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察觉到井中有异,孙坚也不拖沓,马上命人速速将井中的物事打捞上来。等到几个精通水性的士兵潜入井中,将那物事打捞上来之后,众人又不禁大吃了一惊,原来打捞上来的竟然是一具女尸。从尸体的穿着来看,这应该是当时在皇宫中侍奉的宫女,不知是何原因,竟然死在了这水井之中。不过,这宫女肯定不会是异象的来源,于是孙坚等人的额目光便落在了那宫女脖颈之上所系的一个锦囊上。
程普上前,将锦囊取下,孙坚向他打了个眼色,程普会意,便随孙坚回至大帐,屏退从人,而后打开看时,只见囊中有朱红小匣,以金锁锁之。将小匣打开一看,里面乃一方玉玺:方圆四寸,上五龙交纽;傍缺一角,以黄金镶之;上有篆文八字云:“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孙坚并没有读过多少书,所以并不认识这是什么东西,于是便问程普。
程普双手颤抖着捧着这小小的玉玺,激动的几乎说不出话来,好半天才向孙坚解释道:“主公,这是传国玉玺啊。”所谓的传国玉玺,就是战国时楚人和于荆山之下,发现的和氏璧。秦时始皇令良工琢为玺,李斯篆八字于其上。后来秦朝灭亡,秦子婴将玉玺献与刘邦。再后来,王莽篡逆,当时汉元帝的原配孝元皇太后用玉玺去砸前来索要玉玺的王寻、苏献两人,崩其一角,后来王莽用纯金镶之。光武帝建国,于宜阳重得玉玺,并且一直做为天子的象征传了下来。
解释完和氏璧的来历,程普小声对孙坚说道:“此必是董卓走的匆忙,以至于连玉玺都丢失了。今天主公有缘得到,日后必然有登九五之分。此处不可久留,宜速回江东,别图大事。”
孙坚被程普的一番话弄得心痒难搔,正想一口答应,哪知帐帘一挑,走进两个人,其中一人高声道:“不可!此非福气,实乃祸根,万万不可留此物于军中!”孙坚闻言急视其人,只见进来的两人,一个剑眉虎目,威风凛凛,一个姿态潇洒,仪容俊雅,
这两人非是旁人,正是孙坚长子孙策,还有他的好友周瑜,而刚才说话的,正是周瑜!
………………………………
第四十七章 孙文台献玺借兵
坚见到进来的两人正是自己的长子孙策还有他的结义心中不由得惊讶万分,他实在是没有想到,这两个孩子竟然会跑到这里来。 此时孙坚父子见面,等待孙策的可不是其乐融融、亲情四溢的温馨场面,而是父亲孙坚那惊讶过后变得铁青的脸色。
孙坚的家族虽然只是历代以来的钱塘小吏,但毕竟也算是官宦之家,尽管此时没落了,但孙家的家教还是极其严格的,像孙坚这样十七岁的子弟,如果没有父母长辈的同意,就要老老实实的在家里呆着习文练武,奉养双亲,以尽孝道。孙坚在临行之时,曾经向夫人吴氏交代过,让她早晚看视家中子弟,不可擅自出行。
因为深信自己的妻子不可能违逆自己的意思,所以孙坚很肯定这两个小毛孩子是自己偷着跑出来的。“伯符,当日我不是命你好好的在家中习学,今日你怎么离家来到这两军阵前?我来问你,你此次前来,你的母亲是知道还是不知道?”
孙策在父亲传言责问的一瞬间,就已经跪倒下去。就如同孙坚所猜想的那样,这次孙策和周瑜能够跑出来,确实是偷跑出来的。虽然这件事也算得上是事出有因,但面对着自家的父亲,孙策最终还是放弃了辩解的权力,老老实实的让父亲惩罚自己。
看着儿子倔强的模样,孙坚也不由的叹了口气说道:“伯符,公瑾,你不要怪我斥责你们两人,如今天下大乱将起,民心不安,其中不乏一些铤而走险的亡命之人。家中距此地甚远,其中匪寇之流更是不少,你们两人年岁尚轻,若是在途中出了什么意外,那可如何是好!”
