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当代家主袁槐,身居三公太傅之位却不能匡补君过,坐视十常侍弄权,只知巧言令色,保全荣华!其子侄辈,如袁绍、袁术等,皆只知谋权,不知民生!袁绍借他家家门显赫之势,年不满二十就为濮阳县令,本可保一县百姓平安,却又逢母弃世,服丧六年。丧期既满,便当出仕为天下谋福,但他却据朝廷六次征召,隐居洛阳,名为隐居,实则暗助党人,他倒因此博了个侠义之名,但对天下百姓可有哪怕一丝一毫的好处?宇虽是汉室宗亲,然出身贫寒,深知百姓之苦,尝为社稷担心,为天下黎民担心,宇深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所以宇在谯郡散尽家财,救助灾民!非为善名,实为百姓尽一份心力!但谯郡太守孔伷,赈济百姓无能,反而欲暗害于我,谋夺我家产!是可忍孰不可忍!我到那时才明白,要想贯彻自己的志向,必须要当官!可我没有像袁氏那样显赫的门庭,没有他们那样多的为官的渠道!我能靠什么?我只能靠张让这些祸国宦官!这些宦官虽说祸国,但执掌朝廷大权,我要借助他们的手当官!这样我才能一步步实现我的理想!我成功了,孔伷被发配边关,我当上了谯郡太守!在先生眼中,我也许是依靠宦官门路爬上去的小人、奸佞,但我可以问心无愧的说,在谯郡百姓的眼中,我就是他们的再生父母!是一个比那孔伷强上百倍的好太守!元皓先生,我知道你对我取得官位的方式难以接受,但我可以说,我刘某为官,决不是只为一己之私,我所想的是天下千万百姓的生计!所以你轻视我也罢,痛骂我也罢,但宇问心无愧!我的所作所为对得起我满郡的百姓!”田丰的嘴动了动,但最终还是一个字也没说出来,正如刘宇所猜测的,田丰正是因为知道了刘宇向宦官行贿,买官牟权,才对刘宇怒言相向的,可现在听了刘宇这一番话,倒觉得他所言也有几分道理,尤其是那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让田丰几欲击节而赞!刘元瞻,有心计,有手段,有抱负,还有一颗胸怀天下的赤子之心!乃才义兼备之能士也!
喝了一口茶,刘宇缓了一口气,定了定神,刚才太激动,有些控制不住心神了!从新组织了一下语言,又继续说道:“宇最后再问先生,可有挽时局于狂澜的妙策?”田丰无言,他也曾想在朝堂之上用自己言官的身份力劝圣上,希望圣上有朝一日能够奋而觉醒,诛除阉党,重振朝纲!但这些年下来,他的心冷了,他已经感觉到,当今的圣上已经没有什么指望了,所以他才心灰意冷之下辞去官职,回到家乡!可回到家乡又能如何?田丰自己现在也是心存迷惘!刘宇见田丰不言,便自己说道:“宇在颖川书院亦曾与众学子于经堂辩论此事,今我心志不改,不妨再与先生说一便,宇以为,当今天下糜烂,若要重清玉宇,惟有破而后立!”接着便将在颖川书院中说过的一番理论跟田丰又说了一遍!田丰越听越是心惊,这番话可是字字诛心啊!不说别的,就是那一句“破而后立”,就是诛九族的谋逆之言啊!田丰呼的走到门前,打开门四处看了一眼,确定四下无人之后,才松了口气,将门从新关上,上上下下仔细的打量着刘宇,脸上神色变幻不定!刘宇则泰然的接受着田丰的审视,他相信田丰会有一个明智的选择!
