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庄迎娶她!”周瑜讶然的长大了嘴,他虽然猜到了孙策和大乔之间肯定发生了什么,但没想到这两个人这次见了一次面,就开始谈婚论嫁了。“这么说来,大乔姐姐也把那个东西给你了?”周瑜小心的问道,孙策一愣,随即反应过来道:“你说那块同心锁?没错,我想,你也应该得到属于小乔的那一块了吧!”周瑜微微一笑,冲着孙策说道:“这下可好,咱们现在不但是兄弟,很快就要成为连襟了!”
孙策点点头,猛的将马一带,掉头跑上了路边的一座小小的山丘,周瑜弄不清他想干什么,于是也跟在他的后面驰上山丘,两人就这样住马在山头边缘。凝望着东南的天空,带着一股霸道的气势,孙策用马鞭直指江东的方向,向周瑜说道:“公瑾,你看,我们面前的天空是那么的辽阔!而在那片天空之下,有着同样广阔的土地在等着我们!你知道吗,我已经向朝蓉保证,要用整个江东做聘礼来迎娶她过门,但江东只不过是一个开始,从今天起,我在此立誓,终有一天,我要将我孙家的旌旗插遍大汉的每一个城头!”
周瑜在孙策侧后,在这一刻,他真切的感受到,孙策的霸气原来是这样的浓重,以至于他的整个背影都显得无比高大起来!“好,这样的孙策才是我周瑜值得将一生与之荣辱与共的豪杰!”周瑜的手放在孙策的肩膀上,高声说道:“一个人去争霸天下,实在是太辛苦了,就让我和你一起,让这偌大的天下改名换姓吧!”
孙策和周瑜,就在这一刻决定了自己以后一生的追求,可谁又能知道以后的事情呢?也许在这个乱世,拥有不止一个英雄既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更多的,是值得让人悲伤的事情,因为,能够笑到最后的英雄,只有一个!
………………………………
第十三章 奇袭秣陵周郎用谋
山,孙坚军大营,刚刚从城回来的孙坚召集了众将帐议事。 适才从大营各处一路走来,孙坚对于这半个月时间内,自家军队的气势的改变很是满意,所以一上来就向程普等三人说道:“德谋、义公、公覆,这半个月,真是有劳诸位了,我观部下兵士,隐隐然已成精兵之相,此皆众将之功也!”程普等将连忙抱拳谦逊,不过他们的心里也对孙坚的这番夸赞很是高兴。
这半个月间,程普三人的确是为了训练这批人马耗费了很多的心血。要知道,孙坚手下的这一万人马中有八千人是原来袁术的部属,而孙坚的本部人马只有当时在水关一战中幸存下来的两千余人。这样一支部队,姑且不说他的战斗力能够有多少,就单说部队的忠诚度问题就很让人不放心,谁知道这八千部队会不会真的听从孙坚的吩咐,再说,谁又能保证这些人之中没有袁术派来的奸细呢!
所以孙坚把这支部队驻扎在距离城有一段距离的潜山,目的有二,一是为了在这里重新对这支人马进行整合与训练,二来是为了不让过多的人知道自己的行踪。不过经过这半个月的整顿,程普等人费尽心机将袁术的八千人打乱了原有的编制,重新划分了营属,同时也将孙坚军嫡系的两千人打散,分散到各营,其中立有战功者也被提升为各营的统领,以便于更好的控制整支部队。至于原来各营的统领,很遗憾,程普等人发现有将近一半的人都可以说是袁术军的探子,所以很干脆的让他们从此在这个世上消失了。
经过这么一番清洗,如今的这一万人马可以说已经确确实实的成为了孙坚的手下,而且战斗力也有了显著地提升,所以孙坚才在检阅了军营之后,对程普等人大加夸赞。
“德谋,你们也知道刘已经被袁术击败。撤到秣陵驻守了吧?”孙坚看向程普等人,见他们都点了点头,便接着说道:“眼下到底应该如何应对,诸位都说一下自己的看法!”程普说道:“主公,刘毕竟是朝廷钦定的刺史,统领扬州,名正言顺,我们不能够轻易的和他起战端。否则恐怕对主公的声名不利。再者,秣陵有张英的三万人马,刘虽败,手下败兵也不在少数。以我军现在的军力,也很难和他抗衡,不如先往吴郡,会和吴景的兵马。而后积极联络江东各大世家,只要江东能够支持主公,那么等到时机成熟,刘等辈自然可一战而擒!”
