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多人不怪。
杨柳从后面走过来,朝舅母杨氏行了礼。
杨氏看过她的肚子笑道:“这有四个月了吧。”
“还有十来天就是五个月了。”郭夫人喜上眉梢。
杨氏呵呵笑着,叫身边的婢女把一箱子婴儿用的鞋袜虎头帽子等玩意交给了杨柳的婢子晴香。
当初荣姑姑介绍四知堂杨家的姑娘给朱纬时,舅母杨氏乐见其成。
杨氏与四知堂的杨家出自一个宗族,不过四知堂的名号响一些。
现在她与杨柳走动,也是好事。
郭夫人当初还有嫌贫爱富的意思,可这天底下除了朱室就是南宫府为大。
南宫府不可能与朱姓的人联姻。
虽然最后杨七姑娘还是成了沛王府的宗妇,但从这其中的曲折也可看出,郭夫人对杨氏的轻蔑。
杨氏说话不显山露水,郭夫人自然不知道杨氏对她的不满。
晴香抱过小衣箱后,感觉这位杨氏对自家夫人有点大方。
这是晴香不敢想象的。
一直以来,少夫人与沛王府的人,除了宜安乡主外,都是不咸不淡的。
姑娘出嫁那日,也不曾留意过这位舅母夫人。
晴香觉得奇怪,为什么舅母夫人对少夫人这么好。
老夫人看了一眼一箱笼的礼物,就笑对杨柳道:“你舅母的一片心意,日后好好报答。”
这句话像雨打荷叶般说到了杨氏的心坎里。
杨氏口头上犹道:“哪里,哪里。”
“多谢舅母。”杨柳又再次谢道。
杨氏笑道:“论理我们娘家同宗,我们也是亲上加亲,送这点礼物算什么。等小世子出世后,舅母还有好多东西要送给小世子。”
杨氏虽然说了这么多话,但是老夫人只抓住了最重要的一点。
杨氏之所以对她的长孙媳妇这么看重,是因为同宗。
杨柳也想不到会是同宗。
“我娘家出自弘农杨氏本族,可不是与四知堂一个出处。”杨氏笑着解释。
原来如此。
朱璺突然明白了杨氏对杨柳好的原因。
郭夫人脸色有点难堪。
她突然想起了从前为了反对杨七姑娘嫁进门时,还特意地跑回娘家诉苦,和这位嫂嫂说了不少杨柳的坏话。
现在想想,嫂嫂那时心里肯定对她极为不满,面子上还要强笑着安慰她。
郭夫人脸色讪讪的。
杨柳听了舅母这番热络的话,只觉得这位舅母很亲切,也愿意日后多与舅母走动。
永和宫的大宫女已经亲自过来请老夫人前往大殿。
老夫人笑笑道:“我们先过去吧。”
“是啊。站在外面说话,里面的人都等急了。”郭夫人讪讪地道。
她说着特意留意一下杨氏,只见杨氏满面笑容,携着杨柳朝大殿走去,自始至终就没有看她。
越是这样忽视,越说明她这位嫂嫂在记仇。
郭夫人觉得自己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在老夫人那里已经不得人心,如今又要被嫂嫂冷落,嫂嫂是娘家的当家主母,如今不同往日,可不是她在家里当姑娘时可以闹性子了。
若是嫂嫂在大哥面前吹吹枕头风,大哥再对她这位妹妹冷落下来,她还有什么本钱立足于沛王府?