田丰此时心中的确是涌起惊涛骇浪,刘宇的话和他在做了几年御史之后的心境正相吻合,田丰自己对现在的朝廷就已经是失望万分!但这样的想法也只是在心中掠过,绝对不敢宣之于口的,现在刘宇竟然大大方方的说了出来,这就与田丰这类儒生所坚持的忠君思想有了很大的冲突!破而后立,确实能够使大汉涅磐重生,但如何去破?两种截然对立的思想在田丰的头脑中不断的交战,田丰冥思半晌,抬头问道:“敢问元瞻志向何在?”刘宇心中一乐,呦,连称呼都改了!改称我的表字啦!这是好兆头!便不假思索的回答:“志在四方尔!”田丰又默然一会儿,再问道:“若汝之策可行,则重定乾坤之后,大位归于何人?”刘宇眨眨眼,语气坚定地说:“自是由天命所归者为之!”“小狐狸”田丰心中暗骂道:“什么天命所归,到时你大权在握,天命不归你归谁!”转念一想,这刘元瞻年纪虽小,但广有仁义之名,深得民心,且心计手段样样出众,兼负天下雄才,我若辅佐于他,保不准真的能成就一番事业!况且以当今天下的情势,恐怕真的只有他所说的破而后立之法可救了!既然是要破而后立,这刘元瞻乃汉室宗亲,日后就是真的由他重立乾坤,那也是高祖子孙,汉室一脉!想当年我朝光武皇帝不也只是皇室偏支!最后不也取得了天下,中兴了汉室!如今按刘元瞻之策,不过是重演光武皇帝之故事罢了!而且可以使玉宇澄清,汉祚得以延续,汉室可以中兴,到时自己就是中兴之臣,足以光耀门楣了!田丰越想越是这个理,当下也不再犹豫,向刘宇下拜施礼道:“丰学识浅陋,不知明公苦心,今蒙明公一言开解天机,使丰茅塞顿开!回想对明公不敬,丰实在愧悔无地矣!今愿拜明公为主,还望明公不计前嫌,使丰可以平生所学相助主公成就大业!”刘宇连忙上前将田丰扶起:“元皓‘良、平之才’,今得元皓相助于宇,何愁大事不成!”田丰又下拜行过拜见主公之礼,两人重又坐下共论天下大势,至夜不倦!
田丰因又问刘宇道:“主公逗留于甄家,莫非有意于甄氏之产业乎?”刘宇摇头道:“我对甄家的产业没有什么兴趣,我感兴趣的是甄家三兄弟!”
………………………………
第二十八章 了夙愿三杰归心
田丰对于刘宇所说的要招揽甄家三兄弟一事感到不解,他在甄府也常见这三兄弟,但却从没看出这兄弟三人有什么过人之处!虽然他们的商业才能出色,但在田丰眼中,这种经商才能除了能对自己主公提供经济保障外,没有丝毫作用!但刘宇作为后世人,深知一个国家的兴盛繁荣与发达商业之间的巨大联系!中国一直到后世也只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商业上仍然在世界上无法真正站稳脚跟!不能不说,中国的农业文明在创造辉煌的同时,也大大地桎梏了工、商业的发展,使中国在先天上就落后于以商业起家的西方诸国!
在刘宇的理想中,他所要建立的天下,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商业为辅,百工支持的诸业兴盛的天下!刘宇并不想去刻意的将商业在汉代的时候就扶上神坛,毕竟在汉代这个无论是人口还是生产力都远逊于后世各大朝代的时代,还是必须以农业为主,发展生产力以更好的适应封建制度下生产关系,从而推动社会的整体发展!他现在所要做的只是将商人的地位一步步提高上来,使自古以来轻商的思想在三国乱世的巨大破坏力下逐渐转变过来,至于中国什么时候能进入资本社会,那就不是他刘宇要考虑的问题了!田丰虽然不清楚
刘宇心里到底是什么打算,但作为谋士,对于这种对大业有利无害的事情,他无论如何也是要从旁协助,出谋划策的!所以田丰对刘宇道:“丰初入主公麾下,愧无寸功,今主公既然有意将甄家兄弟收入彀中,丰愿为主公办妥此事!”刘宇看了眼田丰:“元皓可有把握?”田丰自信的一笑:“丰至甄家也已有些时日,与他们弟兄三人相熟!他们对丰也是恭敬有加,若由丰说和此事,当有九成把握!”刘宇盘算一番,想想自己也确实与甄家还不算熟悉,就应允由田丰去做此事!
接下来刘宇又于甄家盘桓两日,这次有田丰可与他共论天下,日子倒也不是那样无趣了。 直到第三日,刘宇才从甄宓那里得知:她的三个哥哥已经回到家中了!
