上地堳坞并不相同,因为它会比原本历史上更加的华丽,而工程量无疑也会更加的庞大。原来历史上的董卓为了修筑堳坞,动用了二十五万民夫,而如今要想完成这座华美的新城,人力却至少要多出一倍!不用说,因为刘宇的缘故,将会有无数的关中人家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也肯定会有数以万计的民夫会因为这座新城而献出他们那宝贵而又卑贱的生命!虽然,这一切并不是刘宇亲手所做,但却是他一

    的,只不过是让董卓背黑锅而已。

    对于这一切,刘宇早就已经料想到了,他心中有愧疚,但却绝不会因此而改变自己的计划,因为让董卓变得天怒人怨,正是他刘宇想要得到的结果。此时的刘宇早已经不是刚刚来到三国的刘宇,他已经学会了,如何才能在最大限度减少自己一方损失的情况下战胜敌对一方,而对于在这个过程中所牵连到的那些无辜的人民,他们的牺牲,在刘宇的眼中,已经逐渐变得只不过是一个数字了。一将功成万骨枯,更何况是一个新时代的建立!刘宇不是神仙,他最多只能保护自己的臣民!

    第二日,刘宇率领众官员恭送常侍郭全回京,同时也带回了他的谢恩表章,在表章中,刘宇表示将会领受蜀王的爵位,但却坚决推辞了九锡的赏赐,以及带剑着履上殿,不参不拜的特权,理由就是自己的功劳不足以享受如此殊荣。这也是在向薰卓表示自己的态度,那就是不会支持薰卓取汉而代之的野心。这也是刘宇为了王允等人的行动争取时间,他知道,如果自己全盘接受这道旨意的话,董卓将会在很短的时间内采取行动,而自己如今的这种态度,肯定会让董卓心存忌惮,不敢轻举妄动,从而为王允等人采取离间计,留出准备的时间。

    送走郭全,关中的事情也就告一段落,接下来,就是王允等身在长安的大臣们的发挥时间了。虽然历史早已经或多或少的发生了变化,不过为了保险起见,刘宇还是派人前往长安联系上自己的岳父大人蔡,他可是清楚的记得,在原本历史上,蔡是被王允当作眼中钉除去的,而在这个时空中,蔡既然成为了他的岳父,那这种事情肯定就不能再发生了。

    对于爵位,刘宇并没有过多的在意,对他来说,自己的爵位变为蜀王,这和当年他广阳侯的封号,只不过是名字变了变而已,其他的根本没有什么变化。不过外人可不是真么看的。王爵,这可是仅次于皇帝的爵位,在各个方面,都与其他的公侯伯子男这五等爵位有着天差地别。

    东汉的诸侯王的权力事实上是被极度削弱的,与西汉初年比起来,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不过刘宇这次被封的蜀王,却是偏离的东汉王朝一直以来的封王传统。

    首先就是刘宇住的地方,已经不能再用府来作为称呼了,其中的厅要改名为殿,比如原来的议事厅,现在就要改称为银安殿,原本的整个州牧府,如今要被称为蜀王宫。其次,刘宇对自己的称呼也要更改。古代的诸侯王往往称孤道寡,到了秦始皇之后,皇帝自称朕,也可自称寡人,而诸侯王统一自称孤。这种称呼是要显示出帝王那种独立于万人之上的独一无二的气势。还有就是刘宇的手下,也要自称为臣了。原来的时候,刘宇的手下尽管是他的下属,但却是不能向刘宇称臣的,这是礼制的规定,并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同时,这些臣属对刘宇的称呼,也要由“主公”变为“王上”或者“殿下”。

    除了这些称呼上的变化,还有很多要改变的地方,比如刘宇平日所使用器皿,车马甚至随从数量,都要进行一系列的改变,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王爵以下的爵位担任不需要什么繁琐的仪式,只需要接受任命的圣旨。而接受王爵却要经过严格的程序,筑坛、仪仗、祭天、进冠冕、受玺绶、受群臣拜贺、受万民山呼,这一整套的程序走下来之后,这个蜀王的爵位才算是真正的落到刘宇的头上。

    当然,这些程序上的事情,用不着刘宇亲自出面去做,礼部、工部、户部的大小官员一个个忙的四脚朝天,终于在接受圣旨的十天之后,将所有的一切都准备妥当,而刘宇也终于在初平二年,三月初六,与成都城南,登坛受爵,王袍衣冠,面南称孤,接受百官朝贺,成都十几万军民聚集坛下,跪地山呼。

    按理说,在接受王爵之后,刘宇所要做的,就是册封王妃、王世子以及文武百官。而没有任何悬念的,孙琳被册立为蜀王妃,蔡>;妻,受封为蜀王侧妃。因为刘宇的孩子还都没有出世,所以王世子自然不可能现在选出,而最引人关注的官员册封,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因为百官之首的丞相一职,刘宇没有任命任何人!
………………………………

