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贼吞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贼吞天下- 第2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小乔最会撒娇,闻言道:“我们父女团聚管别人何事?对了爹爹,刚刚你怎么没有和姐姐在一起,害我吓了一跳。”

    乔正感慨道:“此事说来话长,不过多亏了张多头领,否则爹这条老命就难保了。”

    大乔、小乔两姐妹联袂走到张多身前,盈盈下拜道:“多谢张头领对我父的救命之恩。”

    张多不敢相扶,只得连连摆手道:“哪里哪里,不敢不敢。”

    许康也凑上前道:“张多此次立下大功,我会记在心里的。”

    大乔、小乔同时大羞。

    张多却是大喜,他救乔正也只是顺手而为,当时因为乔正藏的不严,不但被郑宝的手下认出,还无巧不巧的拆穿了他就是那个传递假消息的人,于是群情激奋要将他乱刀分尸,幸好张多及时赶到。

    立刻将这些郑宝的手下围了起来。众人欲投降,便以乔正为礼。张多考虑自己以后投到许康帐下后,没有可以相互关照之人,既然乔正不惜性命的假传消息,搅乱庐江局势。那时候论功行赏,他必然能在许康军中得到赏识。

    只要今天自己救了他,以后相互关照起来也方便许多。

    但他怎么也没想到乔正竟然有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儿,还一下子与许康攀上了亲戚。

    如今这一句“记在心里了。”可是比什么赏赐都大的情面。以后自己升官发财,或许就靠这层关系了。

    想到这一层,喜的张多眉开眼笑,连道:“不敢不敢。哪里哪里。”

    其他许千等匪首亦是羡慕嫉妒恨的看着他,不明白张多怎么会有这么好的狗屎运。许康如今已经是扬州刺史,还兼管着交州,势力已成。而看他现在的格局,明显还未到顶点,将来能到哪一步没人说得清。

    如今张多得了许康这样一个保证,以后只要不犯大错,官运亨通可以说已经指日可待了。

    许康又笑道:“这次你们带出来这么多兄弟,给评判解决了一个大障碍,都算的上立了大功。只是封赏的事要先延后一下,我这里还有一个任务,需要各位帮忙。”

    张多此时正是得意之时,当仁不让的回应道:“大人说哪里话,我等既然已经投效大人,自然是任凭吩咐。”

    “好。”许康满意道:“郑宝野心勃勃,招惹陈策,如今那厮已然下山,正在来此的路上。我希望有几位统领前去接应一下,然后与我一起里应外合,将陈策一网打尽。”

    张多顿时神色一滞,江湖草莽讲究的就是一个义字,他们与陈策虽不相熟,但毕竟有些来往。这时设计害他,岂不被江湖中人耻笑。因此一个个面面相觑,都不好表态。

    许康倒也不逼迫,依旧笑道:“我知道各位义字当先,但既然投靠了朝廷,自然以精忠报国为先。陈策祸害庐江甚久,又抗拒朝廷天兵,早已是人神共愤,诛之乃是顺天应民,为民除害的侠义之举。”

    有几个头领明显有些心动,只是见其他人没有表态,也不好做出头鸟。

    于是,许康接着道:“如果大家实在不愿意,我也不会逼迫。那就说说这次诏安吧,本官设定了两个官位供大家选择。一是做我军中的一名都尉,可继续统领部下,与其他统领待遇相同,待以后再立下功绩后也好封赏。二是校尉的虚职,我会给他一笔钱让他到地方上做一个富家翁,保证以后让他逍遥一世。几位以为如何?”

    许康开出的官职职位着实不高,让众人心中都有些不满,但迫于形势,没人敢表达出来,因此一时间,气氛竟凝重起来。

    还是张多首先道:“既然是大人吩咐,我们自然是不敢不从。”

    许康笑道:“我知道你们对这些有些不满,不过我军中职位有限,实在拿不出太多的官职封赏。不过如果有人愿意帮我除掉陈策的话,我可以在他原有官职上再加封一等,如何?”