孙坚沉吟着说道:“德谋之见。乃是老成持重之言。这联络江东世家地事,已经有张子布他们去做了,这个应该不用担心。四大世家与我孙家多年来也多有接触。想来他们也不会去支持刘这个外来的扬州牧。”
正说话间。周瑜上前一步说道:“世伯,小侄以为此议略有不妥。”孙坚眼睛一亮。他现在对周瑜的才干已经很是欣赏了,知道这个年轻人深有智谋,于是连忙问道:“公瑾有何良策?”
周瑜抱拳说道:“世伯,小侄以为,为今之计,世伯应当与刘在秣陵一战!”孙坚一愣,有些奇怪的问道:“公瑾,刘在秣陵地兵马不少,与他对战,我们也并不是稳操胜券,与其折损兵马,还不如暂且先回吴郡征调兵马,而后缓行啊!”周瑜劝道:“世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刘的根本本就在淮南寿春,其手下精兵也都在彼。秣陵张英虽有三万人马,但张英为将乃是庸才,手下兵马虽多,但战力不强。至于刘的败兵,那不必说,败军之人,何足言勇。此时整个刘军都士气低迷,新败之兵无战心,江东之兵心有疑,这乃是击败刘的天赐良机,不可轻易放过啊!”
见孙坚没有说话,周瑜又接着说道:“世伯若是回转吴郡征兵,却恰恰给了刘修养生息地时间,他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恢复士气,操练士卒,到时他兵强马壮,以州牧之名,行征讨之事,名正言顺,而我军就将处在道义的下风了!”顿了一下,周瑜忽然话锋一转道:“世伯如果真的想要得到江东世家的支持,这一战也是非打不可!江东世家虽然排斥外人,但都不是敢于公然抵抗朝廷命官地人,而世伯家虽然也是江东官宦,但多年来一直身居四大世家之下,如今让他们这些大族骤然间听命于孙家,恐怕就算有家父的四人去游说,也难以让他们下定决心!”
孙坚眉头一皱,知道周瑜的话很有道理,而这个问题他却也从来没有想到过。“公瑾,那你地意思就是用和刘地这一战,向江东地世家展示我们的实力,坚定他们投靠我们地决心?”周瑜露出一个赞同的表情说道:“世伯所言正是。江东的世家现在其实正在观望。如果主公能够展现出统领江东
,那么他们为了整个家族的利益,以及整个江东世族定会倾力辅佐同样出身江东的世伯您。但如果世伯无法向他们证明实力的话,他们就会一直观望下去,直到适合他们投效的人出现!所以此次与刘的一战,必定要打,而且胜算甚高,还请世伯定夺!”
“公瑾,你说的虽然有理,但我们攻打刘,师出无名啊!”说话的人是孙坚手下的大将黄盖黄公覆。黄盖这个人是个面粗心细,而且很有谋略的人,在历史上,他在不用别人指点的情况下,就能够想到采用火攻的方法击败曹操,而且很好的配合了周瑜的苦肉计,这就可以看出他绝不是一个只会冲杀的粗人。而这一次他所提出的这个问题也很关键,出兵的名目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袁术那样仗着自己家族的声名,想打谁就打谁的。一个名目,是用来堵住天下悠悠之口的关键,而孙坚军现在如果要想和刘开战的话,也确实少了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
不过对于这个在孙坚看来很棘手的问题,周瑜却是一点都不为难,笑着对孙坚说道:“世伯,其实如果是对刘发动进攻的话,我们其实并不需要什么借口。”孙坚不明所以,连忙问道:“公瑾,这是什么意思?”周瑜道:“世伯现在头上还挂着袁术部将的名号不是吗?”孙坚一听这话,脸上顿时一黑,要知道,被刘表弄得失去长沙,不得不屈居于袁术之下,这实在是孙坚这辈子最窝心的事情,他手下的这些人也不愿意提起这档子丢人的事,可如今周瑜又把这件事重提,孙坚也不好说什么,也只能点了点头。
周瑜也没在乎孙坚那个不太好的表情,而是继续笑着说道:“世伯虽然以这个袁术部将的名号为羞,而且也因此不能对占据淮南的袁术采取什么行动,但这一次,世伯要攻打刘的话,这个名头可就能派上大用场了!世伯你想,这刘是谁赶到秣陵来的?是袁公路,而世伯您现在名义上又是袁公路的属下,到时只要说是奉了袁术的将令来攻打刘,将这个不宣而战的恶名戴到袁术头上,不就是了!”
