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据一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割据一方- 第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一百一十章吕远

    黎志远出了那间屋子,左右看了两眼,没觉察出什么异常,却浑不知觉,在他正对面的一处二层小楼上,那间微开了一个小缝的窗户后面,周治和吕平安正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

    “长官,要不要现在派人,把黎志远抓起来”吕平安小声说道。

    周治没有说话,一直盯着黎志远,直到走出了他的视线。

    黎志远是真的背叛了他吗如果是,那又是为什么呢

    周治想起了他和黎志远的相识,他当初救下黎志远,是因为觉得黎志远是一条汉子,敢在大街上伸张正义,打杀日本浪人。

    后来两人在旅馆一番交谈之后,他才知道黎志远有新军的背景,那时周治的民团初创,正是用人的时候,他见才心喜,把黎志远带回了民团。

    这原本应该是一段佳话,他周治霸气外露,收服了一员良将。可他们二人又为什么会走到今天

    周治想起了马大虫夜袭周家的那一夜,黎志远将他的亲信,安插进民团的各个角落,就是从那时候起,他周治对黎志远生出了戒心。

    他一直在忌惮黎志远。

    黎志远有才华,为人方正,平时很得人心,在民团中很有威望,这都是周治难以接受的。

    周治来到这个时代之后,就立志要做一番大事,他要趁满清灭亡之际,拥兵自立,先做一个军阀,再一步步的壮大,如果能有机会,逐步去统一华夏。

    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而这支军队,只能有一个领袖,只能效忠于他一个人。

    有黎志远在,周治便对这些,没有足够的信心,他一直在排斥黎志远,打压黎志远在民团的影响力。

    是因为这个,黎志远才对他离心离德吗

    “先不急,盯紧他们就是。”周治说道。

    不走到最后兵戎相见之时,周治不愿出手对付黎志远,这是一种愧疚,也是在弥补。

    “你祖父如今过的怎样”周治转过头去问吕平安。

    “我爷爷”吕平安一时跟不上周治的思路,说道,“挺好的,平时教教书,空闲下来后,四处再转悠转悠。”

    “吕老爷子曾经给人做过幕僚吧。”周治说道。

    吕平安答应了一声,心中却很不痛快
………………………………

第40节

    ,吕老爷子的那一段人生很是失败,给当时还年幼的吕平安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心理阴影。

    “走,和我一起去拜访一下,你家的老爷子。”周治先一步下了楼,吕平安紧跟了上去,却不知周治想要做什么。

    周治带着吕平安,来到吕老爷子吕远的栖身所在,被土匪洗劫过的马屯。

    马屯自从被周治用来安置难民后,几年建设下来,面貌已焕然一新,房屋都是一排排整齐建造的,街道也因此显得笔直宽敞。

    吕远的家是一座小院子,只盖了一间屋子,四周用木栅栏围住。

    此时吕远正坐在院子里,身旁的小桌子上,摆放了一壶茶水,吕远手中拿着一本书,正看的津津有味。

    听到门外有响动,吕远抬头看去,见是周治和吕平安一起进来,吕远对周治的来访,感到很是意外,忙起身说道:“老朽怠慢了,不知有贵客来访,有失远迎。”

    周治走上前去,扶住吕远的身子,让吕远又坐回位子,说道:“老先生日子过得真是清闲,隐居世外,两耳不闻窗外事,倒也是快活。”

    此时吕平安为周治搬来椅子,周治便在吕远身前坐下,吕远笑道:“老了,成了无用之人,只能闲坐在此,读读书,聊以慰藉。”

    “古时候廉颇七十,尚不服老,仍能上阵杀敌,吕老先生又怎能言老呢”吕远听周治拿廉颇比喻他,心中高兴,不觉笑了出来,用手摸了摸胡子,说道:“周少爷找我,不会是来夸我可以比肩廉颇的吧。”

