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贼吞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贼吞天下- 第1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时,为了辽东的整体布局和稳定,许康不得不更多的提拔“当地人”,再加上臧霸本人也舍不得在兖州的基业,故而才将他遣返。

    至于后来臧霸为何会成为吕布的大将,更是许康一手造成。

    许康深知,历史上吕布之败,陈登这个内奸居功至伟,可是现在他已经不再徐州任职了,陈登自然也就没有了用处,那许康只好自己在吕布军中安插一个内线了。本来第一考虑的是张辽,但想到他与吕布的关系,随即被否决。

    于是臧霸不得不再次承担起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任务。

    房门“哐当”一声被一脚踢开,整个泰山郡敢这么做的只有一个人――孙观。

    臧霸无奈抬起头道:“你就不能敲一次门吗?”

    孙观急惶惶的道:“吕布和袁术要结成亲家了,你还有这等闲心。”

    臧霸一边埋头研究公文,一边道:“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吕布在徐州摔了这么大一个跟头,自然要找人一起报仇。袁术和他同病相怜,二人联盟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可是他们一结盟,实力必然大增,这对我们以后对付吕布会很不利的。”

    臧霸瞪了他一眼,道:“以后这种话还是少说,以防隔墙有耳。至于你说的情况,主公又岂会没有考虑。他既然敢同时得罪袁术和吕布,自然不怕二人结盟,你就不要瞎操心了,还是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就好。”

    孙观尴尬的挠挠头,道:“对啊,主公算无遗策,不可能考虑不到这种情况。”然后,又贼忒兮兮的道:“那你说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这我怎么可能知道?”

    “猜一下嘛。也好让兄弟们心里有数。”

    臧霸这才明白,原来对此事担心的不止他一人。当下,放下手中的文书,想了一会儿后,方道:“主公一向善于谋全局,当今天下实力最强,最有可能统一全国的只有袁绍一人。而袁绍又一向与袁术不和。想必主公就是看到这一点,才促使吕布和他结盟,增强袁术的实力。好在他统一南方前阻挡袁绍南下。”

    孙观顿时恍然道:“原来如此。”

    扬州曲阿,鉴于淮南之地已经到手,此城的位置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

    为了更好的管理自己的领地,许康决定将自己的刺史府迁移到秣陵城去。

    此决策他已考虑很久,并为此做了不少准备,但当真正实施时,许康才发现,阻力竟是超乎自己想象的强大。

    许康如今已经是扬州事实上的无冕之王了,他的府邸所在关系着扬州的政治中心所在,一旦迁移就相当于江东都城的迁移。其中牵扯到的利益纠葛盘根错节,势必将影响一大批人。

    这些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极力撺掇所有关系以“天下未靖,秣陵城靠近前线”为由,阻止许康迁都。

    但这些阻力反而更加坚定了许康“迁都”的决心。

    又呵斥走了一批劝阻的官员,许康揉了揉额头,看着站在一旁一脸尴尬的张昭,没好气的道:“子布也觉得我此举是冒进害民吗?”

    张昭躬身,过了好一会儿才道:“如果主公只想保扬州一方平安,其实曲阿城已经足够了。”

    许康似笑非笑的道:“我的心思,你还不明白吗?”

    张昭叹口气,突然直起身子道:“既然如此,主公大可不必如此在意每一位官员的心思。其实他们大多也和微臣一样,内心里是愿意迁往秣陵的,只是因为身后的各种利益纠葛迫使他们不得不反对主公的决议。”

    许康皱眉道:“那你说该怎么办?迁都是一定的,但我也不想动摇根本。”

    “那主公就要给他们一个不得不迁都的理由。”

    许康苦笑道:“我哪里想得出什么说得出口的理由,难道让我告诉大家我要征伐天下,所以必须迁都以作准备。”

    没想到张昭听完这个建议后,竟然点点头道:“这个也算是理由,不过言语要婉转一下,主公大可以说欲效法齐桓,晋文尊王之策,出兵北上自然顺理成章。”

    许康默然,他本以为这个时代多是愚忠之人,向这种类似于造反的口号,是绝对不能乱说的,没想到现在看来反而自己有点儿“愚忠”了。

    “这个理由就可以让大家同意迁都。”

    “不能。”张昭很干脆的道。

    许康:“……”

    “其实主公乃是扬州之主,做事大可专断一些,城外不是还有三万军队吗?直接把他们调入城中,强迫城中富家迁移,众官自然不会再说什么了。”

    许康再次默然,好一会儿才小声道:“用军队对付自己的属民,是不是有些过了?”

    张昭淡然笑道:“主公仁慈,不愿以刀兵胁迫百姓,固然是善政。但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百姓愚昧,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这就要靠主公临机决断了,否则主公的威严何存?”