    众人顿时心动起来。

    陈策本是庐江郡的豪强之家,趁天下大乱时起兵,四处招流纳叛,短短数年时间,便聚集了数万人的规模,成为庐江甚至整个淮南的土匪头头。

    袁术在时,对他颇为拉拢,使得陈策更是如鱼得水,无数庐江官员到地方上任职不看他脸色,那一段时间可谓是陈策一生中最得意的时光。

    只可惜后来袁术去了豫州,将淮南之地拱手让给了许康。

    本来陈策还想趁着许康为站稳脚跟之机,先多捞些好处,以后也好做进身之阶。

    没想到许康竟是软硬不吃,非要收拢他的军队。

    这陈策怎么可能答应,几场仗打下来,陈策不是张辽对手,只得龟缩进了山区。可即便如此,许康也没有放松对他的征缴。

    如今陈策的势力缩水了一半,手下虽然还有两万来人,但真正能够打仗的也只有八九千而已,而且军心浮动,若不再想想办法,恐怕就真的要散了。

    幸好,老天保佑。

    许康野心太大,在内部不稳的情况下又去招惹孙策,终于引起了郑宝的反噬,丢失了庐江重镇。

    陈策得此良机,立刻坐不住了,山上虽安全,但毕竟没有生产,又被许康封锁,几万人吃喝拉撒,早已弄得他焦头烂额。

    如此坐吃山空,不如下山放手一搏,所以当郑宝的使者找上门来谈两军联合之事,他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于是,陈策留下六七千老弱妇孺在山中守护山门,拉着一万余还算有点儿战力的手下下了山。

    眼见庐江城渐近,他的心也冷静下来,开始考虑与郑宝汇合后要提出什么样的条件才合适。

    就在这时,前方探马来报,说前方有支千人的军队挡在路前。

    陈策立刻停下大军,派人前去交涉。

    不一会儿,交涉之人又带回来三个人。

    其中为首的就是张多,只见他笑容满面的道:“在下张多,恭迎陈大哥。”

    陈策手下有从庐江城里出来的联络员,在确认了张多的身份后,方下马抱拳道:“原来是张兄弟,久闻大名。有劳兄弟久候,哥哥实在是不敢当。”

    “陈大哥说什么客气话,大哥啸傲庐江郡多年,威名远播,是我等的榜样,能在这里等陈大哥,亦是我等的荣幸。”

    花花轿子人人抬,两人相互客气吹嘘了一番,关系变得越发的融洽。

    即便是接下来,张多的一千士卒加入了他的队伍,陈策也没有丝毫怀疑。

    走出了连绵的山脉,豁然开朗的大平原让陈策的心也飘了起来,喜笑颜开道:“早就没来这里逛逛了,没想到今日竟承了你们的情才有此机会。”

    “哥哥这话就太见外了,等一会儿进了城,小弟带哥哥好好四处耍耍。”张多拍着胸脯豪气干云道。

    又走了两里路,前面竟然出现了另外一支军队挡住了去路。

    陈策笑道:“这次可是郑老弟见外了,有你陪着就够了,何必又劳烦这么多手下。”

    张多却脸显慌乱,惊疑不定的道:“我没听说郑大哥还派了其他人来啊。”

