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贼吞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贼吞天下- 第1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貂蝉道:“可是我看到好多衣物都是破破烂烂的,还能用吗?”

    “这个问题问的好。”许康得意一笑道:“所以我专门设置了针织房,里面都是一些会针线的女子。所有晾干的衣物都会被送进针织房里,挑拣出能用的,缝补一下,不能用的则全拆成布条,制作新的衣物。”

    三女这才恍然。没想到救灾竟然还有这么多讲究,在她们的意识里,只要把粮食分发到灾民手中便是救灾了,哪里会想到其他。

    几人继续向前,不一会儿,就发现在一块儿平坦的土地上耸立着的一排排整齐的木屋。这些木屋遮地连天,一眼望不到边。

    薛可儿笑道:“这里就是平城吗?果然名副其实。”

    许康回笑道:“这里仍旧是康亭渡口。这些平整的土地都是我们找人填平的,然后才在上面建起了木屋。”

    这时恰好有十几个手执长棍的青年排着一列纵队从不远处走过,貂蝉兴奋道:“他们是什么人?是你新组建的军队吗?”

    薛可儿和邹圆顿时脸色一变,忙低声喝止道:“不可胡说。”

    貂蝉立刻缩缩头,伸伸舌头,做了个鬼脸,退到一旁。

    许康却笑道:“这也没什么。这是我们组建的保安团。你们要知道几十万人聚集在一起,难保不发生什么磕磕碰碰的事情。若是一个处理不好,酿成血案,刺激到本就惊恐不安的灾民,那后果可就很难料了。所以我们便召集了一些青壮年组成保安团,负责维持平城县内的治安。”

    几人在康亭渡口内转了一圈儿,只见四处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虽然大家穿的都是破破烂烂的,可是脸上却洋溢着即使在长安城都很少见的笑容,无数小孩在房屋间缝中嬉笑打闹,浑然不知自己所处的危险境地。

    邹圆叹道:“这里的街道真是干净,连长安都难比。”

    许康道:“那是因为我们请了专门的清洁工,负责每一段路面的整洁。”

    薛可儿皱眉道:“做这种事有什么意义,而且要花不少钱。我们哪有那么多的财力来支持?”

    许康道:“一个清洁的环境不仅可以预防疫病的发生,更主要的是可以缓和灾民焦躁的心情,使他们能够平静下来,避免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至于你说的财力,在此时的平城跟本就不需要考虑这里。在这里的每个青壮年劳动一天可得三斤红面,壮年妇女劳动一天可得二斤,老弱童生一天可是一斤。这样的分配是我们经过精心计算的,既可以提高工人的积极性,又可以使每家每户都得到足够的口粮。”

    众人闻言一阵沉默,似乎都不知接下来该如何措词。

    恰好此时走到一块正在动工的土地上,只见大批的青壮年进进出出,搬运着沉重的石块和木料。

    薛可儿于是岔开话题道:“这里在建什么?”

    许康眼见这里的地基打的十分宽大,自己走时明显没有见过这样的规划,一时间也有些摸不做头脑。便将许世叫了过来,询问道:“这里建的是什么?”

    许世刚刚在渡口罕见的被许康训斥后,变得老实了许多,闻言神色不定道:“这里建的就是康亭侯府。”

    许康顿时目瞪口呆,转眼间脸色气的通红,道:“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吗?竟然还有心思建侯府?”

    许世忙解释道:“这可不是我的主意,这是荀攸荀大人的意思。而且他还说这是秉承了你以工代赈的思想。只有建设一些大的工程,才能给更多的灾民提供一个好的工作岗位,帮你建侯府只是顺手而为。”

    许康脸色阴晴不定,好一会儿,方道:“既然是荀攸说的,那便有些道理,既如此,还继续建吧。”

    许世顿时心中却忿忿。明明都是拍马屁,为什么自己做的就是劳民伤财,荀攸做的反而理所当然了?这差别待遇也太大了吧。不过,这种话他是不敢问出口的。

    眼看中午已到,众人肚子早就饿瘪了,便一起到许世府内用餐。

    手里拿着白面馒头,看着身前的一碗青菜叶,貂蝉终于忍不住爆发道:“这是什么意思?我们第一次来,就请我们吃这个吗?”