    许康暗暗咂舌,这是鼓动自己暴力执法啊。不过想想这个时候毕竟没有人权这种说法,即便自己这么做了相信也不会有人敢说什么。

    想到这里,许康一拍张昭的肩膀,毅然道:“子布此言甚为有理,那此事就交给你全权办理了。我相信你一定不会让我失望的。”

    张昭:“……”

    许康为了进一步撇清此事与自己的关系,老早的带着几位老婆出逃,将满城的不满全都留给了张昭一人。

    秣陵城,这座长江边的名城,因为接收了数万广陵和山越人而变的越发繁荣起来。

    秣陵城也就是今日的南京,位于扬州战略重心的中部。地势上,因三面环山,一面临江,只有几条天然的通道与外界想通,简直就是最佳的筑城之地。

    而且单凭它在后世的名声,许康也不可能放弃这个举动。

    秣陵县县令顾雍,江东名士,因曾求学于蔡邕,与其有师徒之谊。

    当初许康正是拿着蔡邕的书信上门才请的他出仕为官。

    顾雍的才干是毋庸置疑的,虽然在《三国演义》中他的名气远不如张昭、诸葛瑾等文臣,但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和贡献却绝不逊色于这两位。

    尤其是他在治理国家上的才干,便是在整个三国史中都是顶尖的,否则孙权称帝后也不会放弃张昭,任命他做了自己的丞相。

    而许康也正是因考虑到他的才干和秣陵以后在江东的重要地位,所以才会把他放在一个小小的县令职位上。

    顾雍为人倒是踏实的很,不像其他有才华的人喜欢恃才傲物,一旦对职位不满就撂挑子。

    他在做了县令后,依旧兢兢业业,秣陵城在他的治理下也是百业兴旺,民众富足,简直就快到了路不拾遗的最高境界了。

    听说许康到来,顾雍率领城内的官员、乡绅出城迎接。

    不等许康走进,顾雍已经下拜道:“秣陵县令顾雍,参见主公。”

    许康忙跳下马,将其搀起,亲热道:“师兄不必客气,快快免礼。”他与顾雍都是蔡邕的弟子,故有此称呼。

    二人携手走进城门,看到提前建好的刺史府,许康顿时心情大好,带着众人四处参观起来。

    书房内,顾雍将这几年秣陵的建设情况汇聚成策,全都献给许康翻阅。

    许康对于他还是很放心的,大致浏览一遍便放到一边,笑道:“师兄大才,秣陵百姓有福了。”

    顾雍谦逊道:“主公谬赞,雍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而已,并无值得夸赞之处。”

    “这就很不容易了,若天下官员都像师兄一样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大汉也不会沦落到今天这步田地了。”
………………………………

第五十四章 战略胜利

    对于许康的感叹,顾雍只是淡淡的立着,并没有任何回应。

    许康也不想就这个问题多做讨论,顺势改换话题,接下来又询问了一些他对将来秣陵城发展的规划以及扬州未来发展的看法。

    顾雍都对答如流,显得胸有成竹。

    许康彻底安下心来。

    在内政上,扬州的人才搭配已经完成,身为董事长的许康反倒没什么事情可做了。

    以后的几天,他的工作就变成了安抚张昭从曲阿强行迁移过来的富户和世家。

    虽然早已有了准备,但张昭的手段之强硬还是超过了许康的想象,为此竟有二十多位官员下狱,其他因反对搬迁而逮捕的民众更多。

    有些脾气暴躁的想要以武力拒绝搬迁,被张昭直接调集军队进行了镇压,上演了一幕三国版的强拆风波。

    当半个月后,搬迁完毕之时,许康的案头也堆满了对张昭的弹劾文书。

    上百名官员更是不等他回秣陵述职,就聚集到刺史府门前,强烈要求惩戒张昭。

    连许康都没有料到事情竟然会严重到这个地步,这些官员基本上都是刺史府中人,占了官吏的六层,一旦出现变动,整个刺史府都会因此瘫痪。

    在这个局势尚未平定的时候,这种事情造成的影响简直无法估量。

    许康在书房里焦急的来回走动,眉头皱的是山峦起伏,却始终想不出一个好的方案来。

    顾雍依旧一副淡淡的模样,将众官员的劝谏文书放在许康案头后,便不发一言。

    许康脸色不善,道:“师兄也觉得我应该惩戒张昭吗?”

    “是。”

    “那你又可否明白他做着一切都是我的授意。”

    “明白,不仅我明白,就连站在外面的那些官员大多也都明白。”

    “既然如此,他们又何必抓着张昭不放,直接对付我不是更好。”

    顾雍忙躬身答道:“您是主公,如君如父,身为臣子岂能言君父之是非。但百官亦有自己的尊严,张昭以兵势欺凌,引起众怒,如果主公视百官尊严如无物,只会令百官寒心。”

    许康一阵沉默,突然脸色坚定道:“张昭是奉我之命行事,我这就出去承担一切后果,若百官依旧胡搅蛮缠,……”

    他剩下的话还没说出来,顾雍已经忙打断道:“主公糊涂。惩戒张昭不过是给百官一个台阶下,并不是让主公真的就此放弃此人。主公大可先将他安置到其他地方,带此事的影响平息后再将他召回即可,何必为此与百官争锋。”