郭夫人想到这里,忙笑对嫂嫂道:“纬儿从南洋带回了几根参。明日我派个人送支到你那里。”
杨氏呵呵笑道:“不必了。你应该给你们杜老夫人才是啊。老夫人需要参滋补身子。”
郭夫人忙道:“这是纬儿孝敬他舅舅和舅母的心意。老夫人那里也有了。”
杨氏笑笑点头不语。
郭夫人如释重负。
几个人没上两个台阶,人传南宫府西府的昭将军来了。
南宫昭没有从马车,他雄纠纠气昂昂地骑马过来,骑到宫门前,南宫昭翻身下马,将马鞭丢给随行的便衣侍卫,远远地看见了站在台阶上的朱璺,只见朱璺在众人之中那么显眼。
她穿着霞红色的襦裙,项上套着金璎珞,与她平日的穿衣风格迥然不同。
盛装打扮的她,面如粉桃,更衬得那张国色天香的脸异样的难得。
她旁边站着的姑娘们都好像失去了色彩。
真是人间仅有的尤物。
南宫昭快步走到跟前向老夫人打了声招呼。
老夫人笑道:“昭将军真巧。你一个人来的么?”
西府里现在就三个爷们,没有女眷。
南宫昭点点头道:“西府现在冷清得很,可不能像老夫人家里这样热闹。”
大家就想起了西府没有女主人的事。
记得上次王夫人离世时,很多世家都带着姑娘过去,故意地在昭将军面前晃,难道昭将军一个也没看上眼?
舅夫人杨氏想起了老爷也曾送过一个堂亲的姑娘去南宫昭面前晃,不过好像失败了。南宫昭压根没有正眼瞧过那些姑娘,包括最有才气的蔡庸的孙女。杨氏笑道:“昭将军的新夫人挑了这么些时日,还没下定论么?”
老夫人若有所思。
郭夫人想了想笑道:“我一个堂侄女就不错。”
南宫昭瞥了眼旁边一直没有说话的朱璺,笑对各位夫人道:“夫人们说笑了。”
南宫昭压根就没正眼瞧过郭夫人的那位侄女郭三姑娘。
老夫人突然问道:“昭将军怎么没和你大哥师将军一起过来?老妇方才还见过师大将军。”
南宫昭心里一愣。
早上他们兄弟俩还为沛王府的七姑娘起过争执。
南宫师坚决禁止他的弟弟南宫昭喜欢朱璺,而南宫昭又是个倔性子,怎么肯听南宫师的意见。
兄弟俩争执了半个时辰也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后来南宫师摔门而去。
南宫昭也没在意。
突然听老夫人提起,他还是吃了一惊。
难道大哥冒然地来找老夫人理论了?
南宫昭问道:“不知道大哥来找老夫人有何事?”
老夫人淡淡道:“师大将军关心了我的七孙女宜安几句。你替我向师将军道谢。”
老夫人这话里似乎有别的意思。
南宫昭下意识地看了朱璺一眼,回过神,对老夫人道:“老夫人放心。我会向大哥转达老夫人的意思。”
老夫人淡淡地点头,脸上没有太多的表情,“昭将军,请!”(未完待续。)
………………………………
313 宴请
南宫昭敬道:“老夫人,先请。”
等老夫人转过身在众人的簇拥下朝永和宫走去时,南宫昭慢慢地抬阶而上。
他紧抿唇不语。
旁边的随从不解道:“小将军,会不会是大将军把火气撒到了杜老太妃那里?”
随从的话正是他心里所想。
南宫昭的脸色更加沉冷。
不过他相信大哥不会做得这么过火,老夫人没有多说什么,就已经说明大哥只是含沙射影地说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话。
老夫人虽然疑心但还不至于搬到台面上讲。
何况老夫人一直认为他是宜安的义父,对宜安好,是理所当然的。
南宫昭看着逐渐远去的宜安的背影,依然紧绷着脸没有任何的表示。
这件事因他而起,若因他的喜好,大哥就要怪罪于宜安,对宜安真得不公平。
大哥是拿他没有办法,所以要找最弱的人开刀么?