    许世赔笑道:“这也没办法,现在平城县内的活物除了两条腿的人以外,就只剩下战马和耕牛了。根本做不出荤菜了。”

    三女看向许康,许康点头道:“这个怪不得许世,是我下令将所有浪费粮食的家禽全部宰杀。你们就将就一下吧。”

    三女看许康碗中跟她们的一样,也不好多说什么。不过貂蝉眼尖,看到许康案几上的馒头颜色鲜艳,红馥馥的煞是可爱,便道:“你的馒头为何和我们的不一样,我要吃你的。”

    许康不怀好意的道:“你确定要换?”

    貂蝉顿时有些犹豫,但还是坚持道:“那就先换一个好了。”

    二人交换馒头后,貂蝉先闻了闻,感觉一股清香透出,让人胃口大开,便“啊呜”一声咬下一大口,只是还没嚼两下,便“呸呸”的全都吐了出来。

    许康见状哈哈大笑。

    貂蝉一把将馒头砸向许康,怒道:“叫你欺负我。”

    许康伸手接过,咬了一口,吃的津津有味,道:“我可没欺负你,是你非要和我换的。”

    貂蝉没想到许康竟然真的吃了,霎时瞪圆了好看的大眼睛,道:“这是什么馒头,又苦又涩。怎么能吃呢?”

    许康笑道:“这就是我平城特有的红面馒头,外面可是没的卖的。”

    “红面?”薛可儿疑惑道:“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天下还有这种面?”
………………………………

第十二章 朝廷钦差

    其实所谓的红面就是用六分普通的白面混合树叶、锯末等调配而成,因掺杂了大量的植物纤维而呈现出红色,故名。

    许康虽然获得了上百万担的粮食,但要接济数十万百姓一个冬天,甚至还要连上春天,总要未雨绸缪才是。

    红面虽然味道奇怪,但至少还可以填饱肚子,让百姓们可以健康的活下去。在许康想来,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了。

    众人听完许康的解释,顿时无语,纷纷拿起红面做的馒头,小口小口的吃着。

    雪终于降下来了,而且越下越大,最终变成纷纷扬扬遮天蔽地一般。但是灾民却没有像荀攸设想的有所减少,相反投奔平城的灾民到十二月末时已经达到五十万人之巨,仅仅为了解决这些人的取暖问题,平城县境内的所有树木几乎被砍伐殆尽。

    幸好许康准备的充分,在充足的木屋和红面的帮助下,凡是成功逃难到平城的灾民几乎都活了下来。这在古代的救灾史上,可谓是前无古人的奇迹。

    也正因为此,年关刚过,朝廷便派来了钦差大臣,说要考察一下许康救灾的经过,以便向其他地方推广,好救治更多的灾民。

    听到这个消息,许康立刻召集目前平城内所有做的了主的人一起开会讨论。

    会议的议题就是朝廷此次派人前来的真正意图。

    王粲因为为灾民成功的设定行为规范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如今也是平城内重要的决策成员之一,此时首先兴奋道:“此次钦差中带队的乃是我和康亭侯的老师蔡先生。他本就是此次救灾的急先锋,决不会难为我们的。”

    荀攸不以为意的道:“蔡先生自然不会难为我们,可是其他人呢?尤其是听说此次的护送队伍是由张辽和樊稠负责,他们可不是好打发的。”

    许世道:“这二人不过是一介武夫,能有何作用?我看荀先生是杞人忧天了。”

    荀攸笑笑,却没有反驳。

    许康忙道:“荀先生是不是有什么其他看法,还望说出来让大家一起参详一下。”

    荀攸点点头,道:“若是张辽、樊稠真的只是护送朝廷钦差的话,倒也没什么?怕就怕他们二人会奉命留下来,甚至从我们手中接管平城的防务。”

    许康点点头道:“这个问题倒不得不考虑一下,这样吧,接下来我们商量一下该如何应对。”

    到一月中旬,众人久久盼望的钦差师团终于到来。

    蔡邕看到城内鳞次栉比,井然有序的房屋,不禁啧啧称奇。看着干净清新的街道和热情好客的百姓,他更是很难想象这里竟然是一个灾民聚居的场所。

    蔡邕疑惑道:“你们是怎么做到的?这根本不可能啊。不会是为应付我们故意做的样子吧?”