    周治被吕远看破来意,也不再扭捏,直言道:“我此次找吕老先生,确是有事相求,我们周家民团,如今被官府收编,我周治也成了一个管带,为官一任,自要造福一方,我想请老先生出山,帮我打理一下地方上的事务。”

    吕远感到一阵诧异,接着心中就是一阵悸动,学会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古人读书习武,目的多都功利,吕远作为一个落地秀才,心中也在向往功成名就,不然他也不会去给别人当幕僚,即便不受人待见,也不忍轻易离去。此时听周治有心要请他出山,原本已对官场冷了心的吕远,不禁又燃气了希望。

    只是文人多都矫情,哪怕是撑门面,吕远也不能马上答应下来,他要作势推辞一下,以显得自己矜持,这时忍着心中激烈的翻滚,准备要拒绝一二,忽又从周治的话中,品出了不寻常,一颗心又跌落了谷底,他说道:“周少爷的管带,应该是武官吧,文武殊途,怎么能管起地方上的事务”

    周治此次找吕远,请吕远出山,管理地方事务,乃是蓄谋已久,他已有叶远来为他打理商场上的业务,此时再请出吕远,等在海城扛起割据大旗后,吕远帮他管理地方,叶远来为他募集钱财,周治只用专心发展军力便可。

    只是要说服吕老爷子,周治怕是要用些工夫。

    周治不去提他插手地方事务是否恰当,而是说道:“当初我和吕老先生初次见面之时,老先生就曾说过,在给别人做幕僚之时,兢兢业业,为国为民,却最终落得被扫地出门的下场,老先生心中对此,可是服气”

    吕远沉下脸色,想起了当初他给人做幕僚时,如何受人白眼,可又一转念,想到周治以武官的身份,插手地方事务,明显就是有不臣之心,不愿去趟这趟浑水,便拒绝道:“我已经老了,周少爷另请高明吧。”

    “吕老先生是真认了命,还是在怕什么,”周治不怕被人看出他的野心,满清灭亡在即,人心早已背离朝廷,只不过人们不敢直呼出口罢了。吕远这一生,颠沛流离,从满清政府那里,并没能得到什么利益,他对满清的忠诚,最多就是停留在口头上,此时拒绝,周治能明白,是吕远的自保之策,不愿陪着周治扯旗造反,搭上身家性命。

    “我周治是有野心,可这不也是给了老先生做一番事业的机会,如今这世道,乱象丛生,天下已有大变之相,有雄心者,自然会趁势而起,不是我,就是别人,此是男子汉的气概,不论成与败,都称的上豪杰,我周治乘此机缘,有心要做一番大事业,老先生是有才华的人,难道就真愿意草屋陋舍,一生碌碌无为。”

    吕远闭目沉思,周治知道吕远已动了心思,只是正在算计利害,果然,吕远猛的睁开眼,说道:“也罢,老夫蹉跎半生,此时还怕什么,就陪着周少爷闯出一番业绩出来。”

    第一百一十一章军阀的感觉

    公元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农历八月十九,就在东北第三任总督,才刚到任几个月不久,湖北武昌爆发革命,革命军成功占领武昌三地,掀起了推翻满清王朝的序幕,史称“辛亥革命”。

    此次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其意义影响之深远,今人都不能概而全之,若没有这次革命,或者革命很长时间不能成功,几年之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美列强势力,对远东的控制减弱,日本趁机填补列强留下的空白,那时再像满清提出“二十一条”,将会是何种景象满清会比袁世凯更坏,造成的后果只能更糟。