他得想个法子同大哥开诚布公地说说。
不能再像早上那样吵架争执。
正想着耳边就传来随从的话语:“主公,大将军来了。”
南宫昭回头就看见大哥南宫师带着随从从面前路过。南宫师眼望着前方,好像根本没有听到身边随从的喊话,也好像没看见他。
就算看见了,也会把他当成空气。
南宫昭想走上前和他说话,但是南宫师眼望着前方,自始至终没有停留的打算,就这样昂首挺胸,耀武扬威地从他面前路过去。
整齐的军靴声渐渐消失。
南宫昭愣了下。
身边的随从已经开口:“大将军没有看到主公吗?”
多嘴!
南宫昭朝多舌的小随从翻了一个白眼。
随从这才回神,察觉失语,嘴巴又自动缝了起来。
看着南宫师走远,南宫昭心里暗叹一声,希望大哥能早点消消气。
不过,杜老太妃说早上大哥去找她了,又让他有点担心大哥会对朱璺不利。
他得想个法子。
永和宫的灯已经点亮了。
大殿里设置了镶金线的刺绣蒲团,两边一溜挂着精致的宫灯,宫灯下面有红色的穗子正在摇摆。宫灯里掺着香料,闻之心神俱安,整个大殿别样的祥和。
正上首是郭太后的凤榻,两旁设了级别稍低的软榻。
宫女们等杜老太妃走进来时,就邀她坐到左边的位置。
郭夫人坐在右首。
这两个位置最为尊贵。
南宫昭不参加宴会,他进宫顺便赠送了太后一支千年人参,然后就去忙公事去了。
皇叔想要问问选拔上来的武举人才干怎样,例行的询问,无论好坏不会深究。
毕竟皇叔可是仰仗着那几个武举人帮他夺取兵权,取而代之。
永和宫里坐的都是女眷,南宫府的代表是微夫人。
微夫人坐在老夫人不远处,因为她所续弦,虽然夫家尊贵,可她自己还是矮人一截。
太后将所有的世家姑娘安排至下首。
左边为嫡,右边为庶。
朱璧与朱璺相视不语。
杜老太妃颇有微词,对安排坐位的大宫女道:“位置安排是否按品级来?”
大宫女忙道:“是啊,老夫人。”
老夫人就道:“既是如此,为何宜安乡主的位置竟排在了亭主后面?”
听了这话,朱璧一愣。
她心生委屈。
老夫人这个时候都不让她舒心。
本来就是大雪天天气寒凉,老夫人的话让她的心更为寒冷。
大宫女有点为难。
郭夫人忙道:“老夫人,嫡庶有别。即便宜安是乡主,也是庶出的身份啊。”
郭夫人言词婉转,不过老夫人还是不赞同。
“英雄不问出身。何况宜安是救过驾的乡主。乡主的品级是皇上与太后亲封的。将宜安置于下首的位置,是不是在藐视皇上与太后的权威?”
郭夫人语结。
旁边的丁夫人和荣姑姑都赞同这话。
几个世家夫人不由得细细打量被老夫人器重的英雄。
赵夫人和微夫人悄声嘀咕着这个庶女不简单。
微夫人早就领教过宜安乡主的嘴皮子十分利索,心里冷哼一声,没有再理睬沛王府的家事。
大宫女唬了一跳,进退两难。
这个位次是太后决定的。
若是将宜安乡主调到这边来,那么谁去那边落坐。
几位姑娘譬如说南宫府的常山、昌龄侯夫人的娘家李十三姑娘,太后的娘家郭三姑娘,沛王府的长女长乐亭主,都是嫡,谁会坐到庶出的位置。
不安排的话,杜老太妃势必执意追究下去。
“老太妃,这边已经没有多余的位置。”大宫女说出难处。
郭夫人也道:“是啊,老夫人,让宜安坐在那里又不是真得丢脸。不过一个位置罢了。”
老夫人不满道:“既然这样,宜安和长乐对换下。”
郭夫人忙道:“老夫人,这怎么行呢?长乐是嫡,嫡庶不同席。”
老夫人冲着她呵呵冷笑:“你方才不是说位置不重要。”
一席话说得郭夫人脸色讪讪的。
赵夫人就道:“因为一个位置吵起来,真不值得。老夫人,我看算了。宜安已经坐下来了就别换了,下次再来时,让这个大宫女记住不就得了。闹到太后那里,也不好看。您说是吧?”