    许康自信一笑道:“若是老师不信,我可以带你将整个平城县转上一遍儿,这里有几十万灾民,总不可能我们能让每一个人都陪我们一起演戏吧。”

    随同一起的王粲也笑道:“老师尽管放心,我和师兄绝对不敢在这个问题上欺瞒老师的。”

    蔡邕却道:“虽然我相信你们,可公事归公事,我还是要四处看一下,才能放心。”

    王粲道:“既然如此那就让学生陪你四处逛逛吧。”

    蔡邕道:“如此最好。”

    看到王粲陪着蔡邕走在前面,许康落后几步,与一身男装打扮的蔡琰走到一起,道:“真没想到你竟然也会来。”

    蔡琰道:“我也没想到,你竟然能救下这么多灾民。”

    “是不是很崇拜我?”许康嘻笑道。

    蔡琰冷哼一声道:“若你再说这些疯话,信不信我永远不再理你。”

    许康淡然一笑道:“好吧,说正经的,可儿她们都很想你。”

    本来因刚刚那句话有些不好意思的蔡琰闻言颇为感触的道:“我也很想她们。她们现在怎么样?过的还好吧?”

    许康尴尬一笑道:“这个还真不好说,反正我想她们应该是恨死我了。”

    蔡琰疑惑的看着他,只是许康现在已经不得不去招呼其他官员了。

    许康在费力应付完一批在京官员无聊而又好奇的问题后,走到张辽和樊稠身边,道:“二位将军,对平城可有什么意见?”

    张辽由衷赞叹道:“徐将军真是天下少有的英雄,竟然能将几十万心神不定的灾民治理的如此仅仅有条。文远佩服之至。”

    樊稠却是抱拳一礼,粗声粗气的道:“下官也佩服侯爷的本事,不过末将是封太师大人的命令而来,以后若有得罪的地方还望侯爷多多见谅。”

    许康对樊稠的态度毫不介意,只是抱拳道了声,“好说好说。”但张辽的亲热却着实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带着这些疑问,许康询问了荀攸。

    荀攸沉思一会儿,道:“看张辽表现,明显属意于侯爷。侯爷不妨将其收为自己的部下。”

    许康惊讶道:“先生真会说笑,这张辽乃是吕布的部下。吕布英勇无敌,天下少有人能及,张辽又岂会改投到我的麾下。”

    荀攸笑道:“侯爷此言差亦。张辽和吕布本都是丁原部将,后丁原被吕布所杀,张辽无奈下投到董卓麾下。如今与吕布乃是同殿为臣,因吕布强势,故百般忍让于他,哪里有什么主仆之说。”

    许康被这句话说的一愣,疑惑道:“真的是这样吗?”

    荀攸自信的点点头。

    许康猛敲自己的脑袋,真是被三国演义害死了。许康一直以为张辽是吕布的手下,其实《三国志》记得分明,张辽先属丁原,后投降董卓,董卓死后方归顺吕布。如今张辽依旧是董卓的部将,怪不得董卓可以任意差使他来平城呢。

    许康感叹道:“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若非先生点醒,康险些与一良将失之交臂。”

    倒是荀攸闻言惊讶道:“侯爷似乎很看好张辽,可是在我耳中,却从未听说张辽有何了不起的名声。”

    许康不以为意道:“那只是因为吕布太耀眼了,和吕布处在同一个时代,是每一个武将的悲哀,当然也是骄傲。”
………………………………

第十三章 侯府饮宴

    许康又问起荀攸对凉州军诸将的看法。没想到荀攸很是不屑的道:“凉州军卒常年与羌氐之人为伍,已与蛮夷同化,虽骁勇善战,却少谋略。董卓手下诸将领中,以徐荣最是善战,有‘智将’之称,但也因年迈亡故。如今的凉州将领多是匹夫之辈,实不足虑。”

    许康道:“若凉州军如此不堪,为何山东诸侯却又如此畏惧他们?”