劝服甄家三杰的任务就交由田丰去办。刘宇不知道田丰会如何去说服甄家兄弟,但他不想去过多的干涉过问,因为他相信,凭田丰的才能,处理这点小事根本就不在话下。对于这种杰出的人才,作为领导者就必须要做到用人不疑,给他一个足够大的平台,让他去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也许他会作的更加出色。这也能反映出一个上位者对下属的信任,使下属对于自己的领导产生一种近于信赖的忠诚。
不出刘宇所料,到下午时分,田丰就带着甄家三兄弟来到刘宇的客房里。三兄弟先和刘宇见过礼,落座后,老大甄豫先开口道:“太守大人”;刘宇一抬手制止道:“甄豫兄何必如此见外!宇比兄尚小一岁,若兄不弃,就叫我一声贤弟吧!”甄豫倒也不是拘泥不化之人,从商之人本就八面玲珑,听刘宇主动拉近距离,便也不再客套,说道:“元瞻贤弟,我等听田先生言道,你欲将我兄弟纳入麾下为官,不知此言确实否?”刘宇笑道:“豫兄何必多疑,宇的确欲招揽三位到谯郡为官!”甄家兄弟互视一眼,老二甄俨开口道:“元瞻兄,非是我等多心,只是我等皆行商之辈,胸中无治政之才,恐对兄之大业难有帮助啊!”刘宇神秘一笑:“三位可知刘宇何人?”老三甄尧惑道:“公乃谯郡太守,何必有此一问?”刘宇摆手道:“非也非也,我本是谯郡商贾,君等可知许氏水晶宫产业乎?此即宇发家之产业也!谨挂名许氏之下,助我经营尔!”甄家兄弟大惊!许氏水晶宫他们当然知道!那可是当今天下第一等赚钱的产业!许氏就仅凭这一家产业,就已经与天下四大商团并驾齐驱,甚至隐有超越之势!没想到如此产业竟是这谯郡太守手创的!田丰也很惊讶,怪不得主公说对甄家产业不感兴趣,原来他本人就是天下第一产业的老板!田丰也恍然刘宇处心积虑要网罗甄家兄弟的原因,的确,这么大的产业可说是以后主公发展的经济命脉,自然要找精于商道之人悉心打理!甄豫道:“贤弟招我等入麾下,就是为了让我等管理贤弟的产业?”刘宇肃容道:“非也!宇是要将全郡的财权根本交托于三位兄弟!不知三位是否愿为小弟分此重担乎?”甄家三人惊而变色,他们刚才听到刘宇招揽他们只是为了利用他们的才能来做生意,心里难免有些不痛快!此时听刘宇说的如此严重,俨然就是将自己的命脉交于自己兄弟!这是何等的一副重担和,一种信任!甄家兄弟心中感动莫名!老大甄豫慨然而起:“蒙贤弟如此看重,我等兄弟三人愿拜贤弟为主公!”说罢口称主公拜倒!甄俨、甄尧亦拜倒!刘宇急忙扶起三人道:“有兄等三人相助,我军殷富将甲于天下矣!”甄豫却又有点不好意思地开口道:“主公,我兄弟尚有一事相求,望主公能够俯允!”刘宇道:“但说无妨!”甄豫道:“属下祖上曾为大汉太保,家族世代官宦,只是我等兄弟才德不显,无能为官!为家族生计,不得已而经商!今追随主公,愿主公功成之日,可再赐一三公之位于我甄家,以偿历代先祖之愿!”刘宇松了口气,原来是这点小事!当下应允道:“你等放心,只要你等悉心栽培后代,使甄家之子有乃父之才,我保你甄家四世三公!”甄家兄弟这下可真是喜出望外!激动的无以复加!田丰也大吃一惊,不过他却是在埋怨刘宇怎么能如此的封官许愿?四世三公!这是何等的荣耀!许多世家大族求了几世都求不来,你倒好,如此轻易的许给了几个商贾出身之人!但是田丰心中也有些窃喜:自己果然没有保错人!能够轻易许下三公如此高位,自己的这位主公的志向的确非比旁人!看来只要能尽心全力辅佐于他,日后成为大汉中兴之臣大有可能!