第五十章

    相制度起源于战国,是古代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候也被称为相,或者相国。 古代著名的苏秦就曾经一人佩关东六国相印,而张义也曾两度担任秦国的相。但丞相这个词第一次被正式作为官职名称来使用,是从秦国的秦武王时代开始的,当时秦武王改相国为丞相,而且一下设立了左、右丞相,事实上也是为了能够一步步削弱臣属的权力,加强中央机关的集权。自此之后,丞相这个官职就在秦国一路传承下来。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在制定王朝官僚制度的时候,依然承袭了自己秦国一直以来的官制,而丞相一职也依旧被保存下来。不过当时虽然也设左、右丞相,但事实上整个秦朝的相权是被李斯一个人包揽了。

    到汉高祖刘邦消灭暴秦,建立西汉,在建国初期,他也是将秦朝的官制照搬过来,不过却将左右丞相再次合并,只设立一个丞相,全权负责王朝的政务,这在当时汉代初建,百废待兴的情况下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历史上有名的萧何、曹参先后担任大汉帝国的丞相,这种一相当权的情况,一直延续到汉惠帝继位,曹参染病逝世为止。

    汉惠帝继位、吕后当权一直到汉文帝初年的十几年的时间里,汉朝廷再次恢复了设左、右丞相的体制,之所以这样。主要是吕布为了能够实现自己野心。当时地大汉朝堂中,一心忠于刘氏的官员可以说是、占到了九成,吕后为了实现自己吕家天下的梦想,自然要想方设法的削弱这些臣僚们的力量,而位于百官之首的丞相,就是吕布第一个开刀的对象。

    吕后逝世,汉文帝再次将刘家天下坐稳之后,为了能够更好更高效的处理国家政务,引导这个庞大的帝国,又一次将左右丞相合并。而从他以后的历代汉帝,只设一个丞相。所以汉代地丞相权力很大,主要负责管理军事大计或其他要务。平时如果遇到有机密要事情呈报上来,就由皇帝召集公卿共同在御前商议。而一般的政务,则由丞相决定即可施行。皇帝有事,常向丞相咨询,丞相有时甚至可以封驳诏书。至于任用官吏、荐举人才、治罚臧否、管理律令、镇压暴乱等等,更是丞相的固有职权,有时甚至在军事或边防方面,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西汉初期。成为丞相的,多为开国功臣,如萧何、曹参、陈平、周勃等。这些人位尊职重,敢于直言进谏,确实能够做到匡正朝廷君王的得失,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帝的君权。

    到汉武帝时,随着君主集权加强,汉武帝逐渐开始重用内廷近臣,对丞相却是越来越不信任。纵观武帝一朝,担任丞相者,如庄青翟、田千秋等人,皆谨小慎微,庸碌无能之辈。到汉武帝末年,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从此到西汉末,大司马权势凌驾丞相之上丞相职权已无所作为。

    西汉成帝时,大臣何武以丞相一人难以处理烦多的政事为理由。建议立三公制。于是汉成帝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遂以大司马、大司空、丞相为三公。这是旨在分散丞相权力的一项措施。汉哀帝时又改丞相为大司徒自此丞相的名位暂时被统治者废弃。东汉时代并未更改这一官制。漫长地将近两个世纪的岁月中,三公制一直被实行到东汉末年。

    直到最近一段时间。丞相这个曾经显赫的官职,又再次出现在大汉朝廷之中,而顶着这顶大帽子地,正是被天下人唾骂的董卓!说来也没什么可奇怪的,像董卓这样时刻做着皇帝梦的人,小小的已经被分化了权力的三公职位,岂能让他满意,虽然一时还不能贸然称帝,但先从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做起总可以吧,所以董卓才迫使汉献帝下旨,重新恢复丞相地官职,而他自己则坐上了丞相宝座,俨然在众官之上。后发号施令,和君主无异。

    汉初各王国拟制中央,也在其封国中各设丞相,汉景帝时为了显示地方王国与中央政府的区别,所以下诏改郡国丞相称为相,但依然掌管郡国政务,其职权还是基本与中央政府的丞相相同。到汉武帝时期,一步步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王国势力,到了汉武

    ,西汉初年设置的各大诸侯国已经消失殆尽,天下又到中央政府的掌控之中。

    从此之后,虽然汉朝的宗室还是有被封为王爵的,但也仅限于皇帝的嫡亲兄弟子孙,至于其他旁系宗室,则不再封王。而那些封王的宗室,也只是徒有其名,再无实权。东汉沿袭西汉旧制,一直都没有出现过在地方上享有实质性权力地诸侯王,直到这次刘宇被封为蜀王。所以说,刘宇可说是自汉武帝以来二百多年间第一次再度获得实权的宗室亲王。