    “嗯。”陈策的笑容戛然而止,望着前方黑压压的部队。

    马踏地面,发出轰隆隆的闷雷之声,从地面的震颤程度来看,陈策可以完全确定对方全部都是骑兵。

    陈策脸色大变,这可是一支五千人的骑兵部队啊,整个江南有此势力,由此魄力组建如此多骑兵的只有一家,那就是许康。

    ――――――――――――――――――――――――――――

    天猛一冷,变压器烧坏,天猛一热,变压器还是烧坏,

    真不知道电厂采购变压器的标准是什么,

    简直可以用来做天气预报了
………………………………

第八十二章 周瑜的反击

    雪花飘飘,寒风呼啸,公元199年冬季的第一场雪出乎所有人的预料竟提前落下。

    飘舞的雪花舞动着动人的身姿,在天地间缓慢徜徉,然后如散步一般落在人的身上,消失无踪。

    周瑜水寨内万籁俱寂,数以万计的士兵聚拢在一起,占据了码头上所有的空地,甚至附近战船的船舷旁也站满了人。

    从这些水兵标枪般的身形可以看出他们究竟经历过怎样残酷的训练,帅台上周瑜慷慨激昂,士兵们却只能任由雪花将自己覆盖。

    由于战乱的缘故,庐江的消息并没有第一时间传到柴桑,当孙策得知郑宝占据庐江城时,许康已经率领主力军队前去平叛了。

    但这并不影响他接下来对柴桑郡的布局。

    由于扬州军有大量士兵被分派到柴桑各个县城守御,许康此举不可避免的造成湖口乃至于整个柴桑郡范围内己方机动兵力的锐减。

    正是察觉到这一点,孙策才有了反击的想法。

    毕竟他从来都不是一个愿意被动防守的人。

    经过激烈的争论,孙策全军上下终于达成共识。鉴于冬季降临,雪花已落,大地很快就会封冻,到时候天寒地冻,道路难行,将更加不利于大兵团作战。

    为此他们制定了三个快速出击方案。

    一是直攻彭泽,切断柴桑郡南方许康军的补给线,只要他们能在那里坚守一个冬天,饿也能把这些士兵饿死。

    二是率领主力攻打柴桑郡南方各县,打通与新都郡的联系,然后集中兵力,趁许康援军未到之时从南向北,攻打彭泽城。

    第三个方案是一个保守方案,建立在第二方案失败的基础之上。那就是若来不及攻占彭泽,他们就直接接回新都郡的士兵,返回柴桑城,继续采取固守态势。毕竟,柴桑郡若是丢失,一个小小的新都郡再继续把守下去也实在没有什么意思了。

    由此可看出,对孙策军真正重要的其实是前两个方案,第三个方案更像是一场撤退的预演而已。

    结合前两个方案亦可看出两个要点,一是快,比天气快,毕竟冬天已经临近,一旦大雪封路,受影响的可不仅仅是许康军。比许康援军更快,毕竟论总兵力,许康占据绝对的优势,一旦给他足够的时间,他完全可以从其他地方调集足够的军队防守住任何一座他想要保住的城池。

    二是占领彭泽。彭泽虽小,地形又复杂,但却是把守湖口的要冲,是进入鄱阳湖的钥匙。只有占据此地,才有资格将鄱阳湖划归到自己的统治之下。

    于是,周瑜水军的地位再次凸显出来。

    只要他能够打败许康的水军,夺得鄱阳湖的制水权,那毫无疑问,偷袭彭泽城将是手到擒来之事。

    虽然在周瑜看来,自己的准备还不够充分,发动全面水战的条件还不成熟,但现在事情逼到这一份儿上,已经由不得他做其他选择了。

    若任由许康轻轻松松的解决庐江之乱,错失这唯一或者也是最后的机会,己方受到的压力将会大大增加,各种困难也只会越来越多,毕竟双方总体实力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现在已经不是打不打的问题,而是如何打的问题。

    为了发动这场战役,孙策更是不惜血本,各种战争物资对周瑜敞开了供应,所有人手亦先紧着水军使用。

    经过紧张的调配,孙策将麾下所有的船只都征集过来,得一千八百余艘。只是其中有七百多艘是用当地渔船改造而成,战力着实有限。即便是剩余的其他战船也多是中小型的蒙冲,先登,冲锋舟之类,真正的主力楼船只有三百余艘。

    而许康水军拥有的楼船却高达五百余艘,是周瑜水军楼船数的近两倍。其他中小型战船亦有八、九百艘,而且都是经过专门设计的战船,据有极高的适航性能、操纵性能和速度优势,再加上船上的水兵大部分都是各地经过多次战斗洗礼的老兵,故而虽然数量上略逊于周瑜水军,但战力却远非他们可比。