孙策在下面听得战战兢兢的。浑身直冒冷汗,他当然知道自己这次叫着周瑜出来恐怕是有些错误,不过,当孙坚说他年纪太小,难以有什么作为的时候,孙策还是有些不服气的抬头说道:“父亲,儿子今年已经十七岁,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当年父亲十七岁时。不就已经帮助祖父处理政务了吗?!”
孙坚听了孙策的话,心中一乐,他当然记得自己年轻时候的事情,当自己十七岁的时候。确实已经开始被人称作是江东猛虎了。不过虽然心中是这样想,孙坚的脸上却还是阴沉一片的想孙策说道:“为父当年迫于生计才不得不帮着你祖父料理家务。如今你正是好好习学武艺地时候,这两军阵又岂是等闲可以来到的?公瑾,你这次怎么也和伯符一起胡闹?”孙坚的目光投向了一旁的周瑜。
尽管周瑜只有十五岁。比起孙策还要小上两岁,但他聪明睿智的名声却是早早的被家乡众人所知晓,孙坚更是喜爱这个年纪虽小,但却行事老成有规矩的侄子。将他当作自己的儿子一样喜爱。这次孙策和周瑜两个人偷偷跑出来,孙坚可以对着孙策发火,但却不能也对着周瑜严加斥责。因为人家毕竟是周家地得意子弟。责骂周瑜的话。日后在周家的面上也不好看。不过,孙坚还是很好奇。不知道为什么一向行事心思缜密的周瑜会和孙策一起胡闹。
听了孙坚地问话,周瑜淡淡一笑说道:“伯父,瑜此次到军前来,已经得到了家父的允许,家父更是叮嘱小侄一定要到世伯军中当值,也好见识一下世面,至于伯符兄,他也是听到我要来这里投奔世伯,因为思念心切,所以才偷偷跑出,和小侄一起翻山越岭来到此处的。”
周瑜将这其中的前因后果讲了一遍,孙坚地脸色终于缓和了下来。他没想到周瑜竟然是奉了他父亲的命令前来自己军前效力的,而自己的儿子之所以会与他同行,一来是为了见见阔别多日地父亲,二来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好友的安全。
见到孙坚地面色变好,周瑜便趁机问道:“世伯,适才小侄在帐外,听到伯父说,传国玉玺已经落在了伯父手中,不知是真是假?”孙坚这时地心里已经不再太过埋怨孙策。周瑜两人了,听到周瑜这么问,连忙压低声音说道:“公瑾,你们听得没错,这传国玉玺确实是刚刚被我得到手!”说到这里,孙坚忽然想到孙策、周瑜两人还没有见识过这传国玉玺地模样,于是连忙将朱红小匣取了过来,拿出传国玺让两个孩子开开眼界。
面对着精美的天子印玺,孙策地脸上满是惊佩和喜爱之色,而周瑜的面色却是不太好看。在孙坚收起玉玺之后,周瑜咬了咬嘴唇,终于还是说道:“世伯,这传国玺万万不可留下,否则便是祸患
啊!”
周瑜的话让孙坚一愣,在他看来,这传国玺乃是上天所赐的吉祥之物,怎么到了周瑜的嘴中反而成了祸患的根源了呢?!周瑜并没有理会孙坚诧异的目光,既然已经说了出来,他反而再次平静了下来,理清了自己的思路,而后向孙坚问道:“世伯,传国玉玺虽然珍贵,但正因如此,无论是谁,得到了这块玉玺,必然会成为所有诸侯的眼中钉、肉中刺。伯父,凭心而论,现在您有那个力量对抗诸侯,保证玉玺不被抢走吗?”