    如此去看这场革命,我们应感到幸运,在最坏的结果之前,我们清醒了一下,这虽然不能立即改变颓势,却将我们从悬崖边上,拉回了半步。

    一句话形容这次革命,就是他对华夏民族的全体,影响深远。

    我们可以指责革命党人,他们有太多的不成熟,可那些在刑场上,抛洒的热血头颅,配得上我们的祭奠。

    因为他们的不成熟,我们才能看出哪些是真心,哪些是虚情假意,前人的不成熟,是留给后来人的教训,后来人成功的路上,有他们鲜血的指引。

    不能否认他们的功绩,他们流的血是弥足珍贵的,不容人践踏。

    偏执意味着耻辱。

    消息传到海城县,周治马上召集众人开会,商议应对之策,参加这次会议的人,都有黎志远、吕远、叶远来。

    “革命党在武昌起义,各位都如何看”周治以此作为开场白,想先听听屋里几人的立场。

    “革命党大大小小的暴动,已有十数次之多,哪次不是被朝廷扑灭。”黎志远说道,他和周治之间,已有了隔阂,此时也不是不明白,少说话未妙,却还是忍不住。

    只能说这时黎志远的内心,是焦虑和矛盾的,他对满清失望,却又怕改变现状。

    吕远摸着胡子,说道:“此次不同,此次是起义成功,武昌三地,已属了革命党人。”

    “朝廷不是还有官军嘛,仍然能占据主动。”黎志远身子晃了下,这句话恐怕他都不信。

    “呵呵呵呵,”吕远笑了数声,官场上的那一套,他都门儿清,这时用教导小孩子的口吻,说教道:“朝廷是有大军,北京城外就驻扎着北洋军呢,可朝廷忌惮袁世凯,早些年将他罢黜回家,此时用的着人家时,人家未必便肯卖力气。”

    满清政权真的是到了末路,此时李鸿章已死,汉人中再无手掌重权的保皇党,多的都是些手握重兵的野心家。

    这就是乱世,这就是时势造英雄。

    “我们该如何做”周治笑着问道。

    黎志远紧闭住了双眼,微微摇了摇头,心中感叹时来不由人,此时的周治,再无人能阻拦他了,也许还有一个人,就是那个率一队官军,轻车简从,直入奉天的张作霖。

    张作霖应该是一个忠臣吧,黎志远心中想到,当他听闻武昌暴动,奉天城内革命党也有异动,意欲效仿时,便马不停蹄的赶到奉天,勤王保驾,威慑革命党。

    吕远侧着头去看周治的神色,心中猜测周治的想法,他这时不能不说话,周治请他出山,就是出谋划策的,他说道:“我们什么都不用做,海城县如今就在我们掌握之中,革命党胜了,我们倒向革命党那边,朝廷胜了,我们还做我们的官军。”

    周治心中好笑,吕远他自称给人做幕僚时,为国为民,可此时听他的说词,虽老道,务实,却并没有为国为民的样子。

    “海城县已经在我们的掌握之中了,不管他们打的多热闹,都不能改变,我们确实没有站队的必要,但是满清一旦灭亡,各方势力必然尘嚣直上,到那时候,谁拳头硬,谁的命就长。”

    周治说道:“所以,我们要壮大我们的实力,在最短的时间内,有自保之力,吕老先生请你做两件事,第一就是在海城县征兵,我要把民团扩编成五千人;第二派人入关,召集那些在关内讨不到生活的人,来咱们海城县,咱们海城县,有大片的土地,可以任由他们耕种。”

    黎志远看了眼周治,征兵这种事,周治竟然宁可交给吕远去做,也不交给他,心中更是觉得和周治之间,愈加的疏离。

    吕远刚要应下来,周治又说道:“吕老先生最近将会忙上一阵子,你还要对海城县的土地、人口重新进行统计,我手中有一份从日本人那里弄到手的,海城县土地人口分布表,你拿去再核实下,我只有一点,要比日本人做的更详细。”

    “日本人在海城县,统计人口土地的数量,他们想要做什么”吕远心中一阵突突,想到,日本人都不是什么好东西,找个时间,应该劝诫周治一番。

    等吕远他们都离开后,周治独自坐在屋内,这才露出那张有些欣喜兴奋,又紧张的脸,军阀是什么样的周治只从书本上读到过,却还从未亲身体验,这就是要做军阀的感觉吗周治仰起头,看着房顶,脸上露出有些诡异的笑容。