孙坚听罢哈哈大笑,高兴的说道:“公瑾真是好计谋!袁术,呵呵,没想到我也能用他当作挡箭牌!”孙坚很高兴,但是程普却皱了皱眉头说道:“主公,此计虽好,但恐袁术知道之后不肯罢休啊!到时若是他来与主公为难,又当如何?”
周瑜摇头道:“程将军过虑了!常言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淮南本是刘的根基所在,刘当年自青州带来的精锐兵马也并不是好相与的。袁术之所以能够击败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将刘打了个措手不及。不过袁术先败于刘表,后与刘大战,他部下兵马必然已经元气大伤,疲弊不堪。强弩之末,势不能穿缡素,以袁术现在的力量,能够自保就已经是万幸,他又那里有余力来管扬州的事。如果他只是派使者来斥责的话,主公到时已经收的江东六郡,广有大江以南,前有精兵猛将可驱使,后有江东世家为助力,自可与那袁术分庭抗礼,又何必看他脸色!”
孙坚被周瑜这一番话说的连连点头,听到最后,更是面孔发红的站起身,激动不已的说道:“诚如公瑾所言,我若得到这江东六郡,天下虽大,我又有何惧之!好,就依公瑾之计,直接攻打秣陵,与刘决一雌雄!”
众将拱手应诺,而周瑜又出谋道:“世伯,此战事关重大,虽说是奇袭,但也应尽可能做到万全。我军现在缺少战船,而且士卒也久未操习水战,所以应该尽可能避开与刘在大江之中作战。扬州水军战船,多出于巢湖之畔的濡须坞,所以需要先占领此处,日后才可有所施为!”
顿了一下,周瑜又继续说道:“不过濡须坞平日有扬州水军把守,不易攻破,所以世伯可先使人散布消息,就言即将带兵前往吴郡与吴太守会和,其间可送信于吴太守,让他配合调动兵马以作姿态。刘得到消息,必然派水军严防曲阿、丹徒等几处渡口,阻拦世伯过江,而世伯到时可亲率七千人马,星夜往巢湖攻占濡须坞。到时必然可得大量战船。刘知道濡须坞失守,定然以为自己中计,为了日后打算,他必然会领大军往巢湖与世伯对峙,而到时以一支奇兵,出其不意攻取秣陵,刘部属得知根基失陷,自然不战自破矣!”
孙坚满意的点头道:“此计大善!”又向众将扫了一眼问道:“诸将谁敢领兵去取秣陵?”话音未落,孙策一步跨出,大声道:“小将孙策愿往!”
………………………………
第十四章 丢寿春刘繇忆始末
坚见孙策率先请战,心中很是欣慰,毕竟自己的儿子老子的,脸上当然也是份外光彩。 孙策的本事,孙坚心知肚明,知道自己这个儿子有万夫不当之勇,而且军略足备,确实已经堪当大任,所以稍稍沉吟一下,孙坚便沉下脸来说道:“伯符,在家为父子,出兵为部属,你虽是我子,但却也不可有丝毫偏私。奇袭秣陵,事关重大,你既然要去,须要立下军令状!”