听了周瑜的问话,孙坚顿时沉默了下来。刚刚得到玉玺的时候,他的确是兴奋万分,认为自己既然能够得到汉室最高权力的象征,那就是上天在眷顾自己,也许以后自己能够有帝王之命也说不定呢。但现在被周瑜这么一提醒,孙坚的脑子反而清醒了过来,如今的江东猛虎已经丧失了自己的獠牙,沦落为袁术的一只看门狗,就连现在手中的这些部队,七成以上都是人家袁术的,就凭着这样的实力,确实是没有任何的把握保住这传国玉玺。
看到孙坚低头沉吟,周瑜又继续说道:“世伯,当今汉室气运已尽,都城被焚毁,帝王之气尽泄,天下眼看就要进入群雄并起的乱世,难道伯父就不想成为这其中的佼佼者吗?”这番话可算是说到孙坚的心眼里取去了,如果说当年孙坚只不过是想在汉家朝廷之中谋得一个好的牧守之位的话,那么现在得到玉玺的孙坚则是野心爆满,其志向早就已经不能用大汉朝的官阶来约束了。
可是,有雄心壮志又能怎么样呢?凭着自己现在的这点实力,就算是想要自保都困难,还谈什么创立一番事业呢?想到这里,孙坚的脸上不由得露出一丝苦笑,向周瑜道:“公瑾啊,伯父我当然也想要做出一番功绩,可是,现在的我,居人篱下,仰人鼻息,手下的兵马都是他人之物,唉,难啊!”
听到孙坚有些意志消沉的话语,周瑜却是微微一笑道:“世伯不必灰心丧气!其实这传国玉玺虽然不能留下,但却也是上天赐予伯父的福报啊!”孙坚听了一愣,不知道周瑜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刚才不还说玉玺是祸根吗?现在怎么又成了福报了?
看着孙坚和孙策父子疑惑的目光,周瑜的嘴角轻轻一挑,继续说道:“伯父,你们孙家世代于钱塘为官,在江东扬州可说是官宦世家,根深蒂固,伯父若想做大事,首先就要取得一个根基所在。江东沃野千里,且有大江作为屏障,凭着孙家在江东多年来的人脉,想要取得江东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等取得了江东六郡之后,伯父就可以放手发展内政,精练兵卒,向北凭江自守,向南则蚕食百越后裔,进而收服蛮族,进取交州之地,等到时机一到,则可顺江而上攻打荆北,自交州向北攻打荆南,则荆楚之地不难平定。到时候,伯父占有三州之地,尽收江东士民,进可挥师兵进豫州。徐州与群雄决战,退可据江而守,静待时机,这才是成就大业之道!须知道,王图霸业,所仰仗的,是人心,而不是玉玺!”
孙坚被周瑜的一番话说走了神,他虽然带兵征战多年,但却从来没有如此清楚的从战略的角度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更不要说是长久的规划了,可如今周瑜将这样一个美好的前景放在他的眼前,孙坚当然会怦然心动了。
就在孙坚还沉迷在周瑜编织的美好未来之中时,周瑜却是话锋一转道:“万事开头难,伯父要想创下这份基业,最一开始是最关键的所在。扬州牧刘,虽然可说是个干吏,但却不擅军事,可扬州一州之中,兵马不下五万,伯父如今没有一支属于自己的人马,就算是刘将扬州送上,恐怕伯父也坐不安生。”这话说的太现实了,一点面子都没给孙坚留,弄得孙坚脸上一阵红、一阵黑,半天才问道:“那么公瑾可是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难题?”
“没错,”周瑜的脸色严肃起来:“伯父要去借兵!准确的说,就是用这传国玉玺去换来兵马!”孙坚的眼睛一亮,马上就在心里盘算了一下这里面的利害得失,最终发现,周瑜所提得建议,确实是一条最好的路。“那么我们要找谁去借兵呢?”孙坚问起这个最敏感的问题。而周瑜的回答却也明确,就两个字“袁术!”
………………………………
第四十八章 曹孟德收兵图兖州
能不承认,人才就是人才,人才的力量不是用他的年的。 历史上那个三十四岁时指挥江东之士击退实力强横的曹操,谈笑间令曹军灰飞烟灭的周公瑾是个英才,而现在这个年仅十五,却已经深谋远虑,言谈之间,为孙家父子勾画出一副傲视天下的美好画卷的周郎也同样是天纵之才。
周瑜的一番话,彻底的让孙坚醒悟过来,回想刚才自己得到玉玺时,就毫无理由的认为凭着玉玺就能够成就帝王之业的幼稚想法,孙坚就不由的一阵脸红,没想到自己的见识还赶不上一个十五岁的孩子!想到自己的长子和周瑜是生死之交的好兄弟,孙坚的脸上又不由的带出一丝笑容,有这样一个兄弟,自己日后就是在战场上遭遇什么不测,也可以放心的把后事交代给长子孙策了!