    周治将两腿放到桌子上,轻轻的晃动着身体,他想让自己快乐起来,他的梦想就要实现了,他应该感到高兴,可怎么心中会有一阵不安呢,周治将腿放下来,细细去品味这种不安,追寻它的源头,身子开始觉得冷了起来。

    他妈的,这是在害怕。

    原来做军阀的感觉是这样的,看上去威风凛凛,风光无限,却实则处处杀机四伏,一旦有行差踏错,便会万劫不复。

    周治觉得胸口有些闷,他不喜欢这种感觉,那种觉得背后,总是站着鬼的不安全感。

    是因为实力,对,就是这样,因为自己还不够强大,如果自己足够强大,再没有人能威胁到他,那他还用怕什么。

    “我要做军阀,我要做大军阀,要做那个最强大的军阀,谁也不能让我感到害怕。”周治自言自语道。

    第一百一十二章县衙后堂

    周治借着武昌起义的契机,在海城县展现出了他的强硬,民团的士兵从县城到乡下,排着整齐的队列,炫耀着他们的耀武扬威。

    在县城的各个角落,周治都派人贴满了告示,将武昌起义对满清政权造成的动荡,告知了所有人,让所有的人,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改朝换代前的那种悬在半空中的不踏实感。

    海城县令无精打采的走到县衙后堂外,他不在乎改朝换代,因为他从没有效忠过这个朝廷,他只是担心周治,周治在海城县的一些举动,让海城县令觉得好像有些接收的味道。

    接收的可是权利,权利可是海城县令的命根子,为了权利,海城县令什么也能抛舍,这时却发现,不论他怎么做,都无法阻挡周治,阻挡住周治一步步蚕食掉他的权利。

    那种最在乎的东西,一点点被人拿去的滋味,让海城县令绝望,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再没有乐趣了,活着就是痛苦,他不甘心,他还要再挣扎,或许搏一下,还能有转机。

    “人到了吗”县令在门外问守在后堂外的师爷,师爷点了点头,海城县令整了整衣冠,这才迈步进了屋子。

    屋内坐着一人,那人将后背靠到椅子上,翘起二郎腿,两眼微闭着养神,见到县令进来,也不去理他,这人如今有这份底气,他不用去给县令面子。

    海城县令进了屋后,冲着那人的方向,“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嚎啕大哭起来,在地上匍匐着爬到那人的脚下,整个身子挂到那人的大腿上,哭喊道:“乱臣贼子,乱臣贼子啊,我皇朝二百年基业,尽毁于贼人之手。”

    坐着那人看向海城县令,一脸的诧异,惊问道:“县老爷何出此言”

    县令止住哭声,用衣袖擦了擦鼻涕,说道:“如今大街小巷,全贴满了告示,南方乱党暴动成功,四方响应者甚众,朝廷怕是难保了,这种事如今传的妇孺皆知,汤头领莫是还不知情”

    原来屋内坐着那人,是张作霖的爱将汤玉麟,汤二虎是也。

    汤玉麟笑了起来,说道:“乱党举事,哪年没有几次,哪年又曾真的成功了,此次武昌暴动,多则半年,少则两三个月,必然会被朝廷剿灭,县老爷你的这番哭泣,怕是白费了。”

    “哦,这可是真的”县令睁圆两眼,一副难以相信状,接着又双手合十,小声说道:“苍天保佑。”

    县令扶着汤玉麟的腿,从地上站了起来,重新整理了衣冠,一副奇怪的口气,说道:“如此倒是怪了,既然乱党成不了事,那为何周家的民团,会在大街上广贴告示,妖言惑众说朝廷快要完了。”

    “周家做了这等事”汤玉麟问道,心中一阵暗喜,这真是踏破铁蹄无觅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