孙策抱拳大声道:“父亲请放心,儿愿立军令状,此次必然攻破秣陵,为取江东立一大功!”孙坚点点头,大手一挥,军法官将纸笔奉上,孙策不假思索,就于帐中签下军令状,军法官将文书呈于孙坚,孙坚略看了一看,便将其收入袖中,自桌案上取出令箭,略想一下,向孙策道:“汝既然已立军令状,那我便与你三千人马,奇袭秣陵!不过,此一战关系我军生死存续,汝年轻识浅,独自前去,恐有偏失。”说罢,孙坚看向周瑜道:“周瑜听令!”
周瑜连忙一步迈出抱拳听令道:“末将在!”孙坚点点头,言道:“命汝与孙策同往秣陵,若有变故,需见机行事,此战绝不容许有失!”孙策和周瑜一起跪倒在地大声应诺道:“末将遵令!”
秣陵城,城守府,自寿春败至此地的刘汇聚了手下众文武,正在前厅中纳闷出神。回想自己这几个月的奔波遭遇,刘真是感到自己今年命犯太岁,流年不利!
刘刘正礼,青州东莱人,乃是东汉皇室一脉的宗亲,其族叔乃是桓帝一朝的太尉刘宠。不过到了刘这里,他这一脉就已经衰落,刘的父亲刘方,终其一生,也不过举了个孝廉而已。刘幼时虽然并不是十分聪慧。但却心志坚定,所以尽管没有什么惊人之才,但习学学问,倒也悟得精纯。
刘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在他在十二岁那年,其父刘向在返乡途中遭贼人掳掠为质,向其家索要财物。当时刘家衰败,家无余财。哪里支付的起那么多的赎金。在这个时候,刘就显示出他性格中稳重果断的一面,他将自己父亲的事情告知本村的乡邻,恳请乡亲们能够帮忙去营救自己地父亲。也是刘方平日的为人不错。所以众乡邻听到刘一说,顿时就聚集起五六十青壮之人。
刘于是带着这些青壮来到贼众聚集的树林,先命众人在林中左近埋伏,而后带十余从人。押送一口木箱到林中见众贼寇。当时贼首率众寇在林中看押刘方,闻知刘带一大箱来赎,心中大喜,便命人带刘来见。待刘来到。贼首见刘身后大箱,所用木料乃是贵重的檀木所制,样式精美。一看就知不是寻常之物。甚是欢喜。就命人带刘方上前。
刘又求先将其父放回,贼首依仗着自己的人多势众。便大大方方的将刘方送回,而后亲自来到那个檀木箱处,亲自打开箱盖,想要看看这贵重的木箱里面装的到底是什么宝贝。哪知箱盖刚一掀开箱盖,便有一人暴起而出,挥舞铁剑狂劈乱砍一通。虽然没有什么准头,但那贼首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而且他也被这突然地变化给吓懵了,猝不及防之下,竟被那人一剑刺死在地。
刘见贼酋授首,遂呼啸一声,左右埋伏的乡勇一涌而出,众贼先是失去首领,而后又被突袭,顿时不战自溃,有抱头鼠窜者,有弃械于地束手待缚者。众乡勇无一损伤,押解着被俘贼寇欢欢喜喜的往当地官府去报功了。这一次的事,让刘地智勇之名传遍了四邻八乡,当地县令也具表上奏朝廷,举刘为孝廉。从此,刘的仕途便是一帆风顺,先是被任命为县令,而后又被司空府辟为司空椽,汉灵帝中平年间,被拜为侍御史。
平心而论,刘虽然有些谋略,但他却并不是一个有野心的人。熟读儒家经意的他,在担任朝廷地侍御史的时候,眼看朝廷混乱,社稷危若累卵,而自己位小言卑,无力劝谏皇帝,本想着独善其身,终老于林泉之下,结果被其父所责,言他身为宗室,便是朝廷有千般不是,总也是祖宗基业,如若弃官,便是置祖宗江山于不顾,不忠不孝的罪人。刘无奈,只好继续在朝廷任职。不过他的那个官虽然职位不小,但在当时那个混乱地朝廷中却并没有什么实权,一来二去,刘也就渐渐熄了心,想要安心的在京中做个能够养老的官职。
哪知道天不从人愿,中平三年,因为刘宇为了让汉灵帝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