刘宇事实上有他自己的打算,甄家兄弟在日后自己的朝廷构想之中可是财政部、商务部、中央银行这三个关键职位一把手的不二人选!说起来,在这几个职位上干上十年,封个太傅、太保之类还乡,也不是很新奇的事!只要他们能教育好自己的后代就行了!人说富不过三代,我最多也就担一代无能的风险!再说,倒时就是我的后代说了算了,大不了给他个虚职养着就是!到后来,甄家果然如刘宇所承诺的,四代人都享有太傅、太保等三公头衔!只不过刘宇没想到的是,甄家直到第六代才开始没落!至于第五代甄氏子孙则是因为早逝,才没能在生前得到三公封号。但死后也被追封为太师。
这些都是后话了,而现在这三个未来的朝廷栋梁还在那里激动的抱头痛哭呢。刘宇不禁感到很好笑,他们对自己就这么有信心?自己虽说是自信心很强的人,但也还没有自信道可以轻易得到天下,可这仨人,怎么激动的就好像自己明天就能一统天下啊?!嗯,估计是因为有夙愿得偿的希望,脑子一时短路了!刘宇不无恶毒的想到。让他们哭去吧,反正日后少不了他们的高官等一下,日后?刘宇脑海中猛地打过一道电闪,他突然想起一段史料,顿时身体如坠冰窖之中!情急之下,不顾甄家兄弟还在激动,扯过老大甄豫来急切的问:“甄豫兄,你这阵子身体如何?可有什么不舒服或是病状?”甄豫看到刘宇面露惊慌之色,没头没脑的问起自己的身体情况,心中惊讶不明所以,但还是老老实实的回答:“豫身体向来康健,并无病症。”刘宇还是不死心:“那你平时有没有感到时常不适?”甄豫皱着眉头想了一阵才犹豫道:“我这几日因为事务甚多,常感到精神不济,胸中常有郁闷之感。大概是过度操劳,修养一阵即可,主公不必挂怀!”
不必挂怀?刘宇心中叫苦:你知不知道你就要挂了?根据一些史书的记载,甄家三兄弟都是才能之士,甄俨、甄尧兄弟都举孝廉,甄俨还曾在曹操手下任官。但问题是,他们兄弟都不是久寿之人!甄豫和甄俨皆早丧!根据年代推算,他们两人都是在大约二十八、九的时候去世的。他们的死因史料并无记载,但刘宇估计这应该和他们的商业事务太过繁重,又自恃年轻力壮不善加保养,才导致年级轻轻就操劳过度,油尽灯枯!现在甄豫已经27了,不出意外的话,明年或者后年,他就要挂掉了!他挂了,自己的计划不就流产了吗?!刘宇现在后悔当年怎么没去报医学专业了!自己对于治病是一窍不通,说实在的,也不大懂保养之道!这可如何是好?刘宇一时头痛万分,紧皱眉头在屋内踱来踱去。
田丰见主公行为怪异,有些担心道:“主公可是有什么不舒服?是否要请郎中来诊看一番?”
郎中?刘宇顿时如醍醐灌顶般清醒过来!自己怎么掉进死胡同里去了?我不懂医术,但不代表东汉没有名医啊!事实上东汉末年还就有不止一位神医!刘宇从自己的脑子里搜索着当年在历史课上学来的知识:东汉末年我国有三位杰出的医学家,史称“建安三神医”。其中一人名叫董奉,隐居庐山,留下了后来脍炙人口的杏林佳话;另外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张机张仲景和华佗华元化!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理法谨严,被后世誉为“医圣”;而华佗则深入民间,足迹遍于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在内、外、妇、儿各科的临证诊治中,曾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尤其以创麻沸散(临床麻醉药)、行剖腹术闻名于世。现在除董奉还没有出生外,张仲景和华佗都身在后世的河南、江西、安徽一带,或苦读、或行医江湖之上。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离谯郡很近!想到这一点,刘宇马上要来笔墨纸砚,给刘晔写信,让他派人往南阳郡延请张仲景,再派人往徐州、兖州以及豫州本地四处寻访一个名叫华佗的医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