    荀攸叹口气道:“山东诸侯所畏者,只董卓一人耳。凉州士卒精锐,若统之得法,其破坏力天下难有人敌。牛辅,董越之流,不过是董卓的应声虫。凉州军至始至终都是在董卓一人的掌控之下。只要董卓还在一日,凉州军的实力就没有人敢小觑。同样的,若董卓暴亡,天下将再无第二人可以统治这十万精锐之众。”

    许康不信道:“皇甫嵩也不行吗?”

    荀攸苦笑一声道:“这谁又清楚呢?也许行,也许不行,只有试过才知道。”

    这种毫无根据的讨论实在没有多少意义,二人很快将话题重新转移到樊稠身上。许康询问道:“你觉得樊稠此人如何?”

    荀攸道:“从所得情报来看,樊稠系凉州金城人,乃是当地豪强,与出身马匪的李傕、郭汜等将一向不睦,此人桀骜,只忠于董卓,想要拉拢他恐怕不可能,不过我们可以从他的出身着手,与他交好,这样也算是对董卓的一个交代。”

    许康点点头,二人又商议了一些具体的做法,这才作罢。

    康亭侯府占地近百亩,仅外墙高就有两丈,宽也有一丈,全是用条石垒砌而成,中间灌以沙浆,石灰,胶泥,坚固异常。

    府内假山庭院,错落有致,木屋石亭,交错其间,是一座集防御、休闲于一体的庞大建筑工程。为了建这所府邸,许世方面动用五万人耗时两个半月,以歇人不歇工的方式赶制而成。

    因此当蔡邕第一眼看到这座庞然大物时,这个一向文弱的书生竟然立时拔剑向许康斩去。幸好荀攸提前有所预知,及时将准备好的有关许康以工代赈的思想蓝图呈递到蔡邕面前,此事才作罢。

    许康小心翼翼的将众人迎进侯府,眼看蔡邕对自己颇不待见,便让王粲主事,他自己则趁机转回后院休息去了。

    后院内,蔡琰已经与薛可儿,邹圆,貂蝉三人汇聚到一起,四人在长安时就已结下深厚友谊,此时重逢更是开心。

    其中貂蝉最是夸张,竟然哭的稀里哗啦,说无论如何都要跟蔡琰一起回长安。

    恰好此时许康到来,闻言笑道:“那你可真是不幸。如今冬季已过,平城的灾民眼看就要散了,以后我们终于可以轻松起来,你却反而要走了。”

    貂蝉“哼”了一声道:“你少骗我,我再不信你。这次无论如何我也不要呆在康亭,死我也要死在长安。”

    许康道:“我何时骗过你?这次朝廷派来钦差使团,你以为为的是什么?”

    蔡琰皱眉道:“自然是想看看你的救灾情况,是不是像你说的那么夸张。”

    许康笑道:“老师自然是这个目的,但董卓岂会这么好心,关心起灾民来了。”

    这一下,四女都认真起来,仔细听他往下讲。

    许康道:“此次平城聚集起五十万灾民,其中青壮占了大半,若是造起反来,恐怕连董卓都掌控不住,所以他才会这么急着派人来平城查看一番。”

    薛可儿也担忧起来,道:“那我们要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当然是把灾民分散出去,难道我们还真敢在董卓眼皮子底下割地称王不成。那可是跟找死没两样。”

    几人还要往下聊,却不想有下人禀报说,“蔡大人有请。”

    许康只得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