    不过,汉代虽然限制诸侯王地力量,但有一点却是肯定地,那就是凡有王爵者,必有封国,比如东海郡王,虽然没有实权,但东海郡就确确实实是他的封国。自刘宇接受蜀王地爵位之时起,这整个益州就都是他的封国,也就是蜀国了,按照先例,诸侯国官制与中央朝廷相同,蜀国自然也应该设丞相,而这些官员翘首等待了半天,等来的竟然是不设丞相的诏令,也难怪他们的心中会感到难以接受。不过就算再难接受,他们也说不出什么,因为这不设丞相的原因,他们也都清楚!

    凡是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利益的冲突,从而就会产生争斗,官场的这种尔虞我诈则更是严重。益州官场在刘宇的控制之下,虽然表面上一团和气,但事实上在平静的表面之下,同样存在着各种大大小小的暗流。这些大大小小的麻烦中,最让刘宇头痛的,就是益州官场上拉帮结党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矛盾也在悄然间不断升级。

    刘宇手下的官员可说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他入川之前,是豫州刺史,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招揽各地贤才,所以跟随刘宇的老人,基本上都是关东各州的,而这些人也都来自不同的地方,比如刘来自扬州,田丰、崔>;|。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具有很浓厚的乡土情结,后世的人找朋友托关系,这关系之中,最有用的一种就是老乡,所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嘛!古代也是如此,来自同一地区的人因为地缘关系,往往比其他人更加容易亲近,而时间一长,这些人就会形成一个个小的团体,进而发展成政治上的联盟或者派系。

    仅就刘宇所知,他的手下就已经出现了不少的派系,而势力最大的,就是豫州派、河北派以及荆扬派。之所以这三派势力最大,就是因为刘宇手下的四大重臣陈群、崔>;(而紧随其后的就是青州派和益州派。这里面益州派的情况最让人头痛。他们是本土派系,和其他人比起来,在益州这个地方更有归属感,但可惜的是他们这一派的代表张肃、黄权等人在朝廷中只是二把手,并没有进入最高层,试想他们怎么可能心服。

    出于这种种原因,刘宇不得不采取非常措施,再次在自己的国内废弃了丞相的官职,进而效仿唐朝的制度,以三省最高长官中书令、门下侍中以及尚书令分担了丞相的职权,而这三省的长官,同时享受等同于宰相的待遇。而与他们三人地位相同的,就是军机处的军机大臣。上朝排班之时,军机大臣居右一位,中书令居左一位,门下侍中居右二位,尚书令居左二位,其他的六部尚书,高级将领再分左右文武排班,这就是刘宇成为蜀王之后,在第一次朝会上所宣布的事情。

    对于这个结果,益州所有的大小臣工都无话可说。三省六部制在益州实行了这么多年,可以说已经是深入人心,众人早就适应了这种官制,再加上真正的当事人,身在益州的郭嘉等三人对这个安排都没有任何的意见,其他的人自然也就不好再争辩什么。也正因为刘宇的这个安排,不着声色的对已经陷入党争的人敲响了警钟,使得益州官场又暂时安静了下来。

    而在这次朝会之后,刘宇迎来了他来到这个时代之后,第二个悠闲的长假,毕竟这册封蜀王的事情不过是一个意外的插曲,他这次之所以回到成都,是为了陪着自己的两个娇妻啊!
………………………………

第五十一章 通房丫头

    王府,后花园,星月湖边,凤栖小筑,仿若潺潺流水声悠然回荡在微波荡漾的湖面之上,令人陶醉。 蜀王侧妃蔡>;拨动着父亲留下的焦尾琴,沉浸在琴声所营造的美妙意境之中,在她的嘴角,一抹幸福的笑容弥散开来,稍稍隆起的小腹,非但没有令她的美貌失色,相反的,她脸上浮现起来的那种母性光采,让她的魅力反而又更上一个台阶!

    蔡>;_中,遇到一个如意郎君,一个真正能够给她带来幸福安乐的丈夫。尽管刘宇经常要因为出征而离开她,虽然他们两个人自从成亲到现在,可说是一直聚少离多,但蔡>;:。时刻,她总能够从刘宇那里得到浓郁的散不开的怜爱,那种被宠爱的感觉,让蔡>;;|在,她又怀上了刘宇的孩子,这个在不远的未来就要出世的孩子,尽管现在还在她的肚子里,但却已经让她感受到那种血脉相通的亲切,一种叫做母爱的感觉,在她的心中弥漫。

    蔡>;|。教教育。在她的心中,一个女子在出嫁之后,最要紧的事情,并不是如何在丈夫面前展示自己地才华。而是为丈夫生儿育女,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对于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