“公瑾,没想到你小小年纪,竟然会有这么好的才干,周老有子如此,也真是值得自豪了。”孙坚出自内心的夸赞周瑜道,而后又看了看站在一旁的孙策,用带着一点训喻的口气说道:“伯符,你平日也要向公瑾好好习学一下,要知道,如果想在这个世道中站住脚跟的话,只有勇略是不够的,还要有谋略的辅佐才能成就大事!”
孙策听了父亲的话,先是点头应诺,而后笑着说道:“父亲有所不知,我和公瑾当年结为兄弟之时,就曾经约好,我攻武略,他学智谋,我们两个加起来,就要成为天下无敌!”孙坚有些吃惊的笑道:“天下无敌?伯符,你口气倒是不小,难道天下英雄都不在你们两人的眼中吗?”周瑜在一旁说道:“伯父,以您之见,这所谓的天下英雄中,可有能够超越骠骑大将军刘宇的人?”孙坚一愣。想了一想才说道:“刘元瞻天纵奇才,文韬武略,无不高人一等,当世豪杰,确实少有能出其右者!”周瑜点头笑道:“小侄也是这样认为,所以我和伯符才相约在文武之道中,各学一道,虽然论谋略。伯符不及刘元瞻,论武勇我不及益州牧,但若我二人联手,则对上刘宇。就算不胜,也绝不会败!只要刘元瞻奈何不了我二人,那么大事不难成就!”
孙坚被周瑜的一番话说的有些走神,良久才叹了口气道:“长江后浪推前浪。尝听人讲,后生可畏,今日我总算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了!”这个赞赏稍微有点过,孙策和周瑜听了都有点不好意思。毕竟他们还太年轻,脸上不由得就红了起来,不过好在孙坚没有继续夸奖他们两个。而是很高兴的说道:“有了你们两个一文一武在我身边相助。江东之地就可说是我的囊中之物了!好。我这就去见袁公路,向他借兵!”
说着话。孙坚就站起身来,想要向帐外走,不过从进帐开始就一直少言寡语的孙策这时忽然好像有点着急地向孙坚说道:“父亲,不知道刘宇是不是也已经到了洛阳?他的营寨在什么地方?”孙坚闻言一怔,自己的这个儿子怎么忽然关心起刘宇来了?难道他也想向当年的吕布那样,想要靠着挑战刘元瞻而天下扬名?自己的儿子自己清楚,孙坚曾经和刘宇一起打过几场仗,他知道,自己的儿子虽然天赋异禀,武学资质超群,而且这几年一直勤学苦练,但真要是打起来,他比起刘宇这样久经沙场的人还是差着一截,想到这里,孙坚面容严肃的说道:“刘骠骑因为上庸有事,所以并没有来到司隶。策儿,为父不知道你想要做什么,不过,为父要告诉你,现在你地武艺虽然不错,但绝对不是刘宇的对手。所以你绝对不可以像吕布那样去挑战刘宇!”
听到刘宇没有来洛阳,孙策的脸上露出难以掩饰的遗憾之色,不过听了父亲后边地话,他又很好奇的问道:“父亲,您适才所说的吕布又是何人?”也难怪孙策不知道吕布是谁,这些年来,他为了将自己的武艺提高到和刘宇同一个水平,也为了心中地那个影子,所以一直闷着头刻苦的磨练自己。都说读书人用功到了深处会两耳不闻窗外事,其实练武练到深处又何尝不是。此时听到父亲说的这个吕布竟然会挑战刘宇,孙策当然会产生浓浓的好奇。
想想儿子这些年来只顾着练武而忽略了外界地事,同时也想提醒儿子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孙坚便简单的将吕布地其人其事像自己地这两个后辈讲述了一遍,当听到吕布与刘宇竟然打了个平手,而且在虎牢关前力战三将而不败地战绩,孙策不禁两眼放光,熊熊的战意在他地眼中燃烧,忍不住问道:“父亲,这个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