    当然周瑜也不是没有一点儿胜算,经过这段时间的相互观察,终于让他找出了许康水军的一个致命缺陷。

    那就是没有统一的领导。

    目前许康在鄱阳湖内的水军大致由三支舰队组成,分别是方海的东北水军,聂环的青州水军和许定的江南水军。

    最高统帅许康北上平叛,剩下的方海、聂环、许定三人职位相同,资历各有优劣,是以谁也无法指挥另外两人。一旦开战,肯定会造成指挥上的混乱。

    再加上按照许康的吩咐,三支水军被分开部署,其中两支分布在自己水寨外围用于围困,另外一支驻守基地休整,每两天轮换一次,允许一支水军上岸休息。

    表面上这种部署充分考虑了每一支水军的需求,但周瑜敏锐的洞察出其中的漏洞。

    那就是相互救援上的延缓。

    兵力的分散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战力上的自我消弱,只要自己能够把握住机会,集中全力包围攻打其中一支军队,然后充分利用三支军队赶到战场上的时间差完全有可能将他们逐个消灭。

    而且许康水军为了封锁自己,让两支军队长时间生活在水上,肯定会激发士兵的厌战情绪,导致士气低落,这也是周瑜确信自己有机会获胜的关键一点。

    终于结束了鼓动似的宣言,随着周瑜一声令下,无数水兵跟在长官后面进入了分配给自己的小船。

    很快码头上便清洁溜溜。

    周瑜也随着大军登上了自己的楼船。

    随着一声长长的呜咽声,水寨大门大开,无数的战船如被惊窝的马蜂一般呼啸而出,向南方奔驰而去。

    那里正是许定水军所处的位置。

    许定水军在湖口水战中损失惨重,虽然后来得到一定的弥补,但在三支舰队中毫无疑问是最弱的一支。

    所以周瑜才选择他,希望能用一场胜利来鼓舞一下士气,这样在接下来应付另外两只舰队时才更能全力以赴。

    周瑜水军首先遇到的是许定的侦察船,这些船如苍蝇一般密布在水寨四周,抵近观察着水寨里的动静,赶都赶不走。

    是以周瑜水军一出水寨,便全力冲击,目的就是尽量缩短这些侦察船回去报信的时间,周瑜相信,当他的大军出现在许定水军面前时,一定会给对方一个措手不及的打击。

    但很快,周瑜就发现自己错的有多么离谱。

    这些侦察船并没有向许定大军聚集的方向驶去,而是远远的避开了周瑜水军冲击的要道。

    周瑜大奇,难道这些人不打算给自己的主将报告敌情吗?

    但很快他就明白过来,因为有一股黑烟从这些侦察船上冒出,直上云霄。

    随着第一根烟柱的升起,仿佛受了传染一般,一根又一根的烟柱相继出现,不仅出现在周瑜水军的前方,就连他的后方也出现了数不清的烟柱。

    在水天交界处,这些烟柱仿佛排成了一条线,渐行渐远,消失在了东北方向,而那里正是许康水寨之所在。

    周瑜收回了目光,心中暗叹一口气。他怎么也没想到许康竟然把边塞的烽火安装到了船上,建造了无数的烽火船。

    有了这些船可以大大减少战情预警的时间,周瑜相信就算现在自己冲到许定面前,遇到的也将是一支严阵以待的水军。

    而更主要的还不止这些,由于省去了通讯船的行驶时间,如今许康一方的援军加入战场的时间也将比他预料到的更快一倍。

    可是,周瑜已经没有退路,大军出动,其疾如风,这时候改变作战方案,必然引起全军更大的混乱。

    现在,他只能寄希望于凭借强大的兵力优势尽快将许定军击败,逐出战场,至于开始时全歼的目标,已经放弃了。

    当烽火燃起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