    许康立刻警醒,他刚刚也是关心则乱,没有想到这一层,经过顾雍提醒,顿时恍然起来。微一沉吟,许康吩咐道:“既然如此,那就免去张昭刺史府长史的身份,调他去九江为都督府从事,即刻赴任。还有,此事恐怕要麻烦师兄一趟,还希望你能好好劝解于他。”

    “此事臣劝解无用,还要主公亲自做个表态才好。”

    许康一愣,随即走到案几旁,挥洒间写下几个大字交到顾雍手中,道:“那此事就麻烦师兄了。”

    顾雍告辞离去,带着使者截住了张昭的车队,当使者将许康旨意宣读后,张昭的脸色顿时变得煞白。

    微微苦笑中,张昭交出印绶。

    顾雍接过,同时递过去一张信封。

    张昭摆手道:“罢了,臣无能,有负主公所托,哪里还有脸面再留下来。麻烦顾大人转告主公一声,就说张昭在此与他拜别。”

    顾雍忙劝阻道:“张大人,主公的心思你难道真的不明白?这里有一封主公的亲笔信,希望张大人能把他看完。”

    张昭这才接过信封,拆开来,却见上面只写了四个大字“永不相负”。

    顾雍也看到了这四个字,叹道:“恭喜张大人,有此四字,足可保张氏一门一生无忧了。”

    张昭也是感动的热泪盈眶,对着秣陵方向遥遥一拜道:“臣张昭必当粉身碎骨以报主公的知遇之恩。”

    张昭走了,顾雍出人意料的接任了他的职位,被任命为新的刺史府长史,虽然提升的速度有些快,但考虑到他的声望以及与许康的关系,到也没人敢说什么。

    再说,顾雍刚上任,就将被抓的官员和百姓全都无罪释放,算是做了一件善政。百官的面子得到满足后,在一片颂扬声中,迁都之事总算是告一段落。

    刺史府内,平静的日子过的人实在惬意,小桥流水间许康静静的晒着太阳,这就是以前自己在关羽面前所谴责的生活,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过起来了。

    看来解放人类什么的,确实不是自己可以做到的,或许自己更在乎的是自己一个人的解放吧。

    顾雍匆匆走进来,微微躬身道:“主公。”

    “有什么事吗?”许康头也不会的道。

    “确实有好消息传来。”顾雍笑着道:“交州传来消息,苍梧太守吴巨杀了刘表任命的刺史赖恭,转而假意投靠我们,本来他想要在酒宴上刺杀许靖大人,然后自己上位,不过却被长史李优大人识破,转而将计就计将他杀死。如今整个交州已经在许靖大人的名义统治之下了,刘表的势力也已被清除。”

    许康淡淡一笑,看来把李儒派过去真是对了,这些阴谋诡计天下恐怕少有人是他的对手,许康可以肯定,吴巨与赖恭的决裂背后也一定有他的身影。

    “现在交州基本上不用我们担心了,剩下的只有山越了。荀攸有消息了吗?”

    “是的。”顾雍道:“荀军师的消息则有些紧张,山越人似乎想要重新集结起来与我们打一场大仗。”

    许康闻言,这才坐起来,道:“看来山越之战打到现在也基本上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刻了。山越人被这么长时间的连续打击肯定激起了怒火,聚集起来复仇也是理所当然的。不过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好机会。山越人本就不多,现在更是损失惨重,而且看来已经被打的乱了方寸,该是给他们最后一击的时候了。”

    “主公的意思是继续向会稽增兵?”

    “没错,立刻让赵云,典韦,对了还有许褚全部到荀攸帐下听令,同时告诉荀攸这一次务必要毕其功于一役。”

    “遵命。”

    随着许康命令的下达,还没有修养多长时间的江东士兵再次运转起来,纷纷向南方赶去。

    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战斗,荀攸果然没有令许康失望,江东军从开始的被动防守,消耗山越人有生力量,终于转入了战略反攻。

    又过了半月,随着连续数场战斗的胜利,山越的主力被彻底消灭。

    其中除了少部分西迁外,大部分都成为许康治下的庶民。

    而仍旧生活在山上的山越人也已经完全威胁不到扬州的安全了。

    随着山越人的溃败,交州的恢复,打通扬州和交州陆路通道的提议也被付诸实施,大大加强了两州之间的联系,为许康更好对这两州进行统治提供了便利。

    公元199年,天下局势再变。

    幽州的一把大火,不但烧毁了易京城,更是将公孙瓒自己烧死在城中,曾经横行大汉朝北方数十年之久的白马将军随之灰飞烟灭。

    袁绍终于为实现自己统一黄河以北地区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

    随后,他又沿用汉朝的老办法,利用和亲和赐予金银财帛的方法拉拢北方各少数民族领袖,算是暂时稳定住了北方边境的局势,于是开始全力向并州扩展。

    可以预料的是,并州并没有像幽州那样有一个统一的领导,根本阻挡不了袁绍的大军,他控制整个黄河以北已经是时间问题了。

    袁绍的急剧扩张深深刺激了在豫州的袁术,经过这两年的准备,袁术的实力已经得到了恢复。终于开始了属于他的扩张之路。

    许昌城南郊,十五万大军集合完毕,袁术亲自做了战前动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