“正是为了太后的体面,所以才要坚持换位置的。宜安是乡主,没有品级的都可以坐在上首,宜安却被压下去,岂不是说皇上与太后的封的乡主是糊弄人的?”
大宫女吓一跳,忙道:“不敢。奴婢没有这个意思。”
本来不想掺和的微夫人睁眸睨了朱璺一眼,淡笑:“宜安是最善良不过的,应该也不想因为一个位置就闹得大家气氛不和,宜安是吧?”
朱璺笑道:“微夫人说的是。赶快换吧,再闹下去,太后知道了,大宫女你想挨板子吗?”
微夫人一愣。
这小庶女快成了人精!
大宫女无法,只得在众嫡女的上首硬塞进了一个位置,左边就显得稍挤了些。
不过勉强可以坐下。
太后进来进看到左右的位置不均,正想要责备大宫女办事差劲时,突然看见位于朱璧与昌龄侯夫人之间的朱璺,心里颇为不悦。
不是说了她的位置在庶出的那边。
这样的安排打破了嫡庶不同席的规矩。
郭太后表面上不表现出来。
今天的宴会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办。
郭太后刚落坐,世外仙曲响起,一个笑意盈盈的舞女翩翩然而至。
美人在大殿正中袅娜地跳着,左右的夫人啧啧称叹。
“这就是皇上献给太后的舞伎吧,让太后打发时日的。”
“不是说十八个吗?”
“是啊。怎么就一个?”
众人正七嘴八舌地嘀咕着时,从殿内两边又陆续走来几名舞女。
恰好十八个。
果然是皇上献给太后的礼物,太后这是变着法子在向她们炫耀儿子多么孝顺呢。
可惜太后被软禁了。
这个孝顺也仅限于看戏打发时间罢了。
太后宴请也有孤独无聊的原因。
当然太后不会明说。
郭太后满意地欣赏着十八舞伎新排练的舞蹈。
两边的看众不住地点头,撇开别的不说,这个舞蹈值得一看。
郭太后看向老夫人,道:“老太妃还觉得满意吗?”
老夫人点头赞叹。
郭太后不失时机地炫耀:“这是皇上体恤本宫喜欢热闹,特意花了两年的工夫训练出来的,光是挑人训练就花了不少的工夫呢。皇上的心意,本宫很喜欢。这比吃什么山珍海味,穿什么绫罗绸缎要喜欢多了。”
听了这话,杜老太妃对郭太后心生同情。
郭夫人道:“皇上对姑姑一番孝心着实令人感动啊。”
郭太后就等着这番赞美之词,没有人比她的儿子更有孝心了。
郭太后点头:“本朝以孝为先,孝是立国之本,皇上率先做这个表率,就是希望天下子民都能像效仿皇上,做个懂得孝顺长辈的臣民。”
左右人忙点头称是。
“接着看吧。”郭太后又道。
大家的目光不由得重要落回舞伎身上。
十八个舞伎就是十八个美人啊,个个光彩夺目,举世罕见。
且气质也脱俗如兰,尊贵无比,不是普通富贵人家能媲美的。
微夫人赞叹,连她们南宫府里的乐班都被比下去了。
“这些舞伎个个不俗,看起来富贵有余啊。只怕普通人家的姑娘都比不上。”
“那是自然。太后今儿把所以的妆饰都押在她们身上了。不就是为了体现皇上的孝心。”微夫人低声笑道。
赵夫人咂咂舌。
这种话她可不敢说,哪怕是背对着太后,微夫人可是当着太后的面说的啊。
虽然说得很小心。
赵夫人为了避免惹上是非,就转过头望向旁边的李惠姑,笑道:“李夫人的首饰挺别致的,不知道在哪座银楼打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